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温毒重证案

2010-09-29 17:55 楼主
《吴鞠通医案》

赵,初六日
热病脉七至,烦躁无宁晷,谵语神昏,汗出辄复热,脉不为汗衰。《内经》所邪,获效亦不少。但黄帝岐伯所云之死症,谁敢谓必生,勉与玉女煎法。
生石膏(四两)次生地(八钱)知母(一两)麦冬(八钱)甘草(五钱)京米(一合)煮五杯,分五次服。外服紫雪丹。

初七日
温热未清,又加温毒,喉肿,舌肿,唇肿,项强,面色反青。伏毒不发,与痘科之闷痘相似,可与代赈普济散。
一时许服一包,鲜荷叶边汤煎,其紫雪丹照旧服不可断,有好牛黄清心丸亦可。

初八日
热病螈,痉厥神昏,脉洪大而芤,与育阴潜阳,咸以止厥法。但喉舌之肿,未能一时消尽,可与代赈普济散间服,其紫雪丹仍用。
细生地(一两)麦冬(四钱,连心)生白芍(五钱)勾藤勾(三钱)丹皮(四钱)生鳖甲(八钱)生牡蛎(八钱)犀角(三钱)黄芩(二钱)煮三杯,分三次服。

初十日
左脉洪而有力,右脉甚软,是温邪日久,陷入下焦血分无疑。古谓三时热病,深入下焦血分者,每借芳香以为搜逐之用。仍用紫雪丹五分一次,约三次,热退神清能言即止。
次生地(一两)丹皮(三钱)生鳖甲(六钱)生白芍(五钱)麦冬(五钱,连心)生龟板(六钱)生牡蛎(六钱)生甘草(五钱)生阿胶(五钱,药化入)

十一日
汗已得而脉未静,宿粪已解而肿未消、神未清,其代赈普济散仍服一二次,紫雪丹仍服三五分,其汤药与重收阴气。
生白芍(五钱)细生地(一两)生甘草(五钱)麦冬(五钱)黄芩(三钱)生牡蛎(二钱,研粉煎汤代水)煮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煎一杯,明日服。

十二日
汗出脉静身凉之后,甫过七八日,忽又身热,脉洪数有力,便涩口渴思凉。乃余邪续出,以当日受邪之时,非一次也,并非食后劳复之比。但久病不宜反复,恐气血不支也,与玉女煎法。紫雪丹(三分)一次,身热神昏螈则服,否则止。
生石膏(八钱)生甘草(三钱)知母(五钱)细生地(五钱)麦冬(五钱)黄芩(三钱)京米(一撮)十三日减石膏。

十四日
今日脉浮大,下行极而上也。
生石膏(二两,另煎),有热则加。
知母(五钱)次生地(八钱)生鳖甲(五钱)生甘草(四钱)龟板(五钱)麦冬(六钱)生牡蛎(五钱)京米(一撮)头煎三杯,今夜服。二煎两杯,明早服。若能睡熟但令稳睡,不可呼之服药。

十五日
今日右脉已小,左脉仍壮,邪气又归下焦血分。先用紫雪丹以搜之,继之培阴清热。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法。
知母(五钱)生甘草(四钱)生牡蛎(六钱)次生地(一两)丹皮(四钱)生鳖甲(六钱)黄柏(三钱)麦冬(六钱)生龟板(六钱)生白芍(三钱)煮五杯,今晚服三杯,明早两杯。

十六日
今日右脉复浮而大,犹思凉饮,暂与玉女煎法。其芳香搜逐邪浊之法,仍不能止。
生石膏(一两)知母(五钱)生甘草(四钱)次生地(六钱)麦冬(六钱)生鳖甲(六钱)京米(一合)煮四杯,分四次服。

十七日
今日右脉稍沉而小,左脉仍洪大而浮。余邪续出,神识反昏,微螈,肢微厥,非吉兆也。舌上津液已回,大便甚通。自始至终,总无下法,只有护阴,一面搜逐深入之伏邪。
大生地(一两)生鳖甲(五钱)生甘草(四钱)丹皮(三钱)勾藤勾(三钱)生白芍(六钱)生牡蛎(五钱)麦冬(六钱)阿胶(三钱)生龟板(五钱)煮五杯,分五次服。

十八日
神清改方。

十九日
温毒日久,诸症渐减,惟脉未静,应照邪少虚多例,其不尽之邪,付之紫雪可也。
生白芍(四钱)钩藤(三钱)生鳖甲(五钱)大生地(八钱)麦冬(六钱)生龟板(五钱)炙甘草(三钱)羚羊角(三钱)生牡蛎(五钱)丹皮(四钱)阿胶(三钱)煮四杯,分四次服。

二十日
病虽渐次就退,伏热犹未清楚。暂与少加清热之品。
生白芍(四钱)钩藤(二钱)次生地(一两)生甘草(三钱)羚羊角(三钱)丹皮(三钱)麦冬(六钱)生牡蛎(六钱)黄芩(二钱)生鳖甲(四钱)煮三杯,分三次服。

二十一日
犹有螈,仍从少阳中求之,再用紫雪丹(一钱),分二次服。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吴鞠通-温病咽痛案 老茶馆 转帖:老人服用胶类中药应辨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