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2015-01-14 12:13 楼主
2013年,农历是癸巳年,网友不知道天文学的真实含义,认为是“寡妇年”,这种说法,我认为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而是为了记忆的方便,是说【农历年中这一年的开头,没有立春节】。这是由于中国的24节气,使用【圭表】作为测量工具,使用三角函数法则测定的。
2013年的【立春】在公元2013年的2月4日,也就是农历的2012年12月24日,因此农历2013年的立春提前在农历2012年就过去了。于是有人认为2013年的农历年没有春节,是【无春年】。这是对天文历法的本质不清楚的原因,也是大家对中国天体物理学不了解的原因。
中国的历法,现在使用的是每年阳历的2月4号作为【立春节】,这是依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规律作为参照物来制定的,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用的历法的365.25天,就是【阳历】,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实际回归周期,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的西汉以前,就有文字记载。而今天采用的阳历2月4号,也就是一年的新的轨道计算开始的标志点。而西方人使用的元旦1月1号,是纪念耶稣出生的标志点。这样计算365.25天,这是阳历的本质。只是各自计算开始的标志事情不同,参照物不同。为什么一定要用365.25天?这是由于这是地球绕太阳公转回归周期的实际是【黄道轨道365.25°】的原因。这是中国历法传到西方之后,西方用了阿拉伯数字,把中国的阳历修改为阿拉伯数字,而中国古人是用阴阳五行法则计算,每一年的阳历年计算为五运、五行,各运、行为73.05°,就是每运、每行各占总周期的五分之一为73.05天、日——这里的天、日,又是地球自转的周期360度计算为公转轨道1°为参照物标准。由于小数点的0.25°,4年之后会变成1°,这样就是4年一闰的法则,这就是阳历闰年法则。
中国的农历则是月亮的盈亏变化规律——本质上也是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中国古人应用【朔望周期法则】——实际测定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的周期有27.32天、日;有29.5天、日——这里的【天、日】也是地球自转周期360°换算为地球公转周期黄道轨道1°为参照物标准,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记载的【一日一度】的科学本质。到了西汉,中国古人就采用29.5天的实际朔望周期,也就是12x29.5=354天作为参照物标准,这就是平年,当阳历年4年之后加一天,阴历年也加一天,加在农历2月最末的一天,这就是【阴历年闰年的法则】,这就是阴历闰年为355天。这就是说,中国古人的阳历年、阴历年是以测定地球、月球的轨道周期、轨道速度、轨道位移作为作为参照物标准的,而现在如果单纯用阳历,则不能表示月球绕地球的实际轨道周期。只有阴历、阳历结合,才能很好地表达这一科学本质。
公元前1世纪,我国的《周髀算经》记载【十九年七闰月】的法则,就是【十九章】的计算法则,这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365.25天连续计算,则为365.25x19=6939.75天,与月球绕地球周期354天比较,是这样的结果:6939.75÷354≈19,这就是中国古人找到了地球绕太阳转与月球绕地球转的最小公倍数。而354天与365天的最大公约数为360,这是中国古人实际测定得出的结果,可是后世学者不明白这些法则了,反而说是【封建迷信、伪科学】。在这里的【十九年七闰月】科学本质清楚了,计算法则也就清楚了:在阳历年19年中,月球的实际绕地球的周期为;19x12x29.5=6726天,这样6939-6726=213天,213÷29.5≈7.22,这就是19年阳历年中,阴历年必需增加约7个月的【虚的周期,月球没有实际绕地球公转这7周次、圈次,按地球自转公转比较为213天,这是月球没有这么快的地球运动角速度线速度造成的】,这是为了比较的需要而设定的,也是实际测定的结果。这样,365-354=11天,这是由于月球的实际上12次绕地球的运动,只能是354天,为了连续计算的需要,增加一个月——增加一个圈次,则为383天、或者384天,这样384-365=19,这就是说,当阴历闰月(增加一个月的虚值周期),就比阳历(地球绕太阳公转回归周期1圈、次)多出了约19天,这是用【黄道轨道周期——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周期】来比较的。当用24节气来比较的时候,则是月球周期会差前错后。