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危救治

2011-01-26 23:16 12楼

非也,应该是正气足则邪气才能去。如此体弱病危之象,不尽快固住阳气,恐怕性命堪忧。病情转危为安,现已基本恢复如前,不知说明了什么?
2011-01-26 23:16 13楼
回复 10# 达夫


此类脉,为参伍不调之脉,实为饮邪结聚胸膈痹阻心阳之象!
2011-01-26 23:22 14楼


年高病势如是,仍然敢说实邪为患,标本颠倒,不怕愤世?
此病诊治之时,本人也曾深思熟虑,患者阳征多阴证少,但最终认为本虚标实,真寒假热为主,实践证明如此。
2011-01-26 23:28 15楼
此类病,用我之方,三剂即安!
2011-01-26 23:36 16楼


此类病,也当具体分辨,不可拘于一方一法,临证多思尤为善也;
有机会治疗这样的病,也是战战兢兢,殚心竭虑……
有幸好转,始悟中医之点滴。
很高兴交谈
2011-01-26 23:43 17楼
回复 16# 达夫


宜熟读金匮咳嗽上气、心疼短气、痰饮咳嗽诸篇!


无存在真寒假热之说,宜直去其邪!诸证即安。
2011-01-27 11:45 18楼
曾经治疗经过:
发表于 2006-5-5 11:46
【讨论】严重气短病例一例

本人刚接收一例病人,胸无成竹,
达夫 发表于 2011-1-26 22:34



先生心理有点怕,对吗?补气固脱,已重用。我认为此病乃上盛下虚。肾不纳气,肝有郁气,肺有壅气。
2011-01-30 11:41 19楼
回复 1# 达夫

2011-01-30服上药,病情改善很稳定,呼吸平稳,气喘气短大为好转,精神增强,可以拄拐自己去厕所,食欲很好(特别嘱咐少吃,可以多次,少吃油腻,以防食复);面色仍灰暗,二便通畅,咯痰不利,仍有黄痰但量少,口不渴,后背胀痛但不甚,(上次腰痛消除),舌质暗红而润,双脉关浮弦缓律不齐。
继用前方加减。
R 制附子15 茯苓30 炒白术15 炒白芍20 砂仁10 制龟板15 炙甘草10
干姜15桂枝15 当归10黄芪30厚朴10 炒杏仁10 苏子15
枳实10 瓜蒌20 薤白10 火麻仁20 生山芋30 生龙骨30 生牡蛎30
麦芽10 茵陈10 鸡内金10
5剂
2011-07-14 11:00 20楼
2011-01-30服上药,病情改善很稳定,呼吸平稳,气喘气短大为好转,精神增强,可以拄拐自己去厕所,食欲很好(特别嘱咐少吃,可以多次,少吃油腻,以防食复);面色仍灰暗,二便通畅,咯痰不利,仍有黄痰但量少,口不渴,后背胀痛但不甚,(上次腰痛消除),舌质暗红而润,双脉关浮弦缓律不齐。
继用前方加减。
R 制附子15 茯苓30 炒白术15 炒白芍20 砂仁10 制龟板15 炙甘草10
干姜15桂枝15 当归10黄芪30厚朴10 炒杏仁10 苏子15
枳实10 瓜蒌20 薤白10 火麻仁20 生山芋30 生龙骨30 生牡蛎30
麦芽10 茵陈10 鸡内金10
5剂

第三次治疗


2011-05-26
经上述治疗,身体恢复;近来轻微外感流鼻涕,微咳,痰少,但气短头晕较甚,下肢浮肿较甚,二便尚可,纳呆,消瘦,疲乏无力,下肢软弱,后背灼热夜间为甚,舌黯淡苔薄,右脉浮缓,左脉虚弦缓,寸关稍浮尺弱,节律不齐。恶寒,手足冷。
病机,轻微外感,心肾阳虚
R 麻黄6 制附子15 细辛5 炒白术15 炙甘草10 茯苓30 炒白芍20
黄芪30 干姜15 当归10 桂枝15 瓜蒌20枳实10 丹参20
生山芋20 生龙骨30 生牡蛎30 火麻仁20 生姜3片
4剂
2011-05-30
服上药,诸症减轻,头晕、气短改善,下肢浮肿减轻,后背灼热感时间减少,咯痰不利,微咳,大便通畅,精神增强,舌象如前,右脉浮弦细缓,右脉弦细缓,节律稍齐。继用前方加减。
R 麻黄6 制附子15 细辛3 炒白术15 炙甘草10 茯苓30 炒白芍20
黄芪30 干姜15 当归10 桂枝15 瓜蒌20枳实10 丹参20
生山芋20 生龙骨30 生牡蛎30 桔红10 制半夏10 五味子10 生姜3片
大枣6枚 熟地20
4剂
2011-06-03
服上药,头已不晕,气短改善,晨起头晕明显,下肢仍浮肿,后背夜间仍灼热,时间变短,大便通畅,小便正常,食欲不佳,食之无味,痰稠不利,不恶寒,舌象如前,头上微汗,下肢无力,精神较前为强,右脉浮缓,左脉虚缓,尺弱,率稍不齐。
继用温阳通痹法治疗。
R制附子15 茯苓30 炒白术15 炒白芍20 生姜3片 麻黄5
干姜15 黄芪30 丹参30 肉桂10桂枝15当归10
苏子15 桔红10 厚朴10 砂仁10生龙骨30 生牡蛎30
生山芋20 大枣6枚 炙甘草10 生石膏15
4剂
2011-06-10
服上药,诸症继续改善,后背灼热感减轻,晨起仍气短明显,咯痰不利,食欲稍好,面色黧黑无光,舌如前,脉迟缓结代。继用前方加减

