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阁
分类 | 本草 方药 妇幼 医论 伤科 经络 五官 针灸 医案 医经 四诊 其他 |
共有103本书
📙食疗方 12万+
- 〔食品〕大萝卜五个。 〔主疗〕消渴、舌焦、口干、小便数。 〔方法〕煮熟,绞取汁,用粳米三合,同水并汁,煮粥食之。
- 方药
📙千金翼方 25049+
- 方书名。三十卷。唐·孙思邈撰于682年。本书是作者为补充其所撰《备急千金要方》而编集。盖取“輗軏相剂”“羽翼交飞”之意。卷一药录纂要,总论采药时节、药名,产地及用药法等;卷二-四本草;载述包括《神农本草经》在内的几百种药物的性味功用、主治产地、采制及七情忌宜等。卷五-八妇产科病;将妇科疾病独立卷次列于诸科之首足见其对妇科之重视。所论妇女胎产崩伤等疾甚详并记述妇女保健及化妆用品的配制方法等。卷九-十
- 方药 孙思邈
📙名医别录 24570+
- 药学著作。 ①简称《别录》,辑者佚名(一作陶氏)。约成书于汉末。是秦汉医家在《神农本草经》一书药物的药性功用主治等内容有所补充之外,又补记365种新药物,分别记述其性味、有毒无毒、功效主治、七情忌宜、产地等。由于本书系历代医家陆续汇集,故称为《名医别录》。原书早佚。梁·陶弘景撰注《本草经集注》时,在收载《神农本草经》365种药物的同时,又辑入本书的365种药物,使本书的基本内容保存下来。其佚文主要
- 方药 陶弘景
📙肘后备急方 24479+
- 医方著作。简称《肘后方》。八卷。晋·葛洪撰。约成书于三世纪。本书是作者将其所撰《玉函方》(共一百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最初名《肘后救卒(一作卒救)方》,后经梁·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此后又经金·杨用道摘取《证类本草》中的单方作为附方,名《附广肘后方》,即现存的《肘后备急方》。全书共七十三篇(现缺其中三篇),主要记述各种急性病症
- 方药 葛洪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6367+
- 方书名。一名《和剂局方》。十卷。宋太医局编。初刊于1078年以后。本书是宋代大医局所属药局的一种成药处方配本。宋代曾多次增补修订刊行,而书名、卷次也有多次调整。最早曾名《太医局方》。徽宗崇宁间(1102-1106年),药局拟定制剂规范,称《和剂局方》。大观时(1107-1110年),医官陈承、裴宗元、陈师文曾加校正。成五卷21门、收279方。南渡后绍兴十八年(1148年)药局改“太平惠民局”,《和
- 方药 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圣济总录 16227+
- 方书。又名《政和圣济总录》。二百卷。宋徽宗时由朝廷组织人员编纂。成书于1111-1117年(政和年间)。后经金大定年间、元大德年间(名为《大德重校圣济总录》)两次重刊。内容系采辑历代医籍并征集民间验方和医家献方整理汇编而成。内容有运气、叙例、治法及临床各科病证证治,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多科疾病,以及针灸杂治、养生等。有论有方,录方近二万首,保存了大量的医药理论和经验。但书中杂有一些封建糟粕。
- 方药 由政府组织编写
📙五十二病方 16038+
-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撰人未详,约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共记52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因以为名。现能辨认的医方约280余首。本书不见于历代文献记载,为现存最古的一种医方著作。
- 方药
📙备急千金要方 15777+
- 医方著作。三十卷。又名《千金要方》。(《道藏》作九十三卷本,内容同)。唐·孙思邈撰于七世纪中期。作者以人命至重,有贵千金,故取“千金”为书名。卷一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二-四妇科病;卷五儿科病;卷六为七窍病;卷七-十诸风、脚气、伤寒;卷十一-二十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二十一消渴、淋闭等症;卷二十二疔肿痈疽;卷二十三痔漏;卷二十四解毒并杂治;卷二十五备急;卷二十六食治;卷二十七养性;
- 方药 孙思邈
📙普济方 12752+
- 医方著作。一百六十八卷。明·朱棣(周定王)、滕硕、刘醇等编。刊于15世纪初。系明初编修的一部大型医学方书。书中广泛辑集明以前的医籍和其他有关著作分类整理而成。原书今仅存残本,清初编《四库全书》时将本书改编四百二十六卷。其中有方脉总论、运气、脏腑(包括脏象及脏腑诸病候)、身形(包括头、面、耳等部位所属及身形诸病)、诸疾(包括伤寒、杂病、疮疡、外科、骨科以及各种治法)、妇人(包括妇、产科)、婴儿、针灸
- 方药 朱梓
📙太平圣惠方 12095+
