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成长痛“ 的讨论

2017-05-08 09:42 楼主
看大家的讨论和思路,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答案,如同镜子,照见自己的不足


第一忌,上来被西医病名,西医检查报告牵走

第二忌,对任何一种疾病的轻视

第三忌,思考角度的局限



Sophia 12:26
有没有人有经验?
成长痛 针灸有效吗?我的一个客人的十几岁儿子有这个问题,不知道针灸可以有效吗?

董医生 20:02
针灸治疗成长痛效果很好 ,我曾经治疗过几例,首先辨证寒热虚实,然后取相应穴位。
 生长本身不会痛,痛是因为身体力线异常,能量过度聚集局部,导致累积性或突发损伤,因此症状与活动量有关。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进行生物力学评估。针刺对于症状的改善是迅速而有效的


夏医生 20:35
生长痛?,好熟悉的病名,很久没有听到了,我小时候就是被诊断为这个病,还有青春期综合症,饱受折磨。现在我也快50岁了,以现在的认识,我想在这里放句粗话,这种病名诊断全是胡扯(bull shit)


孙医生 20:36
西医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以果为因的以症为病的起名字,“你的诊断出来了,你穷是因为没钱”

土常不足

这种起病名的思维模式,严重影响了对疾病的认识方式、治疗方式。
如果按中药的思想去认识人体,认识生命,再去认识疾病,看症识源,务求其病因及起因,很多病都是可以治的。哪怕治得不准确,只要朝那个方向去也会有结果的

生长之机迅速,调用能量较多,运化之机跟不上,造成土虚,也就是阳明太阴不足。里虚造成表虚,成为所谓的易感儿。容易感冒,感寒冒风,则伤于寒。伤寒则热起拒之,家长见热恐惧,急压之,形成太阳病误治,损下正伐阳,积寒在里,进一步损伤了阳明经,终于显现出症状,病发于阳明。
急则用桂枝加附子汤,缓则用小建中汤。
病好没好我觉得不能是病人感觉不疼为依据。应该要由医生通过四诊合参来认定。而我们这个群应该有能力用统一的标准去验证这个结果。

肯定推拿是可以的,艾灸也可速效,用药方便远程治疗

补充强调一下土虚的认识

小孩体质首先是阳体,属于稚阴稚阳。生长之机迅速,调用能量较多,这属于阳;运化之机跟不上,造成土虚,也就是阳明太阴不足,这是稚。这个土虚,在内为里虚,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或不喜食,或食而不消,或消而不化。进而造成一些脾胃因的病症,比如疳积、湿疹等等。又或者表现肌肉痛,脾主肉,肌肉痛本身就是脾虚的一个症。

这些里虚造成表虚,成为所谓的易感儿。容易感冒,感寒冒风,则伤于寒。伤寒则热起拒之,家长见热恐惧,急压之,形成太阳病误治,损正伐阳,积寒在里,进一步损伤了阳明太阴经,终于显现出症状,病发于阳明太阴之经节所在。表现为膝关节痛。

针对太阴虚、伤太阳的基本病机,急则用桂枝加附子汤,缓则用小建中汤。

唐医生 20:50
此病一般来说,都是感冒后遗症,最多见于伤寒的后遗症。寒主收引,故而疼痛,寒为阴邪,故而夜间为甚。为何发生在小腿或膝关节附近?是因为和病儿体质有关系,如果从这个角度着手治疗,无论用针还是用药,可很快痊愈


吕医生20:52

湿流关节。是不是体质有湿的易发? 是少阳胆经吗?

学习太少,瞎猜一下小柴胡汤加减,重点还是要看脉。感觉和肝胆有关。身边有生长痛的孩子大多能吃好动,长得快。貌似肝胆不调和,阳有余阴不足。有些伴有复感或皮肤问题,比如沙土皮炎之类的。

李医生(1) 20:53 脾胃有关

我女儿关节痛,在梁丘穴的位置有条索,痛的时侯用盐包敷就会缓解,这也对应了夏医生的寒主收引,梁丘胃经上的穴位


李医生(2) 19:49

我女儿膝盖痛,我按摩了肺俞,脾俞,中脘,膝盖盐包热敷
每次痛和天气有关,但绝不是风湿,热敷真的只是缓解,过段时间又会痛


高医生 20:56

阳明经证,寒湿中求之?寒湿属于虚证。足阳明过膝盖外侧?

1---起病初期若脉浮缓,可以桂枝汤,脉浮紧而无汗,麻黄汤。若脉浮而无汗,头项强痛加上阳明经证,如前额痛,面赤,鼻干,膝盖,小腿等足阳明胃经所过症状,太阳阳明病合病,可用葛根汤。2---如果传变,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以脉辨之,脉大(HFO)为实,脉弱为太阴。2.1---实证,因为足阳明胃经过膝盖,小腿。太阳传入阳明,治疗以阳明证为主,根据其他症状,如出汗,身热等,辨为阳明证。麻黄汤传变至阳明………用麻杏甘石汤,桂枝汤传变入阳明……用白虎汤,葛根汤传入阳明…用葛根芩连汤。2.2---虚证在太阴,可以考虑桂枝加芍药汤。3 如果阳虚误用桂枝汤,可考虑桂枝加附子汤。麻黄汤误汗伤阳,芍药甘草汤附子汤等,随证治疗。

我从20多岁也类似的两侧膝盖后,以及腓肠肌疼痛。看书太多,或者思虑过度方加重。因为脉弱,桂枝加芍药汤可缓解,不过未断根。估计病机和脾密切相关。


刘:六经辩证真详细,历害[愉快]。自愧不如
高:抄袭的曹颖甫先生的观点[愉快]。不知道抄写对了没有[害羞]

