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2015-01-14 11:57 楼主
下面原文则是公转轨道上的六步法则。
原文“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法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上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痿,足痿不收,濡写血溢。
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肉疮疡。
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
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
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痿足痿,注下赤白。
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
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帝曰:善。”
注意这里的“云朝北极”,下文还有“云朝南极”,同样说明中国古人这时已经用南北极、东西极的概念来认识和计算地球和其他天体的运动,这不是偶然的,这不是猜测的,而是建立了具体的计算模型。这里的“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二之气---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
这是地球公转轨道黄道轨道上的6步法则,就是今天的角速度为60.875度/气/2月的法则
还要注意这里的“气化运行先天”和下文的“气化运行后天”的先天和后天的含义,依据全文计算法则看,先天是指五阳干、后天是指五阴干,由于天干地支是计算地球经纬度、地球轨道运行度数的,这样,五阳干与五阴干和《周易》中的先天数、后天数都是划分地球北、南半球的,而且是以阳干为计算夏半年、阴干计算冬半年。
地球全球公转的六步法则,每步60.875度(日、天)。其他五组的计算法则也是相同的,只是公转轨道上的五步因每一年的天干不同而五步的初始状态不同。公转轨道上六步则因每一年地支不同而六步的初始状态不同。以此区别于北半球(或者全球)固定的五步——五个纬度不同的气候带和固定的六步气候带。
原文中有记载“---夫六气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运有余,其至先;运不及,其至后,此天之道,气之常也。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时也。-位明气月可知乎,所谓气也。---所谓时兴六位也”
文中交代了六气的轨道运行的次序和开始终止的计算法则,就是【正月】为计算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初始状态
【朔日】则是计算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朔望月周期的朔日(初一)的轨道状态
【平旦】这是典型的光学思想。这是通过太阳光东西180°晨昏线的运动法则,来计算地球的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通过观察,这里的平旦,就是以我国东海岸为依据,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和地方,就是现代 地球物理学上的晨昏线法则。由于晨昏线圈随地球的公转运动在极圈与极点之间运动,所以昼夜长短随公转运动有纬度高低的变化,在极圈与南北极点中十分明显。
“运有余,其至先;运不及,其至后,此天之道,气之常也。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时也。是说五运与六气的角速度和时间的差别,而且有自转与公转的角速度、时间、位移的差别。
公转为运73.05度(日),气为60.875度(日)的差别,公转相差12度余,就是12天多;自转则相差角度12度,时间不足现代的24小时制以小时、分钟为换算计算单位的48分钟。这是黄道轨道和赤道轨道各自的速度、周期、位移不同造成的。
原文中:“凡此太阳司天之政……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痛病、注下、必然、瞀闷、不洽者,死。
这里可以理解为:
凡是太阳寒水司天的年份……三之气,太阳寒水司天,寒气流行四布,雨水降落,夏季应热却因寒水司天而病寒,或者因寒邪束于外,热郁于中,发生痛疽、瀑泻、公中烦热、昏厥胸闷,若不及时治疗,病人就会发生死亡。
这是说的“辰、戍”之年客气是:就是公转轨道——黄道轨道上运行的六步等速度和具体的公转时间。
初之气:少阳相火,黄道轨道公转60.875度(日);0.875x100=87.5刻,则是,今天自转周期21小时,是这样计算的:古人100刻=今天24小时,则1刻=24小时÷100=24x60分钟÷100=14.4分钟=14分钟24秒,这时中国古人什么时候用60分钟、60秒钟计时制,我们已经不知道了,但从黄赤交角23°26′的使用来看,分、秒的概念还是很久的历史了——在公元12世纪左右的金元时代有文字记载开始使用。87.5x14.4÷60=21小时。自转角度赤道轨道角度为21x15=315度。这里还可以这样计算87.5x360=315°;87.5x24=21小时。
二之气:阳明燥金,黄道轨道公转60.875x2=121.75°,这里0.75x100刻=75刻,则是,今天自转周期0.75x24=18小时,自转轨道赤道轨道角度为18x15°=270度。
三之气:太阳寒水, 黄道轨道公转60.875x3=182.625°,0.625x100刻=62.5刻,则是今天的自转地球自转轨道赤道轨道周期62.5x24=15小时,自转轨道赤道轨道角度为15x15=225度。
四之气:厥阴风木,黄道轨道公转60.875x4=243.5°,0.5x100=50刻,则是今天的地球自转轨道赤道轨道0.5x24=12小时,自转轨道赤道角度为12x15=180度。
五之气:少阴君火,黄道轨道公转60.875x5=304.375°,0.375°这是今天的地球自转轨道赤道轨道0.375x24=9小时,自转轨道赤道轨道角度为9x15=135度
六之气:太阴湿土,黄道轨道公转60.875x6=365.25°,0.25°这是今天的地球自转轨道赤道轨道0.25x24=6小时。自转轨道赤道角度为6x15=90度。线速度也是可以计算的。
