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病欲解时与子午流注之时辰对应相左

2020-11-15 14:29 楼主
六经病欲解时与子午流注之时辰对应相左

金栋按:六经病欲解时,见于宋本《伤寒论》第9、193、272、275、291、328条。原文如下:
00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93.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272.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275.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291.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328.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说:“巳为正阳,则阳气得以复也。始于太阳,终于厥阴,六经各以三时为解,而太阳从巳至未,阳明从申至戌,少阳从寅至辰,至于太阴,从亥至丑,少阴从子至寅,厥阴从丑至卯者,以阳行也速,阴行也缓;阳主于昼,阴主于夜。阳三经解时,从寅至戌,以阳道常饶也;阴三经解时,从亥至戌,以阴道常乏也。《内经》曰:‘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则巳午未,太阳乘王也。”

后世注家多宗之。如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说:“巳、午为阳中之阳,故太阳主之,至未上者,阳过其度也。人身阴阳,上合于天,天气至太阳之时,人身太阳之病得籍其主气而解,此天人感应之理也。”

清·张志聪《伤寒论集注》说:“午乃太阳中天之时,巳、未,前后之气交也。夫天有六气,人有六气,人得天时之助则正气盛而邪病鲜矣。”

然亦有否定其说者。如

民国·陆渊雷《伤寒论今释》说:“六经皆有欲解时,太阳从巳至未,阳明从申至戌,少阳从寅至辰,太阴从亥至丑,少阴从子至寅,厥阴从丑至卯,其理难通,事实亦无所征验。读古医书,当分别观之,不可一概盲从。凡理论合,事实亦合者,当以科学证明之。凡理论合而事实不合,或理论合而事实不合者,当存疑待考。凡理论事实俱不合者,即当剪辟,毋使徒乱人意。六经病之欲解时,理论事实俱不合者也。”

民国·余无言《伤寒论新义》说:“此不过示明中医三阴三阳病自解之大概而已,然而不敢信之也。即以前图观之,其三阴三阳自解之时间距离,亦有偏重之嫌,殊难自圆其说。此种说法,可算是中医书中之一个绝大的谜。盖六经之传,尚无定轨,病之自解,岂可准时以计,而一无错误耶?不过病果自解,每在第七日,以时计算,每每约在六个二十四小时左右。征诸实验,此则无疑者也。”

后世有子午流注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与十二时辰相配之说。

十二经脉配十二时辰,以平旦为手太阴肺经之始,源于《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诊法常以平旦”。元·滑寿《十四经发挥》说:“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其始从中焦注手太阴、阳明,阳明注足阳明、太阴,太阴注手少阴、太阳,太阳注足太阳、少阴,少阴注手厥阴、少阳,少阳注足少阳、厥阴,厥阴复还注于手太阴。其气常以平旦为纪,以漏水下百刻,昼夜流行,与天地同,终而复始。”(杨继洲)注:“常以平旦之寅时为纪。”对应如下:

寅时(3~5时)对应肺经,卯时(5~7时)对应大肠经,辰时(7~9时)对应胃经,巳时(9~11时)对应脾经,午时(11~13时)对应心经,未时(13~15时)对应小肠经,申时(15~17时)对应膀胱经,酉时(17~19时)对应肾经,戌时(19~21时)对应心包经,亥时(21~23时)对应三焦经,子时(23~1时)对应胆经,丑时(1~3时)对应肝经。

