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方靶心集

2012-02-11 12:55 楼主
序:论证用方精准如狙击者,仲景一人而已,内经以降,包括千金,所列之证大有流散无穷之感。本集拟找出方子中的狙击手,例其靶心,以便切用也,故名.秦伯未有临证备要,列其病机也,本集仿之,而列主证,合参可也。学一方记一方,每一方 先主证(仿伤寒体例),后出处,后歌决,后方子组成及用法,有自验者附其后。非小子敢集书,见有精准易学者,搜罗而记之,自己切用而已。
目录(按首字拼音排例,证名前以NO标识,以便检索):
no:全身证候咳嗽 水肿
no:二阴阴囊潮湿






no:全身证候
No 咳嗽:
a 咳嗽,有痰非干咳,不喘,郭永来前胡止嗽汤主之.(郭永来杏林集叶华夏江湖中郎验之)
荆桔甜杏陈生草 ,白前杷贝5-10,前胡紫菀10-15,天竺(黄)芦根10-20。痰液粘稠全瓜蒌,有痰不喘此方治。
? ? 荆芥5--10克、前胡10--15克、桔梗5--10克、甜杏仁5--10克、生甘草5--10克、枇杷叶5--10克、白前5--10克、紫菀10--15克、陈皮5--10克、天竺黄10--20克、贝母5--10克、芦根10--20克、全瓜蒌10--20克(用于痰粘稠,否则不用)。
? ?主治:
? ? 外感咳嗽,咳嗽剧烈,痰多,喉间痰声漉漉。听诊双肺罗音久久不消失。可有低热和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8度以下,病程大约在十几天到一两个月之间。曾经用过多种抗生素,尤其是静脉输液和止咳药物无效,或者因失治误治而至长期咳嗽不愈,患儿尤宜。
? 加减:
? ?1.午后低热不退,加桑白皮、地骨皮、白薇、鳖甲。
? ?2.外感风邪重可加防风。
? ?3.喘去荆芥加麻黄。
? ?4.贝母价贵可以不用。

No 水肿
a(特发性)水肿, 天仙藤散主之
医检无因谓特发,站立吃盐肿加重,15天仙腾名散,乌药楮实子亦同。香附鸡血藤苍术,各为18协建功。生姜木瓜甘草6。陈皮苏叶梗10从。(华夏古道瘦马)
天仙藤15g 香附18g 乌药15g 苏叶梗各10g 陈皮10g 鸡血藤18g 楮实子15g
苍术18g 生姜6片 木瓜6g 甘草6g 水煎服。


