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 风寒犯肺医案

2010-11-24 21:56 楼主
风寒犯肺(一)(腺病毒肺炎)

初XX,男,3个月,因发热四天,咳嗽,气促,抽风两次,于1961年2月24日住某医院。

住院检查摘要:体温39.4℃,脉搏106次/分,发育及营养中等,右肺叩诊稍浊,两肺呼吸音粗糙,有干罗音及小水泡音,以右肺为著。肠鸣音略亢进。血化验:白细胞总数12,900/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32%,胸透:右肺上下均可见片状阴影,肺纹理模糊。临床诊断:腺病毒肺炎。

病程与治疗:患儿于2月21日突然发热,咳嗽,有少量痰,伴有腹泻,日四、五次,为黄色溏便,精神萎顿,吃奶少,两天后咳嗽气喘加重,连续在某门诊治疗,用退热消炎止咳等西药未效,2月24日突发抽风两次,每次持续三、四秒钟,两次间隔时间较短,当即住院。证见高烧无汗,烦躁哭闹,时有惊惕不安等,先用土、红霉素等西药,并服大剂麻杏石甘汤复以银翘散加味,寒凉撤热,症状未见改善,即停用红霉素。于27日请蒲老会诊,当时高烧40℃,仍无汗,面色青黄,咳而喘满,膈动足凉,口周围色青,唇淡,脉浮滑,指纹青,直透气关以上,舌质淡,苔灰白,胸腹满。此属感受风寒,始宜辛温疏解,反用辛凉苦寒,以致表郁邪陷,肺卫不宣。治拟调和营卫,透邪出表,苦温合辛温法。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味。

处方:桂枝五分 白芍六分 炙甘草五分 生姜二片 大枣二枚 厚朴五分 杏仁十粒 僵蚕一钱 前胡五分 一剂。

药后有微汗出,体温渐退,精神好转,喉间有水鸡声,腹仍满,膈动微减,吃奶已好转,仍便溏一日五次,口周围青色稍退,脉滑不微,指纹青色亦稍退,舌淡苔秽白。营卫虽和,但肺气仍闭,湿痰阻滞,宜温宣降逆化痰为治。用射干麻黄汤加减。

处方:射干五分 麻黄五分 细辛三分 法半夏一钱 紫菀五分 五味子七粒 炙甘草五分 炒苏子一钱 前胡五分 生姜二片 大枣二枚 一剂。

药后体温已降至36.4℃,精神好转,全身潮润,足欠温,腹满已减,二便如前,面色青白,右肺水泡音较多,左肺较少,脉沉滑,舌淡苔退。乃表邪已解,肺胃未和。宜调和肺胃,益气化痰为治。仿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加味。

处方:西洋参五分 川朴七分 法半夏一钱 炙甘草五分 生姜二片 橘红五分 两剂。

药后仅有微咳,呼吸正常,食欲增进,大便日一、二次成形,小便多,两肺呼吸音粗糙,少许干罗音,脉沉细而滑,舌正常,无苔。用二陈汤加白前、苏子、枇杷叶、生姜,调肺胃、化痰湿以善其后。连服两剂,停药观察,嘱以乳食调养。于3月8日胸透:右肺片状阴影已部分吸收,临床已恢复正常,病愈出院。

按:本例发于早春,乃风寒犯肺之症,前医作春温论治,以大剂麻杏石甘汤合银翘散及寒凉撤热,而热不解,因之寒邪郁闭,营卫不通,蒲老宗张仲景“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用桂枝解肌以和营卫,厚朴、杏子宽中利肺气,加僵蚕、前胡祛风、宣肺闭,一剂而得微汗,热降喘减,何以知其为风寒犯肺而非春温?蒲老抓住高烧无汗、咳而喘满、面青足凉、唇淡舌淡、苔灰白、脉浮滑不数等寒象,知其为风寒犯肺,营卫不和,若是风温,则必见高烧汗出、喘而烦躁、面赤唇红、舌赤苔黄、口渴脉数等热象。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11-24 21:56 2楼
风寒犯肺(二)(腺病毒肺炎)

李XX,男,5个月,因发热咳喘已十一天转入某医院。

住院检查:体重6.3公斤,缺氧1度,肺部叩诊浊音,听诊有水泡音,X线发现大片实化。血化验:白细胞总数24,200/立方毫米,中性68%,淋巴32%。咽培养:有大肠杆菌,咽拭子分离为Ⅲ型腺病毒。诊断:腺病毒肺炎并发心力衰竭。

病程与治疗:持续高热无汗,四肢不温,咳嗽喘促,音哑,痰阻不利,面青,口周微发绀,呼吸不匀,舌红无苔,脉滑微数。此证虽见舌红脉数、肺阴受伤之候,而高热无汗,面青唇绀,喘咳痰滞,仍属风痰阻塞,肺气郁痹,急宜疏风开肺宣痹。

处方:僵蚕一钱 前胡八分 牛蒡子一钱 桔梗八分 杏仁一钱 射干八分 甘草五分 竹叶一钱 苇根三钱 葱白二寸

4月12日复诊:连服二剂,未获汗,惟四肢转温,表气仍闭,余证不减,遂改用射干麻黄汤加减开肺宣痹,和胃涤痰。

处方:射干五分 麻黄三分 细辛五分 紫菀八分 五味子十粒 半夏一钱 茯苓一钱 化橘红一钱 甘草五分(炙) 苏子七分(炒) 生姜二片 大枣二枚(劈) 再服二剂后,乃获全身 汗出,肺胃和调,诸证渐除,病遂告愈。

按:《素问•热论篇》曾对伤寒热病的治疗提出:“……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这是说明对疾病发展过程,应掌握其当汗、当下之机,乃其常也。本病已越十一天而舌红脉数,肺阴已伤,似不宜汗;但高热无汗,喘促痰滞,面青唇绀,表仍不通,肺气郁痹,故不能不采用急则治标,以辛温开闭取汗,邪去正安, 汗出,表解而阴存,乃其变也。故临床辨证可不拘泥病日不敢取汗,表邪仍在者亦须解表为要,病程日久时,总宜辨证为要。
⬅ 蒲辅周 经行如崩医案两则 老茶馆 蒲辅周感冒医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