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故纳新——手太阴

2010-06-28 13:06 楼主
对父亲说,天气还是干燥啊。“哪里,不干!前天还下了雨。”这下我也想起来了,是有过一场雨来着。父亲看了看我,“你是夜里不睡,上火了。”又接着说,他前两天有肝火,生吃两根胡萝卜就好了。“您也有肝火呀,”我笑着说,“谁没有呢?”他瞅了我一眼。

凌晨操作肺经及大肠经几穴,是再次印证从前的尝试,其“结果的可重复性。”今日头脑清醒。而且随着深呼吸的进行,思考能力增强了。嘿嘿,没曾想,给身体弄出了个“秋燥”!7点29了,先去吃。



“润肺。”先拣黑木耳,吃着还不错。可是没有那一次——数小时后用开水泡,筷子夹起来发现富含透明胶冻——吃起来那么润凉。又试青菜和豆腐。发现喜欢鲜嫩平菇。咯吱咯吱。到喝粥时才有了润抚的感觉。山药薏米粥真是好东西。“性平,入五脏……”以前怎么没有这种感觉?“最需要时它才最补。”

将油炒花生米倒入粥内。本来见而生畏、退缩,试吃也确不情愿。但拌进粥里就不要紧了。粥喝过大半,再来吃这个,发现已恢复正常:爱吃,吃了又吃。



问父亲我最近是不是吃得很多?他说是。再问是否“长好了?”“当然。”唉,要

少吃多餐。明知应该如此,实际还是能吃多少尽量塞,怕饿。其实一撑,不仅加重胃负担,还可能刺激食欲。

肺中又干燥,略痒?一按太渊,立即打嗝。之前两鸡块、两肉丸。第一个肉丸吃下,不是浑身都舒爽么?一定是方才想东西分散了气血。看粥凉了,舀两勺到一小碗内,加开水。已饱,一见就不愿意,但还是喝下了。仍然是嗓内干燥略痒?

试掐胃经荥穴(内庭,在第二和第三脚趾接合的地方),该处立即有了液体,感到平和,不适全无。继续掐按,液体上行,至腮则口腔津液不断;至颧已脸部充水略胀。一会就遍及整个头部。这时泪出丰盈。

停手不揉,过一会儿,咳。(已8点53了。)再揉,体内之变化如前。不由想起第一次刺激液门生效时的情形。不过现在是“上病下治”,更厉害。忽放一响P,顿时心里轻松很多。各趾间都掐掐,共同作用!郑老师谈及荥穴功效时,曾说“各经荥穴可以配合使用。

身体里有清凉之气自上而下,主要在督脉与上肢阳经。



按大陵,身子也液体上升,生津出泪。但态势比较平和。躺下掐它,勿忘老朋友。

迷糊中发现,右肩好象有堵塞。还不止一处?!揉中间这个,眼出泪舌生津,臀暖。往下不远那个,简直象荥穴,因津液太丰富了。终于爬起来找经络图,(已10:30,不成眠)是什么穴?刚才两个穴图中没有,“阿是穴”。

不过,天府和侠白都敏感。天府一揉,下丹田处内缩。鼻酸?接着鼻腔畅通。揉,时而深呼吸。口腔满是津液。翻到二册讲肺经的一节,“此穴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找到。”先还以为只能用这种办法找……我最怕麻烦。于是对它敬而远之。实际对照经络图,一下就找到了。(如果身有相关不适,它自己就会浮出水面)原来善治鼻炎,“经常按摩此穴,鼻塞流涕……的症状都会明显改善”。刚才是受凉了,操作胃经荥穴时候。

侠白一揉即有深呼吸。眼恰闭了,恍似有风暴气旋。



云门,找找看。一叉腰,在任脉旁开6寸(同身寸),锁骨下缘处,一个三角窝。窝儿底好象痛?揉两下,猛地来了个深呼吸。揉着就这样,再揉揉又这么着,猛烈彻底。

中腹叽咕?很响。口里不乏津液,只能说略有点儿。两眼处就没什么反应了。看其善治……“经脉所过,主治所病”罢了。唔,按久了眼也湿润。



云门和中府两穴间,为经常受凉而寒所积处。中府,书前面提到过,在秋天养肺那节。“此乃中气之府,是中气汇集的地方,因此为调补中气的要穴。”当时读了就很想找,只无从下手。现在好了,它在云门下1寸。“肺脾两经的会穴,所以同时可以治疗脾虚腹胀、气逆痰多、食欲不振诸症。”太好了。一试,此处也较为敏感。揉着忽然津液溢出,唇面光滑。试了试,嘴唇有弹性!