天仙藤散临证新识 所有具有轻微水肿特别是兼有肤胀的,每每收效,
说起天仙藤散这个方子,可能青年中医知道的很少,而且估计运用的也不会太多。这个方子出于《妇人大全良方》中:天仙藤(洗,略炒)、香附子(炒),陈皮、甘草、乌药(软白者、辣者,良)各五分。为末,上每服五钱,生姜、木瓜、苏叶各三片,水煎,日三服。这个方子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我临床中治疗妇女水肿和肤胀(严格说起应叫特发性水肿或功能性水肿)的一张王牌方子,且屡用屡效。
临床上我经常遇到一些归女身肿手脚胀,要求给予中医治疗,其绝大多数患者的病程都较长,时轻时重,反复性大或经年不消,水肿以四肢明显,手按有坑陷,患者自觉有紧张感,甚止手指难以拳握,脚有弊胀。其水肿多在清晨卧后减轻,活动后明显加重,水肿还每于经期前后加剧,并与活动疲劳及气侯寒冷有关。
这种特发性水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尤其多发于中年女性患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缺乏特异性的诊断手段,疗效不够理想。目前倾向于认为属于功能性水肿之列,中医依其临床表现归属于“肤胀”、“水肿”范畴。
对于这种病的治疗,我开始是从三个方面考虑的。肺、脾、肾,三脏主管体内水液的调节,肺宣通水道,脾运化水湿,肾蒸腾气化,水肿潴留显然是体内水液新陈代谢谢发生了障碍,故而先是用柴胡疏肝饮,不效;继而用联珠饮(即四物汤 十五苓散),少效;又用当归芍药散亦是略效。总之,效果不理想,对此思之徐久。 自认为辨证无误,应该取效,然而临床是靠疗效说话的,不是靠医理说话的。分析再合理,疗效不给分也不行。因为我们不是搞理论研究的,而是要靠疗效吃饭的。带着这个问题,我先后翻阅不少资料,一日偶然看到一篇医话,谈到这个问题,分析入里,方案切实。心中一下豁亮,疑问顿时冰释。
该老医在文中写到:对于水肿,传统认识多归咎于肺脾肾三脏,所谓“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古训昭然。治水也多责此三脏,似为公式定理,不能逾越。然世间万物,有常有变,矛盾有其普遍性,亦有其特殊性。特发性水肿在病机上即非肺脾肾三脏职司偏颇所可以解释,故循此三脏立法论治也难取得满意疗效。人身气之流行,肺脾肾之作用固应肯定,但斡旋襄赞,莫不仰赖肝之疏泄,疏泄得当,则气机流行,水道畅利,水液隨之升降上下,反之则气机郁结,水液因之滞留,故肝之或疏或结,关乎于气之运塞,水之流止。验之本病水肿时轻时重,或聚或散,口干渴饮,显系肝郁气滞,水津敷布不匀,而现“早涝不匀”之象;水肿与臃肥并见乃水脂混浊不分也;胸闷腹胀神疲思睡,乃肝疏不及,气机失布脾困湿滞所成;月经愆期行而不畅,经前紧张,又莫不与肝郁累冲、气病及血之机理相关。病程长,浮肿久,而形不减,食不衰,显非虚证可比。所以,纵观本病浮肿,既无病肺之风水象征,又无肾之阴水所属,病脾者乃为肝所累,所谓主病在肝,受病在脾也。故本病在病机上首责于肝。治用天仙藤为效。读完此文,真如醍醐灌顶 ,心中透亮。真有一种众里寻它千百回,得来全不费功夫的畅快劲。自从得到对治疗这种病的新认识后,以后我在临床上遇到该类病人,用天仙藤散治疗如鱼得水,效果大有改观,病人十分满意。现举一例说明:
2006年5月,一日我接诊了一位陈姓妇女,高个,面白,身微胖,说听朋友介绍你看病水平挺高,人很多,特意来找你看病。刻诊:舌微红,苔白,脉双关滑大,寸尺不足,述说,经常性下肢水肿,检查胫骨以下按压有泥坑,但不似肾炎或心脏病人严重,上班活动后加重,晨起眼睑泡胀,尿检正常,无腰痛,但乏困无力,月经稀发,脾气急燥,饮食二便基本正常。对此,我辨为肝郁血虚,一诊出方: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茯苓 猪苓 泽泻 桂枝 白术 五剂后再诊。满以为会见效的,谁知想的太乐观。一周后,病人又来了,一进门就嚷嚷,说吃了五付药一点效果都没有,白化了80多元钱。要求再给好好看看。没办法,只好重新诊治。经过辨证,我认为是血虚水停,二次出方:当归芍药散 五付。病人持方拿药而去。一周后,病人再来诊。述之,这几付药有些效,腿肿有些减轻,我也检查了一下,看似轻了些,但仍然是肿。效不更方,继续五付用之,前后又用了十几付药,病情没有大的进展,病人也有些不耐烦了,我也有些着急了,吃了这么多药,病人也算是够意思了,我竟然有点束手无策,萌生退意,欲令病人另请高明。好在我这人有点倔劲,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弄出个一二不罢休,况且病人对自巳信任执著,更不应该放弃。于是在治疗期间翻阅了大量资料,终于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即上文所述,最后启用天仙藤散加减,改散为汤,一次就见大效,十付药就完全治愈了该女的特发性水肿(特发性水肿(idiopathic edema),是水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水肿从分类上讲有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等,这些水肿都是有明显的原因可寻,而特发性水肿,就奇特在无明确原因可查,确切的发病原因也不十分清楚,故冠以“特发性”一词。虽然它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弄清,但从病生理的角度上说是一种水盐代谢谢紊乱,细胞外液在皮下间隙有异常增多。值得庆幸的是,特发性水肿大多无严重后果,病情常呈周而复始,一般不会有明显的进展。该病在临床表现上也颇具特点,有许多蛛丝马迹可查,患病者可据此自我诊断。
特发性水肿的特点
特发性水肿的特点主要是水肿的发生与体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长时间站立或活动、吃盐后出现或加重,平卧位休息后又逐渐减轻至消失。水肿常发生在早晨,颜面及手部比较明显,下午以下肢和足部显著。此外,病人早晚体重变化较大,就寝前体重比起床时可平均增加1公斤或更多。特发性水肿虽然病程绵长,但大部分是可以自愈的。歌:医检无因谓特发,站立吃盐后加重,15天仙腾名散,乌药楮实子亦同。香附鸡血藤苍术,各为18协建功。生姜木瓜甘草6。陈皮苏叶梗10从。,)。自从治好这例特发性水肿病人,我以后凡遇到该病首选之方就是天仙藤散,屡用屡效,并把此方稍作加减用于所有具有轻微水肿特别是兼有肤胀(肤胀语出《灵枢?水胀篇》。是寒气留滞在皮肤之内而出现肿胀的病症。其临床特点是腹部膨大,叩之中空不实,身肿,用指按压腹部,被压处凹陷不应手而起,皮厚而色泽无异常变化等。 )的,每每收效,特灵。
附我常用之方:天仙藤15g 香附18g 乌药15g 苏叶梗各10g 陈皮10g 鸡血藤18g 楮实子15g
苍术18g 生姜6片 木瓜6g 甘草6g 水煎服。
方解:此方以天仙藤,香附疏肝行水为君,天仙藤乃马兜铃的带叶茎藤,性苦温,无毒,有祛风利尿活血通络之功,既可以理气,又可活血;紫苏茎叶、乌药,香窜行气,冀达“气行则水行”,目的为臣;佐以陈皮、生姜、木瓜理气和中通络;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以此为基本方,临床隨证增减。我习惯加苍术和鸡血藤于其中,效果似更好,一和血通络,一健脾燥湿。
另说明一点。在摸索治疗特发性水肿时,我曾经也想到过肝气郁滞,在上文中也提到用过柴胡疏肝饮治疗,不效。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药有个性之长,专用之妙。此方为什么叫天仙藤散而不叫别的名子,就是为了突出天仙藤这味药。这一点切记,什么药都可以换,唯此不能换,且唯此为大为重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大内密探时间: 2010-9-12 00:47

此方彭坚老师也是用于妇女特发性水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岐黄传人时间: 2010-11-16 22:32

