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 醫 与 巫

2018-01-28 08:10 楼主
醫,左邊是簡體版的 医 ,代表矢在肉里,箭射到了肉里。

下边是酒,右边的上边是镊子,下边是剪子 是部落医生给中箭的病人拿酒消毒后,镊子夹出箭头,剪子去除脓疮的样子


這個字還有另一个版本,毉。

說明古代是巫醫一體的。最開始祇有巫,才能做醫


巫,“工”从“人”,“工”的上下两横分别代表天和地,中间的“丨”,表示能上通天意,下达地旨;加上“人”,就是通达天地,中合人意的意思。其中的“人”,不是孤立的人,是复数的“人”,是众人。

古人认为,巫能够与鬼神相沟通,能调动鬼神之力为人消灾致富,如降神、预言、祈雨、医病等等,久而久之成为古代社会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职业。


本图见附件

(象形。据甲骨文,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两袖舞形。本义: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

巫医 调理,注重身心一体。


巫医是中医最开始的时候的样子,那个时候的医生 和自然更紧密,对内可以观察身体血脉流动,对外可以深入人的心灵。 穴位,经络,就是4000年前的巫留下来的。


巫更重于调整人的心灵,医更重于调整人的身体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中医可以分为

巫医(黄帝内经,汤液经法),道医(丹术),儒医(伤寒论),中西医结合末法时代(现在)


黄帝内经中,黄帝,岐伯 就是两个大巫


在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的一开始,说的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养,长而敦敏,成而登天。这里的弱而能言, 能和言分别是两个状态,指的是内观后进入和天地沟通的巫的状态。 所以 日本现在还有,狂言,和能 两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汤液经法 是大巫 伊尹 写的,他本来是个厨师,后来成为宰相。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他说的。 伊尹擅长的是,用五味去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补泻五脏。这本书已经失传,但是可以在 陶弘景的 辅行诀 脏腑用药法式一书中找到传承。


时间顺序上,道家的道医是巫医之后的状态,长于丹法,内观。是秘传居多


之后的儒医经典 伤寒论,实际是以汤液经法为基础的。但是把五味补泻五脏换成了一套复杂的说法。


现在就是中西医结合的中医末法时代了,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微信图片_20180127153022.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8-01-28 10:51 2楼
《素问·五脏别论》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这怎么能说《黄帝内经》是巫医呢?!
2018-01-28 10:58 3楼
儒医之名或始于宋代,但不知何时《伤寒论》又成了儒医著作。
2018-01-28 15:48 4楼
扁鹊时代,巫、医已分家,所以才有了司马迁《史记·扁鹊传》中“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的记载。
2018-01-28 15:59 5楼
酒在汤剂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可以说大病重病都少不了酒的影子
2018-01-28 16:02 6楼
道家的道医?道家与道教不同!
2018-01-28 16:22 7楼
河间金栋 说:
道家的道医?道家与道教不同!
已屏蔽。有的人就是以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什么都不看就开始喷了。。
偏执也是一种病
2018-02-01 14:13 8楼
河间金栋 说:
《素问·五脏别论》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这怎么能说《黄帝内经》是巫医呢?!
,《说文•巫部》:“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说文•礻部》:“祝,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兑省。《易》曰:‘兑,为口、为巫。’”《玉篇•礻部》:“祝,祭词也。”《尚书•洛诰》:“王命作册,逸祝册。”孔颖达疏:“读策告神谓之祝。”
[FONT=仿宋]金栋按:由此可见,“祝”有三义:⑴祭主赞词者:祭祀时司祭礼的人,即男巫,亦名觋(音席xi)。⑵祭词:祭神的祝祷词。⑶读祭词者,即用言语向鬼神祈祷求福的人。[/FONT]
2018-02-01 14:15 9楼
祝通鬼神。《礼记•曾子问》:“祫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主。”郑玄注:“祝,接神者也。”

祝,乃与巫同类职业者,故《易》曰“为巫”,而有巫祝之称。

巫祝者,皆乃上古时期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晓天文、懂地理、知人事,而且最重要的是能与鬼神相通,故有“神职官员”之称。

《周礼•春官•大祝》:“大祝掌六祝之辞,以事鬼神祇(示),祈福祥,求永贞。一曰顺祝,二曰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筴祝。”郑司农云:“筴祝,远罪疾。”

《周礼•春官•小祝》:“小祝掌小祭祀,将事侯禳祷祠之祝号,以祈福祥,顺丰年,逆时雨,宁风旱,弥灾兵,远罪疾。”郑玄注:“禳,禳却凶咎,宁风旱之属。”贾公彦疏:“宁风旱、弥灾兵、远罪疾,三者即是禳……云‘禳,禳却凶咎,宁风旱之属’者,‘之属’中兼有弥灾兵、远罪疾,三者是凶咎之事,故设祷祠禳却之。”

《易•巽》:“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孔颖达疏:“史谓祝史,巫谓巫觋,并是接事鬼神之人也。”

