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元御有疑问,望指点

2012-02-10 12:09 楼主
《四圣心源》,六气解,少阳相火篇中写道:
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缘火生于木,相火既旺,母气传子,而木令已衰也。
足少阳胆属甲木我理解,甲属阳,胆属木,与胆为木府匹配。
疑问一:手少阳三焦属相火我不是很理解,为何属相火。
疑问二:足少阳胆甲木生手少阳相火,足厥阴肝乙木生手厥阴心主相火,从何得知,心主相火未旺尔由乙木主令,三焦相火既旺而甲木已衰,而由相火主令。

本人学识浅薄,表达问题可能不是很清楚,望了解者指点。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2-10 13:15 2楼
心不是相火,是君火。君王之意。相火是丞相的相之意。陈士铎的书里说这些说的最多最细。

其他的,可以参考彭子益的书看,李可的那两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书里有答案。
2012-02-10 21:56 3楼
黄元御说
甲木(胆)生相火(三焦)。
乙木(肝)生相火(心主,这里的心主,我理解为心包。)
少阴君火(心)生于癸水(肾)。
这和我理解的,木生火,水克火。有点理解不了。
2012-02-11 07:35 4楼
三焦不能说是相火,相火生于肝胆,流行于三焦,就是三焦是相火运行的通道,也是气血津液流行的通道。三焦的功能其实就是一个转输的功能,使人的气血津液流行无阻,则人就健康。
2012-02-11 07:35 5楼
三焦不能说是相火,相火生于肝胆,流行于三焦,就是三焦是相火运行的通道,也是气血津液流行的通道。三焦的功能其实就是一个转输的功能,使人的气血津液流行无阻,则人就健康。
2012-02-11 09:12 6楼
那黄元御说的 相火升于手而降与足,君火升于足而降于手,怎么理解呀?
2012-02-11 12:22 7楼
读四圣心源疑惑,大家指点迷津

本帖子在研读经典中发过一次,现在发在这个版里,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单纯想了解更多,诚心希望有识之士能指点一下我,拜谢谢!
《四圣心源》,六气解,少阳相火篇中写道:
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缘火生于木,相火既旺,母气传子,而木令已衰也。
足少阳胆属甲木我理解,甲属阳,胆属木,与胆为木府匹配。
疑问1:足少阳胆(甲木)生手少阳三焦(相火),足厥阴肝(乙木)生手厥阴心主(相火),从何得知,心主相火未旺而由乙木主令,三焦相火既旺而甲木已衰,而由相火主令。
根据我的理解,黄元御说:人体有两种相火:1、三焦相火 2、心主相火(这里的心主我理解为心包) 真火另说:君火是丙火(膀胱)和丁火(心)此乃真火。
在六气解中:他提出 1、三焦相火与足少阳胆一对 2、心主相火与足厥阴肝一对。 但是一个结果是由三焦主令,一个是由肝主令,他的理由是三焦火已经很旺,心主相火未旺,我就是要知道,他是怎么判断火是否旺。
疑问2:他还提出手少阳三焦起于手而降与足,足少阳是起于眼而降于足,但是手少阳是延着膀胱经下约膀胱的,那甲木生相火是如何体现的呢?

别无它意!
真心求解!!!
2012-02-11 14:02 8楼
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实践中求解,在实践中验证,在实践中质疑。

把黄元御对六气理论的解说通读,何许会理解的。不理解就如我一样,存疑!
2012-02-11 18:24 9楼
黄元御的书最好不看,容易误入歧途!!!《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更是邪说!!!!!!!!!!!!!!!!
2012-02-11 21:54 10楼
神农 说:
黄元御的书最好不看,容易误入歧途!!!《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更是邪说!!!!!!!!!!!!!!!

那看谁的比较好?
2012-02-12 10:56 11楼
少阳相火
暑者,少阳相火之所化也,在天为暑,在地为火,在人为三焦。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缘火生于木,相火既旺,母气传子,而木令已衰也。
三焦之火,随太阳膀胱之经下行,以温水藏,出腘中,贯腨肠,而入外踝。君火升于足而降于手,相火升于手而降于足,少阳之火降,水得此火,而后通调,故三焦独主水道。《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盖水性闭蛰而火性疏泄,闭蛰则善藏,疏泄则善出。《灵枢?本输》:三焦者,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相火下蛰,水脏温暖而水腑清利,则出不至于遗溺,藏不至于闭癃,而水道调矣。水之所以善藏者,三焦之火秘于肾脏也,此火一泄,陷于膀胱,实则下热而闭癃,虚则下寒而遗溺耳。
手之阳清,足之阳浊,清则升而浊则降。手少阳病则不升,足少阳病则不降,凡上热之证,皆甲木之不降,于三焦无关也。相火本自下行,其不下行而逆升者,由于戊土之不降。戊土与辛金,同主降敛,土降而金敛之,相火所以下潜也。戊土不降,辛金逆行,收气失政,故相火上炎。足少阳虽从三焦化火,而原属甲木,病则兼现其本气。相火逆行,则克庚金,甲木上侵,则贼戊土。手足阳明,其气本燥,木火双刑,则燥热郁发,故少阳之病,多传阳明。然少阳之气,阴方长而阳方消,其火虽盛,而亦易衰。阴消阳长则壮,阴长阳消则病,病于相火之衰者,十之八九,(内伤惊悸之证,皆相火之衰也。)病于相火之旺者,十之一二而已。(伤寒少阳有之。)

整篇看并无不通呀

个人观点,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中医,只是说的大道,也就是常道,或者说一般的相互关系规律,有常自然有变,变就是要结合实际,而不是机械的看待这种规律
⬅ 自我针灸治疗感冒的经验总结 老茶馆 学方靶心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