先生经验好,分享
你好古道瘦马老师,天仙藤含马兜铃酸,有报道说个别人服用天仙藤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2-11 13:01 2楼
很有新意
2012-02-11 13:15 3楼
NO二阴
a.阴囊潮湿, 生牡蛎枯矾黄丹研粉擦揉之(华夏古道瘦马)
生牡蛎30克 枯矾60克 黄丹30克 研粉外用。将阴囊温水洗净,擦干用粉,擦揉2-3遍。
【验证病案】:2008年3月8日西电公司一退休高工白某找到我拿出一张药方,说吃了十几付了,治疗阴囊潮湿效果一点不明显,没啥作用,阴囊还是水渍渍,很是懊恼不爽,并说此是省上某名老中医的方子,问我有什么办法。我看了方子说这是二妙散加减,方子用得不错。但是临床效果并不理想,我有一方保你药到病除,隨后写下上方并帮其加工好,交待清楚便用方法。该工看如此简单之方而且价格不到2元,很不在意。曰 :这能治病?我说试试看嘛!又不费事,常言:单方气死名医。一句戏言,三天后该工找到我,一进门就冲我一说你真神了!你那药真管用,两次后阴囊潮湿就干了。我说没什么,此乃一老中医之方,吾屡用屡验,只不过大医们轻视此方,觉得开出这样的方子有点掉份子,又没有效益故而不开。此方我曾介绍给一出租车司机朋友用,谁知此公在治好自己阴囊潮湿后,动了个小脑筋把此药分包卖给同行着实发了一笔小财,因为司机夏天开车常有此病,。此乃后话,全当笑料
2012-02-11 13:25 4楼
no 毛发纠结无光泽,肚大肢瘦,厌食便结, 小儿疳积也,鸡矢藤鸡内金炮山甲研粉主之(华夏古道瘦马)
鸡矢藤150克 鸡内金50克 炮山甲50克研粉。每次3-5克 一日三次。
《方证体悟》:此方是我在阅读名老中医之路一书学来的。重庆已故名老中医陈源生在医学生涯六十年一文中谈到:“学问并非尽载名家论著。广采博搜,不嫌滴点琐碎,处处留心皆学问。同乡有李姓草医,祖传疳积秘方,以其简便验廉,远近求治者不少。该医视为枕中之秘。为学习伊之长处,乃与其结交至好,并于医道共同切磋,久之情深,伊知我乃方脉医,非卖药为生,渐去戒心.偶于醉后道出真言,曰:‘一味鸡矢藤研末即是’。事虽小而启发大。鸡矢藤一药,我几十年来屡用于肝胆脾胃诸病,健脾消食、行气止痛、利水消胀的良好效果”。从此文的学习中,我将鸡矢藤一药验证于临床效果确实非常有效,尤其是在治疗小儿疳积症中。由于现代生活优越,青年夫妇大多又是一个独生子女,骄生惯养,肥甘厚味,零嘴偏食,烧烤冰冷之物隨意恣食,造成了很多儿童慢性消化不良,皮包骨头,即中医的疳积症。典型症状:毛发纠结,毫无光泽,肚大肢瘦,厌食便结。家长甚为着急,又是化验微量元素,又是买大量的营养补品喂孩,还是调整不过来。碰到此患儿我即用一味鸡矢藤治疗,一月后即收到明显效果。由于该药太单薄又便宜,很多家长拿到药不屑一顾,我也认为没有经济效益,故而又添了两味药,即鸡内金和穿山甲,运用于临床,效果比一味鸡矢藤更好。而且家长也满意,我也赚钱,两全其美。现已将此方作为我治疗小儿疳积的专方,其效远胜于七珍丹、王氏保赤丸等。医中同道不妨一试。
2012-02-11 13:54 5楼
No 外证红肿热痛者,五黄散主之。(华夏王家祥)
红肿热痛五黄散,黄芩柏连生大黄, 雄黄200冰(片)30. 15薄荷脑初伤。气肿枳壳与薤白, 血肿三七加用当。气血肿者土鳖虫,枳壳桃仁红花良。
五黄散 黄连200g 黄柏200 g 黄芩200 g 生大黄200g雄黄200 g冰片30g 薄荷脑15g功效:镇痛消炎
主治:新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疮廱所致的红肿疼痛。用法:打细粉用蜂蜜调敷患处。
加减:在外伤初期,其损伤均为气血,有偏于气肿的,有偏于血肿的,有气血肿者。对于不同的肿胀,可以临床随证加药。偏于气肿者加枳壳、薤白。偏于血肿者加三七。气血肿者,加土鳖、枳壳、桃仁、红花。
2012-02-11 17:35 6楼
很好经验,以后试试
2012-02-12 18:12 7楼
痰浊化热,苔腻、脉滑、头重、胸满、口粘、纳呆。但见苔腻而热,温胆汤主之 (沈绍功经验汇讲)
10G竹茹云苓陈, 郁金枳壳石菖蒲. 苔腻脉滑头又重, 胸满口粘纳呆故.寒热但看粘稠稀,黄白易分凭不着。热加葶苈与胆星,寒则法夏白芥服.(此为沈氏温胆汤,温胆汤实为二陈加枳壳处茹,治痰热,出自焦树德十讲,《三因方》实为二陈加枳壳竹茹生姜大枣,为中正平和之方,见下文菟丝子所积关于温胆汤的嬗变.)
温胆汤”治痰浊化热证常能获效。要掌握6个主证:苔腻、脉滑、头重、胸满、口粘、纳呆。其中尤以苔腻为要,可以“一锤定音”,所谓“但见苔腻一证便是,其余不必悉具。”应用时还宜加减:竹茹清热祛痰为主药。云苓、陈皮健脾祛痰,截断“生痰之源”为辅药。枳壳理气行滞,利于痰浊排除,为佐使药。温胆汤仅用此4味为基础药。方中半夏虽可化湿祛痰,但因其燥性不利于痰浊化热;生姜虽能祛痰,但因其辛温也不利于痰浊化热;炙草味甘,大枣滋腻,均不利痰浊之祛,故此4味均删除不用。痰浊最易闭窍,为利于祛痰应伍透窍豁痰的石菖蒲,畅行气血的郁金,这样祛痰主方温胆汤就由竹茹、枳壳、云苓、陈皮、石菖蒲、郁金6味组成。而且分量也固定,都是10g。温胆汤临床应用还有16则加味选药法:
1.热痰粘稠-葶苈子、黄芩、鱼腥草、胆星、天竺黄、竹沥水 2.寒痰稀沫-白芥子、桂枝、干姜、细心、法夏。3.顽痰不化-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海藻、莱菔子。
4.癫痫-海参肠、白矾、灵磁石、钩藤、荆芥、野菊花、珍珠母。 5.精神分裂症-制军、青礞石、草决明、桃仁、生栀子。6.神衰失眠-炒枣仁、夜交藤、黄连、肉桂、合欢皮、知母、川芎。 7.眩晕耳鸣-泽泻、炒白术、蝉衣、阿胶珠、白菊花、天麻。
8.高血压-钩藤、莱菔子、泽泻、海藻、夏枯草、生石决明。9.冠心病-全瓜蒌、薤白、丹参、葛根、苏木、红花。 10.胃肠证-木香、砂仁、公英、连翘、焦三仙、生内金。
11.功能性发热-青蒿、银柴胡、生芪、桑白皮、车前草。 12.更年期综合征-蛇床子、泽兰、川断、桂枝、白芍、牡蛎。 13.尿毒症-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益母草、丹参、仙鹤草、生薏苡仁、泽兰。14.妇女病-鸡血藤、香附、伸筋草、丹参、川楝子、益母草、当归。 15.癌症-白花蛇舌草、公英、野菊花、仙鹤草、生苡仁、丹参、三七粉。

