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阁

本草 方药 妇幼 医论 伤科 经络 五官 针灸 医案 医经 四诊 其他
共有171本书
📙医宗金鉴 25318+
  • 医学丛书。九十卷,十五种。吴谦等主编。是乾隆年间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大型医学丛书,刊于1742年。全书采辑自《内经》至清代诸家医书,“分门聚类、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见卷首奏疏)。内容有:《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
  • 医论 吴谦
📙景岳全书 23895+
  • 综合性医书。六十四卷。明·张介宾撰于1624年。全书分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麻疹论、痘疹诠、外科钤、本草正、新方、古方、外科方等。全书取材广泛,择取诸家精要,对内外妇儿等各科临床辨证论治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全面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用辩证法的观点论述了阴阳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和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并充分阐发他“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学说和经验。治法以温补为主,创制新方二
  • 医论 张介宾
📙诸病源候论 16332+
  • 病因病候著作。五十卷。又名《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隋·巢元方等撰于610年。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因和证候学专书。全书分67门,列证候论1720条。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证候等。诸证之末多附导引法,但不记载治疗方药。全书内容丰富,除一般内科外,并对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妇科、儿科病证、外科手术等方面,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对后世医学影响较大。《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医着的病因、病
  • 医论 巢元方
📙医学入门 16249+
  • 综合性医书。八卷。明·李梴编撰。刊于1575年。本书以《医经小学》为蓝本,参考诸家学说,分类编纂而成。内容包括医学略论、医家传略、经穴图说、经络、脏腑、诊法、针灸、本草、外感病、内伤病、内科杂病、妇人病、小儿病、外科病、各科用药及急救方等。正文为歌赋,加注文以补充说明。其中不乏作者独到见解。以其内容全面,说理甚明,一时为海内所宗。是一部较有影响的医学门径书。现存多种明刻本,多种清刻本,日本及朝鲜刻
  • 医论 李橚
📙脾胃论 15155+
  • 内科著作。三卷。金·李杲撰。约刊于13世纪。本书是作者创导脾胃论学说的代表作。李氏根据《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观点,强调补益脾胃的重要性。全书围绕这一中心议题结合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予以阐析。书中对于饮食劳倦等引起的脾胃病,提出甘温除大热的学术理论,创用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治疗方剂,具有较好的疗效,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1949年后有影印本。
  • 医论 李东垣
📙丹溪心法 14943+
  • 综合性医书。五卷(一作三卷)。元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订。刊于1481年。此书并非朱氏自撰,由他的学生根据其学术经验和平素所述纂辑而成。明初的两种刻本(其一,景泰年间杨林玉收集本书流行之遗稿予以刊行;其二,成化初王季献增加一些附方,重刊于西蜀)均有后世医家增附的一些内容,程氏为了尽可能恢复原著面貌,予以删订校正,亦即当前的流传本。卷首有“十二经见证”“不治已病治未病”等六篇医论;全书分列各科病证一
  • 医论 朱震亨、戴思恭
📙医林改错 14415+
  • 医论著作。二卷。清·王清任撰于1830年。作者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数十年坚持对人体结构进行观察研究,并亲自去坟地、刑场观察尸体脏器,从而写成此书。上卷以论脏腑为主,其所绘改正脏腑图及对脏腑的见解,纠正了前人脏腑论述方面的一些错误。但书中对人体结构的记述还存在着主观臆测或不恰当之处;下卷以论半身不遂证治为主,对血瘀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所载活血化瘀诸方,至今仍为临床所沿用。现存初刻本等几十种清刻本、石
  • 医论 王清任
📙温病条辨 13227+
  • 温病著作。六卷。清·吴鞠通撰于1798年。作者仿张仲景《伤寒论》体例,汲取明、清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以简要的文字,分篇分条论析温病三焦辨证及治法,并自加小注。卷首为原病篇,引述《内经》有关温病条文并予以注释;卷一-三分述三焦温病;卷四杂说、救逆及病后调治;卷五解产难、卷六解儿难,专论产后调治、保胎和小儿急慢惊风及痘疹、疳疾等。全书内容丰富、条理系统。吴氏将温病以三焦辨症,宗法刘河间,于明·清学派中