这是由于24节气法则,采用的是360°法则测定的,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使用的【圭表】法则,中国的圭表有如下功能:1测定正午太阳高度角;2测定当地的经度、纬度;3测定时间——昼夜的长短以及长短的变化——测定地球【包括其他天体】自转公转的周期、角速度、弧度位移。由于阳历19年中体现的是地球公转的角速度、位移、周期,而阴历19年中体现的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角速度、位移、周期,这样当把阳历的每年2月4日规定为固定的比较点时,月球的轨道周期大约19年与地球公转自转规定轨道周期的起始点吻合一次,其他节点上都是差前错后的,而且其中有7年是【双立春】,另有7年是【无立春】,这是由于月球的轨道速度、轨道位移比地球的轨道速度、位移慢的结果。因此有无【立春】实际上是指的月球轨道周期不足地球轨道周期的比较关系,这是快慢速度的比较关系。这与人的婚姻似乎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月球的潮汐引力、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是控制着人类的生存周期、生长周期、生理旺衰周期、智力周期、情绪周期、体力周期的!这就是中国古人应用六十甲子、五行、属相结合预测、占卜、算命的科学本质,计算的是轨道力学原理,轨道上质点的运动关系。
我看到2013年1月4日的《参考消息•科技前沿》中,《2012年生命科学的十大新发现,其中的第六大发现是这样的“生物钟早在25亿年前就开始走动了 存在于几乎所有生命形式中的一种酶会一天24小时发挥作用,而它的出现正值生物进化的关键时刻。”请问这里的【25亿年前】是如何计算和测定的?还有【生物钟】到底是什么?其实,地球上的【生物时钟】,实际上是指生物与地球自转公转运动周期律相适应的周期律,而【时间】的概念是中国古人描述【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三角函数关系】的概念,这是由于【机械时钟】出现后,给人类的【错觉】,错误地认为人体内有【生物钟】——这种生命的节律是地球自转公转运动控制的——人类生命个体只能被动地适应。地球上有了生命,生命就受到地球自转公转规律的控制,而地球何时开始自转公转?何时开始有生命?因此,我认为这条消息是不可信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航天科技的发展,原子钟的使用与参照物为太阳光与地球自转周期的机械时钟发生了一些误差。这样科学家们又使用【闰秒】的计算法则,把这个法则介绍给大家:
闰秒是从1972年开始的。在此之前,时间完全是由太阳或者恒星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来衡量的——这就是中国古人的【圭表测定的,用三角函数可以换算的,也是《周易》中象与数与形的换算的科学本质】,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及之后的世界时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2012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将用61秒,这是由于地球的不均匀的自转导致的误差,实际上这也是地球并不是【正圆球】造成的误差,这就是【闰秒法则】。科学家们认为让时间停止一秒意义很大很重要:让时间停顿一秒的做法是为了弥补太阳时——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期360°所需要的时间,计算为24小时——等于24小时x60分钟x60秒钟=86400秒,这样增加1秒之后,就变成86401秒,这一秒是由于现在用十分精确的【原子钟】计算时间的原因,如果不【闰秒】,误差会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地球自转时自转轴旋转时会出现抖动,而且会受到太阳、月亮和海洋潮汐引力的影响,这些因素会略微地减慢地球的自转——实际上这是由于地球不是正圆球造成的。
这样,以地球自转公转周期、角速度、弧度位移为参照物的计算时间的系统——天文计时系统与用原子内部发射的电磁振荡频率为基准的国际原子时出现不同步的现象。由于原子钟的精确度可以达到数十亿分之一秒,为了避免这种参照物不同而发生的偏差越来越大,协调世界时系统不时地进行调整,这样,就有了86401秒来计算一天,2013年,是协调世界时添加的第25个【闰秒】。科学家说,原子时要比天文时间更为稳定——这是由于原子钟的放射物的半衰期决定的,为了确保地球人处在【同一时间】状态下——实际上是【统一时间】状态下不发生误差而必需如此。原子时每300万年才会出现一原子秒的误差。