中府仰慕已久,但恨无缘得会,叹芳踪难寻。今日方见识了。其它几穴亦是初会,只简短寒暄了,以后还要多打交道,逐步加深了解。(困了,11:42)



看了看图,除列缺外,肺经上的穴位全打过招呼了。

"列缺……是三经交会穴,能同时调节肺经、肠经和任脉,可以通经络、调肺气。所以《资生》说它“主汗出”"(萧言生)

写完《包治百病——大陵穴(下)》,忽想到一个问题:这个穴“泻心火而生脾土”,如果有人没心火,这穴对他(她)而言,不就没用了?所以它只能帮到一部分人,那些有心火的人而已。早间父亲的一句,倒提醒了我:“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有谁不会出汗呢?(如果有,那是让空调冷饮给整的,身体反而容易出毛病)

“两手交握,左手食指在右腕背部,食指下就是列缺穴,找到之后直接用食指按压3分钟就可以。肺经经气最旺盛是在早上3-5点,正是睡觉的时候,我们的按压可以改在上午9-11点,脾经最旺的时候。脾经跟肺经最亲近,它们是同名经,一个在手,一个在足。除了手指按压,还可以用热毛巾敷,或者艾条炙。”(萧言生)



曾问W医生,中医讲五脏,其中哪一个最重要。她沉吟片刻,说是肺,因为肺主气。我笑了,心想要没氧气,人一分钟都活不了。但其实她的意思恐怕不止于此。

某天发现郑老师的著作重在气,马悦凌老师的强调血。谈到血海穴时,郑老师曾引了这么一句,“男子以气为根,女子以血为本。”两位老师恰好一是男一为女……倒都很遵照此条。我的启蒙老师W医生虽为女儿身,但师从男子。又走南闯北,五大洲去过好几个了(可不是短程旅游那种)。至于我嘛,觉得气对女人也很重要,血于男子亦不可或缺,所以将肺经多写几篇。



W医生对我说过,“一脏影响三脏(相生二,相克一),三脏波及全身。”现在我们来看一下:

肺为肾之母。肺虚必牵连到肾。而肾是先天之本,肾一亏则身体这座大厦根基动摇。

肺又为脾之子。肺弱必累及于脾。而脾是后天之本。脾虚则饮食不能很好消化。身体出多进少,则日就危殆。

五行中肺属金,肝属木,金克木。原先将其理解成斧头能砍树,斧子不一般金属制成?这样想可以帮助记忆。但实际上“东方甲乙木”,肝对应春;“西方庚辛金”,肺对应秋。”两脏间的关系为“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泽。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现在是春天了,木旺之时,“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所以会有“肝旺脾虚”之种种情况出现,我们当补脾以和肝。)适当补肺,有助于抑制肝火,以免“怒伤肝”。

而我们的文化传统有“春女思,秋士悲。”(“思”是什么意思?思就是悲。《木兰诗》开首“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这里的“思”,也是心情,思绪。)我们看《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内经》上说“诸气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忧悲。”简单成“五情”中的“忧伤肺”。先天与后天之种种,造成了她的独特个性。我们可引以为警:古人还有“草不谢谢荣于春,木不怨落于秋”之语——皆属自然,何悲之有?所以在这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们不如放下“生命中的一切忧伤(林光常博士语)”,和大自然一起欣欣向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冰清玉润学医录:气血不足昏欲睡 老茶馆 冰清玉润学医录:春天来临话补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