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 针灸推拿

2011-01-30 20:05 楼主
重新认识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
针刺补泻手法是影响针刺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许多针灸界的学者都非常注重针刺补泻手法的应用和研究,现代的实验研究也揭示了不同的补泻手法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的作用,而且临床治疗中补泻手法的不同,手法运用的好坏都会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提插补泻和徐疾补泻是临床经常应用的补泻手法,理解提插补泻和徐疾补泻的概念和内涵是每个针灸医师必备的技能,但是补泻手法在临床的应用却不是很乐观。笔者根据自身体会谈一下自己的意见,希望与同道探讨。
1 否认只是进针出针
对于补泻手法,大家一般认为徐疾补泻是所有补泻的根本。正如《灵枢•官能篇》:“明于调气,补泻所在,徐疾之意”所提示的徐疾补泻是一切补泻手法的基础,不少学者甚至认为提插补泻的前身就是徐疾补泻,不难看出提插补泻是所有七种补泻手法中操作差别最大, 最难掌握的补泻手法。捻转补泻归根结底也可以看作是提插补泻的变相(在右手医者正确持针时,往往拇指向前下方倾斜,左转时势必导致毫针下插,右转时导致毫针提)。由于针体在机体内大的运动只能是进出运动左右旋转运动,其他的补泻手法如捻转补泻、迎随补泻、开阖补泻、呼吸补泻、都可以看成是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的辅助或延伸补泻手法。但大家一般认为提插和徐疾补泻只是简单的进针出针,二者都是简单的单式手法,究其原因是读到《灵枢•小针解》曰:“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素问•针解》篇曰:”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和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中对此论述: “盖徐疾二字,一解作缓急之意,一解作久速之意”,而简单的理解提插和徐疾补泻就是进出针的快慢。
若把提插补泻简单地理解为用重力进针轻力出针为补,轻进针重出针为泻;把快进针慢出针为泻,慢进针快出针为补,未免太小觑古人的智慧了。关于徐疾法,《灵枢》和《素问》有不同的记载。《针灸大成 • 三衢杨氏补泻》解释说:“疾徐二字,一作缓急之义,一解作久速之义。”缓急就是快慢,这一解释是说以进出针过程的快慢区分补泻;久速是指留针时间的长短。《素问 • 针解篇》说:“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这里将徐疾解释作出针时间的长短。徐出针,意指慢出针,即留针时间较长;疾出针,意指快出针,即留针时间较短,此外再结合按闭穴的快慢来区分补泻。《灵枢•根结篇》说“其布衣和王公大人刺之徐疾浅深多少,可得同乎?气滑则出疾,气涩则出退,深则欲留,浅则欲疾”以此观之,刺布衣者深以留之,刺大人者,微以徐之,说明徐疾补泻亦包括是否留针或留针时间的长短。
提插补泻法 :提插二字,《内经》中没有直接提出,但在《灵枢 • 官能》:“泻必用员,……伸而迎之;补必用方,……微旋而徐推之。”中所说的“伸”就是提的意思;“推”就是插的意思。《难经 • 七十八难》有进一步的阐述:“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推”“ 内”“ 动”“ 伸”,就说明了针刺之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明代李梃在《医学入门》中明确指出:“凡提插,急提慢插按如冰冷,泻也;慢提紧按火烧身,补也。”临床操作,在得气基础上将针反复重插轻提为补;相反,反复重提轻插为泻。即补法以向内按纳为主,泻法以向外提引为主。可见提插法是结合浅深分层以及徐疾等法的综合的复式补泻手法,不是简单的进针出针。
所以笔者认为:徐疾补泻和提插的补泻针刺手法不只是简单的进针出针,而是包括进针、催气、行气、留针、出针等整个过程。
2认为是慢式操作、带气运针
[1]提插补泻是从《难经》 “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当泻之时从营置气”而来。意思是卫气在外营气在里,卫者卫于外,只皮肉浅部,营者营于内,指皮肉深部。因此,补时要从卫部取气,即进针时由浅入深,徐徐推而内之为补,使卫气下达于营部把阳气输入人体,泻者从营置气 ,即进针时 直达深部,捻转摇动针柄,将针迅速上提至浅部,使营气上达于卫部把邪气驱除出体内,着就是提插补泻的原理。 徐疾补泻始见于《灵枢•九针十二原》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实,疾而徐则虚"对此《内经》中有两种不同解释,其中《灵枢•小针解》曰:“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指出针在体内进出提插的快慢。《素问•针解篇》曰:“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此指出针的徐疾和扪按针眼的快慢"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对此论述道:“盖徐疾二字一解作缓急之意,一解作久速之意”,可见杨氏是从缓急和久速两方面来解释徐疾补泻的。
