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看运气——“五运六气”新剖析(二)(下)

2020-07-24 16:35 楼主
用数据看运气——“五运六气”新剖析(二)(下)

冲虚子


黄帝问:“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万物何以生化?”岐伯的回答就是我们现在讨论的重点内容。

岐伯从东、南、西、北、中五方所生五风,五风所生五行,五行所生五脏等做了阐述。我们只引东方这段文字,其他几方和东方差不多。岐伯说: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藏为肝。其性为暄,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为了帮助各位理解,冲虚子抽其核心编制图表如下:

表1:《五运行大论》五气生五脏表​
五气之源五行所生五脏所在本脏生胜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怒伤肝,悲胜怒;风伤肝,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你会觉得很熟悉,不错,这一段除了个别字词有修改外,基本上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当然,《阴阳应象大论》也不是原创。留心读过冲虚子“传统中医理论基础溯源”系列文章的,不妨回忆一下。中国古代的思想理论界,到了春秋战国(很多成果在战国中后期)时代,随着礼乐崩塌而进入我国历史上急剧变化和重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理论重建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寻找、搜集商周(主要是周朝)的资料和占有资料,进行编订和解释,如《尚书》、《春秋》、《诗经》、《左传》等。第二个面对新形势,重建新理论,如诸子百家的理论。三是在所新建的理论时,着重发现万物之间关系,推演和预测事物进程和演变。稷下学宫的学术重点就是这第三个,代表作就是《管子》。稷下学宫虽然集中了诸子百家的诸多大师,但地位突出的一个是法家,一个是邹衍的阴阳家。法家的关注点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上,目的是帮助君主富国强兵而霸天下。邹衍的学说是从理论上研究和解释朝代更迭、君王变换的合理性,为新一代君王王天下服务。特别是邹衍利用旧有的五行,使之改造成可以确定朝代更迭的五德后,声名大振。至此,以五行为中心,寻找和安排万事万物与之相配合,成为当时的盛事和显学,这在《管子》四篇——《幼官》、《四时》、《五行》和《轻重己》表现的集中而明显。

《管子·幼官》说:

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倮兽之火爨。……

八举时节,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治燥气,用八数,饮于青后之井,以羽兽之火爨。……

七举时节,君服赤色,味苦味,听羽声,治阳气,用七数,饮于赤后之井,以毛兽之火爨。……

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声,治湿气,用九数,饮于白后之井,以介虫之火爨。……

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治阴气,用六数,饮于黑后之井,以鳞兽之火爨。……

表2:《管子·幼官》五行关系表​
五行服色成数饮水方位用火方位
中央井中央火
东方井南方火
南方井西方火
湿西方井北方火
北方井东方火
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来五行为中心的配属关系,五色、五味、五音、五数、五方进入到五行系统。《管子·四时》更进了一步,有了“生”的概念:

东方曰星,其时曰春,其气曰风,风生木与骨。其德喜嬴,而发出节时。……

南方曰日,其时曰夏,其气曰阳,阳生火与气。其德施舍修乐。……

中央曰土,土德实辅四时入出,以风雨节,土益力。土生皮肌肤。其德和平用均,中正无私,实辅四时:春嬴育,夏养长。秋聚收,冬闭藏。大寒乃极,国家乃昌,四方乃服,此谓岁德。岁掌和,和为雨。……

西方曰辰,其时曰秋,其气曰阴,阴生金与甲。其德忧哀、静正、严顺,居不敢淫佚。……

北方曰月,其时曰冬,其气曰寒,寒生水与血。其德淳越、温怒、周密。……

表3:《管子·四时》五行相生的关系配属

五行方位时节相生
东方木与骨
南方火与气
中央辅四时入出皮、肌肤
西方金与甲
北方水与月
《管子·四时》里,东方来的气名字叫“风”,“风”仅直接生成了木——这是自然之物,骨——这就是生命体了。到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五运行大论》里,相生的可就很多了: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这就是五行相生的一个发展。

