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一叶:北大出家才子柳智宇的爱情世界很通透

2010-10-12 10:05 楼主
在寺院里,每日上殿、读书、劳动。慢慢的,对性别的关注会少一些。看待一个人的时候,有时会忘记他是男性、女性或是他的外貌,仿佛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简化到了一种更质朴的层次。想到社团里许多同学都在思考爱情的问题,又回想起自己以前的经历,这几天有一些想法,就记录下来。爱情是一种缘分,从这个缘分中可以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爱情让冰冷的心温暖,让平凡的灵魂燃起对真善美的憧憬。然而这花朵是需要细心栽培的。我们会一次次地想象未来美好的生活,却不知如何珍惜现在,结下未来的因缘。邂逅是缘分,相聚只一瞬间。如果每一次相聚本身不能让生命滋润和升华,只是充满了渴求与不安,只是在意对方对自己的看法、恐怕失去,我们何以期待并不可知的下一次或遥远的未来呢?

我们会觉得对方很美好很单纯,却不知如何让这种美好延续。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美好的东西就会想到去占有。我们的内心缺少一份敬意。敬畏什么呢?敬畏变化,敬畏成长,敬畏每个人不变的本真。楚王看到神鸟,将她带回宫殿,给她最好的饮食音乐的享受,他很爱神鸟,却不敬畏神鸟的天性。一个牧羊的孩子,在无意见看到神鸟飞过天空,那艳丽的色彩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他跪下来祈求上苍,他不知自己要祈求什么,他只是敬畏这高远而超拔的生命。这个孩子入山修行,许多年以后,他已能乘着飞龙在云端翱翔了,却常把自己变作乞丐的样子,在市镇里游走,唱一些奇怪的歌,偶尔惊醒沉睡中的人们。夜里,他出现在最繁华却又最平凡的街道上,万家灯火如云如雾,从他的心间流过,了然无痕。他偶然来到楚王为神鸟修建的墓前,坟墓很辉煌,神鸟生前的样子熠熠如生地凝固在一尊塑像上。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唱道:“她已走了,我却还在。我也将走了,有什么永不离开?”她已走了,在我心中留下的,便是我的成长。当我也走了,那永不离开的,便是永恒的大爱。生命曾经冰冷孤寂,因为爱而绽放光辉。如果这花朵已经绽放,它可以不再担心什么,不再寻觅什么,由一个人的爱,看到千百年来在人类心中涌动的爱的暖流,可以坦然面对一切。可是沉浸在两个人的世界里,不久便凋零了,即使不凋零,也如盆栽的花朵,离开了大地母亲,只能供游人赏玩,无法展现生命的本然了。

爱是让生命成长的。不是放弃真实的自己去顺从别人的喜好——那是外在的形式,失去了生命之真,何以能深入心灵呢?“君子和而不同”,需遗忘形骸,寻求那相与中的灵动,成长中的默契。那不同正是互相学习的地方:对方的优点正是让我补足自己缺失,对方的缺点正是磨练自己的忍耐与爱心。成长需要时间,宽容自己和对方吧。若有两颗活泼的心,两颗像春天的芽一样愿意成长的心,一切境遇都是最好的肥料和土壤。若不愿意成长,只是耽著于彼此的情态和容颜,爱情便没有了方向,心也不那么灵活了。那情态和容颜都是会变的,俯仰之间,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尤不能为之释怀。山盟海誓没有用,那只是一种短暂的情绪。我们的心本来很灵活,若先有一个预设,反而有束缚了。“言必信,行必果,吭吭然小人哉”。孔子所提倡的“信”,不是誓言,而是信念,是生命的愿景与方向,是对自己内心的忠诚。“缘随愿来”,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内心最深切的关怀是什么,如何能在爱情中不迷失自我呢?

