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天人合一的认识。

2017-09-15 08:02 楼主
天人合一之说,源于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离合论:三阳离合: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浮命曰一也。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沉,名曰一阴也。因阴阳运行不息,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为生命现象。
三阳经之离合也,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浮,命曰一也,为阳予之正;三阴之离合也,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沉,为阴为之主。阳予之正——由太阳跟于至阴,结于命门,为亦五常政大:跟于内者命曰神机;阴为之主——由厥阴之表,名曰少阳,亦五常政大论:跟于外者,命曰气立。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人亦应之。人亦应之者,谓天有日月,人有二目,成为太阳跟至阴,结于命门,天人合一的生理现象。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上半月,月位于天右下降于地;下半月,月位于天左上升于天。降于地,为上不足。此日照于月的光的现象亦为之不足。因此右眼视力较差。下半月,升于天,为上有余,此日照于月的光的现象亦为之有余,因此左眼视力较强。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09-17 15:58 2楼
常其柏 说:
天人合一之说,源于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离合论:三阳离合: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浮命曰一也。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沉,名曰一阴也。因阴阳运行不息,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为生命现象。
三阳经之离合也,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浮,命曰一也,为阳予之正;三阴之离合也,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沉,为阴为之主。阳予之正——由太阳跟于至阴,结于命门,为亦五常政大:跟于内者命曰神机;阴为之主——由厥阴之表,名曰少阳,亦五常政大论:跟于外者,命曰气立。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人亦应之。人亦应之者,谓天有日月,人有二目,成为太阳跟至阴,结于命门,天人合一的生理现象。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上半月,月位于天右下降于地;下半月,月位于天左上升于天。降于地,为上不足。此日照于月的光的现象亦为之不足。因此右眼视力较差。下半月,升于天,为上有余,此日照于月的光的现象亦为之有余,因此左眼视力较强。
请问常先生,今本《内经》中有“天人合一”这个词吗?
2017-09-17 16:03 3楼
常其柏 说:
天人合一之说,源于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离合论:三阳离合: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浮命曰一也。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沉,名曰一阴也。因阴阳运行不息,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为生命现象。
三阳经之离合也,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浮,命曰一也,为阳予之正;三阴之离合也,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抟而勿沉,为阴为之主。阳予之正——由太阳跟于至阴,结于命门,为亦五常政大:跟于内者命曰神机;阴为之主——由厥阴之表,名曰少阳,亦五常政大论:跟于外者,命曰气立。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以成一岁,人亦应之。人亦应之者,谓天有日月,人有二目,成为太阳跟至阴,结于命门,天人合一的生理现象。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上半月,月位于天右下降于地;下半月,月位于天左上升于天。降于地,为上不足。此日照于月的光的现象亦为之不足。因此右眼视力较差。下半月,升于天,为上有余,此日照于月的光的现象亦为之有余,因此左眼视力较强。
开、阖、枢三字,《太素·卷第五·阴阳合》均作“关、阖、枢”。对此,常先生怎么看?
2017-09-18 12:44 4楼
关也好,开也好,不必在字上下功夫,一时难得正确答复,主要能明其理就好。如四气调神大论天明则日月不明,以字来训为明为萌于理难明。从素问阴阳离合来解,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应当是说一月中三十这天,昼间天上日月同行相合以明。夜间因这天日月未分,夜间无月日光不能照着月亮,才是天明则日月不明,如果夜里这天即使无云无萌,可想夜的天空没有光明,也较黑暗。
2017-09-18 21:16 5楼
试论天人合一?天指的是什么?人又是什么?合一呢?若没有具体所指,则陷入虚无主义或唯心论。不要掉书包,若此则沒必要讨论学习价值。
2017-09-19 01:22 6楼
不知道天与动物合不合一?
2017-09-19 04:56 7楼
素问阴阳离合论:黄帝问曰: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此之问答黄帝提出歧伯为解以明三阴三阳天人合一之理。取象于月以证之。月由日光所照而明,由缺到园,由园到缺,为阴阳气相接以为和的厥阴现象。上半月,月从天右下降入地,月之明处为日所照来源于右,日即位于月之右。人之右足六经,足大指上面外侧是厥阴经大敦穴,小指外侧是太阳经至阴穴,此两穴相对应,体现着阴阳气相接以为和右降入地的天人合一运动机制。以此例推,左足体现着阴阳气相接以为和左升出地的天人合一的运动机制。左右两足大指内侧为太阴经隐白穴,即不位于足大指上面,也不位于足大指下面,却位于两足大指内侧面而相对应,这就是离合论所谓: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这体现了十五月亮,左升右降,出地入地,天人合一的运动机制。请明者再辨。
2017-09-19 14:20 8楼
按其原意,手足缺失之人不可天人合一的运动机制,不可阴阳之气相连接?谬论,不堪一击,一点就破。
2017-09-19 14:36 9楼
个人粗爆解读天人合一。天非指其形态,是指内部运转之机理,实则是生化天地万物之机理或原理。人亦如此。天人各有形态,各有机理,天人机理出自同一父母,所以其理一致,二理合而为一,分一为二。所以有天人合一之说。希望各位大大在学术拍砖,人身攻击免谈。
2017-09-20 06:36 10楼
[FONT=仿宋]天人合一,是古代哲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其具体运用便是古人所说的“因天时,制人事”、“上察天时,下授民事”。儒家经典《礼记·月令》一篇便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内经》的表述是“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灵枢·邪客》)、“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灵枢·岁露论》)之“天人相应”整体观思想,即人上应于天,与西汉大儒董仲舒《春秋繁露》“天人之际,合二为一”有关。

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说“天人之际,合二为一”,即天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统一起来,即天人合一说。董仲舒认为,人的形体结构与自然天道的结构具备高度的一致,人体是天象的完全再现。人外在形体以及各部分器官都同自然天象有着高度一致(人副天数)。《内经》充斥着“天人相应”的比附推衍,与此有关。[/FONT]
2017-09-20 08:15 11楼
天人合一,素问阴阳离合论虽未明确明说,大义已备。如天复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处,名曰阴中之阴。阴中之阴,无天复,无天人合一现象。则出地者,命曰阴中之阳,阴中之阳,得天复,从天制化,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天人合一之制化。
⬅ 清浆水考证 老茶馆 《伤寒论》176条之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