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这十年(1997-2007)想到互联网中医

2010-06-20 14:28 楼主
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一边靠论坛,一边靠香港电影,来疏解压力。看的多数还是95年以前的香港电影,无论是鬼片还是警匪片,看了好几部,毕竟那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的电影是香港电影的繁盛期,经典片多。

看香港电影确实能把人从压力中暂时舒缓出来。今日看了一文,分析97年香港回归后的10年电影发展史,有点感慨,一并转过来。中医之道路跟香港电影发展之道路有点相似。观众在流失,有强大号召力的王牌慢慢消失在历史舞台中。互联网这块稍微有点影响力的舞台不断在垮台,从去年的环球中医网、中国中医药论坛的关闭,到如今的伤×论坛、中国中医论坛的没落,感觉都已经被淘汰在了历史的车轮下。互联网中医舞台何去何从?让人看不清,看不明。今日无法预知明日之事,只是中医人士当自强…… 1.jpg 2.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6-20 14:30 2楼
艰难前行——香港电影这十年


10年之前,香港电影正逐步走向衰落;10年之后,香港电影正慢慢复苏。那么,10年的时间里,香港电影都发生了些什么呢?


97~99,处于转型期的香港电影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大陆,这是一件盛事,举国同庆。而香港影坛也在经历着重大的变革。

开年第一部上画的影片是银河映像公司的《十万火急》,为香港电影取得了一个好彩头,这部过两千万票房的本土港片,似乎在预示这97年的香港影市注定是要风风火火的。



《一个好人》


97年的贺岁档期,成龙的《一个好人》、李连杰的《黄飞鸿之西域雄狮》、周星驰的《97家有喜事》接连上映,烧热了整个贺岁档期,记住这个美好的瞬间吧,从此以后,再也无法看到他们三人共同出现在同一个档期之内了。

1月14日,中国电影第一位武侠片大师胡金铨逝世,他的良师益友,另一位华语影片大师李翰祥在上一年的12月17日先走了一步。两位大师的先后离去,代表了他们那段黄金岁月的终结,

4月份举行了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总结了过去一年香港影坛取得的优异成绩。陈可辛的《甜蜜蜜》(张曼玉版 孙俪版)在开奖前就被视为夺奖大热门,当最佳影片大奖颁出之后,所有悬念一一揭晓,《甜蜜蜜》果然不负众望拿下了9项大奖,至今仍然金像奖之冠。

5月的法国戛纳,春光明媚,举行云集,在这一年的戛纳电影节上,来自香港的王家卫凭借他的作品《春光乍现》夺得最佳导演大奖,成为首个赢得此项殊荣的华人导演,也使香港电影终于走入了艺术殿堂,王家卫遂成为香港影坛的一面文艺大旗。

97年全年,香港一共出品85部电影,这个数字比起黄金时期年产300部的数量相比,明显已是大幅缩水,可是我们不能否定这些影片的总体质量,产量下降了,质量却大大提高了。年产几百部的影片,其中的垃圾电影自然不在少数,质与量是需要达到一种平衡的。

97年到2000年这段时期,香港电影还是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摸着石头过河,不知何去何从,是香港影人的普遍心态。回归伊始,香港影人面对一个广阔的内地市场,简直是喜出望外。12亿人口啊,想想,一部港产大片可能随便都会取得上亿元的巨额票房,这是一个多么具有诱惑力的数字啊!事实却并非如此,香港电影对于内地绝大多数观众来说,都不会感到陌生,老百姓对香港的明星是如数家珍,对于他们参演的电影也是耳熟能详,可这并不代表大家会对电影院里面上映的港片趋之若鹜。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盗版,盗版录像带、盗版VCD,它们帮助港片培养起来了一大批忠实影迷,但是长年累月的在电视上的观看方式,导致了大家没有培养起来进电影院看港片的习惯。至今,内地的观众一提到港片,很少有马上想到去电影院观看的,除非是《功夫》或是《神话》一类的影片,才能把观众吸引到电影院里去。港片自身不能吸引观众的原因,在于很多电影拍得过于小气,没有宏大的场面来支撑一部电影,普通的动作影片是不足以显示出电影院所带来的震撼,这也是为什么在电影院中,好莱坞影片要比港片大大的受到欢迎。不单是在内地,97年之后,香港本土影市同样面临这些问题,影片的产量下降,票房流失,导致了香港电影逐渐走向了下坡路。

