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经言》原荣卫

2015-11-23 12:15 楼主
原荣卫

人身之气,重要的有三种。卫气,出于上焦(《灵枢·营卫生会》言卫出于下焦。多数注家认为是上误为下);营气出于中焦;营卫并行于心肺之间,积聚于胸中称为宗气。

气本无形质,一定要依附有形物质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营气依附于血,行于脉中;卫气依附于津行于脉外。血要依靠营气的运行而动,所以营气受伤就会出现血瘀;津要依靠卫气的运行而布,所以卫气衰弱就会出现津停。由此治血病以运化营气为主;治津病以温通卫气为主。知道这些,就不会再有荣血、卫气方面的纷争了。

更进一步可知,血可以濡养脉;津可以濡养筋。(如伤寒汗后的四肢拘急就是津伤不能养筋的缘故)。营气的运行,起于手太阴经,所以《灵枢.经脉》讲述次序是从手太阴开始;卫气的运行,起于足太阳经,所以《灵枢.经筋》讲述的次序是从足太阳经开始。知道这些,就不会再有心荣、肺卫方面的纷争了。



原文:原荣卫
人有三气。卫气出于上焦(据《素问》注),荣气出于中焦,二者皆气也;二气合行于心肺之间,则积而为宗气,本无形质,必有所附丽以行。故荣行脉中,附丽于血;卫行脉外,附丽于津。惟血随荣气而行,故荣气伤则血瘀;津随卫气而行,故卫气衰则津停。治血以运化荣气为主;治津以温通卫气为主。知乎此,而荣血、卫气之说可以息矣。且也,血所以濡脉,津所以濡筋。(伤寒汗后,四肢拘急,此津不濡筋之故),而荣之行,自手太阴始,故《灵》经脉篇序十二经以手太阴为端;卫之行,自足太阳始,故《灵》经筋篇序十二经以足太阳为端。知乎此,而心荣、肺卫之说可以息矣。(卫出上焦,据王《素问》注。今《灵枢》“上”作“下”,误。) 十四经子午流注图.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11-23 16:59 2楼
卫气 走 子午流注 体部上焦
营气 不是按那个“子午流注”
宗气--营卫会---是其中一玄也
2015-11-23 18:14 3楼
丌山乙丁 说:
卫气 走 子午流注 体部上焦
营气 不是按那个“子午流注”
宗气--营卫会---是其中一玄也

不是营气按子午流注,卫气不按子午流注么?
2015-11-23 19:40 4楼
sutra 说:
不是营气按子午流注,卫气不按子午流注么?

营气先入“五十营”,受元气制停留于营中 卫气入营 营气方出 (时时刻刻都在做) 一旦受阻,气机受影响 导致气逆 乱脉。
---练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2015-11-24 08:21 5楼
丌山乙丁 说:
营气先入“五十营”,受元气制停留于营中 卫气入营 营气方出 (时时刻刻都在做) 一旦受阻,气机受影响

卫气怎么入营,卫气行于脉外,运行则开腠理,腠理开则汗出,卫气是有水谷精微在心阳肺气的气化作用下,转化为营卫之气,卫气出于脉外以运行,营气则留于脉内运行,两者相互依存,从心包开始,遍及全身,入归于肾,再有肝疏运至心包,以此循环无端。所谓的五十营就是营卫之气运行全身的表现
2015-11-24 08:32 6楼
我还是趋向于卫气出于下焦。
2015-11-24 09:31 7楼
王家祥 说:
我还是趋向于卫气出于下焦。

我也是这样认为.因为卫气骠悍,如果从上焦出,必定太冲太热.
2015-11-24 09:52 8楼
营气运行类似血液循环系统

卫气运行类似淋巴循环系统

营主营养,卫主免疫

二者在微循环环节有交叉、有互换

中医对人体内环境的认识不是建立在精细解剖基础上的,而是根据其功能、表现所做的一种总结、归类,优点是可更好的整体把握他们变化的态势,缺点就是不能准确定位
2015-11-24 10:14 9楼
如果说气是纯功能性的,那内经中很多的记载就和这个论点无法和拍。当然,仁智各有不同。
我的理解,气血精神津液等都是存在共性的物质,因其功能和物质特性不同而叫法不同,如果统一起来,可以用广义上的气来涵盖。
阴阳者气血之男女。男女,都是人,但本同而性异。气血各有阴阳,气偏"用",血偏"体"。也就是功能性和事物性。但气也有体,血亦有用。
所谓营卫,亦不过如此而已。现代医学解剖学上的大血管和末梢血管的区别。气血的区别亦如此,都是循环系统,但循环系统中的各种部分的功能不同,所以才有了气血阴阳的不同。
截然分开是不符合临床实际的。
卫出哪里?卫的形体是从上焦出的,主动脉,然后达到末梢。但从卫的来源讲是中焦。从临床上说下焦不通更容易影响微循环和末梢循环。看所取为何。
2015-11-24 10:17 10楼
王家祥 说:
我还是趋向于卫气出于下焦。

源于中 起于下 出于上
2015-11-24 10:18 11楼
淋巴体系容易局限卫气的范围,还是扩大到整个循环系统比较符合。
⬅ 学医目的:救自己,救亲友,救贫穷之人。 老茶馆 丝瓜络汤治蝴蝶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