27期李医生 21:05 太阳病

病不涉脏腑,可知不在里,而太阳主表,腿膝疼痛亦属太阳表证的临床表现,不红肿,又说明病并未往阳明发展。当然,太阳亦分虚实,当以脉证为辨

儿童的体质特点是心肝常有余而肺脾常不足,唯其肝有余,故筋骨发育快;唯其脾肺不足,故卫气不固易受邪袭,于是出现肝气要外发而邪气要内侵的对峙状态,相抟于太阳便形成了该病。

脉症针药师 刘医生 21:25

1.从理论层次分析:黄帝曰:其中于阴,奈何?岐伯答曰:中于阴者,常从臂胻始。夫臂与胻,其阴皮薄,其肉淖泽,故俱受于风,独伤其阴。
.首先灵枢角度:黄帝曰:此故伤其藏乎?岐伯答曰: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藏。故邪入于阴经,则其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之于腑。故中阳则溜于经,中阴则溜于府。
所以小孩子先从四肢病变开始,是中于阴。也就是说感冒长期没有解决留于阴经。
2.从伤寒论角度,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这时候孩子的病为太阴中风表证。。脾主四肢,孩子内在的脾湿体质影响到了这个。
3.从发病是夜间,此为阴经证,所以太阴经欲解时也是半夜。欲解时也是正邪交争最厉害的时候。

4.解决方法: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用桂枝汤加减调和太阴经营卫表证。
桂枝汤只是加减,视脉象,如浮虚涩,桂枝汤加附子。各种啦,随证加减

飞 22:51
从部位考虑,在膝盖周围主要是脾胃肝胆四经;
从筋结和肌肉间也是归于土木 :
从时间上夜间经气充盈的为肝1-3点,胆23点到1点,所以排除脾胃为主要病位。
另寒主收引,主痛,肝胆生发之时则正邪交争而痛剧。

雲随月動 00:00
曹颖甫《经方实验录》大承汤应用中,大承气汤外证,右膝痛疼!


烟波钓叟 07:10
看症状,一般病在三阴或者太阳,重则三阴,轻则太阳 ,一般来说还是少阴虚寒的多。治疗以桂枝加附子汤一类方剂为主

有餘 08:55
刚下班回家,静下来答个题。信息量较少,勉强试下。先看成因多是外感误治后遗症,即表寒未解透;看时间夜间发作,重寒也,寒主收引,性凝滞令关节屈伸不利,筋脉拘急;看病位,在下;关节者,气血通行之关隘;看群体,多为孩童;孩童心肝常有余,脾肺肾常不足;如此看,孩童生长迅速,内要生发外有寒闭,白天卫气借四时之阳气勉强运行无碍,也要卫气归于里,外寒加重,症状凸显。具体邪留何经哪一层,还得看脉才知。

病好没好我觉得不能是病人感觉不疼为依据。应该要由医生通过四诊合参来认定。而我们这个群应该有能力用统一的标准去验证这个结果。

既然得热而舒缓,那么可不可以认为有寒?加之夜间甚,寒重之故。如果此时再有脉,是否尺脉有弦紧之象?


马踏飞燕 16:11
少儿之体为少阳,为春,为生长。晚上为少阴,为封藏,为收敛。两想作用,表现为疼痛,此表现在生长绝对数最大的腿部更明显。

王医生 16:16
几岁的孩子会有虚寒吗?不理解

答:会有的小儿虽是稚阳体质,冷饮吃的多也会中寒。

我看过生长痛!没有那么多原因吧!外感内伤,都不是主要的病因吧!我不认可!
我认为要说和脾有关还算是一个病因!!治疗我给钙片就好了

橘井橙语 16:34
会有,很多一是来自母体,二是来自医院的空调产房。

大部分有生长痛的孩子,可以从舌像上看出下元都偏寒,多数是先天体质,加上后天饮食习惯偏寒凉。鼻梁上多有青筋。还有些是变蒸时家长或医院当发烧感冒治了,用了抗生素强行退烧,残余药物堆积在骨骼血液里了。

不止,年纪轻的重度寒入骨髓还会引发癫痫,脑膜炎,心肌炎,哮喘。就算身体扛得住,中年后会引发腰椎间盘,尾巴骨痛,肩颈综合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等。当然寒也包括有些不当的寒凉性中药。上述还不包括一些精神类疾病。



钟医生 19:31
这个成长痛不太懂,我查了一下,似乎是个生理过程。不需要特殊治疗,严重的止痛就好,还有就是注意营养,避免剧烈运动,转移注意力。疼痛是肌肉疼痛,与紧张有关。如果不愿意吃止痛药,我会考虑芍药甘草汤合甘麦大枣。[呲牙]

夏医生答钟医生: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您,作为一个青少年时期饱受所谓"成长痛"折磨的当事人,这个病绝对需要治疗,不仅要对症治疗,还要对因治疗

鈡医生:我觉得这个因还是应当从生长发育本身考虑,如果外感六淫为主,那应该有明显的季节或环境特点。

昊 19:44

我小时候有生长痛的经历,但疼痛在小腿腿肚,痛时肌肉酸困不能行走。后来西医给出是由于缺少锌元素。此案例前面好几位师兄都提出了与脾肺肾胃相关。个人同意@27期李师兄的观点,感觉主要在脾和肺。疼痛主要为拘急状(个人体会)为脾之运化的津液没有达于四肢造成的。注意孩子吃饭勿过饱胀影响运化,还需要增加肺的功能,增强其推送的能力。[愉快]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04:43

