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5年内将增病床1.5万张 家庭将有责任医生

2011-02-22 19:38 楼主
在"十二五"的开篇之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十二五"发展目标,提出了创造"深圳质量"、建设民生幸福城市,作为深圳发展的新标杆,成为未来5年发展的核心关键词。昨日,记者采访了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江捍平,他表示,未来5年,我市卫生人口计生事业将全力提质增效,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地位相匹配的新型卫生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水平。

各区将都有一家以上三甲医院

江捍平表示,我市群众对优质的、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要求较高。王荣书记、许勤市长都曾指出,要充分利用好特区一体化的发展契机,坚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努力构建多层次、多方式、多渠道的立体式医疗卫生服务平台,把深圳建设成为珠三角东岸地区乃至华南地区重要的区域医疗中心。

未来5年,卫生人口计生事业要实现新飞跃,必须从体系建设转向内涵建设,从资源积累向发挥整体效应转变,从靠经验管理向制度化建设转变。"强化科技行医、人才强医,发挥信息驱动作用,提升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满足市民更高层次的健康需求。"

江捍平透露,首先,以高端促提升。推进区域医疗中心的专科门诊与普通门诊分离,让大牌医生回归本职,促进大医院向高端专科技术服务方向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在国内具有领先地位的重点学科群,争取优势学科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其次,以科教促提升。再次,以规范促提升。争取到2015年,全市各区均有一家以上三级甲等医院。

"到2015年前,争取将市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北大深圳医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的医院,将市中医院培育成为国家级名院,以龙头的辐射示范作用带动学科体系建设,集聚高端人才。"江捍平说。

每个家庭将都有责任医生

江捍平指出,"十二五"期间,市卫生人口计生委将在增加卫生资源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构建管理有序的医疗服务秩序,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根据市卫人委制定的提质增效战略,我市将采取3项有利举措引导市民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一是提高"双向转诊"的便捷性,完善分级收费制度,提高参保人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引导市民首选基层医疗机构就诊。

二是加快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让每个家庭、每位居民都有责任医生,构建责任到人的全科医学服务模式,提高对市民个性化、综合性服务水平,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市民满意度。

三是推动预约诊疗、信息互通,实现卫生资源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完善预约诊疗服务模式,对三级医院的门诊设施实施标准化改造,配置预约挂号、叫号、满意度评价、投诉等信息管理平台,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动"数字化医院"建设,完善"居民健康卡"系统,实现一卡通用,自助挂号、结算,提高居民就医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到2015年实现6大目标

根据我市"十二五"规划,市卫人委制定了6大发展目标。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到2015年,我市每个城市功能组团至少拥有一家三级医院,预计将新增床位1.5万张,千人医生数达到2.6人,千人病床数达到3.4张。

二是提升服务能力。江捍平表示,到2015年,我市社康中心服务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完成全市门急诊总量的70%以上,实现"小病社区解决"。三级医院70%的门诊量为专科门诊,现有三级医院以及各区人民(中心)医院达到"三甲"标准,若干家民营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

三是质量控制达标,常见疾病标准化服务全面普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全面实行卫生部临床路径制度。

四是促进健康素质,使我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国内一流,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使得影响市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得到更有效的控制,居民健康水平和主要公共卫生指标国内领先。

五是落实计生国策,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制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公共服务职能取得良好效果,户籍人口政策生育率达到97%以上,流动人口政策生育率达到85%以上。

六是政风行风满意。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南京各大医院用血紧张 非急诊用血量大手术暂停 老茶馆 药监部门称暂未要求尼美舒利下架 药店销量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