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文楼学术经验

2010-11-10 19:06 楼主
瞿文楼先生(1891~1957),名书源,河北新城人,以第一等第一名毕业于清太医院医学馆。后为太医院恩粮(有薪金的实习医生)、八品吏目(相当于住院医师),民国后在北京行医,为北京著名老中医。先生中医理论造诣很深,且擅长书文。临证问病,有独特见解。瞿老讲述经文,不仅深入浅出,并常验之于临床。临床看病,强调要细心、全面。先生曾说:“治病求本,详诊细参,辨色看舌,务在精细。”一次,一位贵妇人来瞿老处看病,等候颇久,后瞿老为其诊脉,竟长达四五分钟之久,妇人见先生慢条斯理,又不问病家之病状,心中颇为不悦,怒气外形于色。瞿老诊毕,指其右胁下问道:“这里痛有多长时间了?”妇人怒容顿失,笑着应声道:“老先生,我右胁痛已三年多了,沈阳、天津、上海等地全都看过,今天正是为这病来的。”先生之脉诊精湛有如此者。其临证详诊细察,料病如神。

瞿老强调“治病求本”,他说:“鲧湮洪水,医之禁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反复讲述治病必求其本的道理。先生说:“今之医家,不审标本,不论八纲,用补药为病家之所喜,每每错补误温,病者无怨。如每见炎证必用凉药,言热则寒之。不知火之初起,最忌攻泄。火郁当发,以导引为贵。疮疡外证,当用调和气血,后期再以活瘀通络,不留后患。切不可早用凉法。以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祛之故也。”瞿老的这些学术见解和经验,对我以后的临床有很大影响。

瞿老对温病的治疗强调宣畅气机,不可一派寒凉。他说:“温虽热疾,切不可简单专事寒凉。治温虽有卫、气、营、血之别,阶段不同,方法各异,但必须引邪外出则一。若不治邪,专事寒凉,气机闭涩,如何透热?又如何转气?轻则必重,重则无法医治矣。方书虽有牛黄丸、至宝丹、神犀丹等,但必须用之得当,早用则恐引邪入里。若后期正虚之时用之,又恐乏运药之力,治病焉能有效!只有用之得当,才能立竿。见影。”瞿老此论,我在临床中体会,正是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能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真谛。

瞿老这一学术思想贯穿在他整个临床实践中。特别是他对眼疾治疗有独特见解和丰富经验。他说:“眼疾治疗不当,多能致人失明。”“世人每以目为火户,当属多热。而不知病有新久,新病多热多火,久病则非属火热矣。况虽是火证,亦不可单纯用寒凉之药,因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祛之。”“肝开窍于目,虽为火户,但非实火也,亦不尽是虚火。肝为藏血之脏,血不足,则肝阴失养,阴不足则阳必亢,亢则主热。热者种类繁多,有因郁而致者,有因湿阻滞络脉者,有暴怒之后血瘀气滞者,有外因而引起内伤者……必须详辨,再行施治。俗医见风火赤眼,每用黄连苦寒之极,最遗后患。不知当须先治风热,养血熄风。”对慢性眼疾,瞿老则多从肾水考虑。一次瞿老治一暴发火眼病人,其眼球突然增大,疼痛难忍。先生认为“郁当散,肝热当清”,以独活、川芎、羚羊角等,1剂病减,继则以龙胆草、大黄等苦泻,又1剂,其病若失。

凡郁皆当开。气、血、痰、饮、食、湿,均可致郁,郁久化火,都是热证,岂可一派寒凉?并言“治热以寒”,遏阻气机,病焉有不复加重之理?瞿老之论,源于《内经》、《难经》,出之于自己多年实践,用之于临床,每多效验。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11-26 23:13 2楼
节选赵绍琴先生回忆其老师的几段话,改个名字就成一个帖,原作者都不注明下,无语
2013-12-11 09:27 3楼
值得传承
⬅ 韩一斋先生内科经验 老茶馆 哮喘脉数非热, 自汗非阳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