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婢汤病机分析

2020-10-03 20:22 12楼
唐宋元明清 说:
照你这么闭眼想象,中医像算命一样变成封建迷信了,那我问你,越婢汤也有“越脾汤”的记载,当然名字对错肯定是不能考证的,你再解释一下越脾汤这个名字的含义如何?把脾汗挤出来吗?就像“盗汗”,不解释谁都明白,不需要叽叽歪歪的花费一天时间分析他,分析半天到最后是不是盗汗,自己都不清楚了。真怕你们这些文人,中医这么多年也是真怕文人,别在摆弄这几个字了,中医的灵魂在临床,而不在笔墨上。我是不是很讨厌?得罪之处莫怪,来这里都是朋友,我也不想结怨,老师这么深思熟虑我不能及,我只是说出了我的个人看法,对事不对人,望海涵。
2020-10-03 20:25 13楼
中医现在就是分两种,一种是专门用于教学的,一种是做临床的,教学的只是要求理论高深莫测就可以了,临床的只要求简单有效,可以治病就行了,当然做临床的都精通理论,否则是盲人夜行,但是很多搞教学的不会临床,很多疾病不按你讲的既定套路来出现。
2020-11-02 14:52 14楼
唐宋元明清 说:
我草草看了先生的意思,还是那句话,我不研究为什么,我知道脾主运化就可以了,说了中医里脾的功能,主运输,转化。至于怎么转化以及和络脉孙络的关系,没必要强加附会而趋完善。临床效果好就可以,不需要和患者分析为什么,只需要知道这个病应该这样治并且能好就可以了,当然中医也不是万能的。
运输、转化,说得好
2020-11-02 17:08 15楼
这么解释是不太妥当的,如果你从实际应用中观察到是这样,但是原理并不一定对。
首先不一定是经脉的堵塞,实际上,水是堵在体表,细胞间隙中,基本上就是组织液增多了,那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应该从毛孔出汗透发,以后回收的,但是无法透发而堆积,一种是应该从静脉以及淋巴管回收的但是回收受阻。
越婢汤的石膏是个关键,金匮里恶风 脉浮 自汗 无大热,你会推断这和伤风很像,但是又不是风邪,这里是湿邪,就是本该是卫气外出的通道被水堵了,无大热是表无大热,也就是没有发烧,但是热肯定是生成了,但是没有出去,绝对在里面,自汗就说明了问题,阳明热。石膏是透发阳明热的,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用了白虎汤会微汗而热解。石膏透热出表,麻黄再接力,就重新打通了水道,虽然不会都从表发汗而解,但是表通了,水循环就通了,提壶揭盖,下面就自然通了。
至于第二种水道不通,用的是五苓散。

至于肾的损伤,到底是因为热还是压力,实在说不清,就跟水道不通,水泵一直打,叶片受损也是可以说的通的。
如果是因寒郁而生热烧到了肾,我更觉得像麻附辛,按原路把寒推出去,发散这股郁热,这跟麻黄汤的原理相同,只不过附子-细辛-麻黄是直接作用于少阴-太阳这条水道的。
2020-11-02 17:10 16楼
每个人的学医动机不一样,有的只想有个秘方,不管有效无效,有的是按部就班,不能越雷池一步,人云亦云,顺辙行车。有的则是探寻机理,通过病机来推测表现,处方药。大多数都是来个水肿就利尿,来个腹泻就健脾。自己的路自己走。
2020-11-02 17:23 17楼
夜视仪 说:
这么解释是不太妥当的,如果你从实际应用中观察到是这样,但是原理并不一定对。
首先不一定是经脉的堵塞,实际上,水是堵在体表,细胞间隙中,基本上就是组织液增多了,那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应该从毛孔出汗透发,以后回收的,但是无法透发而堆积,一种是应该从静脉以及淋巴管回收的但是回收受阻。
越婢汤的石膏是个关键,金匮里恶风 脉浮 自汗 无大热,你会推断这和伤风很像,但是又不是风邪,这里是湿邪,就是本该是卫气外出的通道被水堵了,无大热是表无大热,也就是没有发烧,但是热肯定是生成了,但是没有出去,绝对在里面,自汗就说明了问题,阳明热。石膏是透发阳明热的,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用了白虎汤会微汗而热解。石膏透热出表,麻黄再接力,就重新打通了水道,虽然不会都从表发汗而解,但是表通了,水循环就通了,提壶揭盖,下面就自然通了。
至于第二种水道不通,用的是五苓散。