- 方书。简称《圣惠方》。一百卷。刊于922年。本书系北宋翰林医官院王怀隐、王佑、郑彦、陈昭遇等人依据医局所藏北宋以前各种方书、名家验方并宋太宗亲验医方,又广泛收集民间效方集体编写而成。自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至淳化三年(992年),历时14年。卷一-二主论诊法及处方用药法;卷三-七分论五脏诸病;卷八-十四伤寒;卷十五-五十九论述内科杂病(包括眼目、口齿、咽喉);卷六十-六十八外科病;卷六十九-八十
- 方药 王怀隐、陈昭遇等
📙外台秘要 11925+
- 方书。四十卷。唐·王焘撰于752年。本书汇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凡古方纂得五、六十家,新撰者向数千百卷”(自序),进行了编选整理。卷一-二伤寒;卷三-六天行、温病、疟病、霍乱等;卷七-二十心痛、痰饮、咳嗽等内科杂病;卷二十一-二十二眼、耳、鼻、齿诸病;卷二十三、二十四瘿瘤、痈疽等;卷二十五-二十七痢、痔、外阴诸病;卷二十八-三十中恶、金疮、恶疾等;卷三十一-三十二采药、丸散、面部诸病;卷三十
- 方药 王焘
📙秘传外科方 6373+
- 夫医官用药,如将帅之用兵。谚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决胜者,良将也;决效者,良医自胜;虽有千万无良医,则药不能自效。尽良将必得兵而用之,良医必得药而用之。良将之威,以能用奇兵而胜敌;良医之功,以能用奇药而愈疾。用兵用药,当先求其良将良医而用之。 苟非其人,
- 方药
📙苏沈良方 6340+
- 医方著作。本书是后人将宋·苏轼《苏学士方》和宋·沈括《良方》二书合编而成。原书共十五卷。现存十卷本和八卷本二种。流传较广的为十卷本(即《六醴斋医学丛书》本及其影印本)。又名《苏沈内翰良方》。本书除选辑临床各科的验方外,尚有关于医理、本草、单方、灸法、养生及炼丹等内容的论述。方药后或附载医案,治法多简便易行。但书中神仙补益等一些内容须予分析对待。现存明清十多种刻本。1949年后出版影印本。
- 方药 沈括及苏轼撰
📙医方考 6321+
- 医方著作。四卷。明·吴昆撰。刊于1584年。本书选录历代常用医方700余首。按疾病分为中风、伤寒、感冒、暑、湿、瘟疫、大头瘟等44类。每类前有短论,略述选方范畴;方剂后均附方义解说,在明代的方剂学著作中较为著名。现存多种明刻本、日刻本。
- 方药 吴昆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6317+
- 骨伤科专着。又名《理伤续断方》、《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方》。一卷。唐·蔺道人传。刊于846年前后。首论整骨手法的14个步骤和方剂,次论伤损的治法及方剂。书中记述了关节脱臼、跌打损伤、止血以及手术复位、牵引、扩创、填塞、缝合手术操作等内容。本书成书较早,在骨伤科著作中有较大影响。于临床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现存明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方药 蔺道人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6284+
- (虽云通治,亦当细切病情,不得笼统施用也。)六味地黄(丸 钱仲阳因仲景肾气丸,减去桂、附,以治小儿,今通治大小证。)平补剂,(六味不寒不热,为平补足三阴之剂。)酸苦甘辛咸淡比,(六味之名以此。曰“地黄”者,重补肾也。)地黄(八两味苦)萸(山萸四两味酸)药(山药四两味甘)苓(茯苓三两味淡)泻(泽泻三两味
- 方药 王泰林
📙跌损妙方 6223+
- 伤科著作。一卷。明·异远真人撰。撰年不详。原系抄本,经清·孙应科重加校订,刊于1836年。书中根据身体部位分为全身、头面、身中、脊背、腿足、金疮及通行七门,分别记载不同部位损伤的治法及某些手术整复治法。现存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 方药 异远真人
📙外科方外奇方 6207+
- 外科方书。四卷。清·凌奂撰。撰年不详。本书收集作者常用的外科经验方(包括五官科及皮肤科),分为升降部(系化学制剂类)、围药部、内消部、内护部、化毒部、拔毒部等共21类,附补遗方1类。现有《三三医书》本和《珍本医书集成》本。
- 方药
📙经验奇方 6184+
- 验方著作。二卷。清·周子芗辑。刊于1898年。本书收录治疗多种病证的单方,验方约120余首,内容简要,未予分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方药 刘一明
📙大小诸证方论 6168+
- 古之时,庸医杀人。今之时,庸医不杀人亦不活人,使其人在不死不活之间,其病日深,而则效速;倍则浓,浓则力深。今日之用药者,大抵杂泛而均停,既见之不明,而又治之不勇,病所以不能愈也。 予友傅青主先生,学问渊博,精实纯萃,而又隐于医。手着《女科》一卷、《小儿科》
- 方药 傅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