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看透人体?

2010-07-09 15:00 楼主
曹东义
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人贵有自知之明,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一句真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也是中医学的基本准则。中医的诊疗活动,就是建立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的。
人体经过几百万年的进化,具有了自我认识的能力。一个人来到世界上,首先要自我认同自己的社会角色、社会性别、社会责任,因此,才能和谐地容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成为有用之才。当然,人体在自我认识的同时,也会认识周围的现实世界,这种自我认识与认识世界的“识他”是同时存在,互相交流,需要不断确认和自我调整。
人体对于自我身体的健康状态,也是有所认识的,而且是处于随时随地的不间断监测状态,是任何其他动物难以比拟的,也是任何仪器所不可能取代的。比如,人体一睁眼就知道今天、此刻自己的健康状态是否正常,精神是否饱满,有无不舒适,是否需要医疗帮助,这是十分重要的功能。
医学必须建立在人体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西药实验依靠动物进行筛选,是一种科学方法。但是,仅仅具有动物试验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要进行临床人体试验。比如,抗禽流感的一种西药,在临床前已经做过动物试验,证明其基本安全。但是,在日本进行儿童预防服药,有两个儿童因为副作用的抑郁倾向,而自杀身亡了。动物是不会告诉医生它是否郁闷的。再有绝大多数西药都有胃肠道刺激,又有哪一个动物会告诉你它胃肠不舒服呢?动物试验的安全性,大多是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损害等严重情况。我们知道,切除一个肾脏,去掉大部分肝脏,它们的化验功能还是正常的。如果出现肝肾损害,那就是很严重的情况了。
在中医的临床用药过程之中,很少会出现如此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中药是可以随时调整的,中医在处方的过程之中就防止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中医依据的就是人体极其细微的感觉,这感觉的奇妙之处,机器是难以模拟的。
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之中,总结出来一整套辨别证候的方法。中医在四诊的过程之中,绝对不是简单的收集证候,而是与患者随时交流,运用中医理论积极捕捉、辨别证候,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中医的四诊不是简单的机器模拟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过去有一种错误的提法,叫做“四诊客观化”,好象中医的四诊都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这是严重背离事实的,四诊本来就是客观的。病人的主观感觉,就是医生的客观依据。四诊的结果只有精确度的差异,而不是主观与客观的差别。所谓“四诊客观化”,无非是“四诊机械化”。机械化就没有误差吗?
人体偏离健康状态,在没有形成病灶之前,往往就有了证候。证候是许多复杂微观变化之后,人体经过整合,形成感觉;人体经过判断、复查,形成概念,然后通过语言表述出来,形成主诉、证候。医生接收这个信号,运用理论知识识别这个信号,然后处理这个信号。中医往往依据对于证候的辨别,就可以形成治疗方法,消除主诉的证候。而西医通过主诉,要进一步拆解证候,进行仪器检查,去进一步寻找物理化学的病灶证据,看看是否属于某种“纳入标准”的疾病,再设法消除病理病灶。证候在西医诊断的过程之中就被过滤掉了,因为西医认为病灶决定证候,证候是肤浅的、模糊的感觉,是不可依靠的。中医依靠调整人体状态,消除证候;通过消除证候,进而消除病理病灶。也就是说,西医主要靠直接作用在病理病灶的局部,而中医主要通过人体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的调节过程,间接地发挥作用。
西医擅长的是针对单一因素,中医擅长的是把所有表征疾病的因素都考虑进来。诚如王耀勋先生所说,单一因素容易控制,可重复性强。多因素控制是一个复杂性过程,难于重复。比如,如果说“人”这个单一因素的特征,我们可以说出来一些特点,很容易重复成几十亿个人。如果在人这个单一因素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因素,比如“男女”这个因素,就可能使可重复的总数减少了一半。再加上老少、高矮、胖瘦、黑白等,每增加一个因素,就增加一分难于重复的因素,增加到最大的时候,就没有了可重复性,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一个具体的人。这个具体的人,不同时刻也是不可重复的,而这确是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而不是被抽象的人。不可重复的真实人,他(她)的证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可重复的。
中医对于多因素研究,符合现代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以研究单一因素见长的西医的还原论方法,难以揭示中医学的原理。
因此说,以“自识”为基础的中医学,与重视研究结构的西医,是不同的学术体系。也就是说,中西医各有所长,不可一概而论。
2007、9、5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捍卫中医》写了一些什么? 老茶馆 中医研究表面就是研究整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