辨痰的要害不在颜色,在它的质量。常规来讲,黄痰主热;白痰主寒。不对。粘稠甭管是白是黄都是热痰,稀痰甭管白和黄都是寒痰,用质量来区分寒热。热痰要加葶苈子、天竺黄;寒痰要加白芥子、法半夏。这是我们所谓的有型的痰,就是咯出来的痰。肺为贮痰之器,看见的痰,是有型的痰或者叫狭义的痰。假如顽痰,昨天我讲了,苔腻,退不了了叫顽痰,加了3个石头和海藻。3个石头知道吗?对。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

癫痫加海参肠和灵磁石。海参肠就是海参的肠呀,都扔掉了,你把它拿出来,把沙子洗掉,给它阴干阴干以后磨粉,吃温胆汤里面,拿温胆汤来冲这个海参肠的粉,每次3g,这是治癫痫非常有效的一个药。这是精神分裂症,用制军和礞石,甚至可以用生大黄来通便,精神分裂症通便症状就能缓解,但是必须要中病即止,别没完没了的拉,病人会伤正,甚至于会引起不良的后果。神经衰弱,这和精神分裂是两个病,一个精神病,一个神经病,加炒枣仁和夜交藤,都用30g。眩晕讲了。也许美尼尔氏综合征,也许高血压,加了泽泻和白术,高血压再加莱菔子、生石决明。冠心病加全瓜蒌和葛根。胃的病加木香和公英。低热加青蒿和银柴胡,青蒿必须得后下,用15g。更年期综合症加蛇床子和泽兰。尿毒症加王不留行和益母草。妇女病调经呀,加鸡血藤和香附。良性肿瘤加山慈菇和浙贝。恶性肿瘤加白花蛇舌草和仙鹤草,白花蛇舌草必须用30g。这就是温胆汤的16个加味,临床只要看到病人舌苔腻的,想到温胆汤,然后根据不同的16个不同的病加不同的主药,另外根据病型,随证再加药,只要你坚持用,不是百发百中,肯定有效。但有个前提,我这一讲,你别以为所有的病用温胆汤16个都有效,错。必须是苔腻。而且里面我还有一个观念没告诉你,就是痰瘀互结。这个我都能祛痰呀,从痰来治,想到的就是没有瘀,舌质不紫,舌下静脉不怒张,也是加上化瘀的药,提高疗效,即祛瘀又化痰。化瘀药有两个好药,最常用的就是丹参,30g的丹参;另外一个药就是内科大夫很怕的药水蛭,其实水蛭没有毒,有机会我再给你们讲,水蛭是双向的,这样就明显的提高疗效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菟丝子时间: 2011-11-24 08:34:28 标题: 关于温胆汤的嬗变

温胆汤方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枳实、陈皮、竹茹、甘草、生姜六味药组成,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并且指出其病因是“胆寒故也”。寒者温之,故方中生姜、陈皮用量独重。

宋代陈无择《三因方》中温胆汤凡“三见”,其中,见于“虚烦”和“惊悸”的两方用药相同,即用《千金》原方加茯苓、大枣,生姜则由原来的四两减为五片。指证不再说是“胆寒”,而说是“气郁生涎(痰),变生诸证”,主治也扩充为“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详,或异象惑……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三因方》这一调整,遂使温胆之性由温而平,临床运用也更广泛了,后世所沿用温胆汤,也大都为《三因方》的温胆汤。

