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治病求本中蕴含的真谛,中医人必懂!

2016-06-13 14:04 楼主
导读:“治病求本”这句话,相信您不论是否懂中医,都曾听说过,但这简单的四个字背后蕴含的含义,您就未必知道了!对于医者而言,这是一条治病准则,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理解这条准则的呢?别着急,小编今天和您一起来学习“治病求本”的奥秘!

“治病求本”就是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找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或称疾病过程中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并针对根本原因制定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就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原则。

“本”是相对“标”而言。它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不同的场合可有多种内涵,用以说明疾病过程中多种矛盾的主次关系。以病因与症状言,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以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言,主要原因为本,次要原因为标;以正气与邪气言,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以原发病与继发病言,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以主症与次症言,主症为本,次症为标;以疾病本质与疾病表象言,本质为本,表象为标;以基本病理变化(如阴阳失调)与一般病理变化(除阴阳失调以外同时存在的其他病理变化,如痰湿停滞、瘀血阻络等)言,基本病理变化为本,一般病理变化为标;等等。

治病求本,必须透过病人众多的临床表现,即外部表现,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综合,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存精,才能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绝不能把疾病过程中的一般原因当作根本原因,也不能被一些表象或假象迷惑。例如病人先是因淋雨后外感寒湿,出现恶寒身痛、全身违和、脘腹闷胀、纳谷不香等症状,后又继进油腻等食物,遂加重了病情,更呕恶、腹胀、大便稀溏。我们在辨证过程中分析,这个病人进食油荤只是疾病过程中的一般原因,而外感寒湿才是根本原因。因此必须用藿香正气散治疗,以解表散寒、芳香化浊为主。绝不能把进食油荤当作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只用山楂丸、保和丸之类的消食行滞的方药。否则,就是把疾病的一般原因当作根本原因,不符合治病求本的原则,疗效也肯定不好。又如病人出现四肢厥逆,脉沉,很像寒证,同时又有壮热心烦、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等热性症状。分析这个病人,壮热心烦、口渴喜冷饮等是里热盛极的表现,当属疾病的本质——真象,而四肢厥冷、脉沉是阳盛于内、格阴于外的假象,应诊断为热厥证。按治病求本的原则,应该用白虎汤等寒凉药治其真热证,绝不能用四逆汤等温热方当寒厥证治疗,否则就会“火上加油”,造成不良后果。

治病求本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通常情况下是必须遵循的。如上所述,违背了这一原则,小则疗效不佳,大则后患无穷。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根据辩证法的观点,事物有常也有变,有一般也有特殊。在特殊情况下,在复杂多变的病证中,病有标本主次之不同,治有先后缓急之区别。当标病甚急,如不及时解决,要危机患者生命或影响疾病正常治疗时,又必须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治则,先治“标病”,后治“本病”。若标本并重,则又应“标本同治”。正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所说“先热而后生其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小大不利,治其标”。在现代临床实践中,急则治其标和标本同治的例子也是很多的。如一个鼓胀病人,原腹大如鼓,脘腹撑胀,全身大肉已脱,神疲气少,心烦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少,继突发呕吐大量鲜血、脉由弦缓无力转为弦数有力,舌质转红赤,少苔少津。按治病求本的原则,应清热利湿、逐水攻下,治其湿热蕴结肝脾。但目前标症热甚伤络,逼血外溢更急。因此,遵“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应先清热凉血、活血止血,急投泻心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味治之,方能缓解标急之危。如果患者因大量呕血,而出现气随血脱的脱证,又须同时投以独参汤益气固脱,留人治病,也是“急则治其标”的有力措施。

【本文选自《陈崑山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戴琦编著)】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求教,精神性呕吐怎么治疗效果好? 老茶馆 中药绝学:僵蚕一味,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