【闰秒】很早就引起了国际电信联盟成员的讨论,有些国家认为应该加【闰秒】,有的认为应该取消【闰秒】,完全使用原子时标准。这是由于每当增加一秒的情况出现时,全球的计算机要用手动调整,不仅从成本高昂,而且增加了出现误差的风险。这个问题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没有多大关系和意义,但是对于航天、航海等等,有加速度计算的需要和全球统一协调的需要的情况下,则必须统一,否则,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原文:“厥阴不迁正,即风暄不时,花卉萎瘁。民病淋溲,目系转,转筋,喜怒,小便赤。风欲令而寒由不去,寒暄不正,春正失时。
少阴不迁正,即冷气不退,春冷后寒,暄暖不时。民病寒热,四肢烦痛,腰脊强直。木气虽有余,位不过于君火也。
太阴不迁正,即云雨失令,万物枯焦,当生不发。民病手足肢节肿满,大腹水肿,填臆不食,飧泄胁满,四肢不举。雨化欲令,热犹治之,温煦于气,亢而不泽。
少阳不迁正,即烟灼弗令,苗莠不荣,酷暑于秋,肃杀晚至,霜露不时。民病湒()疟,骨热,心悸,惊骇,甚时血溢。
阳明不迁正,则暑化于前,肃杀于后,草木反荣。民病寒热,鼽嚏,皮毛折,爪甲枯焦,甚则()() 息高,悲伤不乐。热化乃布,燥化未令,即清劲未行,肺金复病。
太阳不迁正,即冬清反寒,易令于春,杀霜在前,寒冰于后,阳光复治,凛冽不作,雰云待时。民病温疬至,喉闭嗌干,烦躁而渴,喘息而有音也。寒化待燥,犹治天气,过失序,与民作灾。
帝曰:迁正早晚,以命其旨,愿闻退位,可得明哉?岐伯曰:所谓不退者,即是天数未终,即天数有余,名曰复布政,故名曰再治天也,即天令如故,而不退位也。”
这里的原文讲“不迁正”,与“不退位”。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是将地球的自转初始状态规定为“平旦”、月球的公转初始状态规定为“朔日”、地球的公转轨道状态规定为立春节正月初一(朔日)。——是不同轨道,用相同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不同的三维球体轨道运动,用同一个球坐标系。“不迁正”说的是“天数不足”——月球绕地球公转12月12周不及地球公转的365.25天——实际为354天;而“不退位”是说“天数有余”这里的比较方法,是与“立春节”比较。从前面的计算看,实际上“迁正”的含义,就是处在日——月——地的三者之间的轨道位置上,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并且地球的自转状态是平旦状态。实际上这样的状态19年才有1次。其他轨道状态,不是在“不迁正”,就是在“不退位”的状态。“不迁正”是说的新的公转回归一年的开始状态,应该处在立春节时却没有处在立春节。“不退位”则是一年的结束状态,是说应该结束在太阳寒水时却迟迟没有结束。因此“不迁正”则主要是说月球的公转周期的正月初一日没有处在朔日立春节的状态,处在其他偏离正位的轨道上。而“不退位”,则是这一年的“终之气”应该365.25度结束期之终点却没有结束,就如2012年终之气应该在农历的11月30日为太阳寒水结束365.25天,却并没有结束,从12月1日到29日,这是“天数未终,即是天数有余,名曰复布政,这就叫做“不退位”,这样又影响到2013年的立春节到了,而被“太阳寒水”占据新2013年的厥阴风木的情况。2013年的正月初一迟到了6天左右。其他年份也是如此。“不退位”是计算阴历1年的结束状态与立春节时间(位移、角度、加速度)的情况,“不迁正”是阴历一年开始的状态与立春节的时间(位移、角速度、角度)的轨道状态。由于现在有《万年历》实际上是很好计算、很好查对的。在没有《万年历》的情况下,全部需要用60甲子自己去编码。也就是说,这个轨道编码应该是万年历编码同时的产物或者略晚一些。其实本质上是在计算月球与日地连线的偏角的大小的轨道位置状态。也就是说,这是将太阳——地球连接为两点,并以此来计算月球在地球绕日公转的1个回归周期中,月球所处的与日地连线的偏离的角度的方法。我不知道读者明白了不?由于这是3000年来争议很大的篇章,就是由于大家不会计算造成的——给极少的民族虚无主义者提供了攻击《内经》攻击中医的机会与舞台。我希望从此结束这种病态。注意文中“迁正早晚”的“早晚”。实际上,“早晚”就是地球自转周期的描述法则——《灵枢•岁露论》中就是“正月朔日平旦”,这样把地球自转初始、地球公转初始、月球公转初始的轨道状态进行了规定,这样才能比较长短、大小等等。
下面的原文就是正对“不退位”的情况而言的,就是说的地球的公转周期365.25天应该结束在当年的“终之气”却没有结束的状态。
原文:“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疵废,风生,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
少阴不退位,即温生春冬,蛰虫早至,草木发生。民病膈热,嗌干,血溢,惊骇,小便赤涩,丹瘤()疮疡留毒。
太阴不退位,而取寒暑不时,埃昏布作,湿令不去。民病四肢少力,饮食不下,泄注,淋满,足胫寒,阴痿,闭塞,失溺,小便数。
少阳不退位,即热生于春,暑乃后化,冬温不冻,流水不冰,蛰虫出见。民病少气,寒热更作,便血,上热,小腹坚满,小便赤沃,甚则血溢。
阳明不退位,即春生清冷,草木晚荣,寒热间作。民病呕吐,暴注,食饮不下,大便干燥,四肢不举,目瞑掉眩。