历代医家由于未能搞清这一嬗变关系,所以不免曲为之说。如吴崑说,为什么叫温胆?是因为胆为甲木,阳中之少阳,少阳以温为常候,所以叫“温胆”。吴谦《医宗金鉴》说:命名温者,是温和的温,不是温凉之温。罗东逸甚至说,和就是温,因此“温之者实凉之也”。吴、罗所说的温胆汤,都是《三因方》的温胆汤。他们不知《三因方》虽沿用《千金》温胆之名,但已经部分地改变了原方性质,成为平调胆胃之剂,主治也由“胆寒”而移至“痰涎”和“气郁”变生的诸证上了。

而正因为《三因方》的温胆汤不偏热,也不偏寒,中正平和,所以临床用它较多。如神经官能症、内耳眩晕症、胃炎、气管炎、冠心病、高血压病、尿毒症早期、妊娠剧吐等凡属七情所伤,气机紊乱,痰多呕逆而苔腻、脉滑者,投之辄效,而且可随寒热虚实等具体病情加减变化。如偏寒者可加大生姜、陈皮之量,即恢复《千金》方法;偏热者可加芩、连,即《医宗金鉴》中风门的清热化痰汤法;单加黄连则名黄连温胆汤,见《六因条辨》;虚则减竹茹,加熟地、人参、五味子、枣仁、远志,是为十味温胆汤,见《世医得效方》及《证治准绳》。俞根初《通俗伤寒论》更收温胆汤减去姜、枣,加青蒿、黄芩、碧玉散,变为清泻胆火,和胃化痰之方,治疗伤寒病在少阳,胆火内炽,湿热阻遏三焦而见寒热如疟,胸痞作呕者。他干脆连方名也改了,这就是有名的蒿芩清胆汤。

王孟英见温热病颇多邪热入里,重灼津液为痰,以至痰热留恋三焦,气机窒闭,而见寒热,胸闷,脘闷不食,眩晕,呕恶,二便不畅,苔黄白而腻者,此病已离表,无汗之之理;病在气分,但又非白虎、承气证,于是他针对上述邪留三焦的病理变化提出:“所谓清气者,但宜展气化以轻清的治法,师温胆汤之意而变通之。常用药如栝楼、薤白、旋覆花、杏仁、贝母、紫苑、竹茹、枳壳、桔梗、川楝子、淡豆豉、海蜇、芦松、苡仁、花粉、栀子、郁金、黛蛤散、滑石、通草之属,平淡而远温燥,转枢机而开痰路。肺不受痰热之扰,则肺气清宁,治节复矣,气化行矣。我们读王氏医案,有许多湿热重证及内科杂病之属痰热互结的患者,经用上述方药,每收良效。孟英心思灵动,不拘于方,他曾经讥笑过吴鞠通、章虚谷辈“拘守其迹,岂是心传!”从他的用药来看,就基本上找不到温胆汤的影子了。神化无迹,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刘军时间: 3 分钟前

这个贴子好,比沈绍功的讲得更清楚。最所谓灵动者,不过换药不换方也。针对证状应用更切题的药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华夏白头翁:
温胆汤虽为治痰要剂,但并非见舌苔黄厚腻即可乱投。温胆乃为走泄之法,痰尚未内结,故舌苔虽厚,粒粗而根浮,外观老而不嫩,浊而不鲜。若苔细而滑,则势当从湿病论治。又因胆与心气相通,胃气不通则上扰神明,多有烦躁难寐等症,这两点是最重要辨证要点。此外,痰证因多与郁证、表证、热证相兼,常合柴胡、黄连等两两清解,亦为常法。

no 毛发纠结无光泽,肚大肢瘦,厌食便结, 小儿疳积也,鸡矢藤鸡内金炮山甲研粉主之(华夏古道瘦马)
鸡矢藤150克 鸡内金50克 炮山甲50克研粉。每次3-5克 一日三次。
《方证体悟》:此方是我在阅读名老中医之路一书学来的。重庆已故名老中医陈源生在医学生涯六十年一文中谈到:“学问并非尽载名家论著。广采博搜,不嫌滴点琐碎,处处留心皆学问。同乡有李姓草医,祖传疳积秘方,以其简便验廉,远近求治者不少。该医视为枕中之秘。为学习伊之长处,乃与其结交至好,并于医道共同切磋,久之情深,伊知我乃方脉医,非卖药为生,渐去戒心.偶于醉后道出真言,曰:‘一味鸡矢藤研末即是’。事虽小而启发大。鸡矢藤一药,我几十年来屡用于肝胆脾胃诸病,健脾消食、行气止痛、利水消胀的良好效果”。从此文的学习中,我将鸡矢藤一药验证于临床效果确实非常有效,尤其是在治疗小儿疳积症中。由于现代生活优越,青年夫妇大多又是一个独生子女,骄生惯养,肥甘厚味,零嘴偏食,烧烤冰冷之物隨意恣食,造成了很多儿童慢性消化不良,皮包骨头,即中医的疳积症。典型症状:毛发纠结,毫无光泽,肚大肢瘦,厌食便结。家长甚为着急,又是化验微量元素,又是买大量的营养补品喂孩,还是调整不过来。碰到此患儿我即用一味鸡矢藤治疗,一月后即收到明显效果。由于该药太单薄又便宜,很多家长拿到药不屑一顾,我也认为没有经济效益,故而又添了两味药,即鸡内金和穿山甲,运用于临床,效果比一味鸡矢藤更好。而且家长也满意,我也赚钱,两全其美。现已将此方作为我治疗小儿疳积的专方,其效远胜于七珍丹、王氏保赤丸等。医中同道不妨一试。


