方剂堂
分类 | 全部 方剂 药酒 泡酒方 汤方 茶方 药膳 中成药 |
共有58835个结果
📜柴胡疏肝散
-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脘腹胀满,脉弦。
- 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香附各4.5克,炙甘草1.5克
- 运用:本方为疏肝解郁的常用方,以胁肋胀痛,脉弦为辨证要点。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 方剂 《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滋补汤
- 功用:补诸不足,调养血气,悦泽颜色,充肌肤,进饮食。
- 组成:生干地黄1两,熟干地黄(洗焙)1两,刘寄奴(去根)1两,泽兰叶1两,麻黄(不去节)1两,干葛(葛根)1两,青蒿1两,苦梗1两,知母1两,天仙藤1两,地黄芩1两(炒),人参半两,秦艽半两,鳖甲半两,黄芪半两。
- 方剂 《普济方》卷三二三引《杨氏家藏方》
📜芍药汤
- 功用:和血调气,清热化湿。治湿热痢疾,腹痛下痢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尿短色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 组成:芍药30克、当归15克、黄连15克、槟榔6克、木香6克、甘草(炒)6克、大黄9克、黄芩15克、官桂7.5克
- 运用:本方为治疗湿热痢疾的常用方。临床以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结肠炎、急性肠炎等属湿热为患者。
- 方剂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伤湿止痛膏
- 功用:具有祛风除湿,化瘀止痛之功效。主治风湿痛、腰腿、筋骨、关节痛及跌打损伤等症。
- 组成:骨碎补64两,生川乌32两,生草(生甘草)乌32两,山柰96两,老鹳草64两,马钱子32两,白芷96两,干姜96两,肉桂64两,荆芥64两,五加皮64两,乳香32两,没药32两,落得打(积雪草)34两,防风64两,颠茄浸膏48两,冬青油48两,樟脑64两,薄荷脑32两,芸香膏41两,冰片32两辅料:橡胶512两,汽油1440两,羊毛脂128两,氧化锌640两,松香512两,椰子油32两,凡士林64两。
- 方剂 《中药制剂手册》引上海中药制药三厂
🍶枸杞酒
- 功用:补养,灭瘢痕。主
- 组成:枸杞根〔地骨皮〕120斤(切),干地黄末2斤半,桂心1升,干姜1升,泽泻1升,蜀椒末1升,商陆末2升。
- 药酒 《千金》卷二十七
🍶玫瑰露酒
- 功用:疏肝理气,止痛和胃。适用肝胃不和所致胃脘胀痛或刺痛,连及两胁,嗳气频繁,食欲缺乏等症。
- 组成:鲜玫瑰花3500克,白酒15000毫升,冰糖2000克
- 药酒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东坡肘子
- 功用:化湿醒脾,行气安胎。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呆气滞,妊娠胎动等症。
- 组成:猪肘子1500克,砂仁10克,调料适量。
- 药膳 《天府药膳》
📜烫伤膏
- 功用:清火,解毒,收敛。水火烧烫伤。
- 组成:生大黄末30g,地榆末60g,麻油500ml,黄蜡60g。
- 方剂 《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阳和汤
- 功用:温阳补血,散寒通滞。治阳虚寒凝而成之流注、阴疽、脱疽、鹤膝风、石疽、贴骨疽等漫肿无头,平塌白陷,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不渴,舌淡苔白者。现用于骨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无菌性肌肉深部脓肿、坐骨神经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哮喘、腹膜结核、妇女乳腺小叶增生、痛经等证属阳虚寒凝者。
- 组成:熟地黄30克、麻黄1.5克、鹿角胶9克、白芥子(炒,研)6克、肉桂3克、生甘草3克、炮姜炭1.5克
- 运用:本方为治外科阴证之痈疽疮疡的著名方剂,以患部不红、不热、漫肿、酸痛、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常用于治疗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肿等属血虚寒凝者。
- 方剂 《外科全生集》
📜理中汤
-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治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 组成:人参 干姜 甘草(炙)白术各9克
- 方剂 《伤寒论》
🍶十滴水
- 功用:导浊,清暑,开窍,止痛。主治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肠胃不适等症。
- 组成:大黄20克,小茴香、桂皮各10克,辣椒5克,干姜、樟脑各25g克,薄荷油25毫升(或桉叶油12.5毫升),70%乙醇适量。
- 药酒 《中药制剂汇编》
🍛三鲜汤
- 功用:益气活血、滋补生津。适宜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辅助治疗。
- 组成:干贝10克,海带、海藻各200克,盐2克,香油2毫升。
- 药膳
📜小承气汤