我们把对方看作自己生命的支撑,却不知生命只有靠自己站立。“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因为我们太孤独,因为我们内心不够充盈,我们会想象一个人的形象来填满自己的内心,谁知失去时我们会更加孤独和空虚呢?且又增加了失落与焦躁,仿佛已回不到原来孤单却安宁的自己。我们自己不愿意为自己负责,谁又能承载我们生命的重量呢?爱情一开始总是柔嫩而脆弱的,在它变得坚如磐石之前,不要让它承载太多的重量。孤独的原因是我们与世界之间,与其他生命之间失去了联结,感受不到你与我之间的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在爱情中,我们找到了与另一个生命的联结,也进而找到了与世间万物的联结。

这种联结是需要努力去建立的。可能一个人站在我的身边,我却并不真的了解她。我以为我了解。相爱的人之间可以坦诚地展现自己,却不一定愿意清空自己去体谅别人内心深处的想法。说了半天还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愿望,自己觉得两个人应该怎么相处。归根结底,所爱的,只是自己理想中的形象,并且想把对方变成这个形象。我们有没有放下自己的欲望,在宁静中看到那个真实得她?她内心深处的关怀,她当下的状态,她曾得到的爱与感动、失望与创伤,她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她是否适合自己,如何一起成长?互相理解得越多,互相学习得越多,感动和成长就越多。我们不是在想象和文字中构建爱情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意义是在互相理解、代人着想、真心付出中构建起来的。

同样的,透由倾听和付出,我们能与一个生命、与大众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以解除内心的孤独。孤和独都是自我,我的感受、我的成见,屏蔽了世界的真实,竖起了高高的墙壁。因为我们与世界的隔膜,又要寻求一种价值来填满自己内心的空虚,看看,我是有很多优点的哟,我是和你们不同的哟。我们又用种种的矜持、用高慢填满了自己的心,这样自己也感觉不到自己孤独。我们想要融入大众,可我们在同时却又在排拒他们。我们想要找个人理解自己,可同时却不愿意放下那傲慢的心。语言文字都是指月的手,我们却习惯给事情加上种种的概念,附加上很多意义,用这些概念扭曲了事情本身,也填塞了活泼泼的心灵。能否让人与人的相处回到最单纯的地方,心与心的连结?古人有兄弟结拜的习惯。我们想找一个人来倾听彼此的心曲。可是我们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吗?我们了解自己的父母吗?世界上有一个我们真正了解的人吗?如果我们没有努力去突破自我的墙壁,我们怎能跨越千里的距离去走入另一个人心灵的花园呢?

相逢本身是一种美,心有灵犀更是难得。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远方,不是外在距离的遥远,而是心路历程的遥远。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10-12 10:07 2楼
柳智宇

从2005年起,高二的柳智宇就成了数学方面的新闻人物。据了解,2005年,柳智宇在第3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为中国队夺得一枚金牌。2006年,他又入选数学奥林匹克赛的国家队,参加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金牌。随后,他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数学系。 据柳智宇的大学同学回忆,入学不久,他加盟了北大禅学社,长年坚持吃素,性格比较内向,为人很平和,大学期间没听说有什么感情纠葛。北大禅学社的网页记录显示,2007年起,柳智宇开始频繁地参加活动,去各处拜访高僧、到寺庙作义工。


