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源闲话】(2)【效】与哭

2013-07-30 09:22 楼主
是药三分毒。
很多人在追求【疗效】的时候,把这个给忘了。

如果眼中只有“疗效”,而没有顾忌,这是很恐怖的。

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我刚读初中的时候,一次感冒,后来反复咳嗽。老爸带我找到我们乡镇卫生院的院长,给我开了几盒“蛇胆川贝口服液”,当时十几块一盒啊,真他妈的贵。吃了一个多月,还是咳嗽,又找他,又开这个,又吃。奶奶的,吃了3个多月。落下了病根儿,脾肺虚寒,不停地吐清痰啊。溜溜地吐了几年,津气大虚。其时正发育哩,搞伤了,身体长的跟豆芽儿似的。奶奶的,医杀啊

更可气的是,吃了三四个月的这玩意儿,终于【不咳嗽】了。这位先生还跟老爸表功哩——看看这药,效果真是不错。这么顽固的咳嗽只用了3个多月就完全好了。(我晕啊~)

就症状而言,有没有【效】?反正“不咳嗽”了。应该也算【有效】?呵呵,明眼人很容易看到这里面的问题。但门外人就只能通过症状的改变、改善情况来判断【效】与【不效】了。呵呵,这种【效】,真他妈的不如【不效】。——给你看了个小病,却给你【种】了个大病。陪老本的买卖哩。

…………………………………………………………………………………………………………………………
因为有了这样的切肤之痛,这也是我学医的根源之一——坚决不能把自己和家人的小命,悬在庸医手上。

后来的临床,用药前也是反复查证、反复计算、权衡利弊之后,才敢出方。仲景伤寒中所谓的“见肝实脾”,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可以引申理解为:扶肝木的时候,也要同时防止对脾土的损伤。他脏亦然。
其实这种“用药损伤”,是无处不在的。取其利而避其害。组方时,预算到对某方面造成的损伤超出人体自身承受的范围,就要注意防护了。

…………………………………………………………………………………………………………………………

呵呵,之所以说说这个,是看到很多初学者都很容易犯这样的毛病。

当然,还有一类人容易犯这样的问题,——那就是一知半解的【养生者】。我的很多客户,都是这种注重“养生”,而自己折腾出一身毛病的。


别只注重【效】。更要清楚,你的【效】的背后,会不会遗留下病人的【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7-30 09:46 2楼
所以,我反对“一切用疗效说话”这句话。

中医不能没有疗效。

但也不能盲目地一味考虑疗效。

是治病。不能种病。

【疗效】,有些时候,真的只是假象而已。
2013-07-30 13:57 3楼
俗话说有病不看,常得中医。楼主小时候的咳嗽只怕是自己好的而不是吃药好的。
2013-07-30 15:51 4楼
症和证的差异,多人对症治疗不是对证治疗,
2013-07-30 17:16 5楼
素灵之韵 说:
俗话说有病不看,常得中医。楼主小时候的咳嗽只怕是自己好的而不是吃药好的。

呵呵,唉…………
2013-07-30 17:21 6楼
本帖最后由 醫道宗源 于 2013-7-30 17:33 编辑

王家祥 说:
]是啊,有些对【症】是“有效”的治疗,对【证】却是灾难性的。最典型的如“真寒假热”之类的。辨【证】不明,多有遗咎。而要【辨证】无误,四诊必须得精啊。说到底,还是考究基础的。
2013-07-30 17:31 7楼
医生必须有良知
2013-07-30 20:55 8楼
为什么不发在“名师开讲”版块儿呢?呵呵,
2013-07-31 07:43 9楼
以疗效说话 没错

只是对‘效’的理解不同而已

临床治愈跟真正治愈是两码事

如果用药连临床治愈都达不到更是要不得的,实际也根本不可能得到患者认可
2013-07-31 07:47 10楼
至于药物的毒副作用

还是老话: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2013-07-31 09:17 11楼
病人不知道,医生也不明白,反正最后好了就是医生的功劳。有的病想到底可能还是误治的结果。
⬅ 对脉诊“辨症准、疗效差”原因之看法 老茶馆 经方学习体会2013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