- 功用:轻下热结,除满消痞。治伤寒阳明腑实证。谵语潮热,大便秘结,胸 腹痞满,舌苔黄,脉滑数,痢疾初起,腹中疠痛,或脘腹 胀满,里急后重者。现常用于治疗肠梗阻、肠麻痹、病毒性肝炎、乙型脑炎、胆道蛔虫症、胃肠术后腹胀与呃逆、慢性胃炎、胃黑枣结石、食积腹痛、痢疾、胆系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绞痛、鼻衄、哮喘、牙龈肿痛等。
- 组成:大黄(酒洗)四两(12g)、厚朴(去皮,炙)二两(6g)、枳实(大者,炙)三枚(9g)。
- 运用:如恶心呕吐,加陈皮、姜半夏;胃肠湿热,加黄莲、黄芩;嘈杂泛酸,加煅瓦愣;腹胀较重,加莱菔子、木香、砂仁;黄疸,加山栀、茵陈;血瘀,加桃仁、赤芍;食滞,加山楂、六曲;虫积,加槟榔、使君子、苦楝根皮。
- 方剂 《伤寒论》
📜眼药膏
- 功用:目中翳障。
- 组成:苏仁4两(去壳取仁,以纸夹压去油净,入眼不疼为度,只存5钱,配后药),熊胆5分,珍珠3分(豆腐内煮过,研极细,无声为度),乳香(去油)3分,没药(去油)3分,南硼砂5分,麝5厘,冰片1钱。
- 方剂 《奇方类编》卷上
📜麻黄附子细辛汤 ➡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别名)
- 功用:助阳解表。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倦卧,苔白,脉反沉者。现常用于治疗慢性咳嗽、哮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荨麻疹、风湿关节炎等病症。
- 组成:麻黄(去节)二两(6g),细辛二两(6g),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9g)。
- 运用:若证为阳气虚弱而见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肢冷等,宜加人参、黄芪合附子以助阳益气;兼咳喘吐痰者,宜加半夏、杏仁以化痰止咳平喘;兼湿滞经络之肢体酸痛,加苍术、独活祛湿通络止痛。
- 方剂 《伤寒论》
📜吴茱萸汤
-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食后泛泛欲吐,或呕吐酸水,或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巅顶头痛,畏寒肢冷,甚则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现常用于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肝胃虚寒者。
- 组成:吴茱萸(汤洗七遍)一升(9g)、人参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生姜(切)六两(18g)。
- 运用:若呕吐较甚者,加半夏、陈皮、砂仁以增强和胃止呕之功;头痛较甚者,加川芎以加强止痛之功;肝胃虚寒重证,加干姜、小茴香温里祛寒。
- 方剂 《伤寒论》
📜猪脚汤
- 功用:妇人吹乳不通。
- 组成:雄猪脚爪1个,鬼馒头1个。
- 方剂 《医学从众录》卷八
📜桃红四物汤
- 功用: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血虚兼血瘀证,症见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黏,腹痛,舌淡紫,苔白,脉沉迟或弦细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经、腰腿痛、便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病症,除上述病症外,还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慢性肾小球肾炎、混合性脑卒中、偏头痛、癫痫、周围性面瘫、功能性子宫出血、卵巢囊肿、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湿疹荨麻疹、眼底出血及骨折等。
- 组成:白芍、川当归、熟地黄、川芎、桃仁各三钱(各9克),红花二钱(6克)
- 方剂 《医垒元戎》
📜荆防败毒散
- 功用:发汗解表,消疮止痛。治凤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头疼身痛,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证者。
- 组成:羌活、柴胡、前胡、独活、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一钱五分(4.5克),甘草五分(1.5克)
- 运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角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口腔感染、水痘等病症。
- 方剂 《摄生众妙方》卷八
📜半夏泻心汤
- 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脉弦数者。现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者。
- 组成:半夏(洗)半升(12g),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三两(各9g),黄连一两(3g),大枣(擘)十二枚(4枚)。
- 运用:湿热蕴结中焦,呕甚而痞,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呕。
- 方剂 《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