修行寺庙远离市中心
从北京大学东门出发,驱车近一个小时,终于抵达西山凤凰岭脚下,得见千 复杂的数学图形,深奥的数学原理
年古刹龙泉寺。它依山而建,坐西面东,斑驳的红墙,“龙泉寺”三个鎏金大字部分笔画已经掉色,似乎显示着年代的久远和沧桑。 龙泉寺位于凤凰岭景区内,是北京市海淀区正式开放的第一所三宝具足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公元951年,是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寺在文革期间大部分被毁,1995年开始修复,2004年4月正式开放成为佛教活动场所,并迎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主持寺务工作。 西山连绵起伏,古寺清幽静谧。踏入寺内,古树参天,郁郁葱葱,行走在石板路上,身旁不时有身着僧袍的僧人和前来拜佛的善男信女来来往往。“烟霞清净尘无迹,水月空灵性自明。”庙内各祠堂、殿宇门匾上,都贴着各种颇有禅味的楹联。
寻访柳智宇居士不遇
穿过两道门来到客堂门口,只见内房一名戴眼镜的僧人正与来宾交谈,外间的桌子上摆放着几部电话和一部笔记本电脑,一名僧人正在接电话。 僧人询问记者来意后,说:“有这个人,但这几天他出去了。”记者追问柳智宇 柳智宇
何时归来、所住何处、能否见面,僧人均表示不清楚。 这时,从僧侣生活区走来另一名僧人,自称法号“贤栋”,是两年前来此修行的。贤栋说,柳智宇确实在此修行,但目前还只是居士,如欲正式皈依佛门一般要等两三年,“时间长短,要看他个人悟性和造化。”据悉,居士与出家人有所区别,居士不受佛门戒律戒规约束,只要虔诚于佛、遵循佛之善心善意即可。 贤栋并不知道柳智宇是北大毕业生。“他在这里过得很好,每天跟其他修行者一道进行各种活动。”贤栋说,柳智宇父母曾到寺里看望过他。“他为什么作出这个选择?”面对记者的疑问,贤栋单手作礼:“一切随缘。” 提出想面见柳智宇的想法时,僧人,尔后说,柳智宇带话“不便见人 龙泉寺
”。过了一会,又说柳智宇“出去了”。“住在寺院里,每日上殿、读书、劳动。慢慢的,对性别的关注会少一些。看待一个人的时候,有时会忘记他是男性、女性或是他的外貌,仿佛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简化到了一种更质朴的层次。”在贤清法师主持的“西四沙龙”博客上,柳智宇于2010年5月撰写的一篇文章中的这段话,或许可以给他的修行生活做一个注脚。
智宇力求做到无我
柳智宇是北大“耕读社”前社长,龙泉寺与这个社团素有渊源。曾一手创办该 柳智宇
社的北大2002级哲学系研究生邓文庆,毕业后就在这里剃度出家,其父母也住在寺院研习佛学。 “北大未名站”讨论区里,一名学弟发帖回忆与柳智宇交往的点滴,称柳智宇曾找他商量开办讨论班帮同学脱离“苦海”。帖中感叹:“世间少了一个柳智宇学长,多了一个圣宇大师。” 据其初中老师透露,他从小就有了帮助别人的习惯,心地非常善良,成绩非常优秀。 “孔老师,孟老师啊,教教弟子吧。弟子一直在向上仰慕和希求,愿冷漠、孤独、伤害离我们远去,愿善良、仁慈、忠诚、智慧的光辉遍洒人间。”这是柳智宇发给中学语文老师周文涛的《观功念恩日记》中的一段话。 “智宇对我说,最近他发现自己有时会计较利益问题,他心里有些不安。智宇是真正做到无我的人。但我怕利益问题会成为他的负担,便告诉他,孟子讲的义利之辨中的‘利’字不是利益的意思……但智宇接着说,关注利益时,就会计较,就会产生物我之分。”同为“西四沙龙”成员的“勤劳的土拨鼠”(网名),2010年3月在博文中回忆了他和柳智宇的一次对话,结尾处写道:“智宇的境界仍远在我之上。我区分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是依据不同的情境来分的,这种区分依然把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分打作两截。但智宇认为天人合一是天人相分的基础,换句话说,天人合一是体,天人相分是用。” 透过柳智宇看当今大学生思想的多样性 在整个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在追求房子车子女子,逐名、逐利。然而很少有人真正关心人性、思想、生存的意义,柳智宇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当今大学生的一种拷问。追求思想的觉悟,是中华民族文人的一项传统,历史很多才华冠绝的人,都是佛教徒和道教徒,白居易、王维、苏轼、李叔同,可以说中国的文化与佛教与道教的关联几乎是由始至终的,而到了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在科学的冲击下,以为宗教就是迷信而全部抛弃,这种传承的思想也渐渐被人们忘记。柳智宇这些人的举动,让我们又看到了中华文化的觉醒,和当代大学生对人性的追求,而不是仅仅把眼光套牢在钱财名利上面。 清华少女作家蒋方舟的评论 2010年9月7日下午5时11分,蒋方舟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关于智宇师兄那些说他想不开,说他浪费资源,反思教育体制害了他的人,都去死吧。” 之前也有媒体称,她对柳智宇的评价是:“我看过他的文章,知道他所有的思考都是一下子深入到最终级的问题,所以能够理解他选择皈依宗教作为归宿。但修行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点遗憾他的选择这么彻底和决绝。” 柳智宇出家的真实原因?消极地看破红尘或只是为了追求精神享受? 提到佛教,或许很多人和心理学、文化、迷信或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混为一谈,可有可无,事不关己。似乎那是落魄者或认为人生本苦思想的人的专利。是否确实如此?要知道,佛所说的世界和绝大多数人认为的唯物世界并不相同,略有了解便知事关生死。柳智宇、宁铂(曾誉为神童中的神童)所信奉的和世人认为的哪种才是正确的,或许不必太急于下结论。这里提供一些资料,供参考,可以在百度视频里搜索:《前世今生 轮回的故事》(Discovery节目)、《生命不息》(濒死体验纪录片,自杀者所说的内容和佛说的自杀果报如出一辙)、《我们懂个x》(量子物理科学家汇聚一堂)、《破除迷信过大年》(迷茫地信奉叫不叫迷信?信解盘师的结论算不算是迷信?)《灵修少年》(Discovery节目)。《cctv版 灵魂存在吗?》(cctv1的节目,节奏略慢)、《众生附体》(建议直接搜众生附体网)。以上相关信息可在“百度视频”里搜到。感兴趣的建议再看看《略论唯识学的世界观》、《 yangxinyu——佛学与科学》、《风平水静——求真斋过客》。
2010-10-12 10:09 3楼
长江日报9月7日报道 昨日,一个关于北大大四毕业生“数学才子”柳智宇拒绝美国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选择出家的帖子,在各大论坛迅速传播。这个帖子爆料:“北大数学系柳智宇出家到北京某寺庙!北大数院的柳智宇到了最后他还是拒掉了MIT(记者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全奖,然后就跑到北京某寺庙出家了。”【全文】



