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校探讨

2014-01-16 20:28 楼主
本帖最后由 kabasky 于 2014-1-20 22:07 编辑

近来正在整理《医故》一书,由于知识溃乏,能力有限,故之前已发有《句逗释疑》一帖,谢谢各位的积极讨论。下面先就点校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1. 是书已读过数遍,但许多古文语法,用词,断句及专业术语仍然不太理解。现才知古人"读书千遍,其意自见"之义。
2. 从句逗释疑帖中可看出,每个人对古文的理解都不太一致。我起初亦是如此,读了三天竟然有三种不同的结果,可想而知学习《伤寒论》也是同样的道理!后世注者不下百余家,也可能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下面再分享一篇我点校后的《医故》短文,请各位斧正之。
(30楼后将陆续连载部分点校内容)
【伤寒论】
仲景《伤寒论》十卷,梁以前无称者。孙思邈《千金方》论伤寒多引仲景之说,而云:“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千金翼方》又曰:“尝见太医疗伤寒,惟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伤其如此,遂披伤寒大论,鸠集[1]要妙,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验,其谓伤寒大论,即此书也”。叶梦得[2]《避暑录话》称“思邈作《千金》前方时,已百余岁。妙尽古今方书之要,独伤寒似未尽通,仲景之言故不敢深论。后三十年作《千金翼》论伤寒者居半,盖始得之”。余以张守节纂《史记正义》引王叔和《脉经》而不及仲景此论,是其书之晚出可证。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题“汉•张仲景述,晋•王叔和撰次”。按《名医录》云:“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以宗族二百余口,建安纪年以来,未及十稔[3],死者三之二,而伤寒居其七,乃著论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一百十二方”。陈振孙称其“文辞简古奥雅,又名《伤寒卒病论》”。按伤寒名起于《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又云:“风者,百病之始,清静则肉理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是伤寒传经之说可证。《汉志》有《风寒热十六病方》、《五脏伤中十一病方》其中或具伤寒之证。《魏志•华佗传》有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其云头痛身热,即伤寒本病,今治有宜汗、宜下之方盖昉于此。而孙思邈引华佗疗伤寒诸说,今《后汉书》、《魏志》及《别传》并不载,宋•庞安时[4]《伤寒总病论》有解华佗“内外实”说为阳表、阴里之辨,而疑陈寿著《佗传》误用“内外”字,其说近理。是书自叔和编集,而经方始传,今《隋唐志》皆载之,宋•林亿等始校上颁行。金•成无己[5]乃为之注,并以自撰《明理论》三卷,论方一卷附之。明•方有执[6]作《条辨》则历诋叔和、无己多所改窜,且以叙例一篇为叔和伪托而删之。国朝喻昌[7]作《尚论篇》攻击尤详,皆剿袭方氏说,自谓“复长沙之旧本”。康熙间顺天林起龙又丑诋喻氏取《方本》点注,而重刊之,今医家所据惟此而已。窃谓是论本仲景未成之书,叔和编次止名一家之言,自宋•庞安常、朱肱[8]、许叔微[9]、韩祗和、王实之流互相阐发,变通于其间,而叔和之学微。金元•成无己、刘完素[10]、马宗素诸家又从而难宋人之所学。明•方有执、刘纯[11]、皇甫中辈,则并叔和而非之,而仲景书几无完本。今世如喻昌之《尚论》,张登之《舌鉴》,张倬之《兼证析义》,徐大椿[12]之《类方》,张璐[13]之《缵论》,吴仪洛[14]之《分经》,郑重光[15]之《续注》,黄元御[16]之《悬解》、《说意》诸书佹得佹失,伐异党同,其攻取既不资经史之左证,其门户又非若汉、宋之师承,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必待审证饮药而后知之,此《班志》引谚所谓“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也”。