说实在话,门诊上看生长疼的病人不少,真没想到有这么多病因,也没用中医思维模式考虑过,是没有重视过它,惭愧惭愧。也没想到我们不重视的一个疼痛会给夏师姐带来这样刻骨铭心的感受


广州刘医生 06:29
入骨髄热化可能白血病,这样的案例不少。

若做手法可从骨盘长短腿膝关节错位脊柱侧弯包括软组织损伤等考虑诊断明确,效果立竿见影。

膝主胃,小儿发育未全,脾虚感外邪,太阴桂枝表证,小儿不建议附子。

苏Sherri 20:54

脾的问题,可以不用药,推拿即可。 此痛我以为跟肾无关,脾为主,肝为辅。小孩子活动量大,肉筋养分跟不上,不荣则痛。由于小孩子以手法最好。可以健脾,运八卦等。痛处按摩。

Dina 22:16

可以考虑四逆散。我小时候也有生长痛 有部分原因是气压下去了

问:是“气”压下去了,还是“气压”下去了?

前者,我现在还能感觉到以前压下去的气往上走
问:有些不解,咋个压下去呢?

我主张四逆汤还有个原因 小时候生长痛 气往腿下压 后来大腿前后左右先后发了四个疖子 现在看来是气滞化热。四逆就是四肢厥逆

应该是成长过程中超我对本我的管制导致的。四逆 四肢厥逆 气郁不通而痛 btw 我小时候不挑食

新加坡吴医生 01:21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寒主收引”,“脾主四肢”。上面几位老师从各方面分析,都很有道理。这种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的症状,与所处年龄阶段、本身的先天体质特点(阳气不足),周遭环境,生活习惯(饮冷或坐卧湿冷、汗出当风等种种不知顾护阳气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生病时多用寒凉药(如发热时的西药抗生素),病后又缺乏恰当的脾胃调养……似乎都有关系。
除了几位老师谈到的:驱寒温阳,健中、柔养肝阴的原则和方药外,我建议应酌加理气和血有助于少阳生发的药物,比如柴胡、陈皮、生麦芽等等[抱拳][抱拳]
另外,几位老师谈到的力学评估(有条件的话很好),针或灸或盐包外敷(此处还可以加上下肢的浴泡),以缓解其局部应力集中造成的疼痛症,也不失为急则治其标出好法子。调养其本,不只是药物,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不容忽视的。否则问题还会来,我们只有跟着“打补丁”了。

我一直从事成人的内科治疗,小儿病几乎不治,我的讨论前两段是查资料查的,最后的辩证治疗才是我的观点,现在看还有点不准,不改了


京宗 06:37
太阴在经,桂枝汤主之。桂枝类方

白蒺藜 06:39

生长痛我治过几个,主要通过正骨,胫骨后移多见,再配合脉相来点小汤药,基本1~2次治愈。从经络角度说,阳明经筋松弛,或者足三阴经筋受寒挛缩,都是致病因素
用过理中汤,桂枝汤,炙附子只用过一次,毕竟都是小孩子。
经筋弹性出问题了,再运动时很容易出现错位。明确问出过诱因好几个都是踢球。

崔医生 07:05
小孩生成痛,病因最常見有,寒,濕,導致外!還有多見小孩胃脾腸積熱傷陰,筋脈失去濡養,現在小孩高粱厚味吃的太多。膝為筋之府,一是靠陽的溫,陰的潤。夜見衛氣入營,陰少舟難行。

汤医生 07:25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游医生 08:20
不是医生也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听伤寒论的讲座听到过桂枝新加汤治产妇身疼痛的病例。小孩子一般都是阳盛阴不足,营阴不足肌肤气血涩滞,筋脉拘挛导致疼痛,桂枝新加汤应该有效吧 ,——想听答案,所以硬着头皮参与一下[捂脸]

汪医生 08:26

小儿生长疼痛与小儿生长"变蒸"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处。

土豆 16:02
我认为是太阳阳明的病,孩子长期坐位导致大腿小腿后群营养不良,肌筋膜紧,太阳有寒,导致胫骨后移,股四头肌代偿性紧张,运动后加重,阳明也寒了,所以治疗考虑温养太阳阳明,经的问题。

北京陈医生 17:37
我首先想到的是芍药甘草汤,如寒重,用芍药甘草附子汤。当然都是对阴不足而致脚挛急的情况。如果是纯肌肉痛,我会考虑是寒湿性重导致夜晚小腿肌肉痛,那就主要考虑从太阴治。去邪是一方面,如需补正,比如素体脾胃不足,要加补正的药。

赞成前面六经辨证的思路,但感觉还不够漂亮。以桂枝汤为例,对太阳中风脉浮缓这类生长痛,的确可以搞定,但为啥是小孩子而且就痛在小腿啊,比如可不可以把能搞定全身太阳中风的桂枝汤的药力就集中限定到小腿上去。
姚医生 17:52
可能是感冒余寒未清,或入少阳,或入阳明,也有可能是发汗太过,伤阴伤阳,所以脚挛急,入少阳则关节痛,入阳明则小腿痛,方用芍药甘草干姜汤

好好的学习机会,看了各位老师的观点,我又想了想,觉得生长痛是个西医病名,从中医来看,病机应该不仅是一种,实际的治疗还是需要根据脉像及当时症状处理吧?