百草居
标题: 王洪图教授临证心悟:脏热腑寒说及温胆汤用法 [打印本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花香丁时间: 2010-8-23 21:06:53 标题: 王洪图教授临证心悟:脏热腑寒说及温胆汤用法

王洪图,男,1937年生。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内经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经重点学科主任,兼任中国 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洪图教授擅长治疗失眠、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癫痫、抑郁症、儿童多动症、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病等,见解独到,疗效卓著。

温胆汤的命名

温胆汤是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之一,该方被收录在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和王焘编撰的《外台秘要》中。《外台秘要》标明其方源于《集验方》,且云“出 第五卷中”。考《集验方》乃南北朝名医姚僧垣(公元499~583年)所撰。原方由生姜、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炙甘草六味药物组成。甘草性平,竹茹性 微寒,其余四味皆为温性药物。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教授擅用温胆汤治疗多种病证,并颇多心得。

有关温胆汤命名含义,王玉川教授曾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年2期发文论证,并提出在南北朝时代对于皮肉骨髓脉之病,盛行着“脏热腑寒”的辨 证理论,与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脏病多虚寒、腑病多实热的理论不同。既然腑为寒证,胆为腑故证寒,治寒以温,故名“温胆汤”。《千金》、《外台》并云:“大病 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此温胆汤。今天的方剂著作及有关论文,对温胆汤命名的分析和认识,多不符《集验方》之原意。

对此,王洪图教授重又查阅《千金》和《外台》二书,发现该两书收录的方剂及相关论述中,有关“脏寒腑热”的论述在十条以上,不仅涉及皮肉骨髓脉之病, 还用于咽、喉、舌、胞、肛门诸窍之病,而这些论述均引自《集验方》和《删繁方》。《删繁方》的作者谢谢士泰,与姚僧垣是同时代的医家,这就使我们较明确地看 到这样一个事实:在南北朝时代,用“脏热腑寒”去辨证,应该是医学的重要流派的辨证方法。以温胆汤而言,其理可通,其方有较好的疗效,因而说这个“脏热腑 寒”的理论不单在医学史上有一定价值,而且也有不小的应用价值,应该加以深入研究。对五体、官窍病用“脏热腑寒”辨证的具体内容,在《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一书中写有专论,此不赘述。

《集验方》用温胆汤所治之证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即虚寒证,得之大病之后。而胆虚寒之证是和脑髓密切相关的,如《外台》第十六卷中 引文“《删繁》论曰:“髓虚者,脑痛不安,髓实者,勇悍。凡髓虚实之病,主于肝胆。若其腑脏有病从髓生,热则应脏,寒则应腑。”可以看出胆、髓、脑之间的 关系。至宋代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将该方加以化裁,加入茯苓、大枣两味药,仍叫做温胆汤,其主治为“虚烦证”和“惊悸证”,云: “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或异象感惑,遂致心惊胆摄,气郁生涎,涎与气抟,变生诸证。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 坐卧不安。”凡心胆虚怯之证皆可服用此方,而并不限于“大病后”,其基本病机则是“气郁生涎,涎与气抟。”可见,《三因方》所说病机是“郁”,而《集验 方》所指为“虚”,《三因方》谓病涉心胆,《集验方》谓病涉胆、髓、脑。需要提请注意的是,心与脑髓的关系,如果排除两书中温胆汤药物略有不同外,那么 “心”在一定意义上说与“脑髓”的概念与内涵是一致的。在中医学术界对心与脑的问题有过长期的争论,尤其是心藏神与脑主神的纷争。对此,王玉川教授在上述 提到的论文里说:西医可以把心病、冠心病、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卒中之类的病统称之为心血管病,中医学为什么不可以有“心主神明”、“心主血脉”之论 呢?从临床实际观察就不难发现脑、心、血脉三者之间的关系。

温胆汤的临床应用

对温胆汤的化裁,《三因方》已经对《集验方》的温胆汤做了一些化裁,如上所述增加了茯苓、大枣两味药,从而使该方的适用范围明显扩大了。明代和清代医 家又总结出不少加减化裁之法,如心虚神怯加人参,烦热者加黄连,痰滞者加胆星等。加黄连者名为黄连温胆汤,加柴胡、黄芩者又名柴芩温胆汤,《证治准绳》去 竹茹加枣仁、五味子、远志、熟地黄、人参名为十味温胆汤。加减化裁使该方适应证增加了许多。以近10年杂志报道文章而言,应用温胆汤于临床的报道文章达 60余篇,其所治病证,除“虚烦不眠”之外,尚有:嗜卧多眠、夜游症、眨眼症、斜视、梅核气、神经衰弱、眩晕、耳鸣、高血压、偏正头痛(含神经性头痛、血 管性头痛)、中风(含脑卒中、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癫狂(精神分裂)、癫痫、风心病、心绞痛、惊悸、肠溃疡、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尿毒症、慢 性淋巴结炎、慢性咽炎、哮喘、妇女更年期综合征、脏躁、带下、闭经、妊娠恶阻、小儿惊风、小儿厌食等病症。此外,还有用治头部损伤、腹部损伤、肋骨骨折、 四肢骨折者。中西医内、外、妇、儿各科病证合计不下30多种,涉及多个脏腑组织系统,而主要治疗对象则是精神神经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性疾病。

