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周易解

2008-12-02 12:59 楼主
转帖

仲景大牛写伤寒论,树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路和神鬼莫测的验方。后人都知道熟读伤寒论398条397法112方,可以对症下药,效如桴鼓。即是常说的方证辨证。后世很多伤寒学家/经方派,其实是按伤寒论照葫芦画瓢,把伤寒论中的证认清,开出对应的经方,如此而已。of course, 这的确能够解决问题,而且非常有效,特别是比起很多并未掌握中医精髓/但是按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咳嗽+半夏,头痛+防风,胃涨+神曲)的思路开方的中医师来说(客观的说,时方派容易有这种倾向),实验证明效果更优越。

很多经方派解决了问题,但是要是问到底其中道理究竟如何,怕是自己也茫然,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大家还是停留在“对症下药"(方证辨证)的阶段。这也不能怪后人,谁让仲景祖师的伤寒论列病机开方药,却不说明其立论推理的逻辑呢?就像给出一些一元二次方程,并且给出它的解。大家把解往方程一套,哦,果然方程成立!但是,怎么从解方程开始得出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却没有个说法,所以,大家遇到新的没给出解的方程,就自然解不出来咯!因体质和环境的变化,病是千变万化的,很多病难以套上现成的397法112方中去,于是中医师就遇到麻烦啦!时方派也就自然发明出来啦。

我们知道,历代的很多人都对仲景立法制方的宗旨进行了知其所以然的探索。本论坛上众所推崇的清代黄元御就是其中一位,而且成就不凡。限于小弟的粗浅认识,观黄大师的著作,理论自成体系,但是对于用药组方,和仲景之意或者说仲景的境界却似乎差的很远。

首先八卦一下。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乾,纯阳之卦,纯阳为仙;坤,纯阴之卦,纯阴为鬼。这个就无须多说啦。
兑,太阳之卦,主肺,汗法为本。
巽,阳明之卦,主胃,下法为本。
离,少阳之卦,主肾,和法为本。
震,太阴之卦,主脾,温法为本。
艮,少阴之卦,主心,潜法为本。
坎,厥阴之卦,主肝,补法为本。

以上说法,可能和标准的中医说法不一样,但是个人认为,这个说法还是有独到之处的。是非之争暂且放在一边,现在先来详细探讨一下这样立论的逻辑体系。

上面六卦对六经的说法,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就这么武断地认为这些八卦的东西就能和六经辨证对应呢?好吧,其实小弟我也无法解释这个问题。我只能引用一个别的事情来说明,物理学中的物体运动,为什么就要用微积分和微分积分方程来描述?为什么微积分的数学性质和物体运动的规律会有天然的吻合呢?这个事情实在不好解释。(正因为此,科学界有个有趣看法的认为,数学本身不是科学,和物理,化学这些经得起实验考验的(实证)科学不一样,数学本身无法满足了真实的物理意义:)所以,在中医上,我们也只好同几何学一样,先承认几个公理,假设它们是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然后在它们的基础上来作推理了。我们先用乾坤两卦表征生死,六卦来演绎六经,然后呢,就用周易六十四卦来演绎伤寒论的变化之道。

兑,太阳之卦,主肺,汗法为本。
论坛上大多都是中医高手了,看到这点应该本能地反对了。太阳,寒水,主肾,这样才对嘛!没错,标准的说法就是这样的。不过呢,大家应该注意到,标准说法是建立在五行说的基础上的,但是在这里是用周易来解伤寒,所以呢,按前所说,是非暂且不论,看看它的推理成立不成立,再看看它的疗效好不好就自然知道有理没理是对是错啦!

我们以太阳病的主方--麻黄汤来说明。麻黄,功能主治: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OK,看上去是不是和肺关系比较密切呢。再看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到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尽,腹满加哕着,不治。”,“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哇,麻黄汤这么能干呀!总结一下,麻黄汤基本上和气喘,脉浮,流鼻血有关。喘气是肺所主,这应该没有疑问。流鼻血也算是肺的延伸--呼吸道的症状,这应该也没有疑问。好了,基本上我们确定太阳其实是主肺,太阳病就是肺病了。注意,这里还给出了脉法哦!脉浮在表,这是肺的病脉哦!这可是从大多数老师的讲课和标准教材里得不到的不传之秘哦!

接下来讲讲太阳的治法。很简单,一个字:汗!当然,这只是主治法,其它复杂情况也是需要别的变通的(详见伤寒论啦)。为什么肺病要用汗法呢?肺是人与大气的气体交换器官,要是受了寒气,轻则感冒(急性鼻炎),重则肺炎了。大家都知道,感冒初起,最好的方法就是发汗啦。感冒的典型症状是什么?就是流鼻涕啦!流鼻涕其实就是人体的自疗,就是让寒气(或者说感冒病毒)随鼻涕而排出去。所以,驱寒的办法是让寒气顺水而走。麻黄汤的作用,就是用药打开肌肤毛孔让寒气随汗液加速排出去啦,而不仅仅是依靠流鼻涕的低效办法啦!现在,大家已经知道太阳之卦,主肺,汗法为本的含义了吧!