□高中语文老师文勇记得,他为学生们讲屈子的《离骚》,“课文仅是摘录了几十句,柳智宇就把全部文本背下来,还模仿骚体写下回忆过去时光的几百句诗句,取名《九忆》。”

□ 我仍记得他当年一心向佛时跟家里的争执,后来他的父母拗不过他,只能随他信了佛。他向周边的人宣扬教义,包括我们这些室友和他的父母。

南方人物周刊报道 午夜10点。上完一天的课后,柳超美总算能从心底里缓口气了。他正踏上回家的班车。这段时间,他的内心饱受煎熬。伴随车身的晃荡,他的声音发颤:“我们8月份去过龙泉寺,把他带回来了。可他不干呐,还是要出家。”快一个月了,儿子柳智宇隐身在北京的寺庙中,手机处于关机状态。

作为武汉华师一附中的高级物理教师,柳超美一生信奉的无非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眼下,“家”与“天下”就是难平。媒体、网络连日铺天盖地--北大数学系毕业生柳智宇,在成功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金后,……来到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成为一名修行居士。

“他妈妈年纪大了,承受不了又病了,这个伢不懂事呀。我太注重民主了,他好像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一样。“网上称理解他的多是学生,那是一种变相的发泄。我相信全天下99%的家长都认为他很草率。”“寺里的住持学诚地位高了,不见我们。见也不好,反正我们是谈不拢的……”

从江夏区汤逊湖到武昌大东门要一个小时的颠簸。忧怨似那厢的信号,牵牵绊绊。隔天后,柳超美的小灵通彻底不通了。

国际数学大赛在即,他还在读《庄子》

“柳智宇与佛学的缘分原不属最高。他与哲学的缘分才算最高。数学对他更像是顺带的事”

此刻,柳智宇高中班主任文勇较能平静地接受柳智宇的决择。他更担心的反而是爱徒的身体。那个过去每天坐在柳超美的自行车后座上的弱小身板,深印在他的记忆中,“柳老师在想这个独生子是不是太自私无情。我不这样想。”面对当地媒体的来访,文勇多是回绝。一来顾念老同事柳超美的感受。再者,他早定下基调,“那孩子不会被一般世俗中人理解。他思考方式独特,数学上更是个天才。”

网上,曾有人以华师一附中第一届学生科学院社科部部长的名义写过:

他(柳智宇)的智商起码280以上,……他那篇《幂数列求和纵横引论》提交上我们科学院审评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论文答辩的时候,……最后有一个人颤颤巍巍站起来,用颤抖的声音问:“你是如何想到去解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呢?”柳智宇回答:“这个构思我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想了。”张欣却不太相信这些。他是柳智宇高中时代的同窗好友,从巴黎打来了电话:

“在高二寒假之前,柳智宇与数学组另外一个同学之间还是有明显差距的。他的强不在于他的锋芒毕露或者解难题能力超群,班上有比他聪明的,但没有比他纯粹执著的。”“每次假期归来,数学组很多人都会水平倒退,简单题、难题会全面告急。但柳智宇厚积薄发,让人感觉到明显地进步。”