温胆汤及其化裁方剂主治病证十分广泛,在临床上如何抓住其关键症状呢?怎样进行加减?我们的体会,其适应证应具备两组症状:一是惊悸(胆怯)、健忘、 头晕、头痛等精神神经性症状;二是消化系统的症状,如食欲差、恶心、腹胀满大便不调(或溏、或秘)等。其脉弦或弦滑、其舌苔多薄腻不论什么病,若属温胆汤 证均应见有上述两组症状之一,甚至两者兼见,否则不宜使用本方。这也就是“异病同治”原则的实际运用。其实,何止于上述所列30余种病症可以用温胆汤治 疗,王洪图教授用该方尚治疗过胆囊炎、过敏性鼻炎(《内经》谓胆移热于脑为鼻渊)、斑秃(神经性)、阳痿(性神经衰弱)等病证。

关于加减法,王洪图教授习惯用法是加柴胡8g,黄芩12g,而陈皮改为青陈皮各6g,名柴芩温胆汤。方中加用柴、芩二味药,确实偏于“凉”性了。可能 是因为现在所接触的病人多有热;或许是人们的体质古今变化,今人较古人多热,此仅推测而言:一般不用大枣、生姜,减去了性“温”的药物数量。这种加减是 “基本”加减。在此基础上,治疗不同的病证,另有少量药物加味。

失眠:柴芩温胆原方用之,以目前临床观之,即使不辨证也有半数病人有效:其心烦懊脓者,加栀子豉汤。多梦纷纭者,加龙骨;头疼者加川芎、白芷。
斑秃:加桃仁、红花、川芎活血药物,大约15天后生出细黄或白色毛发,改用补血药物,以四物汤为主,或于柴芩温胆汤中加当归、生地、桑葚子等,10余日后其发转黑。
抑郁、躁郁:原方加入郁金。.
阳痿:原方加芍药、蜈蚣。蜈蚣为“中枢神经”药,此方可用于“性神经衰弱”。
胆囊息肉:加乌梅、夏枯草。
神经性呕吐:加生牡蛎、夏枯草、炒栀子。
心悸或冠心病:加杏仁、生苡仁,含有茯苓杏仁甘草汤方在内。所谓“胆心综合征”用之最宜。
妇女更年期:去柴胡,加青蒿,含有蒿芩清胆汤方义,尚可加女贞子、旱莲草补肾阴。一般地说更年期综合征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故应标本兼顾治之。
癫痫:原方重用半夏至18~20g,加桃仁、红花。此方原由刘渡舟教授所传,王洪图教授应用过2例病人,效果尚可。不过,较调理脾胃化痰开窍之方的疗效为弱。王洪图教授研制的“利脑明冲剂”抗痫作用不亚于常用西药,无毒副作用是其优点。
儿童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痉挛症:儿童多动症用西药治疗,采用“兴奋剂”,而后两病则用“镇静剂”。中药治疗,皆可以温胆汤为主方。加用钩藤、炒栀子、菊花等清肝止痉类药物。
夜卧惊呼:“肝在声为”呼,肝胆互为表里,肝病治胆,加当归、龙牡之类,养肝安魂,疗效较为满意
2012-02-18 13:59 8楼
NO芫花甘草疗冻疮(华夏古道瘦马荐,又樊师荐<越医汇讲>有录,又樊师医用胶用贴,可合用。)
“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萎贝敛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黎芦。”这是十八反歌。所谓反则相反之意,是指二种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这是事物间变化的一个方面。事物变化的另一个侧面是“相反相成”,相得益彰,收效更著。前贤亦有名言,并积有一定实践经验,如张仲景治疗痰饮留结的甘遂半夏汤,用甘遂、甘草二药同方延用几千年;近年屡见报道海藻、甘草合用治疗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肿瘤、淋巴结核、气管炎、哮喘等病,都取得不同程度疗效。故业医者不能拘泥于一格而自囿;十八反所言之相反,多指二种相反药物配伍后内服而言,至于外用是否相反,很少有人效验;芫花、甘草为十八反所言的相反药物,
然二药合用外洗治疗冻疮,证明无不良反应,且有显著疗效。1979年冬,编辑《绍兴中医》创刊号,其中收到某退休西医鲁某的治冻疮验方:芫花加克、甘草10克,水煎趁热外洗,治
疗已溃、未溃之冻疮均有良效。因时值寒冬,患冻疮者颇多,虽方药甚众,然疗效不显,如未溃用辣茄外洗,已溃用狗油外涂,其它有冻疮膏、冻疮油之类,我有一种陋见:“难治之证,方药甚众,方药多者,往往为难疗之疾。,’虽见此方亦不在乎!且以为二药相反对已溃者,是否有毒,心里亦颇疑问。后亲遇鲁医师,他说:“此方已经用数十年,用之颇效,又无刺激皮肤之弊,因我是西医,未知药理,故特问之……”嗣后将该方选入刊用,并经临床实验
运用,收效确实非凡。后《中成药研究》亦特载此方,使用至今,屡验不鲜,诚属良方也。
芫花、甘草同煎外洗,从临床治疗所见,未溃而肿、痛、痒者,有消肿止痛止痒之效;已溃者则有清洁疮口,敛疮生肌之功,绝无发生皮肤吸收中毒之害,其效果之可靠,非一般冻疮药可比拟。市售冻疮药以芳香刺激性药物为主药,取其走窜之力,以促血液循环,似有一定道理,亦可谓一般治冻疮之通则,但移时则消,终不能愈;若已溃者且有增加疼痛之弊。用此二药治冻疮则有出类拔萃之誉,然其治疗冻疮之机理,至今未明,或是其相反
相成的相激作用而致此之伟效哉
2012-02-20 17:07 9楼
No 偏头痛
诸辨证不俞,轻者三指禅淡婆婆根汤主之,重者散偏汤主之。(辨证奇闻,我是铁杆中医荐)
白芍15芎30,香附6g白芥9, 柴草郁李皆3G,白芷1.5G谋。首剂痛剧谓瞑眩,地龙30燥稍休。