再结合大家的讨论,生长痛的成因可能就是皮肉筋骨脉的生长不协调所致,这样的话,桂枝汤调和营卫就可以作为基本方





陈医生 18:28
臧老师总结得真好![强][强][强]!小儿生长期,阴阳不相调和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此为厥阴和太阳不相交接。肌肤气血涩滞,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故以桂枝为打底方调和阴阳,偏太阳则桂枝汤,偏厥阴寒轻则当归桂枝汤,偏厥阴血虚寒重则以当归四逆汤

林医生 18:35
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因小儿的生长发育以少阳为机枢,赖阳以生,依阴以长,所谓“儿之初生日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未已”;而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要求相对较多,而脾胃发育未臻完善,运化功能尚未健全,相对不足;及肾主骨生髓,为真阴真阳之所在,故小儿生长的根本,源出于肾,由肾气推动生长,小儿发育的机能转输在肝胆。

我认为根据生长痛的症状,与肝脾肾的协作关系有关。现病因不明确,可能与活动过多、生长过快、受涼有关。不同病因,所代表肝脾肾的偏重情況不一样,但我认为离不开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小儿生长旺盛,肝阳易旺、易动肝风,而脾的运化功能未完善,易致脾虚运化失常,不能化生精微,筋失所养,肝主筋,不荣则痛,因而引起疼痛。
生长过快方面,另小儿有心常有余之说,心为五臟六腑之大主,与肾相交,肾藏志,志通心之神明。在心的主导下,肾的“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个人认为心气有余,可使肾气过于推动生长过快。

我也是差不多,长大就不痛了,沒这次讨论,差点忘了小时候有这问題,跟父母说他们也没处理。


kaylee 19:22

说说两例我母亲治过两例被医院诊断是生长痛的孩子,治疗时一个6岁,一个11,当时这两个孩子身高体重发育明显比同龄孩子迟缓。六岁的孩子从会说话就经常说腿疼,医院开始说是生长痛,家长也不在意,到六岁的时候膝关节就变得粗大一些。后来又带去医院看,当地医院说看不了,让去外地检查。但是这家人经济条件不好,没有做进一步检查。11岁的孩子家里条件好,为了治腿疼花了十几万,北京大医院也都检查了没有问题,就一直按生长痛治疗,钙片维生素之类吃了不少。最后按痹症治的,考虑是素体肝脾肾不足导致寒湿侵袭流注关节所致。外治的,方子里有麻桂辛之类也有杜仲熟地这类的。

焕言医心 19:24

所谓生长痛是小儿特有,当然跟小儿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首先小儿“稚阴未长”,易见阴伤阳亢,表现为热证,又因小儿“稚阳未充”,易见阳气虚衰,表现为寒证,故小儿易寒易热;另外心肝常有余而脾肾常不足,脾主四肢,肾主骨主髓;故出现生长痛大多在膝关节附近等,夜里明显,临床观察有些小儿还表现为再发性腹痛,脐周为主,疼痛可轻可重,持续时间不长,自行缓解,这可以进一步证明脾胃虚寒脾主四肢或感受寒邪寒凝气滞,不通则痛。治疗上以外治为主,宜小儿推拿或外敷温通中药等。

卢医生 19:45

我也是抄书,请大家指正。
葛根加术汤,生长痛,脉弦滑。
麻杏薏甘汤,生长痛,脉沉弦滑。
桂枝芍药知母汤,生长痛,脉弦,太阳少阴合病。
桂枝加黄芪汤,生长痛,脉缓。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生长痛,脉沉弦细。
没接触过生长痛,结合之前接触过的痹症治疗经验。

方寸之间 20:03

我小时候也痛过,,一般晚上九点开始,酸痛得难以入睡,,不过睡着了,第二天就不痛了,好像也没什么发作规律,,长大了就没发作了,,但是偶尔下肢太靠近冰柜晚上会有相似的感觉,


王医生 深圳 20:43

现在硅谷流行完全戒断不吃面食等含麸质的食物,是造成过敏、糖尿病、肥胖及炎性反应的重要诱因,所以面食吃多了会膝盖痛

德国徐医生 22:44

看了上面大家的讨论,我认为所谓儿童生长痛是体虚性儿童感冒失治造成。记得我自己小时候就经常膝盖疼,而且多在受凉后。成年后只要冷天穿了裙子,晚上睡觉也会膝痛难眠,当时还以为是关节炎,但一般保暖后就会好。
伤寒论第二十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第三十条: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
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
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燥,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所以我认为治疗此症可用芍药甘草汤;亦可用桂枝汤,对汗出多的可加附子。如有烦燥,则用甘草干姜汤;有阳明内结的可稍予调胃承气汤。

儿童多数都会饮食不节,加上小儿多脾胃稚嫩,容易造成食积

体虚的儿童易患此症,所以太阴,少阴,甚至厥阴体质都会有。本身是三阴体质,受寒后再误治就容易引起变证

庞医生 00:47
风湿相抟,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火龍 06:32
既然是生长痛,从三焦、胆入手,用小柴胡汤即可。没治过,揣测[愉快]

多伦多李医生 06:41

生长痛并不是诊断。临床要根据具体的诊断治疗。

部医生 23:16

寒主收引,何以寒邪盘据,正不胜之。阳虚之故,阳虚则寒,而如果为三阴病体质,则阳气明显不足,按阳虚程度,则厥阴病首当其冲,肝脾肾俱不足。其次少阴病,最后太阴病。

小儿生长痛
小儿稚阳之体,肾气未充,如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外感误治寒邪传里,导致肾阳不足,卫气失于温煦,开阖失约,则寒邪为患阻滞气血。夜晚阴盛阳虚,卫气入里,则疼痛易作。故考虑小儿生长痛为少阴病体质,据其脉症虚实,或以金匮肾气丸补之,四逆汤温之,或以麻细附温通,或桂枝加附子调营卫温阳气等。若正胜邪去亦可出阴转阳,见于三阳病,或太阳或少阳或阳明。

