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医案评析系列:7. “又一男子年十六七岁”案

2010-06-16 16:39 楼主
7. “又一男子年十六七岁”案

又一男子,年十六七岁,发热而昏,目无视,耳无闻。两手脉皆豁大而略数,知其为劳伤矣。时里中多发豆者,虽不知人,与药则饮,与粥则食,遂教参、芪、当归、白术、陈皮大料浓煎与之,饮至三十余贴,豆始出,又二十余贴,则成脓泡,身无全肤。或曰:病势可畏,何不用陈氏全方治之?余曰:此但虚耳,无寒也。只守前方,又数十贴而安。后询其病因,谓先四五日恐有出豆之病,遂极力樵采,连日出汗甚多。若用陈氏全方,宁无后悔?至正甲申春,阳气早动。正月间,邑间豆疮不越一家,卒投陈氏方,童幼死者百余人。虽由天数,吾恐人事亦或未之尽也。(《格致余论/豆疮陈氏方论》)

按:“目无视,耳无闻”,病情危殆矣,颇似脱证。而“与药则饮,与粥则食”,则非脱证矣,实乃气虚热盛而神识昏昧也。“两手脉皆豁大而略数”者,《金匮》云:“脉大为劳”,大为气虚之象。实证热盛脉当数而此仅“略数”,可知此为虚证。故以参、芪、归、术、陈以峻补气血,里托其毒,使其外出而安。陈氏方指由陈师文等人编撰的《局方》治疗豆证的诸方剂,豆证即天花。由于《局方》率多辛燥,曾遭到丹溪《局方发挥》的大力批评。
又按:脉大宜用柔药,脉小、弦、细、紧、微则宜用刚药,盖前者为营血亏损而后者为阳虚寒饮也,此为辨证施治的一条重要原则。黄芪补气升阳而有柔润之性,伍以当归之柔润养血,古称补血汤,实即补气升阳中兼柔润营血之意。凡脉涣散虚大虚洪者,皆气虚营血失守,阳气涣散不攝,俱宜柔润养血,甘温益气。若误投辛燥,势必营血愈益耗散不收也。关于用药的刚柔之辨,是研读丹溪医案的重点内容之一,后面还要结合案例继续分析。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6-17 22:59 2楼
回复 1# 孙曼之


感谢孙老师,学习了。有一点疑问不明白,将当面请教~~呵呵。
2010-06-18 04:10 3楼
脉大宜用柔药,脉小、弦、细、紧、微则宜用刚药,盖前者为营血亏损而后者为阳虚寒饮也,此为辨证施治的一条重要原则。
2010-06-18 09:44 4楼
重新看老师这个案子,竟然恍若新见。之前因于个人爱好,丹溪之学,多所忽略,这段时间俺也要攻读一下。
⬅ 丹溪医案评析系列:6.“东阳张进士次子二岁”案 老茶馆 《桂枝人参汤方证》学习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