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初探之十二:神与形

2011-07-22 08:00 楼主
刘养元


何谓“神”?张介宾说:“盖神之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灵枢·本神》注)。说明“神”,即神志、神明、神识,是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意识、聪明智慧等精神活动而言。何谓“形”?张介宾说:“形乎形,见乎外也。目冥冥,见粗者不见精也”(《素问·八正神明论》注)。指出“形”,即视之可见的人体,即形体。是指人的身形、体质。可见,《内经》中的神与形的关系,也就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本来,精神与物质的关系,是一个很重要的哲学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在中国古代医学中,也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种不同世界观的争论:有些医家认为,神与形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如人在清醒、活动时,神就在人体之中;若处于睡眠、死亡状态之中,神就会离开人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灵魂出窍、“灵魂不死”,就是这个意思。这种所谓“灵魂分离”的认识,在中国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即使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在人们思想领域中仍占有相当的地位。但在中医学中,神与形的关系,早就有了唯物主义的认识,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


中医学认为,每一个有生命活动的人,其形态与神志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也就是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有着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整体:神即形,形即神;神附于形,形依于神。此即所谓“形与神俱”也。


一、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结构是一个统一整体。《灵枢·本神》说:“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说明肝以血为体,魂为用;脾以营为体,意为用;心以脉为体,神为用;肺以气为体,魄为用;肾以精为体,志为用。显然,血、营、脉、气与精为人的生理现象,魂、意、神、魄与志为人的心理现象。由此得知,只有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结合为统一整体,乃能为人。张介宾说:“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类经·针刺类》)。可见,形体离不开精神,精神也离不开形体。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二、中医理论认为,在人的机体功能上,其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也是互相作用、互相制约的:一方面,形体的盛衰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所谓“形盛则神旺,形衰则神惫”也。另方面,精神状态的盛衰也可以影响到心理功能的好坏,此《内经》所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也。


三、中医理论认为,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在病理变化上也是互相影响的:一方面,机体患病之后,可以直接影响其心理活动。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目荒 目荒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素问·宣明五气》说:“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另方面,不良的、消极的心理状态,也可以引起生理上的种种病变。如《灵枢·本神》说:“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月国 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忄免 乱 , 四 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 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这些由于心理上的变化而引起生理上的病变,就是中医所谓的“因郁而病”之意。


既然“神”和“形”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那么二者的关系是怎样呢?中医认为,“神”的产生及其能够发挥作用,是以气血为其物质基础的,尤其是需要血液提供充分的养料,故《素问·八正神明论 》说:“血气者,人之神”。《灵枢·营卫生会》说:“血者,神气也”。说明是先有形,而后才有神。神是形的产物。其具体表现就是:形为神之宅,神乃形之主。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附。张介宾所谓“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此之谓也。


可见,对于“健康”一词的词义,不是单指“形体”的生理功能健康而言,而应包括“心理”的正常活动。所以强调一个人的健康或疾病,乃是每一个有生命活动的人,其形与神共同活动的结果。因此在临床时,既要观察人的生理活动,又要观察人的心理活动,只有在这二者的相互作用之中,才能正确地认识一个人的健康与病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由此明确指出:健康的概念,不仅是指生理上没有缺陷,而且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说明现代心身医学理论,中医理论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论证过了。


由此得知,中医“形神统一观”,是养生防病、延年益寿、诊断治疗的重要理论根据。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根据“形神统一观”,神为形之主,只要神在,其形必在。所以要养生防病、延年益寿,关键在于神旺。只有神旺,其形体必强健。因脑主神明,要神旺就必须脑髓能抗衰老。由于脑髓的发育与寿命成正比,而人的脑髓最发达,所以,人的寿命也最长,说明脑髓与寿命确实相关。怎样才能防止脑衰退呢?防止脑衰的要害在于用脑。


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人到年老时,也只不过耗掉了脑细胞的20%,尚有80%的脑细胞处于未开发状态,说明脑存在着惊人的储备力量。“脑子越用越灵”,《周易》说:“生生之谓易”(《易·系辞》)。就是强调运动才能再生,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对于用脑来说:用脑则进,废脑则退。美国学者作了试验,将老鼠关在一个可以高枕无忧的环境里,由于环境优越不需用脑,因此其脑神经根毫无长进。说明一个饱食终日,或酒醉饭饱无所事事的人,是很容易衰老的。而一个相反的试验,就是将老鼠关在一个险恶而复杂的环境里,需要随时随地设法保护自己,渡过难关,始终保持紧迫感的精神状态,就很快长出了新的神经根,促进了脑细胞的发育。说明一个人必须有一种处于恶劣环境的紧迫感,从“急中”才可生出“智”来。因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由于精神紧张,脑中血流急剧加快,冲刷了积在脑血管里的痰瘀杂质,智能油然而生,才得以排除万难,“转危为安”。说明许多聪明智慧是逼出来的。所以,我们主张一个人要有所追求,要有作一番事业的志气;也就是增加脑中“阳”的活力,去除“阴”的随性。思想紧张,精神旺盛,必会带来延年益寿。当然,在思想紧张之中,也必须要有一定的“静止”以“节能”。这样精神旺盛才能持久。


此外,人与社会的关系也严重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不足,这是最基本的国情。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同世界人均数相比:可耕地只占1/3,淡水只占1/4,森林只占1/6,草地只占1/3,矿产只占1/2。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在消费上不能向西方看齐。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是以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美国的资源比我国丰富,还大量掠夺别国的资源,可见,我国照搬美国人的消费模式是不现实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可是我们中国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由于是穷苦了、穷怕了,日子稍稍好过一点,就一味地追求奢华,要过百万富翁的生活,一种浮躁心情弥漫着中华大地。请您看:大多数人民还住在窄小的房子里,即使住在窄小的房子里,也要花几万、十几万装修;而有钱有势的人,豪华别墅连片连片拔地而起;农村人均耕地已不足一亩,城市高楼大厦、游乐场等拥占大量耕地,而且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往外流,耕地开始荒 芜;农村很少有自行车,城市汽车还要送入千家万户。农村大多在节衣缩食,城市却在花天酒地、还嫌鸡鱼肉不够味,还嫌高贵的“剑南春”劲头不足,非“茅台”不可。既不勤劳而又贪玩。所以,不勤则收入少,不节则浪费多。收少支多,则必导致财产匮乏,容易走上歧路:合法不合理的、合理不合法的、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手段一齐出笼,即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财物。在官必贪,在民必盗。挖空心思,勾心斗角,危害社会。即使赚了钱,升了官,仍贪心不足,有了钱还要有钱,升了官还要升官。身边有了钱,就忙于打牌、压宝、进包厢。我们在电视剧中很少看到普通人的生活了。工人怎样生活,农民怎样生活,广大知识分子怎样生活,他们有何喜?有何忧?但看到的尽是不夜城,大酒店,男子西装笔挺,女子浓装艳抹,比美国还美国。如今社会上的人,求物欲之风急剧膨胀,大都失去了应有的自控,抵挡不住物欲的诱惑。在追逐奢侈的道路上,压力很大,活得很艰难,有的甚至累得精疲力尽。说明神疲形亦疲矣,何谈延年益寿哉!如果我们的社会追求奢侈的生活习气再不改变,生存我们的地球能否养活起人类?人们的寿命究竟要缩短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生命科学”初探之十一:人与营养 老茶馆 “生命科学”初探之十四:“承认个人”与“克己复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