至于肾的损伤,到底是因为热还是压力,实在说不清,就跟水道不通,水泵一直打,叶片受损也是可以说的通的。
如果是因寒郁而生热烧到了肾,我更觉得像麻附辛,按原路把寒推出去,发散这股郁热,这跟麻黄汤的原理相同,只不过附子-细辛-麻黄是直接作用于少阴-太阳这条水道的。
您分析的很好,这才是学术。
寒郁经脉,腠理闭塞,经脉内的津液与阳气不能正常的透散外出,这里的外出包括出汗,包括小便,如果经脉内阳气从肺内过多的透散,引起了肺热咳喘,从骨节透散引起痹症,从下焦肾中透散,就会引起水肿,这里的水肿初期还没有涉及到脾的运化,只是从经脉内往外透散的道路被阳热之气烧灼损坏,使得肾中的腠理闭塞,水道不通,引起了水肿,用麻黄运行卫气,开腠理,用石膏清热,热清,腠理开,水液自然就出来了。如果时间久了,水液透散外出到肌肤之内,脾运化不及,不能正常的吸收,这个时候就是越婢加白术汤。
你说的道理差不多。
2020-11-02 17:46 18楼
柴桂方应 说:
谢谢你的指点
不知道你对脾的作用怎么认识的?脾主运化,运是运动,化是转化,脾具有这两种作用,运动是指胃肠道的正常的运动,化是把胃肠道内的水谷吸收转化水谷精微进入到络脉内(至于进入到络脉内可以查看内经),这个由脉外进入到脉内的过程就是脾运化的过程,不仅是水谷精微,还包括人体中的痰饮水湿,都是这样的机理。都是把脉外吸收进入脉内,张仲景用白术就是这个道理。用白术止利,止唾,止带,止血等都是从脉外进入到脉内的作用机理,这里的脉是络脉。《灵枢·痈疽》:“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灵枢·脉度》:“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渗孙脉就是络脉之细小的。渗孙脉就是脾的运化作用。
明白了脾的作用以及络脉,这就要明白一个道理,脾的作用永远是把脉外的吸收进入到脉内,这是人体的生理功能,如君所言,越脾,难道把脾的吸收改成外出,仍人体出现逆反的下利,出带。你认为的越脾,是你没有明白人体的正常的生理功能。也就是人体的水液代谢途径都没有明白。还指出越脾,说明了你都没有鉴别能力。人云亦云。

至于人体的津液的外出,是靠经脉来完成的,经脉起始于心包,遍布全身,但是,经脉的运行是靠卫气来完成的。麻黄就是作用于卫气,行经脉,开腠理。通过开腠理以出汗,利小便等,通过行经脉来止咳平喘。在这里,也就说明了经脉是对外的。络脉是对内的,脾作用于络脉,卫气作用于经脉,这样也就明白了白术与麻黄的作用机理。至于越婢汤也不是你说的闭眼猜想,这都是又根据的,就因为你不明白,也不要说别的不是,因为你连最基本的生理功能都没有弄明白。
说到这里,可能你还不明白为什么经脉对外。你可以好好的考虑一下内经的这段话
《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好好的学习一下古文,看看经脉与卫气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如果还不明白经脉与络脉的不同,还可以看看《灵枢·经脉》:“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临床也是靠医理来支配的,你临床再好,讲不出个所以然,也是有限的经验。
提个建议,希望中医爱好者,把内经中的经脉与络脉和针灸的经络区分开,不能混淆。
我觉得你这样说就更容易把血脉和经脉搞混了,不过这个概念古文里本来就很乱,那你如何界定你说的到底是血管还是经络,“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这里说的还是气,血中之气,血中带有的能量,不能把现代解剖学的东西都抛弃,不然会离现实越来越远。经脉就是经络的主干,络脉就是枝节末梢,这个和血管相同,奇经八脉相当于主动脉,十二经相当于大血管,络脉相当于小血管,孙络相当于毛细血管。只不过一个走气一个走血。两个是互相交叉混合的,血中有气,气中有血。
气是一个混合的东西,各种能量,承认气是无形的东西,那么他总有作用的,从各种作用推导,那么就是各种能量的混合,热能,电能,动能,势能,压力,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体现,那么他们也会像血管一样有个快速通道的。这样是非常好的理解方式。