巽,阳明之卦,主胃,下法为本。
这点基本上后世的看法都是一致的。“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再来看看阳明病的主方,大小承气汤的主药,大黄,功能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治实热便秘,谵语发托,食积痞满,痢疾初起,里急后重,瘀停经闭,癥瘕积聚,时行热疫,暴眼赤痛,吐血,衄血,阳黄,水肿,淋浊,溲亦,痈疡肿毒,疔疮,汤火伤。简单地说,大黄就是攻胃通肠的猛将。再看伤寒论原文:“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伤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漐漐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阳明病,下之,心中懊农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症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后必清,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好累啊,后人即使是跟随学习,也是难度很大很需要花费一番苦功啊!(那么想想创方的人,不能不叹服仲景用方真是鬼斧神工啊。)好了,现在我们总结一下,不大便,大便硬(有燥屎),潮热这三个特征证是和承气汤有关的。总而言之,就是胃热淤积。在少阴病条中,心下痛,口干燥,其实也是胃热淤积的反应,所以也是可以用承气汤的。

接下来讲讲阳明病的治法。因有胃热,故用下法。胃是人消化水谷荤素的器官,胃寒则泻,胃热则结。大家知道平常人有点小便秘之类的,都知道吃点香蕉通便啦。这个机理也就是通过通便把胃热排出体外。与此类似,西医中也有灌肠的方法。好了,阳明之卦,主胃,下法为本,就讲到这里吧。

离,少阳之卦,主肾,和法为本。
为什么说少阳病是肾病呢?一向的观点都认为太阳主肾,阳气发动于肾中寒水。即使按前所说太阳主肺了,那少阳主肾又有什么根据呢?其实,肾是人体至阴之脏。阴阳转化之道,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循环不止则生机不息。少阳是小阳,即阳气之初生,可见肾正是少阳之源。(顺便说一下,太阳主肾的传统说法似乎存在矛盾之处,按照肾为阴脏和太阳为老阳的逻辑,老阳之转化应为小阴,即不太可能归于至阴之脏的肾;将元气从骤热到骤寒的折腾,是何道理?当然,这只是小弟的疑惑,限于才学粗浅无法自己解答所以对传统说法的扬弃;想必也有高手学理精湛临床丰富,能够知悉太阳主肾的相关道理。)说透了这一点,大家也就明白了小柴胡汤其实是治肾之方的道理。

通常认为,少阳胆经的相火上扰所以“口苦,咽干,目眩也”,太阳风寒入里与少阳相火相合所以“胁下硬满”“往来寒热”。其实,按照少阳主肾的观点,无论口苦咽干目眩还是胁下硬满往来寒热,都只是肾水与元阳真火融合不洽,真火胜肾水则伤津,所以口苦咽干目眩;肾水真火势均力敌却不和睦共处则往来寒热激荡于胁下。

现在已经知道,少阳即是至阴肾水中孕育元阳真火的过程,水火共处一室当然就是和为贵喽。所以小柴胡汤就是治肾之方,调和阴阳之方。对于其“和解第一方”的功能大家是比较有共识的,但对于其作用部位,小柴胡汤为治肾之方,这点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独到之处了。可惜到了现代,很多人就以讹传讹把它当感冒冲剂了,既可叹用药之无辨证,也可惜仲景神方的大材小用。好了,少阳之卦,主肾,和法为本就讲到这里吧。

震,太阴之卦,主脾,温法为本。
这点也是后世比较有共识的,太阴主脾,而以温法为主治。仲景说阳明和太阴两病都是比较清楚的,阳明以承气下胃热,太阴则以理中温脾扶阳。仲景在论中直截了当的说明了本病的病位与治法,“理中者,理中焦”。所以太阴病对于后世医者是比较清楚无疑的。太阴之为病,以吐利,腹满为特征,根在脾虚胃寒,而阳明病为不大便有燥屎,根在胃热淤积;由此可见太阴病与阳明病的相对关系。另外,太阴病中有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前文已经知道,“脉浮者,可发汗”,为肺有寒的治法,而太阴病是脾有寒,可见当太阳太阴并病时,太阴的脾寒也是可以通过发汗而解的。这一点后世很多人都认为是以桂枝汤先解太阳病,如吴谦认为“邪至太阴脉浮不缓者,知太阳表邪犹未罢也。故即有吐利不食,腹满时痛一二证,便可以桂枝发汗,先解其外,佚外解已,再调其内可也”,而其实仲景之方却是可以一方驱脾肺两寒,发汗而解之。在周易中,这一卦即是随卦,泽雷随。泽中有雷,以雷火布雨治水,即是桂枝汤扶阳发汗驱脾肺两寒的用意。其实这是要在后文中讲的周易六十四卦的内容了。这里不知不觉提前讲到了:)好了,太阴之卦,主脾,温法为本就讲到这里了。