川芎30g白芷1.5g柴胡3g白芍15g甘草3g香附子6g郁李仁3g白芥子9g
用方心得:
方中川芎祛风活血止痛,尤其擅长治疗少阳两额、厥阴头顶痛,为君药;白芷辛香上行走阳明经,助川苟止痛,为臣药;柴胡、白芍、甘草、香附子疏肝解郁,为佐药;白芥子消痰,郁李仁活血利水,为使药。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全方不仅结构严谨,而且在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的比例方面,都别具匠心。很少有人将川芎用到30g,很少有人将郁李仁作为止痛药,很少有人将方剂中君药与臣药的剂量之差,设计到20'1。初次接触这首方剂,我就感到这可能是其创造独特疗效的三个基点。30年来,我常用本方治疗偏头痛,效如俘鼓,但须掌握好其中辨证用药的几点要素,才不致有误。’
典型的偏头痛,在发作之先,眼前有光闪动,短暂失明,发作之时,一侧头部呈跳痛或钻痛,持续不解,痛过之后,一切如常。

杨某,女,41岁,已婚,生育两胎,1g75年5月15日初诊。
产后患偏头痛,长达17年,每月疼痛的时间多至20天以上,每天发作时,左眼先有
金光闪动,接着左半边头痛,痛如刀割,如针刺,然后扩散到整个头部,变为胀痛。完全
靠服用止痛片缓解痛苦,每天须服10一15片。患者面色皖白,眼圈黯黑,舌淡微青,口
不渴,大便秘结,脉象模糊,似有似无。此为痰瘀交阻,当疏肝活血化痰,处以散偏汤
加减:
川芎30g白芷1.5g柴胡3g白芍15g甘草3g香附子6g郁李仁3g白
芥子gg5剂
5月21日第二诊:患者反映:服用头道药时,疼痛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忍痛半
小时以后,头脑格外清醒,逐渐将五剂药服完。这5天中,疼痛大为减轻,仅仅服过两次
去痛片。察其面色,已比初诊时有所红润,精神也振作了许多,脉缓,舌淡,大便通畅。
原方不变,续服15剂。
30年后,患者的女儿在“百草堂”见到我,告之其母亲服药30多剂之后,头痛痊愈,
至今30年未发作。

治疗心得:这是我出师独立临证时治疗的第一个大病。按照原方剂量开出处方时,因为川芎超出常用量,药店不肯抓药,要患者向医生询问清楚,以免出事故。我请示伯父该如何处理?伯父沉思再三,谈到他的一次教训:他曾经用张仲景的酸枣仁汤治疗一例失眠症,没有效果,后来另一医生仍取原方,只将方中的川芎加到30g,病人安然人睡。“这说明大剂量的川芎确有麻醉镇静的作用,散偏汤中的川芎超乎常量,必有所为,必有所本,不必疑虑。’,伯父作如此解释,我仍然心存畏惧,给患者作了详细说明。由于预先有所准备,患者在服药时,才能忍痛坚持服完。使多年沉病,霍然而愈。
用药心得:
该案有本人的两处用药心得。其一,大剂量用川芎须配地龙。川芎为活血止痛要
药,辛温燥烈,具有上行之性,煎剂的一般用量为5一10g,而散偏汤中川芎的剂量多达
30g,非如此大的量,无以达到止痛效果,但每治疗一个病例,患者均反映服第一次药头
痛更甚,古人虽有“药不瞑眩,厥疾弗廖”的明训,那是说给医生听的,服药后反应大,不
免给病人带来精神负担,应当设法克服。于是,我在方中加地龙30g,取其咸寒下行之
性,削弱川芎燥烈之弊,以柔克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其二,郁李仁配白芥子为破痰瘀
对药。白芥子可以化痰止痛,众所周知,该药陈士铎方中用得最多,但对于郁李仁,以前
我只了解其润肠通便的作用,散偏汤中为何要用此品?一直无法理解。后来发现长期
患偏头痛的病人,多数脉涩,大便秘结,领悟到是因为长期头痛之人,气血奔集于上而不
下行,故导致便秘;痰瘀交阻,故见到脉象艰涩或模糊。《珍珠囊》说:郁李仁“破血润燥,
专治大肠气滞,燥塞不通。”《本草新编》又说:“郁李仁人肝胆二经,去头风之痛;又人肺,
止鼻渊之流涕。消浮肿,利小便,通关格,破血润燥.,又其余技。虽非常施之品,实为解
急之需。”由此可见,郁李仁既可通便,又能止痛,集破血、润燥、利水之功用于一身,与白
芥子为对,有很好的消痰化瘀止痛的作用,临床、读书至此,才得以明白。后来我在治疗
慢性鼻炎时,经常用郁李仁、白芥子这一对药,得益于当时对散偏汤的思考
2012-02-20 19:50 10楼
学习,温胆汤常常用到,效果不错;今天读此帖,更加丰富了知识,收藏了,慢慢品味。
2012-02-21 10:04 11楼
东源灵犀 说:
学习,温胆汤常常用到,效果不错;今天读此帖,更加丰富了知识,收藏了,慢慢品味。

⬅ 读黄元御有疑问,望指点 老茶馆 司徒铃灸治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