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大全

心经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肾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胆经 三焦经 小肠经 心包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矿物 动物 其他部位
共有357味药材
🌿大接骨丹
  • 为山茱萸(叨里木科)鞘柄木属植物裂叶鞘柄木Torricellia angulata Oliv.、齿裂鞘柄木T. angulata Oliv. var. intermedia(Harms ex Diels)Hu 及鞘柄木T. tiliifolia (Wall.)DC.,以根皮、叶及花入药。根及叶全年可采,剥取根皮,洗净晒干或鲜用。鲜用最佳。夏季采花,阴干。
  • 活血祛瘀,祛风利湿。根皮、叶:用于风湿关节痛,产后腰痛,慢性肠炎,腹泻;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花:治血瘀经闭。
  • 根茎
🌿滇白栎 ➡ (白皮柯的别名)
  • 壳斗科白皮柯Lithocarpus dealbatus Rehd.,以花序入药。
  • 顺气消食,健胃杀虫。主治食积腹胀,虫积不化。
🌿车桑仔
  • 楝科车桑仔Dodonaea viscosa (L.) Jacq.,以叶、花、果或全株入药。
  • 解毒,消炎,止痒。叶:治皮肤疮痒。全株研末,外用敷治疮毒,湿疹,荨麻疹,皮疹。用量1钱;花、果治百日咳。
  • 全草
🌿华鼠刺 ➡ (银牙莲的别名)
  • 虎耳草科银牙莲Itea chinensis Hook. et Arn. var. oblonga (H.-M.) C. Y. Wu,以根、花入药。
  • 祛风除湿,滋补强壮,止咳,解毒,消肿。身体虚弱,劳伤脱力,产后风痛,跌打损伤,腰痛白带:根2~3两,水煎服。咳嗽,咽喉肿痛:花6~7钱,水煎,冲黄酒、白糖,早晚饭前各服1次。
  • 根茎
🌿芸香草 ➡ (云香草的别名)
  • 为乔木科香茅属植物云香草Cymbopogon distans (Nees)A. Camus的全草。宜9月开花前采收,此时云香油含量较高,割取全草晒干。鲜草出油率较高。
  • 止咳平喘,消炎,止痛,祛风利湿。用于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肠炎,消化不良。
  • 全草
🌿打破碗花花
  • 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打破碗花花Anemone hupehensis Lemoine,以根、茎、叶或全草入药。野生品夏秋采摘,栽培品栽后第二、三年,6~8月花未开前,采收全草和根、茎、叶,分别晒干或鲜用。
  • 全草:捣烂投入粪坑或污水中,杀蛆虫、孑孓。茎、叶:杀虫;治顽癣。根:利湿,驱虫,祛瘀;治痢疾,肠炎,蛔虫病,跌打损伤。
  • 脾经 肺经 根茎 茎木 全草
🌿三叶蛇子草 ➡ (三叶委陵菜的别名)
  • 为蔷薇科植物三叶委陵菜的全草。夏季采收开花的全草,晒干。
  • 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治骨结核,口腔炎,瘰疬,跌打损伤,外伤出血。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敛疮止血。"②《四川常用中草药》:"散瘀血,消瘰疬。治跌打损伤。"③《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清热解毒,消肿,镇痉。治痈肿疔疮,痔疮,蛇虫咬伤,小儿惊厥。"
  • 全草
🌿毛老虎 ➡ (闹羊花的别名)
  • 本品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G. Don 的干燥花,其根、茎、叶和果也入药。四、五月花初开时采收,阴干或晒干。
  • 花:祛风除湿,散瘀定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皮肤顽癣。外用治癣,煎水含漱治龋齿痛。根:祛风止咳,散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外用治肛门瘘管,杀灭钉螺。果:搜风止痛,止咳平喘。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茎、叶:杀蝇蛆,孑孓,钉螺。
  • 肝经 根茎 茎木
🌿鬘华 ➡ (茉莉花的别名)
  • 为木犀科植物茉莉的花。7月前后花初开时,择晴天采收,晒干。贮存干燥处。
  • 理气,开郁,辟秽,和中。治下痢腹痛,结膜炎,疮毒。①《本草再新》:"能清虚火,去寒积,治疮毒,消疽瘤。"②《随息居饮食谱》:"和中下气,辟秽浊。治下痢腹痛。"③《饮片新参》:"平肝解郁,理气止痛。"④《现代实用中药》:"洗眼,治结膜炎。"⑤《四川中药志》:"用菜油浸泡,滴入耳内,治耳心痛。"
  • 胃经 脾经 肝经
🌿蠡草花 ➡ (马蔺花的别名)
  • 鸯尾科植物马蔺的花蕾,4月开花后,择晴天采摘,晒干或阴干。勿沾露水,以免变色。贮藏干燥通风处,以防霉烂。
  • 清热,解毒,止血,利尿。治喉痹,吐血,衄血,小便不通,淋病,疝气,痈疽。①《本经》:"去白虫。"②《别录》:"疗喉痹。"③《纲目》:"主痈疽恶疮。"④《江苏植药志》:"治吐血,衄血,金疮;又为利尿解热药;消痈肿及疝痛。"⑤《河北药材》:"利尿。治淋疾,解诸毒药。"⑥《山西中药志》:"破宿血,养新血,断血利,解毒。治腹中急痛,痔疮,诸症寒热,绞肠痧痛等症。"
  • 胃经 脾经 肺经 肝经
🌿猴柿刺 ➡ (硕苞蔷薇的别名)
  • 蔷薇科蔷薇属植物硕苞蔷薇Rosa bracteata Wendl.,以根、花和果实入药。夏季摘花,秋季挖根采果,洗净,鲜用或晒干。