97年上映的85部本港电影,从整体成绩来看,整体的只能算是中等,烂片少,好片也不多。回归之后,香港电影的制作风格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快节奏、高产出,仍然是香港电影的制作准则。吴宇森和周润发在97之前已经奔赴好莱坞,成龙94年就凭借《红蕃区》打入了美国市场,李连杰也被好莱坞片商看中,成、李二人的出走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从97年7月泰铢贬值开始,一场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吹到了香港。香港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了重创。原先很多投资电影生意的大老板,因为生意亏本而纷纷撤资,导致了大量从事电影行业的工作人员集体失业,不少二三线的演员也开始转行做生意,这次金融危机给香港电影界带来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亚洲金融危急可以看作是香港电影的一个分水岭,这就好像一个遭到沉重打击而受了重伤的人,即便是上好了之后,还留有后遗症。金融风暴带来的灾难虽然不久就过去了,可是香港电影界已经元气大伤,很多电影因为没有资金而不得不停顿下来,这直接导致了香港明星层出现了一个断裂时期。

香港电影之所以在过去充满无穷的魅力,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拥有取之不尽的明星资源,按照过去了规律,香港明星5到8年就会诞生新的一代,老一代的继续活跃,新一代则虎虎生风。这里所说的新一代明星,是指具有一定票房号召力的,只和观众混个眼熟,不能保证观众走入戏院看他(她)演戏的明星,不能算。明星制度在邵氏时期就开始培养,张彻从影40年,收了5代弟子,每一代弟子都有一两位是具有强大票房号召力的巨星,这就是为何邵氏创造了那样一段传奇的原因。

97年金融危机之后,香港电影产量减少,能给新晋明星发挥的机会就相对减少了,戏都没的演,怎么能红呢?电影赚钱难,也促使电影公司的老板们只安排有一定票房实力的明星主演,新人没有机会上位,这就逐渐导致了香港影坛的青黄不接。

10月份上映的《香港制造》成为一匹影坛黑马,“草根导演”陈果用搜集来的几十万尺胶片,还有刘德华投资的50万港币,拍成了这部划时代的香港独立电影,她将在随后的各大影展中屡立奇功。



《泰坦尼克号》所向披靡


97年一部《泰坦尼克号》风靡全球,香港影市自然不可幸免,《泰坦尼克》在香港本地夺下下1.15亿港币的天价票房,成为香港开埠以来最卖座的一部电影,香港电影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外片一直不能打败港片成为年度票房冠军,但是在97年之后,港片就很难战胜外片的入侵,这表明了本港观众对香港电影也逐渐失去了兴趣。

台湾资金多年来一直是香港电影的支柱,97回归以后,台湾片商开始撤资,也相应减少了引进港片的数量,直接导致了香港很多电影公司无以为继。

1997年值得关注的影片还有:《一个好人》、《一个字头的诞生》、《十万火急》、《宋家皇朝》、《色情男女》、《阴阳路》、《南海十三郎》等。
2010-06-20 14:30 3楼
1998年,香港电影的颓势更加明显,打入年度票房十强的电影《九星报喜》,本港票房刚过千万。这样的成绩,就算是在89年也进入不了排行榜的前15名,香港电影的江河日下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98年之后,成龙的《我是谁》和李连杰的《杀手之王》上映过后,宣告两人在香港影坛的战场开始向西转移,他们将和周润发一起在好莱坞打拼出一片新的天地。嘉禾公司在失去了成龙这张王牌之后,公司的实力出现了大幅的萎缩,再加上公司二把手何冠昌的辞世,使原本就债务缠身的嘉禾公司显得摇摇欲坠。曾经的电影界巨头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中等规模的制作公司了。

98年最风光的电影明星是郑伊健,年度票房十强的电影中,《风云之熊霸天下》和《古惑仔之龙争虎斗》都是由他担纲主演,郑伊健的个人演艺事业在这一年达到了顶峰。《风云之雄辩天下》也打破了一个惯例,香港电影15年以来的年度票房冠军,都是由成龙、周星驰、周润发担纲主演的电影,只有这部《风云》不是。周星驰的《行运一条龙》年度排行第三,这部电影是出群戏,没有突出周星驰的个人表演,算不是是一部出色的周氏喜剧。

众多三级片也开始大行其道,市道低迷的今天,就连一向热销的三级片也是观众寥寥,这就说明不单是有外部因素的干扰,电影人内部也存在着问题。电影人的制作态度,也直接导致了观众的流失。

