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大辩论

2009-08-17 16:13 楼主
阴阳学说大辩论
人类的经验是:昨天的发现,被今天所证实;今天的证实也可能又被明天所淘汰……。
我写阴阳学说大辩论,实际是对阴阳学说批判性的继承,其内容大致不外三点:(1)澄清模糊概念(用具体的事物作为阴阳的根据,使阴阳有据可依);(2)推翻旧阴阳位置的错误定义(表为阳,里为阴);(3)继承整体观念,阴阳互根(无休止的自然循环及周期规律等)。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澄清一种概念,那就是,阴阳到底是什么?
阴阳是阐述事理的一种方法;也是指代事物的一种符号,即括号( )。这里的关键词是“物质”,因为没有物质,这种方法及符号就不会有任何意义。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括号里没有具体的事物,那么,阴阳则成为泡影。
为了避免对传统阴阳学说认识上的偏差,我从阴阳最朴素的日光的向与背,到阴阳两种属性,又追溯到《河图》《太极图》《八卦图》(先天八卦、后天八卦、中天八卦),最终澄清了《河图》及《先天八卦》都属于古天文盖天派的思想。经过反复论证、审核,这几张图无一与自然及实际相符合。所以,我绘制了新的《河图》《八卦图》《太极图》。
总之,我的新观点,拿出了强有利的证据,而且有能力推翻旧的阴阳学说!
这一命题在网上共使用了五个标题即《天地表里何为阴阳》《对传统阴阳学说的质疑》《传统的阴阳学说之谬乃大千奇闻》《关于阴阳学说向专家挑战》,最后总称《阴阳学说大辩论》。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8-17 16:14 2楼
第一节 拨乱反正
一、对古人阴阳概念的辩解
《内经》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这段原文从宏观上看,可以说包罗万象了。夫五运阴阳者:五运即指五行,其中包括五季;也可以用《太极图说》的:“……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天地之道也”其中的“道”以哲学的角度而言,“道”即理(事物的特性与规律),也就是说,万物之理用“天地之道”全概括了。
“万物之纲纪”的“纲纪”:程士德老师认为:“纲纪,可作为大纲,要领解”。
变化之父母:即天地阴阳交感是万物生存的必要条件;阴阳之交感可以生生不息及变化无穷。
生杀之本始:即阳生(始),阴成(终、死),具体的在《对“河图”批判性的吸收》。
神明之府也:《中国医易学》认为:“神指北斗;明,指日月;这就是说,要观察日月斗的运动规律,就要看‘府’。人物聚会之处曰府,即言要观察日月斗的聚会,才能定出一年十二个月的节气变化”。
上述是以古人之意解释的一面,但是,我们还有质疑的一面:
阴阳者既然是天地之道就应该具备“太极”之理,但是,笔者经过认真的、反反复复对所有有关阴阳的资料辨证分析,并没有找到与“太极”相吻合的证据。对此,有人会问,太极说(太极图)不是太极吗?
客观地讲,“太极”之理是存在的,但古今的书本里并没有(书本里只提供了一个与实际不相吻合的太极)。那么,找不到“太极”,就没有指代阴阳的事物,没有事物为依托,阴阳之理就没有着落,最终成了一个以空洞抽象为基础的阴阳学说,数千人次的保守派与我辩论,他们最终没有找到“太极”,所以,没有一人能够说出一个阴阳的事理来。
阴阳者是万物之纲纪,“纲纪”即纲领(章法)就应该突出阴阳的特性(属性),因为万物之理都是通过物质的特性显示出来的。然而,不论从《易经》还是《内经》并没有提供阴阳的物质属性。但是,从一些相关的资料看,似乎概括了阴阳的属性:阳(热、气化分解、升散等),阴(寒、凝固、降聚等),这种说法等于把阴阳之章法隐匿在迷团中。这样一来,认识阴阳就看你的悟性了。又由于人的悟性个有所不同,最终造成对阴阳千差万别的认识(乱不堪言)。可能中医界为了激化这种混乱,从《类经》开始突出阴阳之“纲”所注:“阴寒阳热……”,逐渐中医又特设条文“八纲”(表、实、热为阳纲;里、虚、寒为阴纲)这样从表面看阴阳之纲也排在首位了,但这只不过是从一个迷团又进入了另一个迷宫而已。
2009-08-17 16:14 3楼
二、阴阳属性(无事生非)
阳的属性是:温热的、升散的、分解的……;阴的属性是:寒凉的、降(聚)的、凝固的……。
对以上两点阴阳属性的概念,不论是从直观的还是臆想(悟性)的,可能不会有人反对。但是,阴阳属性的致命点却一目了然(赤裸裸)的暴露在书面上。哪怕用羽毛来指代阳升及阳热,至少我们还能核实指代阳的物质在不在理,但是,教科书提供的阴阳属性没有一点遮掩物,所以,我用赤裸裸和一目了然来揭示阴阳属性的致命点。在理论上,既然是赤裸裸暴露的致命点,为什么几千年(整个中医界)没有看出来呢?