小儿稚阴稚阳,肾气不充,不论外感六邪或内伤脾胃,或先天不足母体内传,凡营阴卫阳受累,皆可为患。一伤及卫阳以寒症表现。伤及营阴以热症表现。实则三阳,虚则三阴。据其脉症则六经病皆见。其病邪可从皮毛,→腠理,→经脉,→脏腑。从身→心。故治疗包括外治内调,康复锻炼及心理调治。

小儿为少阳之气,主升发,主木,而肝主木主筋,膝为筋之府,八会穴之筋会阳陵泉,也在膝部,膝部以足阳明足太阴经筋为主。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不足,肝木虚,膝易酸。小儿以木为主,故升发受阻,经筋受累多见膝部。

温哥华李医生 10:12

我观察到自家孩子及他几个小伙伴诉说‘腿疼’的情况,多数是由于寒冷引起,在关节周围按摩和艾灸就会缓解。不过这几个孩子都有脾胃不足和挑食的毛病,一感冒多会伴有呕吐、腹部不适等表现,所谓‘胃肠感冒’,在背部和腹部艾灸也会很快好。就这几个孩子而言,生长痛也好,胃肠感冒也好,温阳(太阳、太阴)可以急则治标,如果能坚持做,也可缓则治本。

英国郑医生

这个病我考虑是因为寒客血脉, 寒凝血泣, 受寒的 经筋张力增大, 造成膝关节周围的 经筋对 膝关节张力发生变化, 导致小关节移位, 引起疼痛, 治标可以手法复位, 艾灸会有帮助, 治本我考虑当责之于太阳,厥阴两经, 是不是可以从肝论治


德国张医生

我治过二例生长痛的孩子,有意思的是,她们都很健壮,爱体育,德国孩子,13岁左右,我先治的那个用的局部埋针,二周后就搞定了,我都深感神奇,接着她就把她的同学带来,又照着重做一遍,又是同样有效。我现在想想,象她俩都算是阳明经的,痛处在阳明胃经处,体质热,食欲也好,和大家上面说的,体虚,偏寒正好相反。真的还是要观其脉证,随证治之啊!

德国徐医生答:  我想你这二例如果用调胃承气和下胃应该也有效

是的,我也是想应用调胃承气

脉诊刘医生答: 个人认为胃经有热,也得分经证和腑证,。腑证才能用调胃承气。

美国郑医生

小儿生长痛,大多在膝关节附近等,夜里明显,夜里阳气弱,卫气入里,这种疼痛和阳虚受寒有关。小儿阳虚一是来自先天,父母身体不好,禀赋薄弱;二是后天失养,如喂养不当、过度用抗生素、运动过度等。先天后天往往是互相关联的。先天不足的孩子,后天更容易失养。阳虚可以任何的六脏:心阳虚、脾阳虚、肺气虚、肝寒、肾阳虚。由于发生在下肢一定有脾阳虚、肾阳虚阳虚、或肝寒。外感寒,根据少儿的体质不同可以发生在太阳经、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或在二阳经、三阳经、二阴经、三阴经,也可以是阳经阴经的并病。

治疗:遵仲师,观其脉证,随证治之。

如太阳经的麻黄汤、桂枝汤、麻黄桂枝各半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二越俾一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等。

阳明经的葛根汤、吴茱萸汤等。

少阳经的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干姜汤等。

三阴经的桂枝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等。

时方的独活寄生汤、六味地黄丸、金桂肾气丸、归脾丸、六君子汤等。

还要根据标本虚实,决定先解表还是先治里,还是标本兼治。


臧医生

生长痛是儿童时期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1823年由法国医生Duchamp首先提出,其好发于2~12岁的健康儿童,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间歇性的下肢疼痛,尤以膝关节周围和小腿前侧为重,其局部组织无红肿压痛,活动正常,疼痛多发生在黄昏前后,过度运动、疲劳时疼痛加重。两百年来虽经众多研究但至今对其发病机制、检测方法、诊断及治疗尚不十分清楚。现代医学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多采用心理行为治疗、局部热敷、适当休息、饮食中添加钙剂和维生素剂等缓解症状的治疗,并且缺乏确切证据说明有效。中医将生长痛归属 “痹症”范畴,根据患儿中医证候进行辨证治疗,可较快缓解疼痛症状、减轻家长的担忧。

现代医学对生长痛的认识

生长痛并非疾病名称,作为一种临床症状,因其发生于儿童生长期而得名,它是儿童时期导致骨骼肌肉系统疼痛的最常见原因,远远超过感染和肿瘤病因。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活动过多、生长过快、夜间受凉、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诱发相关。

发病机制有许多假设,有报道与骨代谢、骨龄、下肢微循环、下肢力线、痛阈值、骨骼生长、精神因素相关;还报道其与骨密度、心理因

素、母乳喂养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生长痛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骨骼生长迅速,而其周围的神经、肌腱、肌肉生长相对较慢,因而产生牵拉痛。二是幼儿开始学步时小腿的胫骨较弯曲,为抵消胫骨内弯造

成的支持力线不正,人体会代偿地出现一定程度的膝关节外翻,而少数小儿胫骨内弯和膝关节外翻未能及时纠正,为保持关节稳定,腿部肌肉须保持紧张状态腿部肌肉须保持紧张状态,因此出现疼痛;三是白天活动量大,长时间必然引起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也会引起肌肉疲劳酸痛。

