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阁

本草 方药 妇幼 医论 伤科 经络 五官 针灸 医案 医经 四诊 其他
共有61本书
📙黄帝内经 34万+
  • 医经著作。简称《内经》。以黄帝、岐伯等问答的形式写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性的理论医着,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原书十八卷,即《素问》和《针经》(唐以后的传本改称《灵枢》)各九卷。《内经》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举凡人与自然、摄生、防病、生理、脏腑、经络、病证、诊断治疗、中药、方剂、针刺灸熨、导引、按挢,以及五运六气等等学说莫不赅备,堪称中医理论的渊源,历代医家均将其奉为圭臬。除医学理论外,又广泛涉
  • 医经 黄帝
📙伤寒论 13万+
  • 《伤寒论》全书10卷,22篇。六经病脉证并治是该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专门讨论急性外感热病——伤寒病的专着。张仲景吸取了《素问·热论》中的六经分证法,以六经为纲,将病者的病状、脉候,根据其虚实表里寒热来划分为六个不同的病类。三阴三阳内连脏腑,外属经络,由于邪气强弱以及病人体质的不同,又有不传、直中、循经传、越经传以及合病、并病等不同情况,确立了伤寒病辩证的纲领。该书以条文的形式系统阐述了伤寒病不同阶
  • 医经 张仲景
📙伤寒寻源 6373+
  • 伤寒著作。三集。清·吕震名撰于1850年。作者指出“以为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殊不知伤寒不必尽属寒因,若风、若湿、若温、若热,皆统辖于伤寒二字内”(见自序)。本书首辨风、寒、湿、温、热之源流及六经辨证诸法,次将各症辨别其疑似之处,后述制方精义。本书特点在于追寻风寒湿温热之源,并注意鉴别诊断。本书现有清末刻本,1930年中医书局影印本及《珍本医书集成》本。
  • 医经 吕震名
📙宜麟策 6305+
  •     天地 ,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此造化自然之理也。亦无思无为之道也。故有人道,即有夫妇。有夫妇,即有子嗣。又何有乏嗣之说?然天有不生之时,地有不毛之域,则人不能无乏嗣之流矣。然则生者自生,乏者当乏,而求嗣之说,又何为也?果可求耶?果不可求耶?则其中亦自有说,亦自有法矣。所谓说者,非为不生不毛者而
  • 医经 佚 名
📙金匮玉函经二注 6265+
  • 金匮著作。二十二卷。清·周扬俊撰于1687年。周氏于《金匮要略》历代注家中推崇赵以德《金匮方论衍义》,遂以此书为蓝本而为之补注,故曰“二注”。补注部分多采喻嘉言学说加以融会,并有所发挥。但周氏认为“事不师古,其法不立;师古而不师圣人,其理不精”。反映了一定的尊古崇圣思想。现存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医经 周扬俊
📙素问经注节解 6091+
  •     自轩岐论医药以剪民患,百世而下言医者莫不奉为金科,然辞简义奥,读之有不能即得其解,则望洋而叹者多矣。古人之意既不可见,或窃取世俗之书得其绪余,唯多较病于寸匕,绳方于点墨,此等欲期以决嫌疑、定生死,不亦难乎!昔秦越人有云∶“闻病之阴,论得其阳;闻病之阳,论得其阴。”其起虢太子也,取之于三阳五会以更适阴阳
  • 医经 姚止庵
📙六因条辨 6025+
  • 外感病专书。三卷。清·陆廷珍撰于1868年。陆氏以风、寒、暑、湿、燥、火六因为纲,融会前人学说,参附己见,采用条辨形式分别论述春温、伤暑、中暑、中热、伏暑、秋燥、冬温、温毒、伤湿、暴感风寒、伤风、风温等多种病证。虽说内容比较简要,却能兼采众家之长,而又颇有临床心得,后收入《珍本医书集成》中。现存光绪三十二年刻本。1937年文光书局铅印本和1982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 医经 陆子贤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6025+
  •     《伤寒论》论伤寒,《金匮要略》论杂病,乃仲景全书。《伤寒论》得成无己创注,续者五十余家,故得昌明宇内∶《金匮要略》人罕言之,虽有赵良、徐彬等注释,但其文义古奥,系千载残编错简,颇多疑义,阙文亦复不少,承讹袭谬,随文蔓衍,宜后人视为迂远,束诸高阁。今于其失次者序之,残缺者补之,博采群书,详加注释,俾二书
  • 医经
📙伤寒医诀串解 5968+
  • 伤寒著作。六卷。清·陈念祖撰。作者融会诸家学说,以串解的形式为主,阐明其个人研读《伤寒论》的心得,冀使读者对《伤寒论》诸篇均有一个纲领性认识。原书缺漏不全,后经其侄陈道着补订刊行。现有十几种清末刻本,几种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医经 陈念祖
📙伤寒溯源集 5912+
  • 伤寒著作。原名《重编张仲景伤寒论证治发明溯源集》。十卷,二十二篇。清·钱潢撰于1707年。钱氏认为世传的《伤寒论》刊本、注本的条文,前后舛错,六经混乱。遂重予编订,详加诠释,各经皆列纲领,每方均有方论。其析义、辨误、论治,颇多独到的见解。由于作者以勤奋认真的治学态度,“直溯源流,深穷根柢,推求《灵》、《素》,辨论阴阳,援古证今,分经辨证”(见自序),对《伤寒论》的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故在注本中有一