从98年的年度票房排行榜可以看出,动作片、喜剧片、黑帮片等类型片,仍然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片种,但是从《龙在江湖》、《赌侠1999》、《杀手之王》这些打入本港电影票房前十的影片来看,都没有达到过去同类型影片的水准,还不用妄想超越了。电影主创们创作力的衰竭,导致了电影水准齐刷刷地下降。过去的香港电影好看,是因为她的剧情紧凑而富有张力,很多外国经典电影的桥段是信手拈来,拿到就用,编导们都是以一种几乎疯狂的状态投入工作,有的工作人员一天要赶几个剧组,明星一年拍10部、8部戏都属于正常现象,越是忙碌,人们的工作热情越高涨,因为赚钱越多。电影产量少了,很多主创人员都显得无所适从,因为他们很难用一种平静的心态来创作电影,在他们的工作态度中,忙碌才是一种最佳的状态。

香港早期绝大多数电影都是一个月完工,即使现在也是如此。好莱坞拍一部电影最少也要两个月的时间,很多商业大片半年拍完都是快的。在香港就绝对不会有这种情况,在香港街道拍摄外景都是一个难题,政府有时才给剧组几十分钟的拍摄时间,剧组就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拍摄十几分钟的戏,这样不可能的任务,香港电影人还是做到了。由此看来,香港影人更适合快节奏的拍摄方式,锐减的电影年产量,导致了他们的创作力也大大降低。

成立于96年的银河映像公司开始逐渐成长起来,98年他们公司拍摄的《暗花》、《真心英雄》等影片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银河映像制作两类影片:商业片与风格片,银河映像风格影片的制作讲究严谨,在剧本上精雕细琢,是他们的每一作品都拥有过硬的剧本基础。银河映像影片的剧情,在香港来说,算是最复杂也是最吸引人的。正是由于银河映像强大的编剧班底,才使得他们的影片在香港影坛显得卓尔不群,银河映像与她的创始人杜琪峰、韦家辉、游志达正在成为香港影坛逆流而上的新星。

不单是银河映像,其他电影人也都在求新求变。虽然回归了祖国,但是内地的电影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内地引进香港电影还要受到配额的限制,本土票房仍然是香港影人的主攻目标。

陈嘉上的《野兽刑警》在98年问世,这是一部反传统的警匪电影,探询警察内心的灰色地带,以人物独白的方式剖析其内心活动,揭示了警察的内心世界,这部电影达到了警匪片过去没有的高度,是一部具有很强文艺性的类型影片。

香港电影让世界认识了香港,功夫片又让世界认识到了香港电影。功夫片一直以来都是香港电影工业的拳头产品,在成李二人远走好莱坞之后,香港动作片一哥的位置出现了空缺,可是这个空缺没有可以补上。甄子丹是最被观众看好的动作片明星,但是98年上映的两部作品《杀杀人,跳跳舞》、《新唐山大兄》,票房成绩不值一提,两部影片并且都是甄子丹自导自演,他用实践证明了自己不适合当导演。这次票房的失利让甄子丹沉寂很长一段时间,直到02年以后,他才慢慢复苏。

98年值得关注的电影还有:《濠江风云》、《玻璃之城》、《愈快乐愈堕落》、《非常突然》、《每天爱您8小时》、《极度重犯》等。
2010-06-20 14:31 4楼
1999年,世纪末,诺查丹玛思的预言自然没有实现,人类生活依旧,倒是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了。1999年的香港影坛出现了表面的繁荣,全年本港出产影片162部,走入院线的影片大概有140部,其余的则被制成VCD和录像带发售。



就算是周星驰的《喜剧之王》也无法“救市”


这一年电影虽然不少,可是卖座强片几乎一部都没有,年度票房冠军《喜剧之王》只收了2900多万港币,这个成绩是自85年以来最低的一次(并不是说《喜剧之王》是个烂片),为香港电影人敲响了警钟。

刘德华的电影一向都非常受到欢迎,但是他的影片很少能创造票房纪录,也不能与成龙、周星驰分庭抗礼。99年之后,这种情况出现了根本性地转变,出演影片即将过百地刘德华开始对影片的质量严格把关,他也刻意降低了每年参演影片的数量,尽量保证他出演的电影能够有一个较高的质量。他这样的作法,所带来的回报就是99年的票房前十中,有三部是他主演的电影,这是他近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而且这还仅仅是个开始。票房旺收,使刘德华跃居“票房天王”的宝座,在电影奖项上,他也终于开始收获硕果。在第二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刘德华凭借《暗战》获封影帝,当晚染了一头金发的华仔,是全场最耀眼的一颗明星。