徐疾补泻的操作手法,一般认为:针体刺入穴内后,有浅部徐缓地微捻进深部(有人主张此法可分层操作),再有深部急速捻退至浅部,上下往来,以气调为度,可促使阳气内交故为补法;反之,有浅部疾速刺入深部,再有深部徐缓的捻退至浅部(此法亦可分层操作),上下往来,以气调为度,可引导阴气外出,故为泻法"[2]。[3]从补泻原理来说,两种补泻手法都主张:补时用力向内推针,无论徐疾补泻的徐进疾退,还是提插补泻的重插轻提,都是为了引导阳气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而济其虚;而泻时用力退针,无论疾进徐退还是轻插重提都为了使邪气从阴分由深出浅,由里达表,向外散之而泻其实”. 徐疾与提插补泻的立法观点是相同的,二者都是建立在“阳下之为补,阴上之为泻”的基础之上,不管用何种手法最终结果都是导阳气入内或引阴气出外,从而使机体恢复阴平阳秘的状态",就是带气运针 。
上海中医药大学著名针灸学家陆瘦燕先生认为,[4]针刺补泻手法具体的施术准则是营阳入内为补,导阴出外为泻,《难经七十八难》说“ 推而内之是为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推内就是重插,动伸就是引提,。重插的目的在推阳入内,故为补,引提的目的在提阴外出,故为泻。符合“阳入为补,阴出为泻”的原则。可见提插与徐疾的补泻是医者运针控制阴气阳气进出调节阴阳平衡的过程。很多的针灸名家都是一生在练习气功,重视练气,带气运针,所以才有奇特的疗效。
《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从临床操作来看,针刺时医者必须全神贯注,一身之气灌注于持针之手,下插时缓慢的使针进入穴位内,这时医者的持针之手的肌肉的伸肌和屈肌应处于静止拮抗状态;上提时则全身放松随意上提。泻法则反之。这就是带气运针。
故笔者认为无论是提插补泻还是徐疾补泻都是缓慢的带气运针,若是想要更好的掌握补泻手法,需要一定的气功功力。
3 操作是“三进一退,三退一进”
[5]现在教科书中的“重插轻提,轻插重提”很多古代针灸文献里都没有这一提法,只是近代针灸文献中大量出现这一提法。如果按照现在流行的解释则与徐疾补泻这一补泻之根本是相悖的,即从力学的角度理解,就是指医者的指力作用于毫针的轻重,这是许多针灸文献对重插轻提和轻插重提的解释如:[6]在行补法时用力重些、快些,提针须轻些、慢些,将针体由浅层下插时,用力要大,速度要快;将针体由深层向上提时,用力要小,速度要慢 [7],而且也是目前中医院校教材中就这一提法所用的解释,即针刺入腧穴得气后,以提插时,针尖上下,用力轻重和快慢来进行补泻的一种方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以向下为主为补法[8],[9]按照这一理解:进针得气后,在质量m(毫针)与阻力(得气的腧穴所在的组织)不变的条件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用力(F)越大则加速度(a)越大,进针速度就越快"因此重力的插势必导致疾进,轻提势必导致徐出,而我们知道,疾进徐出乃泻法;反之做提插泻法的重提轻插势必导致徐进疾出,而这又是徐疾补泻的补法"可见用现在流行的重插、重提是指用力的轻重明显与徐疾补泻矛盾。有人或许认为徐疾补泻是指出针后按压针孔的速度快慢而非针体在机体内运行的快慢(由于回避了针体的运行速度而避免了与提插补泻的力学解释的矛盾),理由是《素问•针解》篇的“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疾而徐则虚者,疾出针而徐按之”表明了针刺的徐疾补泻也包括指扪按针眼的快慢。但是这样解释的徐疾含义其实已归属开阖补泻了,事实上从古至今没有人认为徐疾补泻等同于开阖补泻。
那么提插补泻和徐疾补泻究竟是怎么操作的呢?《难经》记载:补法“从卫取气,推而内之”采用以按纳为主的紧按法;泻法“从荣(营)置气,动而伸之,故采用以抽提为主的紧提法。《 难经 •七十八难》说:“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 动而伸之是谓泻”说明提插补泻是在得气的基础上实行推纳,提伸手法"。 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一书中的相似论述“泻者,先深而后浅,从内引持而出者;补者,先浅而后深,从外推内而入之”, 上实行推纳,提伸的手法。 明李梃《医学入门》一书记载最为全面,该书中不仅提出了:”凡补针先浅入而后深,凡泻针先深入而后浅的原则,而且还提出了:“提者,自地部提至天部;插者,自天部插至人部”。特别对提插的层次和幅度作出具体的论述; 还有“凡提插,紧提慢按如冰冷,泻也;慢提紧按火烧身,补也",即将提针插针速度的快慢结合了动作的轻重"; “紧提慢按似冰寒,慢提紧按如火热”已经明确指出补法就是紧按慢提,泻法就是紧提慢按" 。重插轻提,即重视”插”轻视“提”,重提轻插,即重视“提”轻视“插”,其中的内容包括插的次数、力度、速度。[10]提插补泻的“紧按慢提” 是指,补法向内按时要轻微用力,向上提针时要缓慢,“入多出少”是向内向下按针的次数多,向外向上提针的次数少,即所谓三进一退,“紧提慢按”是指;泻法针先入深部,向外引提时要迅速有力,向内按针时则缓慢些,。“出多入少”是向外向上提针的次数多,向内向下按针的次数少,即所谓的三退一进的意思。这样理解提插补泻与徐疾补泻就不存在里存在力学上的矛盾了。烧山火,透天凉也是提插补泻。
笔者认为在实施补泻时,是紧慢动作的结合,补法则紧按慢提,入多出少,使针力由表达里,从外及内,泻法则慢按紧提,出多入少,使针力由里达于表,从内以及外。总之,提插与徐疾补泻的操作都是“三进一退”或“一进三退”。
4 小结:
对于提插、徐疾补泻手法的理解,可谓是百家争鸣。笔者认为徐疾补泻手法是是包括进针、催气、行气、留针、出针等整个过程的慢式操作、带气运针,其操作方式是“三进一退”或“一进三退”。由于笔者认知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各位同道指正,希望能对针刺技法的研究有所益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8种食物清肠减脂:牛蒡促进肠蠕动缓解便秘 老茶馆 《素问.骨空论》之膝关节病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