巫分男女,女巫称巫,男巫称巫与觋。《周礼•春官•神仕》:“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犹鬼神示之居。”贾公彦疏:“按:《外传》云:‘在男曰觋,在女曰巫。’使制神之地位次主之度与此文合,故知此神仕是巫……言‘在男曰觋,在女曰巫’者,男子阳,有两称,名巫、名觋。女子阴,不变,直名巫,无觋称。”

据《周礼•春官》记载,巫祝之多,有“大祝、小祝、丧祝、甸祝、诅祝、司巫、男巫、女巫、神仕”者等,他们有明确的分工,其中祝的“神职官位”比巫高。凡王、后、贵人等之丧礼祭祀、国家之祈福安灾、自然灾害、外交战争及王、后、贵人之草药沐浴、身体康健者等,皆由巫祝掌管。
2018-02-01 14:17 10楼
巫祝有知医者,谓之巫医。他们通晓医术,具有“远罪疾”之祷祠及医术,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可愈疾活人,故有“毉者,或从巫”之说。

[FONT=仿宋]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巫医,以巫而替医,故曰巫医也。《论语》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孔子叹人不可以无恒,而善其言之有理。朱子注云: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死生。岐而二之,似未当也。夫医之为道,始于神农,阐于黄帝,按某病用某药,着有《内经》、《素问》,所谓圣人坟典之书,以援民命,安可与巫觋之流同日而语耶?但学医者,有精粗不同,故名因之有异。精于医者曰明医,善于医者曰良医,寿君保相曰国医,粗工昧理曰庸医,击鼓舞趋祈禳疾病曰巫医。是则巫觋之徒,不知医药之理者也。故南人谓之巫医者,此也。今世谓之端公太保,又称为夜行卜士,北方名之师婆,虽是一切虚诞之辈,则亦不可以无恒也,矧他乎?”[/FONT]

醫乃医之简化字。《说文•酉部》:“醫,治病工也……古者巫彭初作醫。”毉,同醫。《集韵•之韵》:“醫,《说文》:‘治病工也……或从巫。’”

[FONT=仿宋]《广雅•释诂四》:“醫,巫也。”王念孙疏证:“巫与醫皆所以除疾,故醫字或从巫作毉。”

清•俞樾《群经平议•孟子一》:“是巫、醫古得通称,盖醫之先亦巫也。”、“巫、醫对文则别,散文则通。”[/FONT]

医,上古时期或本源于巫,有“古者巫彭初作醫”之说,故“医”字,古作毉。《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东有诸巫疗窫窳》:“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窫窳者,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十巫》:“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第二届国医大师李今庸《读古医书研究•略论‘巫’的起源和《黄帝内经》中的巫祝治病》:“巫之为人治疗疾病,由来已久,《太平御览•方术部二•医一》引《世本》说:‘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之医’,《吕氏春秋•审分览•勿躬》说:‘巫彭作医’,《韩诗外传》卷十第九说:‘吾闻上古有茅父。矛父之为医也,以菅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吕氏春秋•先识览•知接》载齐桓公说:‘常之巫审于生死,能去苛病’。是医在战国以前,被操之于巫觋之手,医、巫不分,巫就是医,医就是巫,故‘医’字从‘巫’而作‘毉’者,又恒以‘巫医’为称。……是巫本掌握有医药知识,并常采药以用,特以舞姿降神的形态祈福消灾,为人治病。……巫祝治病,在古代,并不完全是消极,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楚国风俗志•巫觋篇•巫觋的医疗活动》说:‘以巫术为手段治疗,并非没有积极作用和效果。问明病由后,巫师向鬼神祝祷,并对病人施以催眠、暗示和激发等手段,使病人相信自己的病是由于特定的鬼神作祟,在巫师象征性地祈求某神的原谅或驱使某鬼遁逃的过程中,病人内在的防御机能便被充分的诱发出来,这也就是《素问》所谓移精变气,与此同时,因生病而产生的忧郁、恐惧心理也在不知不觉间得到了排解。对于心理障碍性疾病和一些小病症,巫术疗法往往比较灵验,但对于大疾病和沉疴,巫术疗法则难以见效。’”

春秋战国时期则巫、医有别,有“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史记•扁鹊传》)及“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素问•五脏别论》)的教导。
2018-02-01 14:21 11楼
河间金栋 说:
道家的道医?道家与道教不同!
巫术 巫术是古代低级文化,带有封建迷信色彩,难登大雅之堂,并有一定的欺诈性,故多弃而不用。然民间时或用之,间或有效,故民间有些地方至今仍流传。

陈邦贤《中国医学史》说:“中国医学的演进,始而巫,继而巫和医混合,再进而巫和医分立。以巫术治病,为世界各民族在文化低级时代的普遍现象。”

巫术医学正是原始社会巫术文化的一个重要产物,也是中国传统医学早期发展的一个历史形态。巫术医学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曾经起到古代医药知识的积累和传承作用,这从殷墟卜辞中也得到充分的佐证。正如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所说:“官方的医学把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编成条目,有关这些的知识,曾由各原始文化期的巫医们和女巫们传授下来。”

巫医→方士医→道教医学。
⬅ 中医五行母子相生案例 老茶馆 中医最缺哪种辩证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