艮,少阴之卦,主心,潜法为本。
少阴病中经常出现仲景都认为难治不治的情况,可见这是一个危重病象。心为至阳之脏,而生少阴。这又是一个水火相济的过程啊。从论中可知少阴病的典型特征是心烦,正是心中阴阳不和之反映,少阴病中也因此有大量使用强心猛药--附子的方剂。至阳真火中孕育元阴津液,火过强则伤津,阴过重则亡阳,这两者当中又以阴重亡阳为多见而多险,这种情况仲景立四逆辈以回阳救逆。但是少阴中也有火旺伤津的情况,“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动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所以仲景在少阴病条中也有黄连阿胶汤等养阴之方。所以少阴病不能简单地一刀切,一以贯之四逆汤,不然遇火旺伤津的病情则误之危矣。

下面再说说潜法为本。

下面再说说潜法为本。潜是什么意思呢?熟悉中医的人应该知道两个词:潜阳和温潜。所以潜是指有节制的养阳。也就是发挥“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的要义。少阴为火中育阴,火太过则伤津,阴太重则灭火。扶阳而不忘育阴,从附子汤真武汤中都有芍药就可知道啦。大名鼎鼎的祝味菊也是温潜法大师啦,每用附子的话往往以磁石潜阳配合啦。好了,少阴之卦,主心,潜法为本就讲到这里吧。

坎,厥阴之卦,主肝,补法为本。
终于到了伤寒论的最后一经了。厥阴主肝,这也是众多医家的共识。厥阴排在六经最后一经,说明仲景认识到这是人体正邪交战的最后一道防线了。肝是人体内最强的器官,现代医学也证明肝细胞具有最强的再生能力。病到损伤了肝气,可说是危险之极了。而在厥阴病的治疗中,仲景注重的是阴阳同补。观乌梅丸,当归四逆汤,麻黄升麻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无一不是阴阳同补之方。少阴病中以补阳为主,到了厥阴病就要阴阳同补了。这是因为少阴病是心火育阴,火为主,阴为客,为病往往是喧宾夺主阴重灭阳,治法是扶阳为主育阴为辅;当然因为体质和病变,也有火太过而伤津的情况,此时则重在养阴。而厥阴是什么情况呢?太阴是阴气极重,少阴是阴气初生,厥阴就是阴气不正其位;正如太阳是阳气极重,少阳是阳气初生,阳明是阳气不正其位,阳气没有正确的流转,从而淤积在胃而生热盛之病。因此,厥阴就是阴气没有正确的流转,从而淤积在肝,而成寒盛之病。

阳明病的治法是攻胃通肠以泄热,那么厥阴病的治法是什么呢?阳气是奔放性质的,因此只要宣通肠道,胃热自然就能顺势而下。但是阴气却是凝结性质的,它不会自然有动力奔走。因此治厥阴,就需要阴阳同补,以阳气拖动阴气,从而引导阴气正确流转,肝寒淤积之病自然就解除了。这一点也说说后世的许多医家认为厥阴主肝而肝主疏散,看了本文就知道了,肝主疏散,其实是要靠阳气来驱动阴气的,当然,最终结果是肝体现了疏散的效果,这样看来也是没错的。厥阴之卦,主肝,补法为本就讲到这里了。

至此,伤寒六经就讲完了。读者可能会问,你就这么把八卦中的六卦一说,难道就把伤寒论讲完啦?还别谦虚,读完了这基本六经,伤寒论就基本入门了,可以说是基础班就毕业了。别小看这基础班哦,很多人读完了中医专业本科甚至硕士博士,对伤寒论也还是一头雾水呢,很多已经临床的中医师,也是在错误的使用伤寒论呢!这不能不说是中医教育的悲哀啊,也是中医危机的根源之一啊。

但是伤寒论可不仅仅是基本的六经,398条397法,根据个人体质和失治误治情况,可说是变化无穷。一部言情小说红楼梦都产生了红学,何况伤寒论呢:)伤寒论的学问,只会比红楼梦多,不会比红楼梦少。