太阳不退位,即春寒复作,冷雹乃降,沉阴昏翳,二之气寒犹不去。民病痹厥,阴痿,失溺,腰膝皆痛,温疬晚发。”
这里的计算不退位的法则,前面已经介绍,大家去推算一下。结合大气的运动规律,尤其是我国的季风气候,这是地球公转60天黄道轨迹60度的计算法则。最简单的法则,就是5天1候的去观测、观察。当把地球看成是“不动的、静止的”状态下,月——地——日三者的状态是日——月——地三者的Δ的角度的大小等轨道状态。
原文:帝曰:天岁早晚,余以知之,愿闻地数,可得闻乎?岐伯曰:地下迁正、升天及退位之法,即地土产化,万物失时之化也。
帝曰:余闻天地二甲子,十干十二支,上下经纬天地【注意这里的“经纬”二字,太重要了,这是确立三维球坐标的必要条件,否则是不能说明球坐标系的】,数有迭移,失守其位,可得昭乎?岐伯曰:失之迭位者,谓虽得岁正,未得正位之司,即四时不节,即生大疫。注《玄珠密语》云:阳年三十年,除六年天刑,计有太过二十四年,除此六年,皆作太过之用。令不然之旨,今言迭支迭位,皆可作其不及也。”
整部《内经》的“文眼”或者“书眼”在这里出现:“经纬”。孟景春教授没有解释“经纬”,对“天地二甲子”也是用张介宾的解释来说明的。张介宾的解释“天地二甲子,言刚正于上,则柔合于下,柔正与上,则刚合于下,如上甲则下己,上己则下甲,故曰二甲子。”其实张介宾也没有解释清楚——经纬,就是今天的球坐标系经纬网、经纬度的概念。我在前面给大家复习了,大家知道:只有经纬网、经纬度,方向,地轴,三者结合才能说明地球是球,天球是球,这是地球仪的球坐标系的三大要素,可是大家视而不见,于是一门自然科学,就被认为的扣上了“伪科学”“唯心主义”“封建迷信”“机械主义”的帽子——由于不知道这是经纬网中的经纬度的计算法则,“甲子”的轨道概念,“甲子”的球坐标系经纬度概念,甲子的时间概念【涉及地球自转公转周期、角速度、弧度位移大小的正弦余弦三角函数计算法则】,甲子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方位概念,3000年了没有一个后来的中国学者解释正确——西方国家作了正确解读之后,作了180度的颠倒,这样,“圣贤大师们”就觉得是“阴阳五行”害了中国人,要打到、批臭、废除-我在这里用了一个“书眼”的词,就是为了让大家重视,这是三本书《内经》《周易》《淮南子》的“眼睛”。由于三本书都提出了三维球坐标系“经纬”概念,今天演变为“经纬网、经纬度”等概念,大家认不得,很遗憾。佛家把这种认识又称为“天眼神通”——实际上,就是人类的认识与天体的运动规律发生了正确的吻合。王冰也不知道自己作了很大的贡献——保留了原文,但不知道“经纬”度、经纬网。张介宾也不知道这是经纬网、经纬度的概念,这样,后来的中医学家重点在研究人体的疾病,忽略了地球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的相关研究——这是何院士的职责,我希望何院士把这些理论研究后写入《中国天体物理学史》《中国地球物理学史》中,而不是废除“阴阳五行”。我没有学习过天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的理论知识学得很少,就是初中、高中学了一点点,因此我并不知道“阴阳五行”是研究地球物理学和研究天体物理学的自然科学理论,是在大家否定中医中药、废除中医中药、污蔑中医界人士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极大的侮辱——说中医是“骗子”。于是我放弃了临床工作,转而研究“阴阳五行”到底为何物?也是为了完成20多年前,绵阳中医学校刘建老师布置的一个课外作业:刘建老师说“同学们,你们去研究一下,阴阳五行到底是什么含义?科学依据是什么?”他在讲“五行”时欲言又止,后来,读了方药中教授、任应秋教授的书,才知道“阴阳五行”一直有人批判。2007年是一次巅峰的对决,由于这次在中央电视台上出现,使我认识到“阴阳五行”错了,就应该“废除”中医,“阴阳五行”又正确在什么地方呢?——于丹教授在中央台上赏析杜甫的《望岳》“阴阳割昏晓”的诗,启发了我:“阴阳”能够分割“昏晓”,那么,“阴阳”就是“南北”,“昏晓”是我们现在的“晨昏线”。高中时经常考试题中“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这就是说中国古人在唐代时是这样划分的,于是,我就开始读《史记》《淮南子》《周易》中,寻找中国最早的历史资料,看看“阴阳”为何物?——结果发现,阴阳,有地球自转“阴阳”——昼夜规律的描述;又有地球公转“阴阳”规律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小的记载和运用,更有科学的运算法则。这样,我把这些关于计算的法则,就整理出来,写成了这本书,希望洗刷3000年来中医界人士身上的污泥浊水。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68《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老茶馆 70梁启超臭名昭著的《阴阳五行之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