回答很简单:中医界被阴阳属性的玄机遮蔽了双眼。
那么,阴阳属性的玄机在哪儿呢?
玄机在:无事生非!
需要说明一点:无事生非本身就蕴藏着欺骗性的玄机,如阴阳是一对矛盾(寒热、升降等;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等),在这里的问号是:是什么升降?是什么相互转化?具体的事物在哪儿?三个字"在悟性",你想用什么热和什么升作为阳的根据皆可,只要你把对方说晕了就行。
文字的“升”,是物质向上运动过程的表达,如果找不到向上升的物质,空谈阳升,就是无事生非。中医教科书书面上没有提供阴阳所指代的物质是什么,没有物质,就等于虚无,当然,越虚也就越玄。致使部分人在网上呼吁:提倡科学,破除中医玄学。
既然中医界把阴阳看成是阐述事理的一种方法,那么,就必须从空洞阴阳概念的误区(无事生非)中摆脱出来。首先提供阴阳之事(阴阳所指代的事物‘物质’),然后再阐述阴阳之理。对我的这个说法,中医保守派几乎不敢苟同,其原因只有一个:即教科书提供的阴阳之事与理不通。致使整个中医界对阴阳事物概念的认识几乎为零。上千人次的保守派辩论失败的共同点是:没有一人能够说出一个阴阳的事理来。其原因是:教科书提供的书证是“无事生非”;致使阴阳的概念无法澄清,在这种前提下,使保守派提供的根据文不对题(把画挂在墙上、人向高空扔物等为阳升),所以,与理不通。
总之,“无事生非”使阴阳的概念不清,是保守派在辩论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无事生非”还可以导致千差万别的各种歪说。
2009-08-17 16:15 4楼
三、形而上下之辨(阴阳是物质的辩解)
这个命题主要是针对“传统空洞阴阳学说”的反驳。
1、就事论理
阴阳是由“形体”(太极体)和“形态”两个部分所构成。“太极体”属于阴阳的前提,太极体中的两端属于阴阳的两种“形态”。
举例如下:
地球是一个形体(太极体),阴阳的两种形态就是蒸汽和雨。阳(蒸汽)升到高空则转变为阴(云),阴(雨)再下降归还于地,形成了无休止的循环(蒸汽与雨乃阴阳之事物,升降乃阴阳之道理),这就是阴阳者,生生不息变化无穷之理,这也是目前唯一的阴阳定律。蒸汽与云雨是一个阴阳的新模板;是一个新太极图。这个定律、及阴阳的模板大家可以随便用任何手段来核实、验证……。
从2003年保守派试图推翻我这个阴阳定律,但是,从几年辩论的情况看,我的对手无一人不是以失败而告终。
2009-08-17 16:15 5楼
2、哲学证实阴阳是物质的
有前哲认为:“太极理也,阴阳气也”,这里所说的“理”与“气”是指“形而上”和“形而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言。“气”即物器;“道”即道理。
类似“阴阳气也”之说的前哲认为:“由‘太极’到‘阴阳’是由‘道’到‘器’;由‘阴阳’到‘太极’是由‘器’到‘道’”。
这段话的意思是:从太极到阴阳是从无形到有形;从阴阳到太极是从有形到无形。对此说,需要做必要的更正,即不论是由太极还是无极到阴阳,都是从“有”到有,不可能从无到有,其理由是:“太虚”中的各种因素不可能从另一个“太虚”转运过来,元气就是“有”,哪怕元气有多么不好形容,但“有”是肯定的。再次表明“阴阳气也”是指物器(物质)而言,如果阴阳不是物质的,那么,阴阳就没有“理”可言了。
“道”与“器”的举例如下:
太阳(日体)是物质的,乃形而下的东西,属于“器”的范畴;而太阳自身的“热”乃形而上的东西,属于“道”的范畴,表明有其物则有其理。“道”“器”合而言之,物即器也,物质包涵属性,属性即“道”也。 “道”“器”分而言之,器即实体,道即实体内涵的属性;“道”“器”合而言之:道在器中,器中有道。
2009-08-17 16:16 6楼
3、保守派的两个死角
我与保守派几年的较量,保守派大致有两个死角,(1) “道” “器”不合:“道”与“器”即事与理。自然世界只有事物之道,而无事外之理。但是,反对派把阴阳看成是物质中的属性,而属性不等于物质。