  • 医论 吴鞠通
📙医学衷中参西录 12589+
  • 综合性医书。又名《衷中参西录》。三十卷。张锡纯着。初刊于1918-1934年间,共7期(相当于七个分册)。作者学验俱丰,于近代医家中影响巨大。张氏学贯中西,在中西汇通方面贡献尤大。本书是作者多年学术经验的总结。书中结合中西医理论和医疗实践阐发医理,颇多独到的见解;并制定了若干有效方剂,临床医家多所遵循。修定本的内容分为医方、药物、医论、医话和医案五部分,删去了某些重复和有明显错误的内容。书名“衷中
  • 医论 张锡纯
📙医方论 6499+
  • 医方著作。四卷。清·费伯雄撰。刊于1865年。本书系根据汪昂《医方集解》中的方剂次序,删去原书各方的主治与注文,然后逐方予以评述。作者评述诸方大多能评得其纲纪,具有较强说服力,除临床上肯定的方剂外,对原书中一些选用不当的方剂明确地阐述了个人看法,颇多可取之处。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石印本等。
  • 医论 费伯雄
📙温热经纬 6476+
  • 温病著作。五卷。清·王孟英撰于1852年。卷一-二选辑《内经》、《伤寒杂病论》中有关温热病的论述,并引录前人的注文以阐明一些温热病病原、证候辨证及治法;卷三-四采辑叶天士、陈平伯、薛生白、余师愚等研究温热病、湿热病、疫病的心得,将温热病的辨证按叶天士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用以具体说明热性病的发展规律,末卷为温热病分论共选113方。全书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见本书自序),参
  • 医论 王士雄
📙痧胀玉衡 6407+
  • 痧胀专着。三卷。清·郭志邃撰于1675年。作者鉴于痧胀病症发病多、传变快,治不对症,命在须臾,遂搜求前人有关痧胀的医学文献和学术经验,总其大纲,撮其要领,编成此书,系统全面地论述痧胀。上卷列痧胀发蒙论、痧胀要语及痧胀脉法;相当于总论。中卷、下卷结合实际治例、叙述多种痧证,末附备用要方。是为各论。书成后三年,郭氏从临床实践中意识到“痧之变幻,更有隐伏于别病中者”(见本书续序),又作后卷一卷,补充了不
  • 医论 郭士遂
📙陆地仙经 6388+
  •     仙未必得,但以多寿少病为至验也。先祖至余四世矣,男女寿百岁以上者十五人,九十者四人,八十者六人,七十者九人,自成人后夭折者希,亦未有多疾而奇疾者也。余祖任庆阳县,因感山岚气而病,忽路遇仙师鼓掌啸咏曰∶得便宜,落便宜,若非感着山岚气,安得徐徐告疾归。邀于馆舍,仙师拈药一丸,令以凉水送下,遂腹鸣如雷,泻恶
  • 医论 马齐
📙医宗己任编 6375+
  •     昔范文正公作诸生时。辄以天下为己任。尝曰。异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盖以医与相。    迹虽殊而济人利物之心则一也。四明高鼓峰先生。由儒而精于医。其察脉辨症。处方用药。理解超豁。迥出凡流。一时负盛名几如秦越人之听声写形。随俗为变。呜乎神矣。晚年辑生平所治验案若干卷
  • 医论 高鼓峰
📙褚氏遗书 6359+
  • 医论著作。旧题南齐·褚澄编。本书系唐朝人从褚氏椁中发现石刻整理而成。宋嘉泰年间刊行流传。全书共分为受形、本气、平脉、精血、津润、分体、余疾、审微、辨书、问子10篇。内容简短,多据《内经》理论加以阐述发挥。本书体现了作者重视精血、津液学说。其中对血证及妇科病证治的见解,为后世医家所重视。本书收入《六醴斋医书》中。
  • 医论 褚澄
📙寿世传真 6339+
  •     纂述家至今日称极盛矣,缃帙缥囊,鸿纤毕备。凡其美而传,传而久,莫不以适于用之为贵。若如养生家言,意主颐性全真,粗之则却疾延年,使人人各得安其寿命,以返一世于隆古,宜为有用之尤者。顾其书至今实少善本,绪言流传,若存若昧,论者未涉其涯,辄概屏为外道,以为山林独善之士或有取焉,而不知为日用饮食间尽人可行。斯
  • 医论 徐文弼
📙血证论 6335+
  • 医论著作。《中西汇通医书五种》之一。八卷。清·唐容川撰。刊于1884年。卷一为血证总论;卷二-六对血上干、血外渗、血下泄、血中瘀证及失血兼见诸证的170余种血证的辨证治疗作了较详细的探讨;个中有不少新的见解,能给人以启迪。卷七-八为方论,共收200余方。本书论证用药颇有独到之处。现存清刻本、石印本、《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本,1949年后有单行排印本。
  • 医论 唐容川
📙医学正传 6303+
  • 综合性医书。八卷。明·虞抟撰于1515年。此书前列“医学或问”51条,系虞氏对医学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辨析,以申明前人“言不尽意之义”(见凡例)。次分述临床各科常见病证,以证分门,每门先论证,次脉法,次方治。凡所述诸证,均先立论,必以《内经》要旨为提纲。其证治则以朱丹溪学术经验为本。脉法采摭《脉经》,伤寒、内伤、小儿病分别宗法张仲景、李杲和钱乙。作者广泛参考诸家学说,结合家传和个人学术经验予以论述。虞
  • 医论 虞传
📙证治准绳·杂病 6124+
  •     余发始燥,则闻长老道说范文正公未逢时,祷于神以不得为良相,愿为良医。    因叹古君子之存心济物,如此其切也。当是时,颛蒙无所知顾,读岐黄家言,辄心开意解,若有夙契者。嘉靖丙寅母病阽危,常润名医,延致殆遍,言人人殊,罕得要领,心甚陋之,于是锐志学医。既起亡妹于垂
  • 医论 王肯堂
📙温热论 6110+
  • 温病著作。一卷。清·叶天士述,相传系叶氏门人顾景文记录整理而成。传本不一,其一传于叶氏门人华岫云,王孟英《温热经纬》中《外感温热篇》的原文即据于此;又本见于唐大烈《吴医汇讲》卷一,名为《温症论治》,内容与华氏大同小异,次序略有不同,章虚谷注本即本于此,名为《叶天士温热论》,收入《医门棒喝》中。《温热论》记录了叶氏对温热病论述的精华部分,重点分析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传变规律,温热病的病理和
  • 医论 叶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