柳智宇的数学禀赋在初中时期便已显露峥嵘。 2003年中考前,华师一附中便开始网罗全市初中里的理科尖子,欲成立理科实验班。省重点初中的武珞路中学里“最优秀的学生”柳智宇自然被囊括其中。筛选出的尖子们每逢周末必来华师一附中上理科竞赛启蒙课。当时,这一群体里,因武珞路中学学生居多,从而形成了一个“圈中圈”。“于是在武汉竞赛与中考圈子里,柳智宇广为人知。”张欣说,柳智宇的初次登场,留给他以及其他同学的,永远是一幅固定的画面:

开学那日,有一人在花坛围栏前旁若无人,大声吟读。令他身旁的家长们、入学新生们面面相觑,引以为乐。张欣与一帮同学戏谑地一把抢过那人手中的书,待一细看原是《庄子》。“后来才知道他就是柳智宇。以前我们只闻其名,不见其人。”“柳智宇第一喜欢古典文学。”那年6月,语文教师文勇担任了这一理科班班主任。那是学校的一次试验,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养。文勇记得,他为学生们讲屈子的《离骚》,“课文仅是摘录了几十句,柳智宇就把全部文本背下来,还模仿骚体写下回忆过去时光的几百句诗句,取名《九忆》。”

课本中有篇195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阿尔贝特·史怀哲所写的《我的呼吁》,柳智宇对文中提倡重视生命的伦理观发生了强烈兴趣。“他专门研究了史怀哲。后又研究了一些西方哲学,比如斯宾诺莎的自然法理论;包括佛学对生命终极关怀的经典。寒假中,他写下了四五万字关于尊重生命、认识生命的论文。”文勇说。

无从知晓,这是否为柳智宇日后专注佛学种下了因缘。但高一结束时,文勇自编了一系列文史教材:如房龙的《人类的解放》、弗兰克博士的《活出意义来》,以及《论语》、老庄文集等选段;无疑,“柳智宇学得最认真。”“柳智宇与佛学的缘分原不属最高。他与哲学的缘分才算最高。数学对他更像是顺带的事。”文勇沉思片刻说。

直至2009年,一天他开车回家途中,还接到过柳智宇打来的电话。电话中,柳智宇向他吐露近期的困惑,“主要是对一些科学问题没有想通,文章也写不顺手。他很焦虑,没有方向感。”他建议柳智宇,不要急于发表文章,先细致通读西方哲学史原版原著。2005年,柳智宇前往俄罗斯参加第31届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夺取了中国唯一一枚金牌。

归国后,带队教练向文勇抱怨,眼看第二天就要比赛了,柳智宇在头天晚上居然还在看《庄子》。“你到底是怎样教导他的?”文勇说:“我怎么教他的?我教他要思考宇宙人生的大问题,数学只是小问题。”教练无可奈何:“我真是搞不懂你们。”

让他极感欣慰的是,他平时为学生们灌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在柳的身上化为一股“救世情怀”。曾有某一阶段,柳智宇沉浸纠结在“科学究竟能不能拯救世界?人文精神是否可行?”等一连串自我追问中。
2010-10-12 10:11 4楼
他的童年就生活在竞赛之中

每天周而复始,从家庭到学校,再就是医院。读书是他获取心灵养分的唯一途径。这种情形下,巧遇文老师在人文精神上的启蒙,像推开了他心灵的一扇大门,他拼命吸收户外的新鲜空气。高二时,柳智宇便少来班里上课。为准备竞赛,他在学校拥有一间单独的办公室。这段时期,张欣与他保持了定期来往。

柳智宇曾向他和班上其他同学倾诉过自己心中的郁闷。而今,张欣想来--

他的童年就生活在竞赛之中。特别是他父亲,曾带出过不少物理上获得金牌、一等奖的学生,相形之下,也就对他要求更严。他跟我们说,节假日他妈妈不让他出去玩,只令他在家里读书。在数学组时,他妈妈常帮他料理后勤。后来,学校迁到汤逊湖,她就在校外租房陪读。因为总在学校内外出没,我们暗地里笑她是“楼管”。

我想,他上高中之前并没有什么朋友。他原本身体就差,特别是视力在高三时锐减得厉害。他也不爱逛街购物,所以他的生活轨迹特别单一。每天周而复始,从家庭到学校,再就是医院。读书是他获取心灵养分的唯一途径。在这种情形下,巧遇文老师在人文精神上的启蒙,像推开了他心灵的一扇大门,他拼命吸收户外的新鲜空气。也正因为少被外界沾染,所以他非常善良纯洁,总想帮助周围有问题的人。