《管子·五行》中,不仅显示出将六官配进了五行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开始了将干支和五行的配合。

表4:《管子·五行》五行和天干(时间)配合表​
干支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
五行
当然,干支和五行的配合可能会早在《管子·五行》之前了开始了,丁山先生曾说:“秦、楚、晋、卫诸国士大夫幼名冠字,或取义乙木生丙火,或取义丁火生戊土,或取义癸水生甲木,或取义辛金生壬水、酉金生癸水,足证‘五行相生’之说,必然兴盛于春秋之世了”。(丁山《中国古代宗教和神话》,龙门联合书局1961年版,第120-121页)再比如《墨子·贵义》里有一段话涉及到干支和四方、颜色相配:

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围心而虚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表5:《墨子·贵义》天干和五方、五色的配合​
时间方位颜色
甲乙东方
丙丁南方
庚辛西方
壬癸北方
稷下学宫尽管不断衰落,但它的学术传承却在《吕氏春秋》中得到了体现,我曾指出过,编纂《吕氏春秋》的这一拨人应该就是稷下学者或他们的传人。秦国嬴姓国君对东方文化并不排斥,因为他们原本就来自那里。(请参看拙作《四方、四时以及四方神》)不过,他们对阴阳五行的兴趣似乎并不大,反而是月令的思维成为《吕氏春秋》一根红线,串联起12个月的政事、农事和人事。《淮南子》的学术重点太阳不是阴阳五行,但是有不少阴阳五行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的思维状态。《淮南子·天文训》说:

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其兽苍龙,其音角,其日甲乙。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其兽朱鸟,其音徵,其日丙丁。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制四方;其神为镇星,其兽黄龙,其音宫,其日戊己。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其神为太白,其兽白虎,其音商,其日庚辛。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其音羽,其日壬癸。

明显可以看出对稷下学者思想的继承。

五行学说的发展到汉代达到顶点,并得到基本的固化。主要有两个标志性的文献,一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是班固的《白虎通义》。两者是一脉相承的,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补缺和解释,都得到了皇家的认可,或者是皇家思想的表达。董仲舒和班固都不是阴阳五行家,而是有明确政治理想的儒家一派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所以他们骨子里的思想是儒家的。他们对阴阳五行的论述都是围绕着他们的政治理想,阴阳五行仅是他们论述问题的武器和子弹,这就是和上述五行思想不同的地方。这个区别是重大的,本质性的,也是认识董仲舒、班固阴阳五行的一个重要基点。董、班的中心思想是天人感应。根据天人感应学说,形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男尊女卑的人间社会秩序,同样,根据天人感应学说,帝君也应该顺应天理,按照上天的意思治国理政,实行仁政。他们对阴阳五行的论述,都是为了说明天人感应的,为他们的政治理想服务的。董仲舒帮助建立起至高无上的皇权,但同时又死死地把皇权压制在天之下,即:“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董仲舒《春秋繁露·玉杯》)从历史长河看,董仲舒的思想是保守的、落后的、反动的,但在当时,对维稳无疑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对第三十八》中说:

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藏,冬之所成也。是故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诸父所为,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故五行者,五行也。由此观之,父授之,子受之,乃天之道也。故曰:夫孝者,天之经也。此之谓也。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之义第四十二》中说:

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此其父子之序,相受而布。是故木受水而火受木,土受火,金受土,水受金也。诸授之者,皆其父也;受之者,皆其子也;常因其父,以使其子,天之道也。是故木已生而火养之,金已死而水藏之,火乐木而养以阳,水克金而丧以阴,土之事火竭其忠。故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五行之为言也,犹五行欤?是故以得辞也。圣人知之,故多其爱而少严,厚养生而谨送终,就天之制也。以子而迎成养,如火之乐木也;丧父,如水之克金也;事君,若土之敬天也;可谓有行人矣。五行之随,各如其序;五行之官,各致其能。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是故木主生而金主杀,火主暑而水主寒,使人必以其序,官人必以其能,天之数也。