生长痛的典型表现为的儿童有反复双下肢间歇性疼痛,尤以胫骨、膝关节周边部位较重,持续几分至几小时不等,却在次日清醒后不再疼痛,间歇期为几天至几周,有一定的周期性。儿童生长痛多结合临床表现进行排他性诊断。

生长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生长痛归属 中医“痹症”范畴,痹证是由于正气亏虚,风寒湿邪痹阻肢体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正气与肝肾脾有关:肾藏精,主骨生髓;肝藏血,主筋;脾主运化,主肌肉;肝肾脾不足,筋脉失养,不荣则痛;寒又为阴邪,善趋下行,出现下肢寒痛,入夜尤甚。伤寒论六经辩证可分属太阳病、少阴病、厥阴病、太阴病,治疗宜温补肝肾脾,散寒通络止痛,临床上根据患儿舌脉、体质不同,可与桂枝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白术汤、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


山东方医生

小儿生长痛

很多疾病都是娘胎里带来的,先天不足,后天营养跟不上,或食多种寒性药物食物,很多孕妇夜晚腿肚子转筋临床上时常可见。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荣在发。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是。发于夜晚属阴,营血精不足。六经辨治当从三阴,随证治之。我想举例,我女儿小的时候,我真的是很上心喂养,骨头汤鸡汤鱼汤就没有断过,她的头发象黑色的稠缎一样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一点也不夸张。不幸的是一次意外导致胳膊骨折,从此以后,她的头发再也没有了从前的黑亮的闪闪发光。骨头的生长和修复一个道理。

小儿生长痛早期幼儿多数还伴有佝偻病,枕圈,鸡胸,多汗,罗圈腿,夜啼。要不说小儿是哑科呢,夜哭郎那是告诉大人他难受。小儿的脉还真没摸过

多伦多张医生

思路永远都是: 诊其脉证,问其病史,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都不同,不能指望靠着一两个方子就能打遍天下。

这个病可以从肝脾肾来考虑。肝主筋,脾主肌肉,肾主骨。成长过程中,这三样都在快速生长。痛,可能是这三脏受邪。

根据楼上各位医生的案例,有虚寒的,有热实的。虚寒的温之,可以桂枝汤为基础。热实的清热。

也可循经诊查,看能否找到病邪在哪条经络,然后或针或灸。

肝脾肾三脏,诊查其阴阳气血,虚则补之,寒则温之。各脏都有相应的药物。

从六经辨证的思路出发,如果能判断出属哪一经的证,那就从伤寒论中找相应的药方来处理,随证加减。


张医生

我的一个朋友解决孩子生长痛,是用義谷力学的方法,当孩子发生生长痛的时候,就用三根带子绑在脚踝、膝下、膝上。睡一夜,第二天就好了。这个方法虽然简单,需要专业人士指导,不清楚不要轻易尝试



生长痛,我的理解是小孩之前感受到风寒,一直表寒不解,身体在自然发育生长,却被表寒束缚着,这种风寒时间长没有入里,用葛根汤解。这汤药我本人早年也喝了,多年束缚的表寒从背部慢慢渗汗而解,另小孩多脾肺虚嫩,加四君子汤。

上海刘医生

头一次听说这个病,根据疼痛部位和疼痛性质来看应该是归在肝脾,小儿肺脾常不足,心肝则有余,会不会是肝强脾弱引起的症状?具体的寒热虚实需要望指纹,问饮食及二便再来确诊下

信息太少,没敢出方子,但是是这个思路

多伦多徐医生

成长痛只是一个名词,每个孩子都不一定相同,确实是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我女儿5岁多也有这种情况,她一直瘦弱,脾胃不强,期间情况曲折,但我发现她每次喊痛都是她胃口尤其不好的时候,另外她在上学的过程中也经常反复受寒,时有鼻流清涕或腹痛腹泻的情况,另外她同时有比较严重的蛀牙,肾主骨,脾主肌肉,以我家孩子的情况,二者都有不足,鉴于孩子小,我觉得以补脾土后天之本为主,同时调和营卫,就给她吃了一点小建中汤和桂枝汤,同时也补充钙剂,近3个月来已经没有这种情况了。但不知道是吃药的作用还是身体自己调整了


成都何医生

没有对生长痛治疗经验,从发病年龄和特点看:上为阳,下为阴,疼痛位在下,属阴,为寒,夜间痛更佐证了;但孩子为稚阳之体,生长期属少阳,生长是向上的,阳气在上,造成下面阳气相对不足,易受寒,夜间阳气更弱,疼痛加重。

艾灸涌泉穴,引阳回阴,针刺阳池穴,走少阳经。中药可以用乌梅丸加减,加少量风药轻轻宣上。


洪医生

业余 打酱油 凑热闹 想看答案

根据 症状1:多为下肢疼痛(生长痛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在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尔会在腹股沟区,疼痛一般在关节以外的地方。典型的是双侧疼痛,也有一侧疼痛的。) 症状3:疼痛多发于夜间

推测 阳有余 阴不足。根据 症状2:多为肌肉性疼痛, 推测 脾气不利

治疗思路 1收敛阳气 2调理营卫 补脾胃滋阴。方子 1 龙骨牡蛎系 2 桂枝汤小建中系

有脉 才好定方

日月

曾治一患儿生长痛,夜晚痛甚,结合小孩生理,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用柴胡桂枝汤取得良效,请指教!