99年香港影坛有一个不良的现象,就是本港出产了大量的色情三级电影,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方式,所以并没有给香港低迷的影市带来多大的转机。原本获利甚高的三级电影,因为台湾片商不再引进,导致了此类三级片在本港每部平均收入万把元,这样可悲的票房,导致了香港三级电影灰溜溜地提前退出了香港电影界。

本年度值得关注的影片有:《枪火》、《心动》、《星愿》、《O记三合会档案》、《暴裂刑警》、《去年的烟花特别多》、《千言万语》等。
2010-06-20 14:33 5楼
2000~2003,转机·危机·生机

2000年,香港电影仍然在困境谋求发展,有这强大实力和雄厚资本的香港电影在这一年厚积薄发。多年以来,香港电影始终都是票房上的宠儿,高度的娱乐性,是香港电影不仅横扫东南亚地区,并且还凭借功夫电影的独特魅力,在欧美杀出一片天地。功夫片在欧美受欢迎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年代邵氏时期,40年以来,功夫片培养了一大批海外影迷。多年辛勤的耕耘,今年总算获得可喜的收成。

《卧虎藏龙》取得了功夫电影有史以来的最高的国际声誉,很少有一部电影能像《卧虎藏龙》一样引起这样大的国际反响。《卧虎藏龙》由美国哥伦比亚公司斥资2000万美元,与中方合作拍摄,李安执导,周润发、杨紫琼、章子怡、张震主演。这部电影其实一开始是不被外界看好的,因为武侠题材的影片在华人地区已经过时,李安一直都以文艺电影享誉世界。过时的题材、文艺的导演,还有刚刚成名的章子怡作女主角,这样的背景,让很多人都觉得这部电影会在市场上遇冷。就连李安自己也不太看好这部影片的前途,他拍摄《卧虎藏龙》只是为实现自己的一个文人武侠之梦,他也从未想过这部影片会给他带来多大的荣誉,他对于影片美国票房的期望就是保本就成。

最后的结局大家都很清楚了,《卧虎藏龙》在中国的确不太受欢迎,因为没有徐克拍的武侠片好看。但是欧美人士似乎非常受用李安对于武侠电影文艺化的处理,尤其是男女主角之间的情爱刻画,达到以往武侠片从未涉及的深度,《卧虎藏龙》可以说是胡金铨“文人武侠”精神的最好传承,《卧虎藏龙》在美国本土票房达8000万美元,至今仍然是在美国取得最高票房的外语片。第二年,《卧虎藏龙》为李安拿下一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这也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得此项殊荣。

《卧虎藏龙》的影响力持续了几年的时间,并且还掀起新的一轮武侠大片热潮,也间接导致了中国进入了“古装武侠大片时代”,内地众多大导演也转而投向武侠片阵地,以期借此打入国际市场。

同是2000年,王家卫在拍摄自己的大片《2046》的间隙,因为在创作上遇到了瓶颈,《2046》的拍摄停顿了下来,他把《2046》的一些章节抽取了出来,创作成了一部独立成章的电影《花样年华》,该片的主演还是他的老搭档梁朝伟和张曼玉。王家卫一向以慢工出细活闻名,《花样年华》入选2000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王家卫在电影节开幕的前几天才把片子完成,最后顺利送往戛纳参赛。王家卫再一次在戛纳赢得荣耀,梁朝伟成为第二位戛纳华人影帝,《花样年华》还赢得一个技术大奖。因为《花样年华》,王家卫再一次成为华语影坛的焦点性人物。

2000年香港本土电影票房冠军是刘德华与郑秀文主演的《孤男寡女》,全年劲收3500多万港币,这也是至今银河映像公司最高的票房纪录。郑秀文从此也成为香港极具票房号召力的女星,她在日后还会有更大的动作。在本港电影年度票房10强中,刘德华主演的《孤男寡女》、《阿虎》(刘德华主演的第100部电影)、《决战紫禁城之巅》三部影片,分别排名第一、第三和第五,刘德华成为2000年票收入最高的男星。