从《词典》对“属性”一词的解释看:“事物具有的性质、特点,如运动是物质的属性”。表明属性的概念是:动词(物质运动)背后的名词,属性乃事物之理。
反对派把阴阳看成是物质中的属性,而属性不等于物质。用这个荒谬论点试图把阴阳从事物中摆脱出来,又由于我寸步不让,所以,反对派不得不用苹果、辣椒等强调他们的理由,最终造成了“道”“器”不合。他们忽略了阴阳的运动是物质自身在运动,如果找不到从下向上运动的物质,空谈阳升就是无事生非;阴降也如此;反对派想把阴阳从事物中摆脱出来,这样阴阳没有事物为依托,反正也没有依据,也无从核实,就可以任意胡说了。
还是让我们看看反对派的举证吧:如辣椒中所含的辣素是属性;辣椒的色红是属性;苹果的红是属性。就反对派所提供的“事”(辣椒),看看他们自己能不能阐明其中的道理,结果是,不攻而自灭了。我问:辣椒的“红”是代表阴还是代表阳,这与阴阳有关系吗?因他们提供的举证与阴阳的前提“道”“器”不合,所以,不能自圆其说,转移话题而告终,辩论的详情在:《向翟鉴老师请教几个问题》等。
(2)离“器”言“道”:因保守派找不到阴阳所指代的物质是什么,于是,用投机的方式瞒天过海,一个网名为杏林观秋的作者在《驳翟鉴先生之“新阴阳理论》,中说:“如果按照我的认识,那么具有‘寒、降、静、长、藏、形、浊……’这些特性的事物,它的属性是阴”。
这个说法的致命点在:用特性掩盖了事物,“寒(降)”属于事物中的属性或特性,而不是事物,而作者错把特性当成事物了。对此,需要强调的是:属性是不会“升降”的,而是物质在升降,如雨为阴的事物,雨从空间向地球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降”,这个“降”的运动过程,即阴(器)的表现,所以,我把雨为阴的事物,把“降”为阴的属性。也就是说,属性与事物是分不开的,“降”只是物质运动过程的外在表现,没有物证你用什么谈“降”?没有“器”您用什么谈“道”?由于该作者离“器”而言“道”,所以,失败是必定的。我与杏林观秋先生的辩论在第四节中《阴阳的属性与特性之争》。
因为阴阳的升降是根据物质运动命名的,如果没有物质的运动,就没有“升降”二字可言。而保守派找不到阴阳所指代的物质是什么,所以,永远也不会拿出阴阳“升降”的物证来。没有物证,一切皆空!
今天我把阴阳看成是物质的,而物质包涵属性,即阴阳是“有”,而“有”属于形而下的范畴。也可以这样认为:实在的、物质的为阴阳;思维的、精神的为阴阳之魂或阴阳的属性。这就是我辩护阴阳是物质的理由所在。当然,如果中医界有高手,不用物质就能阐明阴阳之理,那么,这个人必将成为全球的奇人!我的新观点必然随着这个奇人的出现而破灭。但我敢肯定,地球上是不会有这个奇人的。
2009-08-17 16:16 7楼
4、阴阳定位背离“道”
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人之一,在这里我们不谈“道”学的玄机,先了解一下“道”属于一项什么学科?
道学大致不外两点,(1)对现实还原的想象:如“道生一……”是指宇宙万物的起源是“元气”。(2)对事理的总结:如“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既有其事物则有其道理,有其事物则有其规律,宇宙万物皆在“道”中。最后的结论是:“道”既自然科学(万物皆规律)。
宇宙万物皆在“道”中,此时的“道”已经成了至高无上的“道”了。所以,很多知名人士常打着“道”的品牌来阐明一些难以阐明的道理。由于“道”的涵义极广,而玄机又深,又由于《易》学及中医学界对“道”的崇拜,而阴阳学说又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部分,所以,阴阳学说被中医纳入到“道”中(一阴一阳之谓道)。同时也把阴阳学说推向了顶峰。然而,阴阳之定位却与阴阳的属性大相径庭(表为阳而表比里寒),阳在上,阴在下,至少阴阳不能升降。一个与阴阳属性大相径庭的、又不能升降之阴阳“道”从何来呢?