慧清

膝关节生长痛痛点主要在胫骨结节,是股四头肌扩张部的髌韧带附着点,想想股四头肌涉及的经络就知道了!


生长痛多发生在胫骨近端的干骺端(升发之处)附近,前内或者前外。筋、骨、肉不合所致,灵枢:膀胱足太阳之脉……是主筋所生病;胆足少阳之脉……是主骨所生病。易曰,震为足,膝以下皆曰足,震为木,升发之始。再从生长痛的发病时间看,多为夜晚,涉及子丑寅卯时段,从伤寒论六经欲解时分析,涉及三阴及少阳,综合分析病机:阳升发不及,寒、湿痹阻,轻者用阳旦汤(升阳第一方),即桂枝汤加减,重者当归四逆类方,或加吴茱萸、干姜、附子等,临患者舌脉为准!

陕西赵医生

有一说:孩子长个子,多灸身柱和大椎穴(记得不太清)。同样是成长,能否通转用。大椎穴是治外感的必用穴,转换到药上,可否用小建中加减,或以小柴调三焦

山西冯医生

我小时候生长疼,小孩子贪玩,坐在凉地上看电视,结果到晚上开始转腿肚,小腿肚子转筋一下就拧成一疙瘩。第二天是邻家的老大夫开了个水煎熏洗的,药物味数不多量也不大,老大夫让熏后趁温从膝盖到脚一个方向往下搓。再后来因为小,好像腿疼也没在出现

广东吕医生

动为阳,静为阴。多做有针对性的运动,让孩子骨骼脏腑强健起来,才是治本。否则用药都是治标。说白了就是中国人身体承载阴阳能量的通道质量越来越差了。大道至简想致富先修路,否则全体都在低体能层面倒腾,不可能有啥大的飞跃。



唐医生:

引自臧医生查询结果:

生长痛是儿童时期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1823年由法国医生Duchamp首先提出,其好发于2~12岁的健康儿童,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间歇性的下肢疼痛,尤以膝关节周围和小腿前侧为重,其局部组织无红肿压痛,活动正常,疼痛多发生在黄昏前后,过度运动、疲劳时疼痛加重。两百年来虽经众多研究但至今对其发病机制、检测方法、诊断及治疗尚不十分清楚。现代医学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多采用心理行为治疗、局部热敷、适当休息、饮食中添加钙剂和维生素剂等缓解症状的治疗,并且缺乏确切证据说明有效。


首先,生长痛,是西医提出来的一个病名。主要的表现为:反复发作性,间歇性,下肢疼痛,尤以膝关节周围和小腿前侧为重,疼痛多发生在黄昏前后,过度运动、疲劳时疼痛加重。

对于这样的病人,临床中还是常见的。群里的医生有治疗过的,也有自己或者家人有经历的。对于这样一个现象的认识,西医的诊断和治疗并不清楚,只有一些对症的治疗方法。

因为咱们医生所处的这个时代,大家都学习了中医和西医,经常面对的情况是,一个疾病来了,既有中医的诊断和认识,又有西医的诊断和认识。而且中医发展了两千多年,又产生了很多的流派,即使是单从中医的角度,也已经有很多的认识。这次的讨论,对于这个病症,大家有从五脏入手来提出认识和治疗的。提出:“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治疗以调节肝脾,补肾入手。也有从六经辩证入手的,提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但是,大多数的治疗讨论都是集中在:桂枝汤类方或柴胡类方为主的治疗。在讨论中高医生引述的曹颖甫医生的论述,还有美国郑医生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认识。

中医学体系中,除了六经辩证以外,还有五脏辩证,三焦辩证,卫气营血辩证,经络辩证等不同的辩证方法。这些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辩证体系。所有的这些辩证方法中,以我的经验看来,还是以六经辩证为最完整,简单,有效的辩证方法。六经辩证,已经涵盖了脏腑辩证和经络辩证。虽然有些医家提出六经辩证和经络没有关系。但是在临床的验证中,这个提法是站不住脚的。

下面我对于此次讨论的话题:”成长痛“从六经辩证的角度来加以分析。

主证:疼痛,反复发作

病位:小腿前侧或膝周。

从经络角度说,该病位在阳明经的循行路线上。

我治疗的病人,往往还伴有:小腿肚子胀痛,提示,与太阳经也有关系。

这样的病人,随着体质的不同,会有不同的证型。正如高医生和美国郑医生所论述的,咱们应该:”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实际上,临床中该病多发的证型是:葛根汤证和小青龙汤证,以此两种证型最为常见。对于以疼痛为主证的疾病,往往和伤寒有关系,但是,大家为何在临床中会以:”桂枝汤“类方为主来加减治疗呢?伤寒论第16条,提出:”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桂枝汤,常须识(音zhi意,记住)此,勿令误也”。伤寒论,讨论的是六经辩证,但是从书名,就已经突出了以:“寒”字为主。也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医家,要重视“寒邪”对人体的伤害是最厉害的,也是最难解决的。一般来说,一旦伤寒,即寒邪侵入到人体,如果没有正确的治疗,是很难驱除的。相关的疾病甚至于可以携带终生。

