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病之浅识

2022-06-13 14:12 楼主
胃脘痛病之浅识

文/马中祥


“脾胃”是中医学上的名称,一般泛指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其中主要包括胃肠道等重要器官。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有受纳食物、消化和运输水谷,化出五味营养,以养全身和统摄血液等功能。人出生后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健全,食入的营养才能消化、吸收,输运全身,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发育和能量的需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此,脾胃功能的强弱,就直接关系到人体生命的盛衰。脾胃功能好,则人体营养充足,气血旺盛,体格健壮;脾胃虚弱,则受纳运输水谷失职,人体所需营养不足,以至身体赢弱,疾病丛生,影响健康和长寿。

中医学和西医学中都有“脾”、“胃”这两个器官的名称,但由于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医学体系,对其认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关于解剖方面,中西医对脾胃形态大小的描述大致相同。关于胃的归属,中西医认识较为统一,认为都是消化器官。关于胃的生理功能,中西医认识基本一致,认为胃的主要作用是容纳和初步消化饮食物。对脾生理功能的认识中西医则有很大差异。中医将脾列入消化、运输营养的功能系统,但西医则将脾列入淋巴系统,认为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其功能主要是参与人体淋巴组织的免疫活动。中医常常把脾和胃连在一起称为“脾胃”,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功能性概念,概括了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营养代谢,故用“后天之本”强调其重要性。而西医“脾”和“胃”是两个功能不相关的概念,它们具有不同的解剖形态和各自不同的功能。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极为密切。多由外邪犯胃、饮食伤胃、素体脾虚引起。西医学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属本病范畴。

胃脘痛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胃脘痛会随着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症状的发生。还有一些患者会伴随着胸闷、烧心、吐酸水、打嗝的症状。还有一些患者在空腹的时候疼痛比较严重,腹饱之后会有所减缓的症状。另外打嗝的时候会伴随着严重的酸味发生,甚至有一些患者会出现吐血的症状,因此并不能够忽视胃脘痛所引起的一些症状。

第二、胃脘痛是位于上腹部以及胸骨下方凹陷,肚脐上方靠近心窝的位置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如果将肚子划为四个区域,左侧偏中上的部分这个区域最有可能就是胃脘痛,由于食道或者是胃肠肝胆的疾病造成的胃脘部疼痛。反酸、嗳气、厌食、烧心、食后饱胀、上腹部疼痛或有不适感以及呕吐等症状,在肠部则主要表现为肠鸣、腹痛、腹泻。尤其是当下的和平时代,人类生活欲望、念想太多,生存压力大等一系列情志因素,导致胃痛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所以现在的胃痛类病与精神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致病,只有长期、强烈、持久的情致刺激,超过了人体的正常调节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思伤脾”。思为脾之志,古人也有“苦思难释则伤脾”之说,如过度深思远虑,犹疑不决,可使脾气郁结。气结则胃呆,胃呆则不食,胃纳减少,水谷之精微则无从产生,反而造成脾气虚衰,运化无能,导致一系列的胃脘痛疾病发生。忿怒伤肝,肝失疏泄,则肝气横逆,势必乘克脾土,影响脾气的升清及运化。临床上常见因大怒之后出现胸胁脘腹饱胀,饮食无味,运化失健诸症,皆为肝气乘脾所致。另一方面,郁怒伤肝,肝郁化火,也可犯胃,或致胃火上炎,或灼伤胃液,而成胃阴虚亏,或致胃气郁滞。正如《血证论》所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泻中满之证在所不免”。

临床医案一则


翁某,男,四十岁,职业为工人,石首车落岗村人。

病史:经常因生气胃脘胀痛,伴泛酸。经胃镜查,确诊为胃溃疡。一星期前情绪过激,致胃痛发作,纳谷不香,大便薄溏,嗳气泛酸,神疲乏力,饥时痛甚,进食后缓解,但过食则胀。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

中医辨证分析:肝气郁结,脾湿不运。《景岳全书》云“凡遇怒气便作溏泄者,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是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故肝郁气滞,脾土失健,脘胀嗳气泛酸,便溏乏力,脉弦。

治则:扶土抑木,健脾疏肝。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裁化。

党参10g陈皮10g元10g 木香10g云苓10g 砂仁10g 蒲公英10g 生牡蛎30g 川楝子10g乌贝散30g 炒白术10g


服药结果: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4剂,胃胀痛缓解,嗳气泛酸已除,纳谷增加,仍有便溏,苔薄黄,脉沉细,肝郁渐疏,脾运仍差,加强运脾之力。上方去川楝子、元胡,加白扁豆10g、煨葛根10g、生杜仲10g、桑寄生10g,再服14剂,便溏已止,胃痛已轻。上方制成水丸,每日2次,每次3g,2个月后复查胃镜,溃疡面已愈合。


