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味地黄丸

书名 所属卷 阅读
📙医宗金鉴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4889


     治命门火衰, 不能生土, 以致脾胃虚寒, 饮食少思,大便不实, 或下元衰惫, 脐腹疼痛, 夜多漩溺等证.熟地黄 ( 九蒸为度, 捣膏 ) 八两 干山药四两 山萸肉四丙 白茯苓 丹皮 泽泻各三两 肉桂附子各一两, , 右八味为末, 炼蜜丸如桐子大, 酒下十五丸, 日再服.【集注】赵献可曰: 君子观象于坎, 而知肾中具水火之用. 今人入房而阳易举者, 阴虚火动也; 阳事先痿者, 命门火衰也. 真水竭则隆冬不寒, 真火熄则盛夏不热. 是方也, 熟地,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山萸皆濡润之品, 所以能壮水之主; 肉桂, 附子辛润之物, 能于水中补火, 所以能益火之原. 水火得其养, 则肾气复矣. 喻昌曰: 『金匮』用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者. 脚气即阴气, 少腹不仁即攻心之渐, 故用之以驱逐阴邪也. 其能虚劳腰痛, 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则因过劳其肾, 阴气逆于少腹, 阻遏膀胱之气化, 小便不通利, 故用之温养下焦, 以收肾气也. 其短气有微饮者; 饮, 亦阴类, 阻其胸中之阳, 自致短气, 故用之引饮下出, 以安胸中也. 消渴病, 饮水一斗,小便亦一斗, 此肾气不能摄水, 小便恣出, 源泉有立竭之势, 故急用以逆折其水也. 夫肾水下趋之消证, 肾气不上升之渴证, 非用是以蛰护封藏, 蒸动水气, 舍此曷从治哉! 后人谓八味丸为治消渴之圣药,得其旨矣. 柯琴曰: 命门之火, 乃水中之阳. 夫水体本静, 而川流不息者, 气之动, 火之用也, 非指有形者言也. 然火少则生气, 火壮则食气, 故火不可亢, 亦不可衰. 所云火生土者, 即肾家之少火游行其间, 以息相吹耳. 若命门火衰, 少火几于熄矣. 欲暖脾胃之阳,必先温命门之火, 此肾气丸纳桂, 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 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 即生肾气也. 故不曰温肾, 而名肾气, 斯知肾以气为主, 肾得气而土自生也. 且形不足者, 温之以气, 则脾胃因虚寒而致病者固痊, 即虚火不归其原者, 亦纳之而归封蛰之本矣. 崔氏加减八味丸, 以五味之酸收, 易附子之辛热, 肾虚而不寒者宜之也. 『千金方』于八味外, 更加元参之咸寒, 以助熟地而滋肾; 加芍药之酸寒,助丹皮以滋肝. 总之为桂附加锁钥耳. 以之壮水则有余, 以之益火恐不足也. 『济生方』加牛膝, 车前以治水肿, 倍茯苓以辅地黄,山药, 茱萸, 与泽, 丹, 车, 牛等列, 随证加减, 允为得法. 益阴肾气丸于六味外加当归, 五味, 柴胡, 以治目暗不见, 化裁愈妙矣.


⬅ 六味地黄丸 📃目 录 资生肾气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