在太阳病篇,讨论了“伤寒”和“中风”两种情况,两者都可以产生疼痛的症状,区别的要点就在于:中风是脉浮缓而汗出,伤寒是脉浮紧而不汗出,从临床中来观察,引起疼痛的大部分病症都是由“伤寒”引起的,即会有明显脉象,也就是“脉浮紧”。但是如果仅是太阳经受到影响,是不应该有膝盖疼痛为主的主诉症状的,膝盖和大腿前侧 有疼痛的症状出现,说明,阳明经也受到了影响。如果患者体质比较强壮,怕热,食量偏大,舌红,苔黄腻,说明阳明热证比较明显,此为太阳阳明合病,就可选用葛根汤方。如果患者容易畏寒怕冷,食量少,舌质淡白,苔白腻,手脚不冷,以及无少阴证、厥阴证,此为太阳太阴合病,可用方为小青龙汤方。一般有小腿前侧疼痛的,多数都可归在小青龙汤证,此时的胃经是胃虚寒的状态。

也有一型的病人,有先天肾气不足的情况,也就是先天肾阳不足,治疗起来就比较复杂,这个时候,才需要加用附子。如果没有先天肾阳不足的情况,是不需要随便加用附子的。这一型病人虽然在整个称为:“成长痛”的病人群中算少数,但是还是有的。当然也有不荣(营养不良)引起的疼痛,取用芍药甘草汤等方来治疗。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就更少见了。

既然疼痛是由寒邪引起,就要分清楚是外寒还是内寒,仲师在伤寒论中已经明确提出,太阳表寒,是不可以用艾灸的治疗方法的。可是现在的临床医生,常常一见寒症就上艾灸治疗,但对于这种疼痛却是不能使用的,一旦使用,会有很多的变证,比如葛根汤证的病患,就忌用艾灸。而对于小青龙汤证的小腿前侧疼痛这一类型,就可以使用艾灸治疗,因为它的病机包括了太阴虚寒(内寒)。

不管用药,还是用针,还是按摩,如果都能够按照上面的分析证型进行治疗,都会取到很好的效果。

在讨论中提到的小儿体质特点,小儿和成人的最大不同,就是生机比较旺盛。假设将人的一生分为四季,小儿就是“春季”,因此,肝木旺盛,木旺而土衰,因此,小儿的脾胃会偏于虚弱。有的人以此“肝木旺盛”为因,选用了柴胡剂进行治疗,这是混淆了“五脏”和“六经”辩证。实际上,六经辩证是涵盖了五脏六腑和十二经络的。也即:太阳膀胱小肠,阳明胃大肠,少阳胆三焦,太阴脾肺,少阴心肾,厥阴肝心包。

因此小儿的肝旺和脾弱,是小儿的生理特点,并不是疾病的病机。少阳病,是少阳郁火,实际上是一个热证,所以柴胡剂实际上是一个清热方系,如果用来治疗寒症,特别是太阳表寒,只能加重病情。

那为何后世医家创造了很多其他的方剂来治疗寒证,如人参败毒散,九味羌活汤,用来代替麻黄剂的使用,来治疗伤寒?此种创新,对于伤寒的轻证,尚可有效,对于伤寒的重证,就只能是隔靴搔痒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如果对病人的体质无法做出准确判断,也就是一旦患者有少阴证或者厥阴证的情况存在,而误用麻黄剂,会带来严重后果(脱阳),为了免于在无法准确判断病人体质的情况下,治好一百个,治死一个的情况出现,后世医家渐渐的就避用了治病神效的麻黄剂。同时,也就是这个原因,在此次讨论中,大部分医家给出的是桂枝汤方的真正背后原因(虽然可能您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上面我的分析,只是征对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两类证型加以细述的,绝不能因为其他证型少见而忽略,如病人是:脉浮缓,是为中风。那还是要选用桂枝剂。脉弦,要选用柴胡剂。脉浮而大,就要考虑有少阴证或者厥阴证了。

综上所述,虽然西医不明确”成长痛“的病因和治疗,但是还是很认真的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病症,咱们做中医的,不能停留在症状治疗的基础上,还要发挥中医辩证论治的优势,来寻找明确病因病机,并加以治疗。如此一来,如果此痛真的是由于”太阳伤寒“引起的,一般小儿成长以后,阳气旺盛,疼痛的症状就会消失,但是引起该病的病机是会一直存在下去的,并且随着身体的状况,不断传变。为医者不可不察。

大家可以看出,就算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疾病面前,准确娴熟的脉诊也在从诊断到治疗中,起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在我的讨论发言中,给出的都是我的基本治疗思路和方向,在临床中,远远没有这么简单,确实是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努力,做好临床工作,为人民服务。


以上为此次“成长痛“话题讨论文案总结,小群的答疑讨论文案不做公布,清感兴趣的朋友,抓住下个课题的讨论机会。谢谢大家的积极参与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7-05-08 10:20 2楼
谢谢楼主,提供这个讨论方法很好!
2017-05-09 20:14 3楼
大家可以看出,就算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疾病面前,准确娴熟的脉诊也在从诊断到治疗中,起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在我的讨论发言中,给出的都是我的基本治疗思路和方向,在临床中,远远没有这么简单,确实是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努力,做好临床工作,为人民服务。
小菜一碟。何须辨证,一次少于一克,当晚睡觉不受影响。二至 三次可保持很长时间,我小女儿 几年来吃过不上十次,今有一年未患过。用的是类风湿秘方药,不便相告药方,请理解。
2017-05-10 01:15 4楼
有效的并不一定是对的,这点不可不知,光盯着症状的改善,不知辨证对因治疗,人的一辈子长着呢,嘿嘿
2017-05-10 19:23 5楼
蓝衣居士 说:
有效的并不一定是对的,这点不可不知,光盯着症状的改善,不知辨证对因治疗,人的一辈子长着呢,嘿嘿
蓝即是红,红即是色,红蓝色是空。
⬅ 何代伸:邓铁涛眼中的“铁杆中医” 老茶馆 曾国蕃墓志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