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方靶心集

2012-02-23 15:28 12楼
No 胃脘痛 胃院胀痛发凉,喜暖拒按,舌苔薄白,脉象弦缓者良附丸主之(沈氏中医方略论)

温中行气良附丸,寒凝气滞诸痛止。寒滞权衡分量别,另佐元胡川楝子.胁痛可加青木香,丹参郁金青皮是. 胸痛30全瓜萎,葱白苏木丹皮治. 痛经炮姜当归选,还可10g选桂枝。


“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等分为末,米汤人姜汁1匙,盐1撮为丸,每服69。出自
清•谢谢元庆编《良方集腋》。为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效方。高良姜温胃散寒,专祛胃中寒
凝,香附疏肝理气,专解肝郁气滞,米汤、姜汁、食盐为丸兼以和胃。主治寒凝气滞的胃
脘胸胁诸痛,也可用治痛经。
“良附丸”止寒凝气滞的胃院痛有效,辨证关键在于胃院胀痛发凉,喜暖拒按,舌苔
薄白,脉象弦缓。一般用量两味均为10g。如寒凝甚者,高良姜用15g;气滞甚者,香附
用15g,两味研末装人1号胶囊(0.39),痛作服5粒。通则不痛,佐人川楝子、元胡各
109,止痛效果更明显。胁痛选加木香109、丹参309、郁金109、青皮109;胸痛选加全瓜
萎309、葱白109、苏木109、丹皮109;痛经选加桂枝109、炮姜109、当归109,便可汤剂服用。
2012-02-24 17:56 13楼
软组织损伤,三天以内者,生栀子生大黄芒硝等分,醋调敷之(华夏古道瘦马)

急性软组织扭伤不超过三天:生栀子30克 生大黄30克 芒硝30克 粉之,用蛋清或醋调成糊状外敷即可。

《验证病案》:忆我的小侄儿2-3岁时,玩耍时不小心,额头一下碰到床角上,立马起了个核桃大的青包,把我母亲和全家吓得不知如何好,揉又揉不得,包又包不得,孩子疼得一个劲直哭,等我下班回来,其父母问我怎么办?要不要上医院?我检查了一下,说不用,我曾经看过哪本书上讲到用生栀子粉醋敷就可以消肿止痛。试试吧!查了书上说栀子确实有活血化瘀止痛作用。当时考虑这么大个疙瘩光活血恐怕太慢,于是又想到元明粉有渗透压作用,可以逼水外渗,故又加入元明粉,又想起生大黄也有消瘀止痛的作用,况且前人已有验案,所以又加入生大黄,上二药研粉合上元明粉用醋糊之,谁知第二天早上一看,一夜之间,核桃大小般的青包已烟消云散,无影无踪,仅留下浅浅的青印。从此以后,凡是遇到这种情况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碰伤,只要是不碰破,就可以用上方。临床上看,碰伤以不超过三天为效果最好,三天以后再用或陈旧性扭碰伤不效。
2012-02-26 09:07 14楼
继续关注中~~~~~~~
2012-03-08 13:56 15楼
No 湿热下注四妙散 (华夏凤翅总结)

湿热下注肿瘀痒,(舌)红黯大厚腻齿痕(但见一个),舌根生苔四妙散,苍柏薏仁牛膝行。筋骨疼痛因湿热,苍术黄柏二妙名,加入牛膝治下注,脚麻如火烙可清。怀牛补肾强筋骨,川牛活血可通经。两足痿麻痛且痒,薏仁又入四妙成。(后八句为历吏演变)