[1]鸠集:聚集,搜集。
[2]叶梦得:字少蕴,自号石林居士,南宋词人、文学家。著有《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等。
[3]稔:同“年”。
[4]庞安时:字安常,自号蕲水道人,北宋医学家。著有《伤寒总病论》六卷。
[5]成无己:宋金时期医学家。成氏是最早注释《伤寒论》的医学家,也是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著有《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四卷。
[6]方有执:字中行,号九山山人。明代伤寒学家。其认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改动,成无已注释又多窜乱,于是经二十年逐条考订,撰成《伤寒论条辨》八卷。
[7]喻昌:字嘉言,号西昌老人,清初著名医家。与张路玉、吴谦齐名,号称清初三大家。著有《寓意草》、《尚论篇》、《尚论后篇》、《医门法律》等。
[8]朱肱:字翼中,号无求子,北宋医学博士。因曾官奉议郎,人称朱奉议。著有《南阳活人书》、《酒经》、《内外二景图》等。
[9]许叔微:字知可,南宋医学家。绍兴三年考中进士,曾任集贤院学士,故被人称为许学士。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类证普济本事方》等。
[10]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元处士,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三消论》等。
[11]刘纯:字宗厚,明代医学家。著有《医经小学》、《玉机微义》等。
[12]徐大椿:字灵胎,号洄溪,晚号洄溪老人。性通敏,喜豪辩。天文、地理、音律、技击等无不通晓,尤精于医。著有《医学源流论》、《医贯砭》、《兰台轨范》、《慎疾刍言》、《难经经释》、《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等。
[13]张璐:字路玉,晚号石顽老人,清初三大名医之一。著有《伤寒缵论》、《张氏医通》、《千金方衍义》、《本经逢原》、《诊宗三昧》等。其子张登,字诞先,与其弟张倬继承家学,著有《伤寒舌鉴》、《伤寒兼证析义》。
[14]吴仪洛:字遵程,清代医学家。著有《伤寒分经》、《本草从新》、成方切用》等。
[15]郑重光:字在辛,号素圃,清代医学家。著有《伤寒论条辨续注》、《伤寒论正辨》、《瘟疫论补注》、《素圃医案》等。
[16]黄元御:字元御,一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清代医学家。著有《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等。

陈寿昌序 见30楼
原医篇 见32楼
肘后方 见34楼
千金方 见43楼
难经见62楼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1-17 01:13 2楼
沙发自己坐
2014-01-17 07:14 3楼
点校的还算不错。有几处尚可商榷,先说一个明显的。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应为: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这是一个成语,意为各有对错。
2014-01-17 08:02 4楼
《千金翼方》又曰:“尝见太医疗伤寒,惟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伤其如此,遂披伤寒大论,鸠集[1]要妙,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验,其谓伤寒大论,即此书也”。

《千金翼方》又曰:“尝见太医疗伤寒,惟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伤其如此,遂披伤寒大论,鸠集[1]要妙,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验”。其谓“伤寒大论”,即此书也。


其云头痛身热,即伤寒本病,今治有宜汗、宜下之方盖昉于此。而孙思邈引华佗疗伤寒诸说,

其云头痛身热,即伤寒本病,今治有宜汗、宜下之方盖昉于此,而孙思邈引华佗疗伤寒诸说。
2014-01-17 10:00 5楼
平桥细雨; 说: 平桥细雨 发表于 2014-1-17 07:14
点校的还算不错。有几处尚可商榷,先说一个明显的。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应为:此亦一是非,彼亦一

嗯,多谢指正
2014-01-17 10:18 6楼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是伤寒,传经之说可证。

应为: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是伤寒传经之说可证。
“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见于内经:
《素问·生气通天论》:“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是〉代词。译作此。
2014-01-17 10:28 7楼
此处宜断开:

宋•林亿等始校上颁行。
应为:宋•林亿等始校,上颁行。
上。指皇帝,中央,国家。
2014-01-17 10:43 8楼
白术 说:
《千金翼方》又曰:“尝见太医疗伤寒,惟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

第二句我不太认同:
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其云头痛身热,即伤寒本病,今治有宜汗、宜下之方盖昉于此(以上论伤寒各有治法)。而(转折)孙思邈引华佗疗伤寒诸说(停顿,引出下句),今《后汉书》、《魏志》及《别传》并不载
白术长老您认为呢?
2014-01-17 10:45 9楼
本帖最后由 平桥细雨 于 2014-1-17 10:46 编辑

又云:“风者,百病之始,清静则肉理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
以上是内经原文。应全引。
“风者,百病之始,清静则肉理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
2014-01-17 10:59 10楼
平桥细雨 说:
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是伤寒,传经之说可证。

应为: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是伤寒传经之说可证

此言极是!
2014-01-17 11:03 11楼
白术 说:
《千金翼方》又曰:“尝见太医疗伤寒,惟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

认为原点校正确,而。译作但是。
⬅ 中国中医药报:我国首创一类单体抗癌中药 老茶馆 2014中医药工作会新风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