著名导演陈果继续着他的边缘行走,2000年的新作《榴莲飘飘》依旧关注边缘人群的生活,这是他“妓女三部曲”的开篇之作,是今年港片中少有的文艺杰作。

2000年值得关注的电影还有:《枪王》、《公元2000》、《顺流逆流》、《雷霆战警》、《恋战冲绳》等。
2010-06-20 14:34 6楼
到了2001年,周星驰总算重登大银幕,他精雕细琢长达三年的电影《少林足球》在暑期隆重上映。这一年,中国足球国家队终于打入了世界杯,足球成为今年国人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少林足球》非常成功,甚至卖到海外


《少林足球》全年票房6000多万港币,成为香港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影片,星爷的无穷魅力在一次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好莱坞大片在香港本地继续攻城拔寨,年票房收入节节攀升。而香港电影的全年票房持续下滑,全年上映了119部香港电影,总收入为4.56亿港币。而早在1993年,香港本港影片的票房收入已经达到11亿港币,前后巨大反差,证明了香港电影正行走在一个寒冬之中。

为了对抗好莱坞特效大片,香港电影人也开始尝试制作本土的特效电影,《风云》是近期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2001年,徐克推出了《蜀山传》、刘伟强也制作了《拳神》,两部电影都以大量的电脑特效作为卖点。可惜的是,这两部电影都过于重视技术的运用,而忽略故事本身的重要性,是整部影片空留有美丽的画面,两部影片都未能取得上佳的市场表现。

徐克同期还制作了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真人与三位动画人物合演的电影——《老夫子》,这部电影因其新颖的技术,搞笑的故事情节,而获得观众的青睐,年度本港电影票房排行第九。

银河映像公司今年在票房攻坚战上极为出色,《瘦身男女》、《钟无艳》、《全职杀手》统统打入年度票房十强,如果不是周星驰一部横空出世的《少林足球》,今年的票房冠军,恐怕还是刘德华的《瘦身男女》。

青年导演彭浩翔的新作《买凶拍人》一经问世,就引起影迷的一致好评,这部作品至今仍被视为他的代表作品。

2001年是香港电影逐步向内地靠拢的一年,除了有多部内地电影在香港上映之外,合拍片也成为一个趋势,内地与香港合拍的电影《我的兄弟姐妹》在内地取得20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回报,成为01年国产影片的票房冠军。香港本土票房冠军《少林足球》也出现了内地女性赵薇的身影,日益增进的合作表明,内地与香港电影紧密合作才是取得发展的正确策略。

01年香港上映的本土影片虽然不少,可是好片实在不多,有54部电影的票房收入在10万港币以下,有14部电影的票房在1万元港币以下,这种低得可悲的票房,已经不是电影生意不好的原因。香港电影人必须从自身上找找原因,过去急功近利的那种工作态度现在是不可取的了,粗制滥造的影片只会让香港电影的病情加速恶化。

2001年值得关注的香港电影还有:《绝世好BRA》、《幽灵人间》、《蓝宇》、《玉女添丁》《香港有个好莱坞》等。
2010-06-20 14:35 7楼
2002年的香港电影产量还在下降,全年上映本港影片91部,全年票房3.5亿港币。而外语片(主要是好莱坞大片)02年在香港拿下了5亿港币的票房成绩,这说明,外片在香港电影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了。

在成龙的召集下,香港电影工作者协会于1月25日成立,下属:导演、编剧、动作特技演员等九大协会。以此来促进香港电影业内的团结与协作。

从全局来看,港片的质量还在稳步上升,市道的低迷,正好淘汰了一大批滥竽充数的电影工作者,很多以捞钱为目的进入电影圈的人,在经历了市场的过滤之后,留下来的电影人,大多都是精英。迎难而上的银河映像公司就是最好的实例,稳扎稳打,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找到了合理的平衡支点,是公司的业绩蒸蒸日上,也为香港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银河英雄公司的掌门人杜琪峰,由于他自称一派的映像风格,正在受到世界影坛的广泛关注。

刘德华和银河映像依然是今年票房大战的关键词,票房10强中,刘德华参演4部,其中3部是他主演。银河映像2002出品的3部电影中,有两部杀入票房10强,分别是《我左眼见到鬼》和《嚦咕嚦咕新年财》。

