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作者 | 出书时间 | 阅读 |
---|---|---|
黄帝 | 待确认 | 335992 |
医经著作。简称《内经》。以黄帝、岐伯等问答的形式写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性的理论医着,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原书十八卷,即《素问》和《针经》(唐以后的传本改称《灵枢》)各九卷。《内经》具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举凡人与自然、摄生、防病、生理、脏腑、经络、病证、诊断治疗、中药、方剂、针刺灸熨、导引、按挢,以及五运六气等等学说莫不赅备,堪称中医理论的渊源,历代医家均将其奉为圭臬。除医学理论外,又广泛涉及到天文、地理、气象、物候、历算、哲学等许多方面,因此有人把它说成我国先秦时代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继承了“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其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发展并丰富了《内经》以前的古代哲学。《黄帝内经》,流传甚广,传本也较多,其中以《素问》、《九卷》两个传本系统最具代表性。公元六世纪,全元起对《素问》进行了全面注释。但由于第七卷早佚,全氏也只注了八卷。唐宝兴元年(公元762年)启玄子王冰对《素问》重新加以编次,加上大量注语,并根据其先师张公所藏的秘本等补入七篇,作为亡佚的第七卷内容。由于王冰所加的注文甚多,于是《素问》由原来的九卷,扩充到二十四卷。从此《素问》一书流布日广。北宋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对王冰所注的《黄帝内经素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校勘注释,遂称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又称“新校正”本《素问》。成为后世研究,注释《素问》的主要版本。《九卷》一书传到公元6世纪前后,出现了《针经》、《九墟》、《九灵》和《灵枢》等多种书名的传本,但后来均已失传。南宋绍兴乙亥(1135年)史崧氏将家藏《灵枢》九卷重新校订,也扩为二十四卷,予以刊行。从此《灵枢》成了《九卷》的唯一勘本。其后尽管出现过十二卷本等各种刊本,但皆以此为据。《黄帝太素》是流传下来的另一种《内经》古传本。隋·杨上善对《黄帝太素》又进行了整理和注释,命名为《黄帝内经太素》。由原来的二十卷扩为三十卷,但迄今只存二十五卷。晋皇甫谧所撰《甲乙经》一书就是将《素问》、《针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合编而成,因此也应作为《黄帝内经》的又一古传本。后世医家十分重视对《黄帝内经》的学习与研究。除上述外,还有许多注释《黄帝内经》的医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家和著作有:明·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明·吴崑《素问注》,明·张介宾《类经》,清·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高世栻《黄帝内经素问直解》,黄元御《素问悬解》、《灵枢悬解》,张琦《素问释义》,周学海《内经评文》等。还有节要注释《内经》的,如元·滑寿《续素问钞》,黄俅《黄帝内经素问节文注释》,明·李中梓《内经知要》,清·汪昂《素问灵枢类纂约注》,陈念祖《灵枢素问节要浅注》,以及唐宗海《中医汇通医经精义》等。
-
📃素问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
-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序二
-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 📄阴阳别论篇第七
-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 📄五藏生成篇第十
-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 📄决死生论篇第二十
-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 📄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
- 📄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 📄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 📄离合真邪篇第二十七
- 📄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 📄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 📄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 📄热论篇第三十一
- 📄刺热篇第三十二
- 📄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 📄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 📄疟论篇第三十五
- 📄刺疟篇第三十六
- 📄气厥论篇第三十七
- 📄咳论篇第三十八
- 📄卒痛论篇第三十九
- 📄腹中论篇第四十
- 📄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 📄风论篇第四十二
- 📄痹论篇第四十三
- 📄痿论篇第四十四
- 📄厥论篇第四十五
-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 📄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 📄脉解篇第四十九
- 📄刺要论篇第五十
- 📄刺齐论篇第五十一
- 📄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 📄虚实要论篇第五十三
- 📄针解篇第五十四
- 📄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 📄皮部论篇第五十六
-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
-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 📄气府论篇第五十九
- 📄骨空论篇第六十
- 📄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 📄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 📄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 📄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 📄后序
-
📃灵枢经
- 📄九针十二原
- 📄本输
- 📄小针解
- 📄邪气藏府病形
- 📄根结
- 📄寿夭刚柔
- 📄官针
- 📄本神
- 📄终始
- 📄经脉
- 📄经别
- 📄经水
- 📄经筋
- 📄骨度
- 📄五十营
- 📄营气
- 📄脉度
- 📄营卫生会
- 📄四时气
- 📄五邪
- 📄寒热病
- 📄癞狂病
- 📄热病
- 📄厥病
- 📄病本
- 📄杂病
- 📄周痹
- 📄口问
- 📄师传
- 📄决气
- 📄肠胃
- 📄平人绝谷
- 📄海论
- 📄五乱
- 📄胀论
- 📄五癃津液别
- 📄五阅五使
- 📄逆顺肥瘦
- 📄血络论
- 📄阴阳清浊
- 📄阴阳系日月
- 📄病传
- 📄淫邪发梦
- 📄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 📄外揣
- 📄五变
- 📄本藏
- 📄禁服
- 📄五色
- 📄论勇
- 📄背腧
- 📄卫气
- 📄论痛
- 📄天年
- 📄逆顺
- 📄五味
- 📄水胀
- 📄贼风
- 📄卫气失常
- 📄玉版
- 📄五禁
- 📄动输
- 📄五味论
- 📄阴阳二十五人
- 📄五音五味
- 📄百病始生
- 📄行针
- 📄上膈
- 📄忧恚无言
- 📄寒热
- 📄邪客
- 📄通天
- 📄官能
- 📄论疾诊尺
- 📄刺节真邪
- 📄卫气行
- 📄九宫八风
- 📄九针论
- 📄岁露论
- 📄大惑论
- 📄痈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