脾的运化讲的很好,但是只讲了运,没讲好化,脾吸收的水谷精微我们现在知道是各种糖脂肪酸氨基酸,那么这些东西都是在血管中的,绝对不在经络里流动,这些东西溶于水的就直接在血里,不溶于水的通过各种载蛋白仍然在血里,血里的水归肾管,血里的各种运输队归肝管,所以三阴关系密切。
运就跟快递一样,哪个细胞需要水,哪个细胞需要糖,哪个细胞需要氨基酸,按户分发就是脾的活,五味入五脏也可以这样解。化又是另一个活,送是送到门口了,毛细血管析出到组织间隙中,还需要入门入户的,没帮手有些物质是进不去的,例如胰岛素的作用,那么需要物质的进去了,用完的废料也要扔出来,这个就是化,而白术茯苓很好的帮助了这个过程。
2020-11-02 17:56 19楼
柴桂方应 说:
您分析的很好,这才是学术。
寒郁经脉,腠理闭塞,经脉内的津液与阳气不能正常的透散外出,这里的外出包括出汗,包括小便,如果经脉内阳气从肺内过多的透散,引起了肺热咳喘,从骨节透散引起痹症,从下焦肾中透散,就会引起水肿,这里的水肿初期还没有涉及到脾的运化,只是从经脉内往外透散的道路被阳热之气烧灼损坏,使得肾中的腠理闭塞,水道不通,引起了水肿,用麻黄运行卫气,开腠理,用石膏清热,热清,腠理开,水液自然就出来了。如果时间久了,水液透散外出到肌肤之内,脾运化不及,不能正常的吸收,这个时候就是越婢加白术汤。
你说的道理差不多。
对的,出入不大,其实每家都有每家的解释,倪海厦那么厉害,他的解释也是有很多漏洞的,他还是从他的实际经验中反推出来的,但是有些地方已经和现实的解剖学抵触了,我们不能人为的制造对抗,反而应该修正这些中医理论,这样才能发展,所以特别佩服清末这些大家,陈修园,张锡纯,我们也是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的。
2020-11-02 19:45 20楼
夜视仪 说:
我觉得你这样说就更容易把血脉和经脉搞混了,不过这个概念古文里本来就很乱,那你如何界定你说的到底是血管还是经络,“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夜视仪 说:
经脉就是经络的主干,络脉就是枝节末梢,这个和血管相同,奇经八脉相当于主动脉,十二经相当于大血管,络脉相当于小血管,孙络相当于毛细血管。只不过一个走气一个走血。两个是互相交叉混合的,血中有气,气中有血。
你看看吧,这就是糊涂学习的结果,不是你糊涂学习,是编写教材的专家糊涂,主要是对内经没有一个很好的甄别能力,因为内经中具有两种系统,一种是看不见的针灸的经络,一种是看得见的人体中实实在在的经脉与络脉。针灸的经络是靠针来治疗,经脉与络脉是靠药物来治疗,这就是区别。你说的经脉是经络的主干,这本身就是错误的,不是你错误,而是你看的书是错误的。你说的络脉相当于小血管,毛细血管,这只能说是一部分,因为内经中已经说明了经脉与络脉的不同,就看怎么来理解了。《灵枢·经脉》说“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气口就是切脉的桡动脉,说明了气口知之就是让你明白经脉是能动的,反面说明了络脉是不能动的。其次,看得见的是络脉,看不见的是经脉。结合现在医学来说,经脉就是动脉,络脉就是静脉。
所以说。现在的医家,没有很好的判断力,只知道人云亦云,顺辙行车,这不能怪谁,都怪编写教材的专家不明白。
⬅ 升降浮沉、虚实 老茶馆 吕留良治痢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