高二时,数学组由原来20多人选拔只剩下9个人。他向教练提出,让每个人上台讲解自己擅长的题目,然后列出顺序表,涉及奥林匹克竞赛中的每个领域。他根本没意识到,这一想法太单纯,尖子们毕竟存在竞争关系,多少忌惮相互交流。

高中时,他读过佛学启蒙、《心经》之类的,但没明显倾向于佛学。那时,他在儒学与道学之间徘徊。即便在数学中,他也能体悟这些哲学的韵律。他说过,把数学概念学通就是与自然相通,领悟它与自然一样的奥秘与美。相比老子,他更倾向庄子的学说。在他眼中,庄子是真正的无为。他甚至蒙生过激流勇退的念头。

他疲惫时吐露,如果华师一附中从来没有拿过国际奥林匹克数学金牌的话,他极有可能在获得一等奖后便停滞不前。当然,他的这种想法马上会得到教练老师们及时“纠正”。在众人劝导下,他一步步撑到冬令营、集训队,再上国家队。上集训队时,学校就剩他一人将竞赛走到头了。在这个过程里,他心理上的种种矛盾、挣扎、外在孱弱的身体,让我们看得好心痛。别看他读的是庄子《逍遥游》,却远不及一般人快活逍遥。

“宇,你受的限制太多。……难道领悟真理就不是你的事情吗?你无法表达你自己的观点,……你这样下去一辈子都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走,你不能与我讨论就算了。”他说完就离开了教室。

我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教室里呆了好久,仿佛不再有一丝站立起来的力气。我想我的一生就真的就只能这样度过吗?昏昏惶惶,说出的话永远都是对别人的重复,永远只会做几道别人出的题目,永远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我离开教室的时候,关上灯,眼前一片黑暗,我突然发足狂奔,跑到自己喘不过气来,……我又冲到空无一人的操场,翻过栏杆爬上看台,沿着台阶一口气冲到最顶端,爬上平时不允许我们上去的高台,在上面蹦啊跳啊。……有一句话在我的心中越来越清晰了。

天地虽大,无一可载我之物;

众生虽广,无一可立我之人。

文勇的电脑里保存着柳智宇高三时的旧作《远慰风雨夕》,他在啧啧不住地赞叹“那个孩子是要干大事的”。张欣则在闻知“柳智宇出家”消息后,连看了文章两遍。张欣记起高中时,低年级的一个叫蒋方舟的女生几次跑到数学组来找柳智宇;还有柳那本厚厚的札记上,爬满蜘蛛体的字迹,模仿屈原的禀气,写下的《涉江》。

“那时候的我,不明白他的世界和他的执著。我们曾经辩论过,可是我有我的哲学体系”,正如张欣为柳写过的:我们生命之沉浮自有时代所主,我们急切之间改变不了什么,也没有勇气去挣脱出去。

禅学社与耕读社是他尚佛的发端?

柳智宇因炒得沸沸扬扬,连带社团陈年往事一并挖出,“包括柳智宇在内,耕读社三任社长全部出家”

大一入冬时,柳智宇加入了北大的两个社团--禅学社与耕读社。柳超美、文勇和张欣一致认为这才是他尚佛的发端。

2006年夏,柳智宇被保送到北大数学系。第一年的大学生活,这个多思善感、极其敏锐的男生与众多大一生相仿,迷茫、不适,是“经常失眠的上学期和在功课中苦苦挣扎的下学期”。文勇透过他的言谈,隐约感到他似乎没有遇到交流投契的同学,另外“对北大中文课感到失望”。

有几次去参加禅学社的活动,认识了一位师姐,那时她在艺术系读研二。不知为什么,一见到这位师姐,我内心就特别的温暖。师姐讲话的声音很柔和,仿佛抚平内心的伤痕;而她的微笑中流露着淡定,仿佛什么都已了解,什么都能包容。

“我总想为别人做些什么,可是似乎做什么都没有用。”我说这句话时,声音是支吾的。“仿佛世界上没有快乐,做什么都没有意义,都没有用。”师姐静静地听着,只是微笑。“即使我帮助了别人,这件事做成了,我还是会找个地方一个人痛哭。”这时,几滴泪珠已流下我的面颊。

张欣揣测,柳智宇后来淡出禅学社,与这位师姐毕业后去往西安大学教书不无关系。恰好那年暑假,耕读社的社长孟祥兰与柳智宇相熟,问他愿不愿意当副社长,谈起了耕读社的理念,“知行合一”、“历事练心”,甚动他心,他便同意了。

