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深化医改 迈向“病有所医”的新时代

2011-03-08 21:13 楼主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周婷玉)提高报销水平、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中国深化医改继续向“病有所医”新时代奋力前行。

“我国的新农合可以说是世界上覆盖人数最多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目前,新农合覆盖面持续稳固扩大,覆盖人群达到8.35亿人,参合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说。

与此同时,2010年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到4.29亿人,提前完成参保人数目标。至此,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2.6亿人。

据介绍,在扩大覆盖范围的同时,各项医保制度还不断提高报销比例,大部分地区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60%。提高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儿童重大疾病保障水平试点工作正式启动,4600多名儿童得到了及时救治。

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卫生投入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则从2001年的60%多降到了2009年的38.2%。

江苏扬中市居民曹贵保近日因咳嗽到当地开发区兴隆卫生院看病,医生开的复方甘草口服液每瓶只花了2.8元,而此前价格为每瓶9.1元。社区医生告诉他,这是因为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药品都按进价卖,一分钱不赚。

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目标是,保障基层用药的安全有效和方便可及,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国家医改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基本药物制度已经近60%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安徽、江西等地初步实现基层全覆盖。零差率销售后的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

与此同时,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为抓手,各地还配套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出现了门诊和住院费用下降、门诊人次和住院人数上升的可喜现象,群众医药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强基层”是深化医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一个着力点,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人民群众不出社区和乡村就能享受到便捷有效的服务。

为此,深化医改启动两年来,中国一是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发挥县级医院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2009年以来,中央累计安排资金400亿元,支持1877所县级医院、5169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382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所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财政部还安排13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

同时“软硬并重”,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据介绍,为解决全科医生不足这一制约基层医疗服务质量的瓶颈,中国出台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三年内通过转岗培训、订单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为基层培养6万名全科医生。

“希望通过相关工作的开展,人民群众看病更加方便,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看病难"的问题能有所缓解。”陈竺说。

深化医改启动两年来,中国大力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2009年开始面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包括健康档案管理在内的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分别有48.7%的城镇居民和38.1%的农村居民拥有了健康档案,为8449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了健康检查。

为保障各项服务的开展,中国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开始按照人均不低于15元的标准落实经费,2011年将提高到人均25元。

与此同时,中国还针对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在做好现有结核病、血吸虫病等疾病防治项目基础上,启动实施了15岁以下儿童补种等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陈竺指出,如何让群众尽快感受到深化医改的成效,公立医院改革是关键。

公立医院试点从2010年2月启动以来,各试点城市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鼓励公立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开展预约挂号,优化服务流程等,正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缓解“看病难”的举措之一。同时,各地还通过加强公立医院的规划和调控;优先发展县医院,提升农村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城市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等探索解决“看病难”的途径。

在解决“看病贵”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建立分级医疗制度,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控制不必要的诊疗等;提高服务协调性,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减少重复检查检验;完善医院内部控制费用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公立医院外部的监督制约机制,积极探索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曲池和太冲配伍方义 针灸推拿 老茶馆 医生未经允许切掉孕妇卵巢 11年后患者讨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