由上可知,六经病欲解时与子午流注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之时辰对应相左。何者为是?!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0-11-15 16:31 2楼
六经病欲解时,说的是六经的气旺时间,子午流注则说的是五脏六腑穴位的开阖时间,两者不是一回事。
2020-11-15 18:29 3楼
我觉得这六经病欲解理论,应该源自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中所讲:病起于与本经五行属性相同之时,愈于本经五行所生之时,死于五行受克之时( 这里所用的是十二脏腑与十二经络对应四季五行与天干五行)
六经辩证是将人体十二经正经变成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辩证施药,六经病欲解应该是继承了这一思想并简化运用出来的
在六经病欲解理论中,应该是将十二脏腑的“病起”,与六经病“欲解”相对应、类比
十二脏腑病起于五行属性相同时节,愈于五行所生的时节(除了四季交接时归长夏土令,其他都是下一个时节就是所生时节)
比如说,肝病,病起于春,愈于夏,若夏未愈,甚于秋,若秋不死,则将持平于冬(五行相生),于来年春时病再起
这是黄帝内经十二脏腑病演变理论
六经病欲解理论将其思想直接“挪移”了过来,变成了六经病在当日内与自己阴阳气机相同的时辰“病欲解”(下一个时节就是“病愈”时节嘛),六经病欲解理论应该是将每天日夜交替分成阳时与阴时(这里面阳时有点长,一下子将寅时到戌时都归到了阳时里面,而阴时重叠较多,但是这也基本上符合现代人的作息规律。现代人基本上就是从寅时开始有活动,一直到戌时才能开始休息)
巳至未时,为太阳时,太阳病欲解;申至戌时,为阳明时,阳明病欲解;寅至辰时,为少阳时,少阳病欲解;
亥至丑时,为太阴时,太阴病欲解;子至寅时,为少阴时,少阴病欲解;丑至卯时,为厥阴时,厥阴病欲解
或许六经病欲解理论提出者认为:黄帝内经中十二脏腑的“病起”,“挪移”成自己的理论,就是“病欲解”的意思
2020-11-15 18:54 4楼
关于这类问题,之前发过不少帖子了,似乎没人愿意看。再次重复一下:
1. 为何会多个“上”字?去掉这个字,意思不是更清楚吗?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就能找到一些线索。
2. “欲解时”和“欲剧时”是相冲的,如同一对阴阳,所以它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阴阳对立统一性)。比如,新病和久病的欲解和欲剧时就未必都是按照原文这样(不信可以在现实中找例子验证)。
3. 所谓的子午流注也好,五运六气也好,描述的是人体的时间节律与宇宙时间节律的某种对应交互关系,时间周期有大有小,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其实就是这种反映。周期大小不同,无非就是时间尺度的不同。比如人从出生到死亡可以分为三阴三阳阶段,一年中可分为三阴三阳阶段,一天之中都可以。但这种阶段的移位,不可能都精确用小时或者多少天的统一标准去说(古人写书不像现在方便),而是用数字。“一日”也好,“五六日”也好,它在小尺度就是几个时辰,中尺度就是几天、几个月,大尺度就是几年几十年。所以,“伤寒五六日”之类的说法,绝不应该单纯理解为五六天。
2020-11-15 19:55 5楼
从开合柩大体方面看,阳明为合是由于阳明病欲解时在太阳病欲解时及太阴病欲解时中间。厥阴为合也由于厥阴病欲解时在少阴病欲解时及少阳病欲解时中间。理由原于阳化气,阴成形,阴为之主,阳予之正,取象于月而定。就是生命形态方面物质(月)为基础,功能(上下两个半月的形态)是凭证。即气里形表而为相成的生命机制。
2020-11-15 20:01 6楼
妇女经血故谓月经。
2020-11-15 20:11 7楼
而曰厥阴之表名曰少阳。故厥阴病欲时过后才是少阳病欲解时。
2020-11-16 03:58 8楼
kastin 说:
关于这类问题,之前发过不少帖子了,似乎没人愿意看。再次重复一下:
1. 为何会多个“上”字?去掉这个字,意思不是更清楚吗?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就能找到一些线索。
2. “欲解时”和“欲剧时”是相冲的,如同一对阴阳,所以它不是绝对不变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阴阳对立统一性)。比如,新病和久病的欲解和欲剧时就未必都是按照原文这样(不信可以在现实中找例子验证)。
3. 所谓的子午流注也好,五运六气也好,描述的是人体的时间节律与宇宙时间节律的某种对应交互关系,时间周期有大有小,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说法其实就是这种反映。周期大小不同,无非就是时间尺度的不同。比如人从出生到死亡可以分为三阴三阳阶段,一年中可分为三阴三阳阶段,一天之中都可以。但这种阶段的移位,不可能都精确用小时或者多少天的统一标准去说(古人写书不像现在方便),而是用数字。“一日”也好,“五六日”也好,它在小尺度就是几个时辰,中尺度就是几天、几个月,大尺度就是几年几十年。所以,“伤寒五六日”之类的说法,绝不应该单纯理解为五六天。
常其柏 说:
而曰厥阴之表名曰少阳。故厥阴病病欲解时过后才是少阳病欲解时。
2020-11-16 04:15 9楼
而谓病是生命形态方面,物质功能所体现的情况,物质而俱功能
2020-11-16 04:24 10楼
常其柏 说:
而谓病是生命形态方面,物质功能所体现的情况,物质而俱功能,与时相关。而为病也不例外
2020-11-16 10:11 11楼
六经病欲解时基本没毛病,但不是局限在时辰,与时辰比还不如天更准确。子午流注嘛,嘿嘿,有心人很容易就可分辨对错
⬅ 关于太阳病学习的一点建议 老茶馆 顾植山谈六经病“欲解时”及临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