郑秀文还是女星中票房号召力最强的一人,光是《嫁个有钱人》和《我左眼见到鬼》两部影片,票房收入已过4000万港币,为香港女星中的佼佼者。

吴君如今年也有上佳的表现,她主演的《爱君如梦》和《金鸡》不仅票房都轻松过千万,而且《金鸡》还赢得各方的一直好评,成为近来少有的票房和口碑双赢的优秀影片。



《无间道》被看作是救市的电影


02年香港电影最受人瞩目的,就是日后连马丁·西科塞斯都要靠它翻身的《无间道》。《无间道》是02年让香港人疯狂的一部电影,香港影坛沉寂多年的卧底题材再度被刘伟强炒热,5500万港币的票房收入,也是刘德华在香港取得的最好成绩。

但是刘伟强的另一部作品《蓝血人》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一向被认为是特效玩儿得转的导演刘伟强,这次尝试拍摄了一部科幻电影,刘德华、关芝琳、舒淇分饰片中男女主角。《蓝血人》犯了和《拳神》同样的错误,过分重视特技,故事情节乏善可陈,影片的票房勉强到了900万港币,刘伟强此后对于拍摄电脑特效为主的大片是慎之又慎。

合拍片今年迎上了一个高峰,内地制作的《英雄》力道千均,在内地收获2.5亿元的巨额票房,成为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国产影片。《英雄》在香港上映同样受到追捧,因为这部电影中不仅有李连杰,还有张曼玉、甄子丹、梁朝伟等一干巨星,超豪华的阵容就是高票房的最有力保证,《英雄》在香港上映取得2600多万港币的票房收入,这已经是内地电影在香港取得的最好成绩。

2002年还有一个可喜的景象,陈亦迅、杨千桦、古天乐、张柏芝、余文乐、TWINS等一批年轻明星开始上位,他们中有的人已经能够独挑大梁,有的人正在成为一线红线,这批新星为香港电影带来了新的希望。

2002年值得关注的香港电影还有:《干柴烈火》、《河东狮吼》、《男人,四十》、《三更》《异度空间》等。
2010-06-20 14:36 8楼
2003年是灾难性的一年,SARS肆虐,以及众多艺人的突然离去,使香港电影遭受了重创。这一年还是有一件对于香港电影的大好事,即在03年6月29日签订的CEPA协议,该协议规定了日后香港电影在内地将和内地电影受到同等待遇,引进香港电影也不再受到限制,从2004年开始,合拍片成为风潮,几乎每一部香港电影中都会出现有内地艺人的身影,而香港演员也大量进入内地拍戏。

SARA的危害是无需赘述的,令到港人至今仍是谈SARS色变。SARS并没有击垮坚强的香港人,他们顽强地凝聚在了一起,共同抗击SARS。电影界也召集了15位导演,拍摄了11部关于SARS的电影短片,集成一部名为《1:99电影行动》,这部影片的所有收益,都将捐给慈善机构,香港电影人用实际行动来抗击非典。

2003年香港本港影片全年票房收益位3.66亿港币,成绩还要稍高于去年,在SARS阴霾笼罩的这一年,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2003年对于香港电影来说,是悲痛的一年。张国荣、梅艳芳的先后辞世,为香港影坛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两位天王巨星的突然离去,为娱乐圈内外带来极大的震动。

《无间道》的火势一直烧到了03年,《无间道3之终极无间》以3000万港币的优势,成为年度港片票房冠军。《无间道2》也位列第五,算起来,《无间道》三部曲在香港本地就拿下了近亿元的高票房,成为近年来最卖座的系列电影。

刘德华主演的《大块头有大智慧》赢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赞誉,这也要归功于杜琪峰与韦家辉的双剑合璧,两人的导演风格这次结合得如此之完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大块头有大智慧》之后,韦家辉则选择了离开银河映像,独自去外发展,银河映像遂只剩下杜琪峰主持大局。

刘德华、梁朝伟威风不减,两人主演的电影部部热卖。杨千桦、古天乐、TWINS、张柏芝都成为票房的宠儿,虽然他们的影响力还不及两位前辈,但是良好的市场反应,注定他们还要走得更远。

成龙这次在香港遇冷,主演的好莱坞电影《飞龙再生》,在香港仅收720多万港币,成为近年来成龙在香港取得的票房最低的一次。

全年港片的总体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无论是影片的选材,还是本身的制作质量,都比过去有了长足的进步,港片的制作态度更为认真了。如《豪情》、《双雄》、《大丈夫》、《绝种好男人》等等影片,都颇具娱乐性和观赏性,不再向过去一般只迎合低级趣味而拍,电影的档次也上了一个台阶。