2009-08-17 16:17 8楼
四、传统的阴阳定义难以置信
《易经》曰:“天尊地卑;以天地论,天动地静”。
“天尊地卑”,古天文盖天派以“仰观俯察”法,“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其结论是“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
然而,到了汉代,出现了浑天派,并提出了“天包地外”之说,说明了人类是不断进步的。浑天派的出现,使盖天派“天尊地卑”的错误说法失去了立足之地。
“天动地静”(天为阳地为阴),对此古人有其说,却找不到合理的根据。这是因为传统的天地概念是笼统的,在笼统概念的基础上,给天地定义阴阳,就难免有阴阳颠倒(张冠李戴)之嫌。
研究理论的人,如果弄不清主题的概念,必然导致认识上的混乱。然而,从古至今对天地阴阳概念的混乱从来没有人认真的核实过,这是导致对阴阳学说认识千差万别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澄清天地阴阳的概念,实属必要。
本想用古人天地阴阳的一段完整的原文,但是,搜集了大量的传统资料,并没有发现关于天地阴阳概念的详细论述。所以,只能从古人某个片段中找些与天地阴阳概念相关的内容做参考了。《内经》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对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古人认为空间为天,地球为地,因为雨是从天而降的。再根据些相关的资料:天有日月星辰,表明天是指空间而言。
既然空间为天,天为阳的结论又是怎么得出来的呢?这一点是中医理论界回答不了的。
以上表明,天地阴阳的概念不清,导致了天为阳,地为阴无据可依,这也是保守派在辩论中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9-08-17 16:17 9楼
五、天的概念
从天文学的角度而言,有“天”与“天体”之分。空间即无限天,而宇宙中的天体是指日月星辰而言。也就是说,“天”是日月星辰活动的一个大场所,指空间而言。古天文观测天象是观察“天体”的运动规律。表明天就是天空。天体就是日月星辰。这样天的概念就十分清楚了。
2009-08-17 16:18 10楼
六、天地阴阳的概念
关于天地的概念,对定义天地阴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个概念不清,必然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天的概念已经弄清了(天即天空),“地”乃空中之物,在这个前提下,再找到指代阴阳的两种物质,这两种物质必然就是定义阴阳的根据了。我们借古人的一句话:“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所谓地气,实乃地之蒸汽。所谓天之降雨,实际是地之蒸汽转变而来的。也就是说,地之蒸汽和天之降雨,都属于“地”自身代谢谢过程中的产物,或自身的输出和输入。所谓天地阴阳对待,实际是地自身的阴阳对待。表明天地阴阳概念的范围只能是从地球到臭氧层之间了,地球相当于人体,臭氧层相当于人的外衣。以“太极”阴阳而言,天与地不是两个阴阳事物,而是同一个阴阳事物,此时的“天”什么都不是,只是充当了一个位置(上、外)的概念。和阴阳的周期规律(天干、地支)是两个层面的阴阳,如果弄不清楚这一点,则导致张冠李戴与理不通的局面。
有位同仁问我,天地阴阳的范围局限在地与臭氧层之间,是否太狭小?
如果超出这个范围那就不是天地阴阳的概念了,因为地之蒸汽升不出臭氧层以外,所以,天地阴阳的概念范围只能由地到臭氧层之间。只有这样,才能构成一个系统而又完整的阴阳。在20年前我曾经把阴阳放大到整个宇宙,其结果是,只能体现在两个物质对比的两种阴阳的征象,而找不到阴阳相互关系,最终不能自圆其说。从几年对阴阳学说辩论的情况看,放大到整个宇宙认识阴阳的人,在半数以上,特别是知名人士,这也是保守派在辩论时失败的原因之一。
经过几年的大辩论看,把两个事物拼凑为阴阳(日月、男女等)的大有人在,但还没有一人能说出此理。
2009-08-17 16:18 11楼
七、阴阳的“对待”关系
从几年来对阴阳学说的讨论来看,整个中医界对阴阳学说的认识几乎是零,即使有人知道有阴阳对待关系,但又拿不出自己的举证;有些人虽然拿出举证,但又是离题千里。所以,说整个中医界对阴阳学说是一塌糊涂一点都不过分。因此,阴阳对待关系的立题实属必要!
当然,如果哪位仁兄不论用哪种方法(虚拟的也行)只要说出一个阴阳的事理来,就等于我这个命题是多此一举的。
⬅ 中医学术界的内幕 老茶馆 关于痛风性关节炎中医治疗两个关键问题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