同八卦一样,周易中的乾坤两卦也无须多说。

进入周易第三卦,屯,水雷屯,坎上震下。读者一路读来应该已经知道,这一卦讲的是脾虚有寒+肝阴不运的情况。这一卦比较典型的就是桂枝加芍药汤。以桂枝汤去脾之寒,加芍药以调转肝气,发阳而不伤阴,处处体现伤寒术的妙用无方。“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如果外邪初犯太阳,本应发汗而解而误下,如果病人脾脏本来较虚的话,那么肺寒入脾就会引发太阴病而出现肚子涨满而时痛的情况,太阳太阴之气俱损,那么就需要扶阳为主补阴为辅。这就是桂枝加芍药汤的要义了。可以看出,即使没有肺寒的情况,只要遇到脾虚有寒+肝阴不运的情况,都是可以用桂枝加芍药汤的,其实就是发挥扶阳为主补阴为辅的要义了。因此也可以知道用伤寒方不单治外感,而同治内伤的用法了。其实,如果不用原方的话,发挥这一卦的要义,大可以自创经方加减方。震,太阴之卦,主脾,温法为本;坎,厥阴之卦,主肝,补法为本。所以理中汤的变化之道就出来了,理中汤,或加当归,或加芍药,或加黄连,用于脾素虚而肝有寒。明白了吧,看似很神秘的经方化裁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吧 可以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人读了中医本科甚至研究生,也还摸不清怎么成方活用哦。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8-12-02 13:35 2楼
真八卦!

顺便问下版主‘胡说八道’这个词论坛让用不?
2008-12-02 14:27 3楼
有点牵强,个人看法,学习《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怎样才能知其所以然呢?那就要结合现代的生理学、解剖学和现代的中药药理学。举个例子,为什么麻黄汤和麻附细辛汤都能治嗜睡呢?为什么会出现嗜睡呢?我个人看法是因为毛孔能与肺一样呼吸,体表受寒,毛孔收缩关闭,故而无法帮助肺吸收足够的氧气,人体缺氧,肌体自我保护,故而出现嗜睡的症状,至于受寒则喘的现象也一样,人体氧气不足,则要求肺加速呼吸以获得更多的氧气量以满足人体的需要,故而喘,这些都是我们能从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中得到的。麻黄为什么能治这些症状呢?据药理研究,麻黄能强心改善血液循环,故能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人体血液循环加速则肌表受寒得解,毛孔能正常协助肺呼吸,自然诸症皆愈,血液加速,经肾的血液增多,自然小便增多等等皆根于此,所以,我个人看法,只解系统地学习了现代的生理、病理、中药药理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才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不要在古代的五行理论、周易理论等似是而非的理论的纠缠。这也是我所以崇拜章次公先生的理由。
2008-12-16 23:15 4楼
版主的说法有道理,我刚学习了一下运气学说,中医太深奥了,根本就不能以我们现有的科学水平来解读,所以才会出现中医糊弄人一说,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多学习,多研究而不要轻易的否定别人,否定别人也要让人心服口服才是高
2008-12-16 23:17 5楼
回复 2# 三先生 的帖子

用可以,加上个人观点,不要四个字了之,你说别人胡说八道也要有理由才行,不然就是你胡搅蛮缠了,呵呵
2008-12-17 00:09 6楼
帖子一长就看不懂
2008-12-17 08:04 7楼
文章是健康的!
2008-12-17 08:49 8楼
回复 6# 焦三仙 的帖子

呵呵

打个比方

一个本来恬静纯美的小姑娘,却插了满头的花,看着象个精神病。
姑娘是好的 花也是好的
不好的就是乱插花的

对于这么暴殄天物的,说他胡说八道,已经很客气了,不信,你看看《寓意草》,让老喻碰到这类事情,一定又是叫他入十八层**。。
2008-12-25 14:28 9楼
从卦理上看,这个文章基本上一无是处。但是从文章上看,作者确实思考了很多!
2008-12-25 14:51 10楼
天地相交而生六子,在天为阴阳,在地为刚柔,在人为仁义。行乎天者风雷也,成乎地者山泽也,赋予人者坎离也。风阴雷阳,泽柔山刚,离仁坎义,此本天然。观此文所论,阴阳不别,刚柔不分,可谓毫不知易也!

既如兑卦为泽,在时为秋,在兽为白虎,在脏为肺胃,气机沉降收敛。与太阳经总督一身之阳气,主升主开,何其相反?升开之道,气出体表,水液上行,流布周身,正如青龙布雨,而有汗法。张仲景之大青龙、小青龙、葛根汤、麻黄汤、桂枝汤,何者非此?

妄陈己见,错谬难免,得罪出还请见谅!
2008-12-25 16:43 11楼
回复 12# 董红昌 的帖子

董版主对易一定研究过,并且一定有心得
⬅ 近代石印医籍刊印史略 老茶馆 阴虚血热 误用桂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