2003年值得关注的港片还有:《向左走,向右走》、《忘不了》、《地下铁》、《恋上你的床》、《六楼后座》等。
2010-06-20 14:36 9楼
2004~2006,衰落中寻求进步

到了2004年,香港电影产量依然是逐年递减,不少电影制作公司也是关门大吉。能坚持到现在的,也只有中国星、英皇、寰亚等少数几个大公司,以及基本映画、银河映像、星辉海外等一些具备超强实力的制作公司。

2004年,香港电影年产量63部,港产片票房3.83亿港币,略高于去年同期。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进步,这都要归功于周星驰王者归来一般的大作《功夫》,《功夫》在2004年圣诞档期甫一推出,立即掀起新一轮票房狂潮,《功夫》凭借其一流的制作水准,在全中国都引起了连锁反应,仅在内地,《功夫》的票房就逼近2亿元人民币。在香港,《功夫》破纪录地取得6100万港币的本地票房,成为最卖座的本港电影。

04年的香港影坛力推新人导演,冯德伦执导了导演处女作《大佬爱美丽》、新人导演黄精甫也推出了力作《江湖》。这两部电影都赢得了不俗的票房与口碑,为他们二人打下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大导演们自然也不会置身事外,杜琪峰、王家卫、谷德昭、陈木胜等,都推出了自己的新作,获得了业内一致好评。

现在香港面临的问题还是固步自封,不敢于大胆创新,新人导演难以获得拍片的机会,还是最大的难题,电影公司接连倒闭,也使得市场越做越小。近几年,除了老一代的导演继续发光发热之外,新晋导演很难有机会冒头。培养一个明星问题还不大,因为投资一个明星的风险,远没有投资一个导演来得大。不要说新晋的导演,即便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导演,电影公司还未必信任呢!

从《功夫》的成功可以看出,支持电影的关注大有人在,可为什么不能多在电影制作上下下功夫,有的时候,电影编导们把功夫都用在了戏外,导致了影片水准一直上不去。态度决定一切,跟风拍摄仍然是电影界的最大痼疾,《无间道》火了卧底题材,香港多家电影公司就一窝蜂似的投拍同类型的题材。依此类推,什么题材火,就拍什么电影,这就很容易造成关注的审美疲劳。没有全新的创意,这是香港电影的最大弊端。

2004年值得观众的香港电影还有:《旺角黑夜》、《新警察故事》、《柔道龙虎榜》、《千机变2之花都大战》等。
2010-06-20 14:36 10楼
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百年,香港电影还是萎靡不振。05年前年上映港片57部,达到了香港“二战”前的水平。从邵氏时代的《江山美人》起,香港本港电影一直都能取得全年票房冠军的宝座。但是到了90年代,香港本港电影面对好莱坞电影的狂轰烂炸,渐渐有些招架不住,自从94年斯皮尔伯格的一部《侏罗纪公园》赢得全年本港票房总冠军之后,香港电影就一直处于劣势。更不敢说要超越《泰坦尼克号》的1.15亿港币的本港纪录。

05年的香港电影在大陆市场还是颇有收获,徐克的《七剑》在香港票房不过1000多万,而在内地却拿下了7000多万元的高额票房。成龙作品《神话》在内地票房也突破了9000万,这都表明内地市场正在成为香港电影的主力消费区,香港电影人的工作重心已经开始“北移”。

05年的香港票房冠军是周杰伦主演的《头文字D》,爆收3700多万本港票房。导演刘伟强再一次荣登本港票房冠军的宝座,不过这个冠军只是本港影片中的冠军。距离好莱坞大片《哈里·波特与火焰杯》在香港取得的4600多万的票房,还差了一大截子。

刘德华在05年做出一个令人振奋的举动,拿出1200万港币,支持来自中国两岸三地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7位导演,资助他们拍摄6部新片,其中包括香港导演新秀林子聪执导的《得闲饮茶》、内地导演宁浩执导的《疯狂的石头》等影片,这些影片将会陆续在亚洲各地上映,借此给新人导演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

