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温病验案学习活动之二

2010-03-12 09:56 楼主
朱男,81岁。夏末秋初,身热半月未退,面色垢浊,中脘满闷,上半身阵阵汗出,两耳不聪,神志尚清。舌白腻厚,脉象迟缓,沉取仍有躁意。

请定治则、处方、医嘱

一周后发原方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3-12 11:01 2楼
新开帖了,我把已经回复的粘贴过来哈

Hi泉
-----
感觉可以考虑用李东垣所提出的“甘温除大热”的方法。
用补中益气汤合增液汤+桑白皮

补中益气汤中的黄芪生用

三先生
---
夏末秋初 时属长夏而多湿
脉象迟缓,沉取仍有躁意 也说明是湿浊之气遏闭,阳气不能伸展
甘温除热 似非所宜

悬壶先生
-
从节令和症状表现来看,属于中医的湿温病。夏末秋初属于湿气当令的长夏季节,湿性粘腻缠绵,治不得法,半月不愈,是很正常的。面色垢浊,中脘满闷,上半身阵阵汗出,说明湿热在中上二焦,两耳不聪说明肝胆经也郁有湿热,神志尚清说明尚未传至心包。舌白腻厚,也说明病属湿热。湿阻气机,所以脉象迟缓,脉有躁象,是温病之脉,沉取始得,说明湿郁于内。
此例治法,当以芳化清透为主,只要遵循这一原则,在很多处方的基础上加减都可以取效,不必拘执于某一方。比如甘露消毒丹、藿朴夏苓汤、三仁汤、一、二、三加减正气散,可以合升降散,是否使用大黄根据大便情况而定,如舌质淡,加甘淡实脾之扁豆、苡仁、茯苓,可能取效更捷。因肝经有湿热,可加猪苓、茵陈、黄芩。试举一方:
藿香、厚朴、陈皮、杏仁、白蔻、苡仁、茯苓、泽泻、猪苓、茵陈、浙贝母、黄芩、连翘、蝉衣、僵蚕、滑石

Hi泉
---
多谢三先生和悬壶兄的教诲。辩证不准我又成庸医了,,,,看来功夫下的远远不够啊。
辩证上,悬壶兄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有一点我个人的想法,因湿热郁闭已久了,是不是应该把“痰”的因素也考虑进去呢?
我再试试,用龙胆泻肝汤合半夏厚朴汤,不知道是否对证,,,

龙胆草 黄芩 山栀子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生地黄 柴胡 生甘草 厚朴 半夏 苏叶
2010-03-12 11:12 3楼
呵呵,辛苦
2010-03-12 11:22 4楼
请三先生出个方子呗
2010-03-12 12:04 5楼
Hi泉兄所论甚是,湿热久郁,是要考虑痰的因素,甘露消毒丹中用贝母正是此意。
去年夏秋季节,四川此类病症甚多。小儿有属于手足口病的,体温多不甚高;有属于疱疹性咽峡炎的,多高烧。
2010-03-12 13:27 6楼
患者已达81岁高龄,本已阳气衰微加之身处湿气当令的长夏季节,内外湿邪狼狈为奸,雍滞三焦。因此患者才会出现身热长期不退,面色垢浊,中脘满闷,上半身阵阵汗出,两耳不聪,舌白腻厚,脉象迟缓,等一系列湿甚阳微的症状。治疗此证应芳香醒脾、淡渗健脾、通阳化湿、畅达三焦。故以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三仁汤三方加减化裁。试列一方:柴胡20、黄芩10、半夏15、人参10、生白术20、茯苓30、桂枝6、佩兰10、川朴6、川萆薢15、浮萍6、杏仁10、白寇6、生玉米30、路路通10、滑石15、炙甘草6。患者应忌食生冷、寒凉食物。
以上是学徒的一点浅见,不正之处望老师斧正。
2010-03-12 13:57 7楼
只有一人指出了病名
另有一人心中明白,似有不屑一顾之意,还请那先生多多参与才好
2010-03-12 13:58 8楼
只有一人指出了病名
另有一人心中明白,似有不屑一顾之意,还请那先生多多参与才好
2010-03-12 18:30 9楼
用柴胡达原饮出入。个人看法。
网上搞录原方参考
柴胡4.5克 生枳壳4.5克 川朴4.5克 青皮4.5克 炙草2.1克 黄芩4.5克 苦桔梗3克 草果1.8克 槟榔6克 荷叶梗16厘米。
2010-03-12 19:14 10楼
湿邪郁闭中上二焦,肝胆郁伏化火,但尚未与湿邪相合。当用芳香宣郁合以辛开苦降,慎用渗泄之法。试举一方:
藿香、佩兰、苏叶梗、青蒿、半夏、厚朴、黄芩、黄连。
2010-03-12 20:45 11楼
病位半表半里,柴胡证。
⬅ 顽固性咳嗽治疗一例——问诊的重要性 老茶馆 阳气拂郁过敏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