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急性胃肠炎辨寒热

2022-01-21 16:07 楼主
《伤寒论》急性胃肠炎辨寒热

【原文】
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学习理解】
《伤寒论》所说的霍乱,指的就是西医说的急性胃肠炎。原文说:“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名曰霍乱。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这段原文指出了霍乱病(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恶寒、呕吐、下利(即腹泻)。出现这组症状的就是西医说的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首先出现反复呕吐腹泻和发热,然后因为脱水而腹泻会自动缓解,发热会自行减退,往往因为病人强行进食而继续呕吐。再然后又出现发热。这就是原文说的“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原文不仅明确指出了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而且阐明了症状变化的过程和顺序。

前条原文指出了急性胃肠炎辨别寒热及其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药。急性胃肠炎发生于脾胃系统,出现呕吐、腹泻,此为脾阳虚弱的症状,西医所说的消化不良。这本身是属于寒证,中焦虚寒证。西医单纯的消化不良,是中医单纯的中焦虚寒证。但是,急性胃肠炎引起的消化不良,呕吐、腹泻,这是寒中有热,寒热夹杂证。既然是寒热夹杂,就有寒多还是热多的问题。寒多的使用理中丸,热多的使用五苓散。西医说急性胃肠炎,这个西医说的“炎”字对应中医说的“热”字。那如何辨别寒热呢,原文指出了,看病人是不是想喝水。想喝水的是热多,不想喝水的是寒多。

那么,张仲景是根据什么道理用想不想喝水来判断寒热呢?这是因为,想喝水表示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虽然有所减退,但是减退得不是那么严重。如果病人不想喝水,但是病人频繁呕吐、腹泻而必定有脱水,有脱水而又不想喝水,这就提示病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严重损害了,损害得连水都不能接受了。这当然是寒多。所谓寒多,就是西医说的消化吸收功能严重损害的意思。

总而言之,五苓散治疗热多的急性胃肠炎,理中丸治疗寒多的急性胃肠炎。不管是寒多还是热多都是有寒的,而且寒还不少。有寒就不可以使用寒药。所以五苓散中没有寒药,只有热药,大热药只有一味桂枝。寒热夹杂者,救寒为急。寒多者一派寒象,则救寒必用重热,故理中丸以附子和干姜两味大热药救寒。

这里还需要插一句:急性胃肠炎是否需要或者是否应该使用补气药的问题。按照道理说,急性胃肠炎是脾气虚弱,脾气虚弱应该使用或者可以使用补脾气药,譬如白术、党参之类的。但是,这需要考虑考虑病人有没有出现腹胀。没有出现腹胀的需要或者可以使用白术、党参,有出现腹胀的则不要使用。为什么呢,因为补气药必有导致气滞的副作用,导致气滞意味着加重腹胀。急性胃肠炎的主要问题不是气虚,而是虚寒,里阳虚。《黄帝内经》说了“阳化气”。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阳气虚弱的时候,补助阳气就自然而然地补充了气,不必又另外补气。没有腹胀的时候可以另外补气,有腹胀就不宜另外补气。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2-01-21 16:34 2楼
原文理中丸条:“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所谓腹满,当今称为腹胀。这种腹胀属于虚胀,气滞所导致,当温之,故加用附子。其实不腹胀者,只要不想喝水的都可以加用附子。想喝水的是热多,不要使用附子。由于有气滞腹胀,因此应该去除白术,其实党参也可以不要,使用附子和干姜温之即可。
2022-01-22 08:35 3楼
【原文】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气,仍不利者,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学习理解】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这段话说的意思是,病人得的病既是霍乱又属于伤寒,邪气侵入三阴而导致呕吐腹泻的,则病情非常凶险,预后非常差。《伤寒论》说的霍乱,就是西医说的急性胃肠炎,其特征性症状是频繁呕吐、腹泻,发热。急性胃肠炎有轻有重。轻症的经过一阵呕吐、腹泻后自然痊愈了。重症的则多日不能痊愈,呕吐、腹泻、发热、恶寒,这是霍乱邪在太阳,表现为表里皆寒。然后邪气传入阳明而寒热夹杂。最后邪气传入三阴,则病情非常凶险,预后很差。