R制附子20 茯苓30 炒白术15 炒白芍20 生姜3片 麻黄5
干姜15 黄芪30 丹参30 肉桂10桂枝20当归10
红参10桔红10厚朴10 砂仁10生龙骨30 生牡蛎30
生山芋20 大枣6枚 炙甘草10 生石膏15 焦三仙各15
4剂
2011-06-15
服上药,病情稳定,下肢浮肿继续改善,后背仍有灼热感,晨起仍感觉气短明显,食欲仍不佳,面色黧黑无光,大便一日或2日一次,便畅,下肢无力;舌如前,右脉关浮尺弱,左脉弦滑,总之结代。继用前方加减
R制附子15(先) 茯苓30 炒白术15炒白芍20生姜3片 麻黄3
干姜20制半夏10 黄芪30 当归15 桂枝15 炙甘草10
生山药20 火麻仁15 丹参20 砂仁10 生石膏10 大枣6枚
生山芋20 生龙骨20 生牡蛎20 焦三仙各15 炒杏仁10
4剂
2011-06-20
服上药,病情稳定,近日又感冒,流清涕,咯痰多,食欲仍不佳,二便正常,晨起动辄仍感气短明显,疲乏无力,舌如前,右脉浮缓,左脉浮弦缓。节律不齐。继用前方加减;
R制附子15 茯苓30炒白术15 炒白芍20生姜3片 干姜20
黄芪30桂枝15当归15 炙甘草10细辛3 制半夏15
五味子10 丹参20砂仁10 炒杏仁10生山芋20 生山药20
生龙骨30 生牡蛎30 大枣6枚焦三仙各15 熟地30
4剂
2011-06-25
服上药,病情稳定,感冒流清涕减少,咯痰减少,咯痰仍不利,仍然动辄气短稍喘,食欲增强,舌如前,双脉虚弦结代,两关浮大。

R制附子20 茯苓30炒白术15 炒白芍20生姜3片 干姜20
黄芪30桂枝15当归20 炙甘草10细辛3 制半夏15
五味子10 丹参20砂仁10 炒杏仁10生山芋20 生山药20
生龙骨30 生牡蛎30 大枣6枚焦三仙各15 熟地30
2011-06-30
服上药,病情稳定,血压120\55mmhg,咯痰不利,心脏功能不好,左脉浮弦似乎有力,节律不齐,二联律、三联律、时而结代,右脉浮弦寸关稍大。大便通畅。舌如前。
R制附子20 茯苓30 炒白术15 炒白芍20 生姜3片 干姜20
炙甘草15 红参10 麦冬15生地30 火麻仁20 大枣12枚
砂仁10焦三仙各15桂枝15 赤芍15 桃仁10丹皮10
黄芪30 生龙骨30
4剂
2011-07-04
服上药,病情稳定,基本上是好转的,咯痰不利,痰少,左脉结代,虚缓,右脉寸关浮缓。结代,舌如前。大便一日一次。食欲增强些。

R制附子20 茯苓30 炒白术15 炒白芍20 生姜3片 干姜20
炙甘草15 红参10 麦冬15生地15 火麻仁20 大枣12枚
砂仁10焦三仙各15桂枝15 赤芍15 桃仁10丹皮10
黄芪30 生龙骨30 生山芋20 五味子10
4剂,另,鹿角胶粉50克。
2011-07-08
服上药,病情稳定改善,精神继续好转,下肢力量增强,有时能出户外散步,咯痰不利,饮食有味,大便正常,晨起仍气短但较前好转,近日两胁胸膈有热力上逆,舌如前,右脉寸关浮尺沉弱,左脉弦滑,节律不齐,结代之感。
脉象寸关浮大尺小沉弱,肝肾元气上逆,当去黄芪
R制附子20 茯苓30 炒白术15 炒白芍20 生姜3片 干姜20
炙甘草10 红参10 火麻仁20 大枣12 砂仁10 焦三仙各15
桂枝10 桔红10 厚朴10 枳实10 生山芋30 生龙骨30
生牡蛎30 熟地30 黄柏10
4剂
另,鹿角胶粉30克,龟板胶粉30
2011-07-14
服上药,晨起气短明显改善,下肢力量明显增强,精神不错,两胁热力上逆消除,背部仍然有热感上逆,舌如前,右脉寸关浮,尺小,左脉弦滑,节律不齐,饮食有味,二便调,下肢浮肿基本消失。手足温,但穿着仍厚。填精补髓有功。
R制附子20 茯苓30 炒白术15 炒白芍20 生姜3片 干姜20
炙甘草10 红参10 火麻仁20 大枣12 砂仁10 焦三仙各15
桂枝10 桔红10 厚朴10 枳实10生山芋30 生龙骨30
生牡蛎30 熟地30 黄柏10
4剂
另,鹿角胶粉30克,龟板胶粉30
⬅ 病危勉治 老茶馆 按摩疗方法——之五卧床久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