  • 医经 钱潢
📙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5824+
  • 伤寒著作。简称《伤寒标本》。二卷。旧题金·刘完素撰。为论述伤寒证治专着。上卷叙述病证,自伤风、伤寒、中暑、中湿、至食复、劳复共44则;下卷则载所用64方,其中仲景方约占半数。本书卷上有传染一则,以示伤寒与疫疠的区别;在治法上用双解散、益元散等方以补充仲景治法之未备。本书或认为出于托名,非刘氏原著。后编入《医统正脉》中。现存明清刻本,1949年后出排印本。
  • 医经 刘完素
📙难经正义 5636+
  • 医经著作。六卷。清·叶霖撰于1895年。叶氏认为《难经》一书“理趣深远,非浅学得窥堂奥”,遂参历代医学大家对《难经》的注疏,以《内经》原文予以对照排比、诠释发挥。以《内经》为医学之根本,故以“正义”名篇。全书辨论精要,考证颇详。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医经 叶霖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5581+
  •     《素问》有热病者,皆伤寒之类,及凡病伤寒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之言。    后人妄解经旨,多以热病即是伤寒,温病暑病亦即伤寒之所伏,但因发时不同,而名各别也。    惟《难经》曰∶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
  • 医经
📙素问六气玄珠密语 5384+
  •     余少精吾道苦志文儒三冬不倦于寒窗九夏岂辞于炎暑后因则天理位而乃退志休儒继日优游栖心至道每思大数忧短景以无根据欲究真筌虑流年而不久故乃专心问道执志求贤得遇玄珠乃师事之尔即数年间未敢询其太玄至妙之门以渐穷渊源方言妙旨授余曰百年间可授一人也不得其志求者勿妄泄矣余即遇玄珠子与我启萌故自号启玄子也谓启问于玄珠子
  • 医经 王冰
📙伤寒大白 5383+
  • 伤寒著作。四卷。清·秦之桢撰。刊于1714年。秦氏以《伤寒论》中之疑难得此书可以尽白,故以“大白”为书名。作者指出治疗伤寒热病当分表邪、里邪、兼有表里邪三种情况,确有见地。书中以长沙地区作为南北的界线,认为麻、桂北方可用,南方不可用,有其片面性。现存初刻本等清刻本、石印本及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 医经 高世栻
📙伤寒证治准绳 5276+
  •     夫有生必有死万物之常也然死不死于老而死于病者万物皆然而人为甚故圣人悯之而医药兴医药兴而天下之人又不死于病而死于医药矣智者愤其然因曰病而不药得中医岂不信哉或曰此但为伤寒言之也虽然微独伤寒特伤寒为甚尔盖医莫不宗本黄岐今其书具在然有论而无方方法之备自张仲景始仲景虽独以伤寒着然二千年以来其间以医名世为后学所师
  • 医经 王肯堂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 5161+
  •     先儒有云。经传而经亡。非经亡也。亡于传经者之精而以粗求之深而以浅视之之失其旨归也。    夫灵素之为烈于天下也。千百年于兹矣。然余尝考汉艺文志曰。黄帝内经一十八卷。而灵枢居其九。    素问亦居其九。昔人谓先灵枢而后素问者
  • 医经 张志聪
📙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5116+
  • 基础理论著作。又名《中西医判》、《中西医解》、《中西医学入门》。二卷。清·唐宗海撰。刊于1892年。本书将《内经》中的医学理论归纳为阴阳、脏腑、营卫、经脉、全体总论、诸病、望形、问察、诊脉、气味阴阳、七方十剂等20余类,予以撮要和注释。书中除引中医理论外,兼采西医生理解剖图说加以发挥,内容虽有附会之论,但在沟通中西医学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其筚路蓝缕之功具一定影响。现有《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本。
  • 医经 唐宗海着
📙素问识 5010+
  •     丹溪朱氏云。素问。载道之书也。词简而义深。去古渐远。衍文错简。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读。信哉言也。余蚤承箕裘之业。奉先考蓝溪公之庭训。而治斯经。颛主王太仆次注。 枕。十余年矣。然间有于经旨未惬当者。又有厝而不及注释者。虽经嘉 阁臣之校补。犹未能精备焉。于是采择马莳吴昆张介宾等诸家之说。更根据朱氏之言。
  • 医经 日本人、丹波元珍
📙伤寒括要 4847+
  • 伤寒著作。二卷。明·李中梓撰,刊于1649年。李氏曾撰《伤寒授珠》十卷(后毁于兵火),自嫌其烦,“遂以授珠(指《伤寒授珠》)删繁去复,简邃选玄,仅得十之二。……颜曰‘括要’,谓括义详而征词简也”(见自序)。本书首列总论,继则以证为纲,以方为目,言简而义明。是一部研究伤寒的参考读物。现有顺治六年等四种清刻本,《珍本医书集成》本等。
  • 医经 李中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