2008年我遇到一个从南方打工回来的小姑娘。其实病也不复杂,只是病的久了治疗有点棘手,还是要动点小脑筋的,单方一法不可能完全入扣。生的啥病呀,是大家都知道的湿疹,是慢性的。当然喽,慢性发作了也可叫急性,看你从哪个阶段分了。这个女孩在一家电器厂打工,不知接触到啥东西,开始是全身发痒,起风水疙瘩,就是我们所说的荨麻疹。吃吃抗过敏药,打几针解毒敏也就好了,可是那个环境没改变,致病因素还在,所以反复发作,这样过来半年不好,那里的药费又贵,只得回来到我诊所附近的酒楼上班,慢慢地痒疹集中到腰臀腿上了,这些地儿手更容易抓到。瘙痒、挠抓、流滋、结痂、反反复复,有原来好过了的乌疤、现在正痒的红疙瘩、还有被抓破流血了才止痒的流黄水的湿毒疮。这不,现在来我这儿就是这个样子,已经一年有余了。听说我治皮肤病还行,来了嘴可甜了,叔叔长叔叔短的叫,叫的我牙都关不住了。可还是要给她想办法治啥。小孩子挣钱不容易,疗效好还要想办法省钱。诊脉稍有滑象,舌暗红前半部薄苔,后半部像撒了一层豆腐渣,那就是积粉苔了。按经验,湿热下注无疑。完全治好要些时日,长时间服药,量不可大,会损胃的,故处小剂量方。水流湿,有湿就要利,又燥湿药可帮助化湿,取薏米10克、苍术6克、土茯苓10克、地肤子10克,有热就要清,加黄柏6克,病久血分受之,加赤芍6克、丹皮6克以凉血消瘀,热久有火,火就燥,加生地黄12克滋阴养血,下部之疾川牛膝6克可引经,再用白癣皮10克祛风止痒,甘草15克调味也清热抗过敏。这样子十一味药组成一方,是为清热利湿败毒、祛风养血润燥的复法。不过一百克,就那么一大把,每日煎服一剂。外边的痒疮也要使手段,痒疙瘩用凡士林加一点清凉油调新青吹口散擦,结痂的用蛋黄油调吹口散润肤,流黄水的直接用粉子扑上以收湿。经济实惠,花钱不多。这样不出月余,患病部位都光溜了。怕再复发,做丸药一料收功。说到这儿该说正题了,这个方子是我常用来治下部有关湿、热、毒、瘀、肿、痒的复方,是四妙散的加味方。说到四妙散不能不说说二妙和三妙散。
二妙散就是苍术、黄柏二味药,治湿热下注,脚膝无力,或足膝红肿,筋骨疼痛,下部湿疮,带下黄白以及湿热致痿的名方,在内外妇儿伤各科均有应用。本方最早见于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名苍术散,治“一切风寒湿热令足膝痛,或赤肿脚骨间作热痛,虽一点能令步履艰苦,及腰膝臀髀大骨疼痛令人痿痹,一切脚气,百用皆效”。《丹溪心法》取此二味名为二妙散,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此二方名异实同,功效主治所述相近。虽然危亦林所出苍术散要早于二妙散并且叙述所治更为详尽,可能因丹溪名号高于危氏,亦或者二妙之名更华丽且容易记诵,故后世医者基本都忘了苍术散而只知二妙散。至明朝虞抟《医学正传》加入牛膝一味,取名三妙,治“湿热下流,两脚麻木,或如火烙之热”,是二妙的最早化裁加味应用。牛膝一药,分川和怀,临证取舍在于有余和不足。《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脐痈》也有三妙散之方,是加槟榔一味,“共研细末,干撒肚脐,出水津淫成片,止痒渗湿,又治湿癣,以苏合香油调擦甚效”,这个是外用的三妙散。《全国中成药处方集》又加薏苡仁,泛水为丸,称四妙丸,也可为散用,治湿热下注两脚麻木,下肢痿弱,筋骨疼痛,足胫湿疹痛痒等病症。二妙、三妙是部颁标准的中成药,取之治丹毒、流火、带下、阴囊湿痒等无不可,可见其疗效卓著,经得起临床检验。虽几经化裁或更方名或改剂型,总不出其治湿热下注之旨,四妙较之二妙、三妙更妙了,用此散化裁加味治下部之疾,我的经验不全刻板于脉象,见舌或红或黯或大或齿痕或厚或腻,或见舌根生苔即可取用。加土茯苓、地肤子名五妙、六妙无不可也,用之合于法度,总有一个“妙”字可言。
2012-03-08 14:14 16楼
继续关注
2012-03-08 14:49 17楼
No着痹 茵陈四逆散 (沈绍功临床经验汇讲)
酸麻胀沉板不痛,活动减轻静加重,苔腻三证辨着痹,四逆散加茵薏用。