我觉得他将耕读社视为一个实现他抱负的地方:一方面是他个人的抱负,一方面是他“挽救苍生”的抱负。……他认为症结在于人们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故而解决之道在于弘扬这些文化。他也付诸实施,包括每日给底层人民奉粥、给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讲儒家经典(不过我疑心他已经掺了很多佛学的东西在里面了),以及耕读社的内部讨论和结集成刊。

豆瓣网上,一个自称与柳同一寝室4年,署名ozone的人称柳智宇“大一时渐渐开始接触他后来言必提及的“中国传统文化”,一开始是儒学,后来才是佛学。”

耕读社现任社长吴庆前现在与社团骨干们商议决定,凡社团成员一律回避记者采访。柳智宇因炒得沸沸扬扬,连带社团陈年往事一并挖出,“包括柳智宇在内,耕读社三任社长全部出家”、“ 耕读社原由北大02级哲学系研究生邓文庆一手创办,他后在福建某寺剃度出家,现是龙泉寺的显庆法师。”

他在北大未名BBS发的帖子上,则不乏对柳智宇的敬服:……有一阵子耕读社真的只剩他一个骨干了。……仅过了两三年,他就凝聚了一批挚友,将耕读社建设成许多人的精神家园。另一名社团前社员署名“核桃酥”,也在北大未名BBS上发帖子,讲述柳智宇主管社团工作时,利用私人关系,加强社团和仁爱慈善基金会的合作。开展过奉粥、助学、与新疆内高班联谊等公益活动。该基金会坐落在凤凰岭脚下,紧挨龙泉寺。基金会的成员中有一些佛教徒。

“如果说有人因此对佛教产生兴趣,那也是因为基金会慈善的理念与行为打动了他和我们。”“柳智宇有佛教倾向,……他从来没有主动向我们阐释佛家思想,他对佛经的研习,只是个人行为,如果有同好,便会一起研读,完全自由。”“核桃酥”写道。同时他又觉得柳智宇“自己也没有完全分辨清楚,他的追求是不是可以在佛家思想中得到体现;他理解的佛教,也并不完全是佛经上宣示的佛教。”

我们觉得自己缺少发心,……发心,是发自一颗真挚的心、同情的心、感恩的心、渴望成长的心、对真实而鲜活的生命的向往,是发自我们的本心,不是发自野心、谄媚讨好的心、计较利益的心。佛教中讲求的“发心”在柳智宇后来的文章中一片赤诚可寻:

--大二快期末的时候,在耕读社看了两集《孔子传》,……当时非常感动于孔子的人格和为天下苍生追寻大道的胸怀。寒假回家就和父母一起看了全剧,当时就立志要作孔子这样的人,也希望能找到像孔子这样的老师。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句话自五四以来就成为中国人精神的理想。从小学起,教科书里就告诉我们,要敢于怀疑权威,要有自己的思想。可是想一想,我们活到今天,有多少自己的思想呢?……我们从小学和中学接受应试教育,分数至上,很少有自由思想的空间。到了大学以后,一下子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人生的方向,发现自己没有取舍的标准。怀抱很远大却显苍白的理想,却不知如何开始行动;未来似乎充满希望,又似乎离现实非常遥远。

--孔老师,孟老师啊(子就是老师吗),教教弟子吧。弟子一直在向上仰慕和希求,愿冷漠、孤独、伤害离我们远去,愿善良、仁慈、忠诚、智慧的光辉遍洒人间。

还有那些点点滴滴,朴拙甚至略带迂阔的“自观”:

以前总不知道如何与父母相处。接触了传统文化,我就一直想怎样孝顺父母,让他们开心。有一次我听说可以给父母洗脚,我寒假回到家就对父亲说,我帮你洗脚吧。父亲非常奇怪。我告诉他原委,他很不屑。我计划中的第一件孝行就这样泡汤。后来一起去买面包,父亲要多买一点,我说:“不能太贪,要注意节约。”他生气地说:“你怎么这么机械,你要学什么东西都学成这样子,我可对你非常失望。”…… 最近才搞清楚,原来孝道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能否从内心深处体谅父母的用心。