  • 根:益气,健脾,固涩。用于盗汗,久泻,脱肛,遗精,白带。花:润肺止咳。用于肺结核咳嗽。果:健脾利湿。用于痢疾,脚气病。
  • 根茎 果实种子
🌿三分三
  • 为茄科赛莨菪属植物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 Y. Wu et C. Chen,和喜马拉雅东莨菪Scopolia lurida Dunal [Anisodus luridus Link et Otto],以根、茎叶和种子入药。野生品秋季挖根,栽培品于播种2年后,于开花前割地上全草晒干,割时留茬3~4寸,洗净切片晒干。茎、叶、种子于秋季采收后,阴干或晒干。
  • 麻醉镇痛,祛风除湿。用于骨折,跌打损伤,关节疼痛,胃痛以及胆、肾、肠绞痛。
  • 根茎 茎木 全草 果实种子
🌿大叶柴 ➡ (夏蜡梅的别名)
  • 为蜡梅科植物夏蜡梅的花和根。
  • 治胃气痛。
  • 胃经 根茎
🌿黄熟花 ➡ (旋复花的别名)
  • 为菊科植物旋复花、线叶旋复花或大花旋复花等的头状花序。夏、秋采摘即将开放的花序,晒干。
  • 消痰,下气,软坚,行水。治胸中痰结,胁下胀满,咳喘,呃逆,唾如胶漆,心下痞鞕,噫气不除,大腹水肿。①《本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②《别录》:"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胁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皮间死肉,目中眵蔑,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③《药性论》:"主肋胁气,下寒热水肿,主治膀胱宿水,去逐大腹,开胃,止呕逆不下食。"④《日华子本草》,:"明目,治头风,通血脉。"⑤《汤液本草》:"发汗吐下后,心下痞,噫气不除者宜此。"⑥《滇南本草》:"祛头目诸风寒邪,止太阳、阳明头疼,行阳明乳汁不通。(治)乳岩、乳痈、红肿疼痛、暴赤火眼、目疾疼痛、祛风明目、隐涩羞明怕日,伤风寒热咳嗽、老痰如胶,走经络,止面寒腹疼,利小便,治单腹胀,风火牙根肿痛。"⑦《医学入门》:"逐水,消痰,止呕噎。"⑧《南京民间药草》:"花和苗,祛湿、拔毒、消肿,煎水洗患处。"
  • 心经 胃经 大肠经 肺经 肝经 膀胱经 小肠经
🌿黑香柴
  •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千里香杜鹃的枝叶及花。
  • 止咳化痰;暖胃祛寒。主咳喘痰多;胃寒疼痛
  • 茎木
🌿大花囊兰 ➡ (蜈蚣七的别名)
  • 兰科杓兰属植物大花杓兰Cypripedium macranthum Swartz,以根、根状茎和花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 利尿消肿,活血祛瘀,祛风镇痛。用于全身浮肿,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白带,风湿腰腿痛,跌打损伤。
  • 脾经 肾经 肝经 膀胱经 根茎 茎木
🌿泽蓼 ➡ (水蓼的别名)
  • 为蓼科植物水蓼的全草。秋季开花时采收,晒干。
  • 化湿,行滞,祛风,消肿。治痧秽腹痛,吐泻转筋,泄泻,痢疾,风湿,脚气,痈肿,疥癣,跌打损伤。①《别录):"寥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②《唐本草》:"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水煮渍脚捋之,消脚气肿。"③《本草拾遗》:"蓼叶,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乱传筋,多取煮汤及热捋脚;叶捣敷狐刺疮;亦主小儿头疮。"④《纲目》:"杀虫。"⑤《本草求原》:"洗湿热癍癞,擦癣。"⑥《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通筋骨。"⑦《岭南采药录》:"敷跌打,洗疮疥,止痒消肿。"⑧《重庆草药》:"治巴骨流痰,跌打损伤。"⑨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利湿消滞,杀虫止痒。治菌痢,肠炎,风湿痛,皮肤湿疹。"⑩《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利尿,行气,止痢。"
  • 胃经 脾经 大肠经 全草
🌿坚漆 ➡ (继木的别名)
  • 金缕梅科金缕梅属植物[檵木]继木Loropetalum chinense (R. Brown)Oliv.,以根、叶和花入药。根、叶全年可采,花于清明前后采,鲜用或晒干。
  • 叶:止血,止泻,止痛,生肌。用于子宫出血,腹泻;外用治烧伤,外伤出血。花:清热,止血。用于鼻出血,外伤出血。根:行血祛瘀。用于血瘀经闭,跌打损伤,慢性关节炎,外伤出血。
  • 根茎
🌿土厚朴 ➡ (山玉兰的别名)
  • 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 Franch.,以树皮和花(或花蕾)入药。春夏采花(或花蕾)和树皮,晒干。
  • 树皮:温中理气,健脾利湿。用于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呕吐,腹痛,腹胀,腹泻。花(或花蕾):宣肺止咳。用于鼻炎,鼻窦炎,支气管炎,咳嗽。
🌿九重葛 ➡ (叶子花的别名)
  • 为紫茉莉科植物光叶子花的花。各地在开花时采下花朵,晒干备用。
  •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调和气血。治妇女赤白带下,月经不调。"
  • 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