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小儿肌性斜颈

2010-07-04 00:31 楼主
陈志华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小儿歪脖”。本病的病因、病理,目前虽无统一的说法,但多由于分娩(特别是臀位产和产钳产)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牵拉而受伤出血,血肿肌化并造成挛缩所致,故又有“初生儿肌性斜颈”或“初生儿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之称。

对本病的发现并不难,在小儿初生后数日或数月,如留心观察,则可见小儿头部常向一侧(患侧)倾斜,颜面旋向健侧,若勉强用手转动纠正,常激惹小儿哭闹,将手松开,其头部又随即回复原位。在为小儿擦洗颈部时,常可发现患侧颈部皮肤皱襞多,在襞纹之间积存有不洁之污垢,患侧乳突与锁骨间距小于健侧,并可在患侧胸锁乳突肌的中部或胸锁骨端的附着处,触及到大小软硬不等、并可随肌移动的犹如梭形的肿物。如发现较晚,肿物虽已不甚明显,但因血肿机化,形成挛缩,紧张变硬,突出如条索,头颈部的活动受限,患侧颜面的发育也受影响,使患儿双侧颜面不相对称。病期较久,甚至还会产生代偿性的胸椎侧凸畸形。

推拿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通过对770例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观察,其中痊愈者653例,好转者98例,无效者19例。

医者一手托扶患儿项部,使患儿头部后伸,以加宽顶部便于操作;用另一手拇食中三指捏法和拇指揉法,治患侧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反复操作,重点在肿物周围,作用力要深透,以疏调经筋,行气活血。操作时,注意不要用手滑动或扭绞皮肤,尤其对初经治疗的患儿,因皮肤对手法的刺激阈低,尤当注意防止皮肤损伤。

用拿捏法对肿物部位进行挤压,宛如将肿物拿起捏瘪,挤散一样,反复操作3-5次,如肿物范围较大,可沿肿物的形态自上而下反复操作2-3次,以挤压血肿。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并需与揉法相交替进行,以避免因疼痛而激惹患儿剧烈哭闹。医者一手扶住患儿患侧肩部,一手扶住患儿头顶。将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反复进行多次操作,以使其患侧胸锁乳突肌得以伸展。

捏揉患侧斜方肌,以缓解斜方肌反射性肌紧张,并拿肩井穴结束操作。

此外,在治疗期间,还可在婴儿睡眠、哺乳之时,用硬枕夹持其头部两侧进行矫正,经常用玩具诱引患儿,使其颜面向患侧旋动,均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本病以婴儿月龄越小,发现越早,疗效越好。绝大多数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肿物逐渐缩小,变软,头颈部活动的幅度逐渐恢复,约经1-3个月的治疗,可获痊愈。但对极少数病期较长胸锁乳突肌结构性的形态改变严重者,则一时尚不能完全纠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小儿面瘫治验 老茶馆 小儿腹泻的推拿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