“欲似大便而反矢气,仍不利者,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这段话说的意思是,霍乱病邪气侵入阳明,阳明的病理机制是内热,为寒热夹杂证,病人的体质尚好,邪气不能传入三阴,那么预后很好,一般都会自然痊愈。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一般的伤寒,也就是邪气不是直接侵犯脾胃系统的伤寒,即不是急性胃肠炎的伤寒,譬如急性呼吸道感染性伤寒,脉象本来是浮而紧的。由于病人得的是急性胃肠炎型伤寒,那么脉象就不是浮而紧,而是微而涩。“微涩”,不是稍微涩,而是微而涩。急性胃肠炎型伤寒,脉象也并不都是微而涩的,邪气没有传入三阴的情况下脉象并不微而涩,一旦微而涩则提示邪气传入三阴,则预后非常差,比一般的伤寒邪气传入三阴的预后更差。病情变化的顺序是:起先突然发生侵犯呕吐、腹泻、发热、恶寒,邪在太阳。然后邪传阳明而内热,病人热多寒少,急性胃肠炎处于恢复过程,呕吐、腹泻缓解,想解大便又没有大便,只是放屁而已,口渴想喝水,五苓散证。然后突然病情又加重,于是就又频繁呕吐、腹泻,脉象微而涩。这是邪气传入三阴,病情非常凶险。
2022-01-22 09:01 4楼
【原文】
“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学习理解】
这段话说的意思是:病人得的是急性胃肠炎型伤寒,恶寒、发热、频繁呕吐腹泻,脉浮。然后腹泻自然停止,病情缓解下来,脉浮而不恶寒。再然后又突然频繁腹泻,最后又停止腹泻,此时脉微而涩。这是“亡血”的表现。四逆加人参汤主之。所谓亡血,即西医说的低血容量型休克。
2022-01-22 09:15 5楼
【原文】
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学习理解】
这段话说的意思是:一般来说,原则上说,一阵腹泻过后大便会自然转硬的。大便转硬提示病人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在恢复,那么就可以进食。病人可以进食了,进食以后不会再出现呕吐腹泻了,这提示病人在恢复健康。如何康复的呢,表现为邪气从太阳传入阳明。如果病人大便转硬后尝试着进食,而还是不能消化吸收,还会引起呕吐腹泻,这是邪气已经传入了三阴。

就是说,急性胃肠炎型伤寒,邪气传入阳明是病情处于康复过程,消化吸收功能正在恢复。具体表现为大便转硬(腹泻缓解下来),进食后不再出现呕吐腹泻。原文称为“能食”。能食不能食,这是判断病情是否好转的根本依据。
2022-01-22 09:24 6楼
【原文】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学习理解】
原文说的意思是:急性胃肠炎型伤寒,呕吐、腹泻停止了,而病人发热、恶寒、身体疼痛不能缓解。这种情况属于荣卫不和,应该使用桂枝汤和解荣卫。
2022-01-22 09:37 7楼
总而言之,霍乱就是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属于伤寒病,可以称之为急性胃肠炎型伤寒。一般的伤寒是寒邪侵犯脾胃系统以外,然后可以邪传脾胃系统。而急性胃肠炎型伤寒则是寒邪直中于脾胃系统,虽然邪气径直侵入脾胃系统,但是疾病仍然遵守六经传变规律。
2022-01-22 09:41 8楼
初起有表寒证,邪传阳明出现里热证,传入三阴呈现里寒证。初起既有表寒又有脾胃虚寒,传入阳明则脾胃虚缓解下来,传入三阴则身体全面虚寒。
2022-01-22 10:34 9楼
急性胃肠炎身疼发热,为什么不是葛岑连?
2022-01-22 10:38 10楼
理中丸理解

理中丸组成: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

理中丸适应症:急性胃肠炎邪气没有传入阳明而仍在太阳。恶寒发热、呕吐腹泻、脉不微涩。

方解:邪气侵袭脾胃系统表现为脾胃虚寒。所谓虚寒,即阳虚而寒,也就是功能显著减退的意思。脾胃系统功能显著减退而呕吐腹泻,应当使用人参、白术、炙甘草直补脾气。人参白术为辅。虚寒者,阳虚为紧要。补助阳气为关键。所以干姜为主药。干姜与炙甘草配合,辛甘而大补脾阳。甘草为助。

理中丸的主药就是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其实都不是必须之品。治疗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恶寒、发热,脉不微涩者,一味干姜即可以胜任。脉微涩者,干姜加炮附子即可以胜任。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大凡补气皆有导致气滞的不良反应。所以,急性胃肠炎伴有腹胀者当去人参、白术、炙甘草。其腹胀为虚胀者,当温之,干姜合附子大辛大热单刀直入。其腹胀为实胀者,当寒之,承气汤苦寒泻下单刀直入。所谓单刀直入,用药专而不兼,中病即止而勿过剂。

所谓补气药,实际上是阴阳双补药。阳虚而阴不虚者不要补阴,唯补其阳就可以了。阴不虚而补阴则导致气滞腹胀。急性胃肠炎本来并没有阴虚,而是阴盛。阴盛者不要补阴,也就是不要使用补气药。出现阴虚意味着出现了内热,也就是出现了口渴欲饮水。所以治疗急性胃肠炎,原则上不要一开始就使用人参白术补脾气,而是以温为法。当邪传阳明而口渴想喝水,一边口渴一边还在呕吐腹泻的,温热药与人参白术合用。只口渴想喝水而呕吐腹泻缓解下来了的,五苓散证。当邪传三阴,则脉微而涩,当于温热药中加用人参白术,附子理中丸证。
2022-01-22 10:43 11楼
溶溶如 说:
急性胃肠炎身疼发热,为什么不是葛岑连?
葛根芩连汤是治疗急性胃肠炎呈现为湿热证的,不是一般的急性胃肠炎。一般的急性胃肠炎是频繁呕吐腹泻,解水样便。这是虚寒,不能使用葛根芩连汤。
⬅ 什么是元气 老茶馆 《金匮要略》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