儒家思想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孔子提出的“礼”,礼的核心是秩序,孔子心中的理想社会就是恢复到周王朝原本的政治、社会秩序中。到了董仲舒这时,举目一看,这个理想已经不可能实现了,但实现社会有序、稳定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所以,冲虚子对董仲舒的理论特点理解为:以“礼”为核心,以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论述武器。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礼”是对儒家传统思想的继承,阴阳五行也是从前人那里拿来的,而天人一体、天人感应形成体系才是董仲舒的理论特色。传统中医学理论接收天人感应的东西不多,毕竟天人感应是完全唯心的;天人一体接收的不少,除了人副天数外,主要的就是阴阳五行了。

冲虚子用了这么长的篇幅,梳理了五行相配的脉络,目的就是论述,像《阴阳应象大论》和《五运行大论》中的五行相生相克,并不是医学思想,而是阴阳五行思想,它的来源不是医学实践,而是我国古代文化、哲学。这一点很多中医理论家们可能不同意,学术自由,你有依据驳倒冲虚子吗?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讨论:《五运行大论》中的从“东方生风”开始的五大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属于五运六气学说吗?马烈光说:它们是“运气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运气藏象的核心在于强调脏腑气化与天地气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使这一藏象学上升至一个更高的境界。”(马烈光著《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论通释》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版,第35页)冲虚子认为,非也。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到最后总结运气学说的时候我们再集中讨论。这里仅简单涉猎一下。

所谓运气学说,就是我们古代的哲学家和医家通过观察,发现气候和人体的生理、疾病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在这个大背景下,他们通过建立五运和六气之间的一定的组合关系,形成了六十甲子一循环的运气关系系列,从而实现对年、时段(全年6个时段,四个节气为一个时段)气候和人体疾病关系的预测。必须指明的是,运气学说不是天文学,也不是气象学,它属于预测学,属于阴阳五行学系列。上述的五大段文字是一个关于五方(五气)生五行,五行生五脏,五脏相生相克的关系描述,既非气候,更无预测,所以非要归到运气学里,实为牵强,视之为“运气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荒谬。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五运和六气存在数量的矛盾,七篇大论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或采取将五运增加为六运,就是把火分为君火和相火,以和六气相合。或存五、六之矛盾,依照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之例进行配合。但在本篇里,岐伯用五方所生之气(自然只能是五气),再生五脏,再论及五脏的相生相克。这里成了五运五气,岂不怪哉。这就又涉及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六气的观念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呢?我们知道,本篇的岐伯这段话,脱胎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没有六气思想,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这里的四季、五行、五风(寒、暑、燥、湿、风五气)概念是极其清晰的。自战国末期以来,以阴阳家为主,在积极以五行为核心,做万事万物的配合,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要设计出六气这样概念呢?我们知道,古人先认识了东、南、西、北四方,又认识了从四方来的四风。四方扩展到了东、南、西、北、中五方或东、南、西、北、天、地六方,而四风扩展到了和《易经》思想相关的八风,或是为了和五行相配而扩展到了寒、暑、燥、湿、风五风,六风的出现是在让人匪夷所思。更不能理解的是暑和火是一类,既有了暑,又增加了一个火,那就如有寒,再增加一个凉一样多余。所以说,五运六气中的人造的痕迹太硬了,谁也无法理解,后来的拥趸者只好胡诌瞎说,以至于形成了庞大的极其深奥的增材理论。运气理论到了这种程度,已和宗教文献差不多了,真理便出现了,放之四海而皆准,跨过千年依然有效。

�����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20-08-12 08:54 2楼
哈哈,楼主没少研究啊。有深度,非常喜欢。
这个努力程度值得学习。估计研究时间不短了。
我来一个狗尾续貂吧。班门弄斧一下,让我刷一下存在感啊。
儒家,就算了。其本质,建议看近年出土的孔子遗书。那才是最真实的。
其它论述,引述部分,没看到错误之处,但发现一个问题:
也就是五运六气,研究时,是否可分开呢?细化深入能否愿意?
目前,淮南子天文处写的确实不错,也写了类似候气五音定律之类的。
但它没有明确提明天地。估计受帝王约束吧。宋代坑害了不少私习天文的,导致历法都鼓捣不明白,其之后境况为何一直走下坡路?
历法到底是什么原理呢?为何封建帝王多数要禁?
为何中医圣贤多出在封建乱世或没有封禁天文的年代?
再往远说,为何要决天梯?s三皇五帝时期,甚至之前,为何首领必须懂历法?
历法到底藏了什么?
牛郎织女的故事,难道真的是上古流传千古的黄色小说?
感觉说远了吧?但中医本源,就在其中。当然,五运六气,八卦,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全都包含于其中了。
中医,无非其中一个小术而已。
2020-08-12 10:47 3楼
辽沈老张 说:
哈哈,楼主没少研究啊。有深度,非常喜欢。
这个努力程度值得学习。估计研究时间不短了。
我来一个狗尾续貂吧。班门弄斧一下,让我刷一下存在感啊。
儒家,就算了。其本质,建议看近年出土的孔子遗书。那才是最真实的。
其它论述,引述部分,没看到错误之处,但发现一个问题:
也就是五运六气,研究时,是否可分开呢?细化深入能否愿意?
目前,淮南子天文处写的确实不错,也写了类似候气五音定律之类的。
但它没有明确提明天地。估计受帝王约束吧。宋代坑害了不少私习天文的,导致历法都鼓捣不明白,其之后境况为何一直走下坡路?
历法到底是什么原理呢?为何封建帝王多数要禁?
为何中医圣贤多出在封建乱世或没有封禁天文的年代?
再往远说,为何要决天梯?s三皇五帝时期,甚至之前,为何首领必须懂历法?
历法到底藏了什么?
牛郎织女的故事,难道真的是上古流传千古的黄色小说?
感觉说远了吧?但中医本源,就在其中。当然,五运六气,八卦,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全都包含于其中了。
中医,无非其中一个小术而已。
先生说的极有深度。如果仅仅说运气学说,可能和秦汉开始、盛于后汉的谶纬(主要是《易纬》)可能关系很大。我正在整理我的观点,日后逐篇发布,望到时不吝赐教。
2020-08-12 15:46 4楼
现代中医冲虚子 说:
先生说的极有深度。如果仅仅说运气学说,可能和秦汉开始、盛于后汉的谶纬(主要是《易纬》)可能关系很大。我正在整理我的观点,日后逐篇发布,望到时不吝赐教。
别别,我哪里有深度。打个比方,我是满脑袋大包的人,腐朽头顶的角色。既然给面子,没使劲骂,我就当你故意让我显摆啦。哈哈
易纬不错,根源很深,我说不明白,等你新帖让我学学啦。但易经我可知道啦。他属于历法的半成品呦,当然地位跟中医几乎一样,都属于术。
可惜的是,上古时期自从它出现后,断片了!奇怪不?
我现在就怀疑,是那时候就没办法统治了。个个比猴子都精。猴精猴精的,连将来都知道,还怎么忽悠呢?我是怎么知道的?我猜的。哈哈
还有,先给你封上口子,就是:十月太阳历是现代人瞎扯的,别信啊
2020-08-12 15:53 5楼
呦,发现我说的太远了,人家正统医生根本不屑理会。
对啦我还没证,开个确有专长的证明快累死人也没完成。最可怕的还被一位领导认为是妖术,我的天啊
2020-08-13 08:52 6楼
研究的不错,不过最后关于六气想不通吗?想不通算了,其实六气可以是六气也可以是八气,这只是个工具而已。易学有八卦但人们最熟悉最通用的预测法是六爻
2020-08-13 09:31 7楼
谷神1229 说:
研究的不错,不过最后关于六气想不通吗?想不通算了,其实六气可以是六气也可以是八气,这只是个工具而已。易学有八卦但人们最熟悉最通用的预测法是六爻
完全错误,不求甚解,如何行医
2020-08-13 10:03 8楼
谷神1229 说:
研究的不错,不过最后关于六气想不通吗?想不通算了,其实六气可以是六气也可以是八气,这只是个工具而已。易学有八卦但人们最熟悉最通用的预测法是六爻
感谢参与讨论。为什么是六气而非四气、八气,的确让我很困惑。古代的很多科学、思想、观念,是和数有关系的。比如,四风、八卦、九宫等等。这个数的多少很可能就是它的基本理论。遗憾的是,撰写关键点我们的先贤没有给我们现成的答案,我们还得辛苦啊。不过,你说的对我很有启发,六气和六爻的关系是什么呢?根据我的研究,五运六气和易纬是有关系的。既然如此,就应该是从《易》里获取滋养或启发的。包括三阴三阳,应该是和六爻的关系更密切一些的。所以,如果想弄明白中医的源头,就一定要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天文等。我再琢磨琢磨。欢迎同道者都琢磨琢磨。谢谢了
2020-08-13 13:18 9楼
五行关系表中五音搞错了。天为阳,地为阴,一二三四五是阴阳交替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所以上面的表格中羽和徵的位置搞反了。
2020-08-13 21:40 10楼
kastin 说:
五行关系表中五音搞错了。天为阳,地为阴,一二三四五是阴阳交替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所以上面的表格中羽和徵的位置搞反了。
谢谢你仔细阅读。在战国后期,也就是《管子》一书形成的时代,阴阳家们开始探讨五行和五味、五方、五德、五色等的配合,那个时候配合关系还很不稳定,即使《管子》一书中,他们的配合也是不完全一样的。在我所引用的《管子玄官》就是这样配合的。原文我的文章里有,我再引用一下:夏天为“ 七举时节,君服赤色,味苦味,听羽声,治阳气,用七数,饮于赤后之井,以毛兽之火爨。 ”冬天为“ 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治阴气,用六数,饮于黑后之井,以鳞兽之火爨。…… ”你所说的是《易经》和五行的配合,要比《管子》晚很多了。所以,你说的对的,我这里说的也是对的。再次感谢。
2020-08-13 21:43 11楼
现代中医冲虚子 说:
谢谢你仔细阅读。在战国后期,也就是《管子》一书形成的时代,阴阳家们开始探讨五行和五味、五方、五德、五色等的配合,那个时候配合关系还很不稳定,即使《管子》一书中,他们的配合也是不完全一样的。在我所引用的《管子玄官》就是这样配合的。原文我的文章里有,我再引用一下:夏天为“ 七举时节,君服赤色,味苦味,听羽声,治阳气,用七数,饮于赤后之井,以毛兽之火爨。 ”冬天为“ 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治阴气,用六数,饮于黑后之井,以鳞兽之火爨。…… ”你所说的是《易经》和五行的配合,要比《管子》晚很多了。所以,你说的对的,我这里说的也是对的。再次感谢。
再补充一点。
宫商角徵羽合称五声。《管子·地员》介绍说: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这段话用算式表示就是:
1*3*3*3=9*9=81(宫)
81*3/4=108(徵)
108*⅔=72(商)
72*3/4=96(羽)
96*⅔=64(角)
五行相生的顺序是81(宫)→108(徵)→72(商)→96(羽)→64(角)。这种三分损益法,先以一条空弦的长度为基础,依次乘以⅔或3/4,即加长⅓或缩短⅓,以得出管弦的不同长度,产生不同的振动频率而产生不同的五音。(见金春峰《汉代思想史》第11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古中乐的“五音”相当于西乐的七个音阶的do、re、mi、sol、la,少去了半音递升的“fa”和“ti”。
这是真正的科学的五声之间的关系,至于和五行的配合,我的观点是几乎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 五星出东方 老茶馆 呵护女性胎产的良方:《金匮》[当归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