胃脘痛常见症状:

1、反酸 因胃酸过多所致;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2、烧心 指患者上腹部或胸骨后有一种灼热感,多见于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3 、嗳气 俗称“打饱嗝”,因胃中消化不良,积气上逆所至,多见于慢性胃炎。
4、食欲不振 俗称“胃口不好”,多见于慢性胃炎,胃下垂等。
5、胃痛 是指上腹胃脘近心窝部发生疼痛,常牵连胁背。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
6、呕吐 包括呕吐清水,呕吐苦水和呕吐食物,只呕无物吐出者称“干呕”,多见于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
7、腹胀 指腹部胀满感。多见于慢性胃炎,胃下垂,慢性结肠炎。
8、便秘 指排便次数较原来减少,或大便排出不畅,一般指超过48小时,多见于慢性结肠炎和功能性肠道疾病。
9、泄泻 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多见于急慢性肠炎和功能性肠道疾。
10、便血和黑便 包括便血相混、纯下鲜血或便如柏油样。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急慢性肠炎和痔疮。


胃脘痛病的预防与调养

一、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精神情志的好坏,心情的愉快与否直接影响胃肠病的发生和疗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愉快舒畅的心情,对一个健康人来说就不至于或很少发生胃肠道疾病,而对一个胃肠病患者来说,便能促进其疗效,有利于病患康复。经常散步,多听音乐,有音乐天赋者经常唱支歌;有心中不快之事及时与亲朋好友倾诉交流;保持心胸宽广,遇事应多从好处想,不要钻牛角尖;饮食不节和不洁是引起胃系病最直接因素,所以合理饮食对预防和治疗胃痛病特别重要。

二、合理营养
慢生胃肠病患者,由于其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常导致机体营养不足,因此在调养过程中必须注重营养的摄入。胃肠病患者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对含有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食品都要吃,需注意的是要烹制成不冷,不烫,不硬,不过味的对胃肠无刺激而有利于消化吸收的食品,做到营养全面合理,才能有利于胃肠病的康复。

三、生活有规律
生活有规律主要需做到三个按时,即按时起床,按时就餐,按时睡眠。有研究表明,胃肠的生理运动,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都有其一定的规律性。如机体在进食后胃肠道消化液分泌迅速增加,睡眠时分泌减少或停止,机体运动后胃肠道蠕动加快,静坐休息时蠕动减弱,所以胃肠病患者应顺应机体的生理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促进病患的康复。

四、劳逸结合,适当运动
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均有助于机体气血的运行和流通,能促进胃肠病的康复;反之,过度劳累则耗气伤血,过度安逸则气血不畅、气滞血瘀,均降低机体的抵抗力,影响胃系病的康复,所以患有胃痛病者要做到劳逸结合,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常用的锻炼方式有走路、慢跑、太极拳、体操、单杠、健身舞等,锻炼时间最好在早晨日光初出时,也可选择在其他时间进行,一般以每天1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为宜,但胃下垂者必须餐后休息2小时再运动,胃溃疡、胃癌、消化道出血患者不宜进行较剧烈的体育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5戒烟、戒酒或少量饮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对人体十分有害,长期大量吸入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反流,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增加,胃粘膜屏障破坏,从而诱发和加重胃部疾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酒精对胃粘膜屏障有直接的刺激和破坏作用,引起和加重胃肠道疾病。

五、避免随意服药
不少病友患病后未经就医便喜欢去药店购药服用,结果所患病痛尚未好转而又得了胃病,这是因为有些药物对胃肠道粘膜有直接刺激作用,能直接破坏胃粘膜屏障,降低胃粘膜对有害物刺激的抵抗力而诱发胃病,有时甚至严重损伤胃粘膜而引起胃出血、溃疡,如阿司匹林、芬必得,扶他林等消炎镇痛类药物。又有些病友去自购胃药服用,胃痛虽减轻了,但又得了肝病,殊不知有些胃病药对肝等脏器有损害。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2-06-13 14:14 2楼
许久未发帖了,又见到了许多新朋友,一起学习分享!
⬅ 几十年前手抄秘方之一百六十四——杂方 老茶馆 临证实录选62:妇人睡梦中突发小腹痉挛小便急迫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