内地市场全面开放以后,香港的电影制作公司都开始有针对性地拍摄合乎内地观众口味的影片。在此,香港所有的导演都将面临一个分岔路口,是针对内地关注拍片,还是真对本港关注拍片?是改变自己的风格,还是继续坚持制作具有香港本地风味的影片?在这个选择题上,很多香港导演顺应了市场的要求,开始制作迎合内地关注口味的电影。而向杜琪峰一类的风格导演,他们还是坚持制作最具香港风格的电影,杜琪峰2005年制作完成的《龙城岁月》被选入戛纳主竞赛单元,成为国际知名导演,他的电影因其具有浓郁的香港本地色彩,成为欧美影迷的新宠。杜琪峰现今拍摄的新片,大都可以靠欧美版权盈利,而且他的电影在香港和内地都很受欢迎,杜琪峰坚持风格的创作理念,使他受到业内外的一致首肯。可是香港能做到像杜琪峰这样水准的导演,实在不多。

05年值得关注的电影还有:《杀破狼》、《精武家庭》、《神经侠侣》、《三更》、《想飞》等。
2010-06-20 14:37 11楼
2006年,香港电影满打满算,全年上映的港片才52部(《生日快乐》仅上映一天),全年票房2.5亿港币,爆历史新低。最可怕的是,这还不是香港电影的最低潮,香港电影更低的谷点,可能会在07年出现。

06年的香港影坛,“回归”成为一个主基调。张之亮沉寂10年之后,重登大银幕,推出最新力作《墨攻》,整体表现尚可,在内地和香港共取得过8000万元的票房成绩。蛰伏了18年的昔日“新浪潮”主将谭家明,也在本年度拿出了最新作品《父子》,成为06年水准一流的文艺佳作。

杜琪峰继续在国际市场征战,在保持原有路线的前提下,杜琪峰还在不断进行大胆的革新。新作《放·逐》同样是一部黑帮片,杜琪峰却在其中加入了西部片的元素和拉丁风情,使这部黑帮电影唱起了文艺腔调,形式有所变化,可还是看得出,《放·逐》和《枪火》仍然属于一脉相承。杜琪峰新作《放·逐》入围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虽然未能最终擒抱金狮,但至少这可以看作是扬威国际影坛的一次预热,毕竟要让香港黑帮电影步入艺术殿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是杜琪峰总有一天会实现这个愿望。

李连杰、成龙、周润发06年都有新作上映,很多年没有看到香港影市有这么热闹的场景,三人的新作分别在06年年初、年中和年底上映,李连杰凭借在《霍元甲》中的精彩表现,不仅拿下香港本港电影06年的票房冠军,在内地也取得了1亿元人民币的票房佳绩。

成龙的《宝贝计划》在内地国庆档期上映,取得9000多万的票房成绩,证明大哥依然宝刀未老。周润发被张艺谋给请回来了,《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在06年年底上映,在香港票房最终收得2000多万港币,证明内地电影在香港还需要有一段适应的时期。

06年,大洋彼岸的美国上映根据《无间道》改编的电影《无间行者》,这部翻拍电影在美国大热,不仅成为马丁·西科塞斯有史以来首映成绩最好的电影,还连带引发了好莱坞制作公司购买香港电影剧本的热潮。《伤城》成为好莱坞改编的下一个目标。

06年的香港电影市场还在不断萎缩,政府一直在想方设法挽救这种局面,可总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政府的扶植计划只是治标不治本,香港不缺乏拍摄资金,缺乏的是信任,这种信任来自于投资方对于导演的信任,也来自于关注对于电影主创们的信任。投资商不再信任导演可以拍出卖座的影片,观众不再信任主创可以拍出好看的电影,正是由于大部分中小投资的电影缺乏信誉度,导致了中小型影片不是胎死腹中,就是中途夭折。

香港电影创作者现在给人的感觉是缺乏动力,没有韩国电影人那样敢于为电影付出一切。胡金铨曾经教导过许鞍华说:“拍电影要有视死如归的精神。”这句至理名言放之四海而皆准,拍电影总是不肯尽全力,凭什么能吸引观众走入电影院呢?电影市道的环境不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而不是寄希望于外界的帮助,主要用心,便什么都可以做到。韩国电影就是最好的实例,通过他们电影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在好莱坞的大片中突围而出,一举成为新世纪发展最全面的亚洲电影国度。

危机和恶劣的环境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好莱坞、韩国、欧洲各个国家与地区都在面临电影的危机,考验电影工作者能力的时候,也就是危机来临之时,怎么克服危机,才是最关键的课题。不能战胜危机与挑战,自然是一败再败。

06年值得关注的香港电影还有:《伊莎贝拉》、《龙虎门》、《独家试爱》、《犀照》、《鬼域》、《天行者》等。
⬅ 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 老茶馆 龙的九个儿子(可爱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