吴庆前说,我仍记得他当年一心向佛时候跟家里的争执,后来他的父母拗不过他只能随他信了佛。他向周边的人宣扬教义,包括我们这些室友和他的父母。



两年前,他就动过出家的念头

在听到楼宇烈近似两年前的发问后,他一反往日,温和又不失倔强地问道:“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太多佛法?”Ozone的某些说法被北大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宗教研究所所长楼宇烈不经意地证实,“两年前,他就动过出家的念头。”

他清楚记得,当初正是因为柳智宇的父母知晓儿子心意后,坚决不同意,诚请耕读社社员带着儿子来见他。交谈长达数小时,楼宇烈语重心长,“我不想干涉他的决定,但希望他能更慎重。很多人生的决定要了解全面,深思熟虑。他究竟知道佛法多少?僧团生活多少?究竟知道现在佛教现状多少?每年有多少人出家后又还俗的?如果贸然出家,终不是好事。”

柳智宇听完后,当即点头称是。今年7月份,文勇与几位教过柳智宇的教师,正等待着柳家的宴请,为柳智宇即将赴美留学饯行,并接受其家人的谢谢意。“最后没搞成,智宇从北京回来后,估计又与他父亲争吵了起来。临走时,火车站距离他家非常近,柳老师都没去送儿子。”这是文勇最后的记忆。

这个夏季,正在家为儿子高兴忙活的柳超美夫妇,不意接到了柳智宇的来信。在这封信中,“他说了他的事。之后,我们就去问他。”柳超美在车上说。夫妇二人赶到龙泉寺后,柳智宇起初并不愿现身相见。“后来还是随他们回到武汉。因为他祖母年岁已高,十分想念他。”楼宇烈略知详情。在家中,柳超美当着儿子的面拨通了楼宇烈的电话。

“作父母的肯定想不通。在世俗眼中,他放弃了一条黄金大道。父母更加感到,他们白白辛苦一场,心血付诸东流。”

“我跟他父亲说,你可以跟他讲,如果他认为出家是种解脱很好。但是他的解脱不能建立在父母的烦恼上。如果取得父母同意,出家不是更轻松?”楼宇烈说。电话转至柳智宇手中,在听到楼宇烈近似两年前的发问后,他一反往日,温和又不失倔强地问道:“您怎么知道我不懂太多佛法?”“大二暑假那年,他来华工大找过我。他讲话更沉稳了,不爱笑,走路慢腾腾地像一名学究。老爱引用一些句子,讲一些禅理。”

张欣不太了解好友在大学期间的内在变化。毕竟,4年中他俩仅真正相聚了两次。他对文勇说,他希望柳智宇“再多走一步”,“到美国体验一番。他会发现他过去的圈子太窄了。”他的想法契合了文勇的隐忧,“我相信那孩子。但我担心环境与他的期望有距离,让他心理上有落差。佛门并不清静呀!”

楼宇烈则对柳智宇直截了当,“我说你对佛法的了解不甚高明。第一在'孝'字上,你处理得就不符合佛教精神。第二,我不主张年纪轻轻出家。你对社会都不了解,即使你下定决心出家,想去度化众生,你对众生的内心有什么真正掌握?又怎么度化?你好像说有献身精神,可是献身何其容易?”

10月过后,柳超美想约上文勇再度上京,期冀儿子能稍许听进老师的话。他又泄气道,“有下落我才能来,否则又有什么用呢?”期冀混合忧心忡忡,是绵绵无尽的父爱:“柳智宇现在很难。你们非给他贴张标签,他像动物园里动物被人围观一样。他以后还要学习,还要在社会上为人处事的呀!”“他不和普通居士待在一起。他在僧团里面准备剃度。”龙泉寺里,贤雷和尚站在一块残砖上,望着斋堂外人出人进。

客堂对过,一个蹲在石阶上的居士则说,柳智宇走了,不知道去了哪里。大概到别的庙去了。他也是北京某大学毕业,预期今年剃度。倒是正殿外一湖低洼的秋水,平面如镜,不生涟漪,好像啥事都没发生。
2010-10-12 19:25 5楼
大根器大智慧之人。
2010-10-12 23:10 6楼
人各有志,每一个人对世纪的认识不同,最好一切随缘。对于他的父母来说智宇太自私了。
2010-10-13 07:01 7楼
父母教育可能有些问题,以前的因,定是今天的果,今天的因将是明天的果!

从小少参加些什么比赛,多些趣味活动,或许不至于有今天这样的状况~~~~~~
⬅ 把自己酿成一瓶酒 老茶馆 金元药理探讨新风的由来与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