治疗湿痹湿重啊,我们中医讲叫着痹,以湿为主,传统用薏苡仁汤呀,就用薏苡仁呀。我给它改了,用什么?茵陈四逆散。有四逆散,没有茵陈四逆散。而且在四逆散里面加茵陈,当然茵陈要后下,它有效成分就是茵陈素,也是怕热,它是清热利湿的好药。着痹,就湿阻在经络里面了。四逆散正好是疏筋疏肝通经呀,能把经络里面的湿给他赶出去,再加上薏苡仁,这个方子治疗着痹很有疗效。怎么定着痹呀?第一个它是酸、胀、沉、麻板,不是痛。是酸、胀、沉、麻、发板,是这样的关节炎。不是痛,这个就讲着痹,湿气阻在经络了。第二它有个特点,睡了一个晚上症状加重,因为晚上停止了,湿气在经络里面不流通了,所以加重了。起床以后,你稍微活动一下,刷牙、洗脸,它减轻了,因为活动以后湿浊就流通了。第三个特点,苔腻。关节炎,风湿、类风湿、风湿肌热证,抓住这三个特点,用茵陈四逆散再加上薏苡仁。
2012-03-28 14:29 18楼
楼主有心了。谢谢奉献。
2012-04-02 14:51 19楼
no干血痨
肌肤粗糙如鳞甲,环目一圈紫黑色者,内有干血,名曰干血痨。大黄蟅虫丸主之(有成药)
腹胀有形块,按之而痛不移,口不恶食,小便自利,大便黄色,面黄肌错者,血证谛也,此丸与之。腹胀有形块,按之而痛移者,气与火也。今痛不移,则属有形矣。然食与血皆有形,食而腹胀则恶食,今不恶食,则知其为血矣。小便自利者,血病而气不病也;大便色黑者,病属于阴也;面黄肌错者,血病则不能荣养其容,濡泽其肤,故令萎黄甲错耳。大黄,攻下之品也,引以干漆、虻虫、蛴螬、水蛭、蟅虫、桃仁之辈,则入血而攻血;芍药、地黄生新血于去瘀之际;杏仁、甘草致新气于逐败之余;而黄芩之苦,又所以厚肠坚胃,而不为攻下所伤耳(《医方考》)。清?尤在泾 虚劳症有挟外邪者,如上所谓风气百疾是也;有挟瘀血者,则此所谓五劳诸伤、内有干血者是也。夫风气不去,则足以贼正气而生长不荣;干血不去,则足以留新血而渗灌不周,故去之不可不早也。此方润以濡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去其闭,而仍以地黄、芍药、甘草和养其虚,攻血而不主专于血,一如薯蓣丸之去风而不着意于风也。喻氏曰:此世俗所称干血痨之良治也。血瘀于内,手足脉相失者宜之。兼入琼玉膏补润之剂尤妙(《金匮要略心典》)。 程门雪:肌肤粗糙如鳞甲,环目一圈紫黑色者,内有干血,名曰干血痨。盖有血结日久,郁热内蒸,津液日枯,失其濡润,而成干血痨证,室女患之者为多。仲圣大黄蟅虫丸治此为专方也。方中用诸虫蚁动物,走窜飞腾, 诸毒品引其深入血分之意。 此破瘀结之峻方也,非证确勿妄用之。观其选方之精,玩其配合之法,无一味可少,自是仲圣经方圣法,后人之方不能及者也。其用生地、黄芩、大黄而不杂一温辛药品,即余前所谓郁结久必从热化之意,此最注意研求之也(《书种室歌诀二种》)。
⬅ 读黄元御有疑问,望指点 老茶馆 司徒铃灸治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