这一个回归周期满了之后,下一个公转回归周期要从0.26°开始计算至0.5°结束,这就是自转12小时,直到第四年,才满1天,加在农历2月的最后1天,这个月为29天。这里也可以看出,“月大月小”实际上也是就算地球、月球公转的法则,当然,月球自转周期中国古人也是精确测量计算到了28天。
月大、月小针对地球公转轨道周期是这样计算的:365.25°÷12=30.4375°,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大月就计算为31天,小月就计算为30天。平月计算为28天,闰年计算为29天——多这一天,是4年之后的0.25的累积的结果。
月大、月小针对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实际周期29.5天,也用【四舍五入】的法则,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月28天。
在这里的小数点后面的尾数,就是《素问•六微旨大论第六十八》中的“天数”的交司时刻,本质上就是不满1度的公转周期要换算为地球的自转周期,这样,各自尾数x100刻,就是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的换算法则,就是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的交司时刻时间表。这就是“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所谓初六,天之数也。”的含义,地支为子、为辰、为申的年份是按这样的自转时刻交接的。由于公转周期是0.25°的尾数,为地球自转6小时,这样,4年循环,就是“辰、子、申岁气会同”的本质。实际上是地球公转的回归周期365.25天中的0.25需要4年循环运动才能够满1天,这是公转周期的尾数,余数,要换算为自转周期。这个6小时,与今天的6小时9分10秒,误差很小。仅有9分10秒的误差,造成的原因是地球、月球、太阳、其他恒星都在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相对性造成的。
与主气——永恒不变之气:(恒法)这里的含义,我认为有以下7个方面的含义:1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黄道轨道周期为365.25度,这是永恒不变的——汉代以后称为椭圆轨道——西方人也称为椭圆轨道永恒不变;2是公转的时间周期365.25天、日永恒不变;3是地球公转轨道黄道轨道的日平均角速度永恒不变,大约为1度/日/天;4是我国的公转轨道气候划分为5步永恒不变,每步每运为73.05°;5是我国纬度位置永恒不变;6是北半球纬度位置永恒不变。7轨道平面坐标编码永远不变
北半球的纬度跨度90除以6等于15度。我国地理区域气候的纬度跨度则是60除以6等于10度等分为6个气候带,实际上是5个气候带。如果用北半球的纬度跨度90度除以5就是18度,这些计算,对于今天的现代智慧的人来说,本来十分简单,可是这是3000年前中国古人的概念。真是不可思议的科学实践。
这里的主气,就是北半球我国的地理气候或者整个北半球的地理气候,也可以是全球的地理气候,实际上是把纬度跨度等分为六步六个等分的纬度气候带。若以我国的纬度跨度60计算,与北半球90度跨度和全球180度的跨度来计算,则是不同的。可以用现代地理学上的五带来理解。我在对主气的理解上,更多是倾向于是北半球我国的实际地理区域气候(北半球地区气候)。因为,厥阴风木,与我国的春季气候对应;少阴君火,少阳相火,与我国的南方夏季气候对应,太阴湿土对应于我国的长夏季节的气候,阳明燥金时我国秋天的气候,太阳寒水对应我国冬季的气候。这是固定不变的。每一年的气候则是所处轨道状态不同而变化的。主气后面的“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匹配有气候特征与五行特征,由于五行具有计算经纬度的功能,所以这种匹配,就可以计算纬度的高低与纬度的跨度。
主气之初之气:厥阴风木,公转60.875度(日),主宰2个月60天的气候变化;主宰南北半球纬度高度、纬度跨度15度的气候变化;
主气之二之气:少阴君火,公转60.875x2=121.75°,主宰2个月60天的气候变化;主宰南北半球纬度高度、纬度跨度15度的气候变化;
主气之三之气:少阳相火,公转60.875x3=182.625°,主宰2个月60天的气候变化;主宰南北半球纬度高度、纬度跨度15度的气候变化;
主气之四之气:太阴湿土,公转60.875x4=243.5°,主宰2个月60天的气候变化;主宰南北半球纬度高度、纬度跨度15度的气候变化;
主气三五之气:阳明燥金,公转60.875x5=304.375°,主宰2个月60天的气候变化;主宰南北半球纬度高度、纬度跨度15度的气候变化;
六气之六之气:太阳寒水,公转60.875x6=365.25°主宰2个月60天的气候变化;主宰南北半球纬度高度、纬度跨度15度的气候变化。
本质是地球公转轨道周期365.25度的六分法则。这是固定不变的。南北半球纬度、纬度跨度是不变的。我国区域地理纬度跨度、经度跨度也可以6分法则进行计算。
由客气的三之气太阳寒水与主气的三之气少阳相火论生克,这叫做“主客加临。”水来克火,加之寒水司天,统领上半年天时,故以寒为统治、为主宰、物极必反,反则反矣。反则会导致死亡。
这里的“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可以理解为:凡是太阳寒水司天的年份……终之气,太阴湿土在泉之气行令,湿气运行,宇宙间阴寒之气凝聚,尘土飞扬,效野昏蒙,人们感到凄惨,寒风来时,湿土之气太旺,胎孕往往因此受损而殒落、死亡。
这讲的是主运终之气——太阳寒水,与客运终之气——太阴湿土论生克——主客加临,其结果是:土克水,因此,太阴湿土主宰一切,加之太阳湿土在泉,主宰下半年之天气,更是土湿之气旺而克水,故胞宫胎孕——属水而受克,胎死腹中,讲的是生克之关系。当然,也是因人而异的,并非绝对的。

原文:“阳明之政奈何?岐伯曰:卯酉之纪也
阳明 少角少阴清热胜复同,同正商。 丁卯岁会 丁酉
其运风清热
少角初正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阳明少徵 少阴寒雨胜复同,同正商。癸卯同岁会癸酉同岁会其运热寒雨。
少徵 太宫 少商 大羽终 太角初
阳明 少宫 少阴风凉胜复同。 己卯 己酉
其运雨风凉。
少宫 太商 少羽终少角初太徵
阳明少商 少阴热寒胜复同,同正商。乙卯天符 乙酉岁会
太乙天符 其运凉热寒。
少商太羽 终 太角初 少徵 太宫
阳明 少羽少阴 雨风胜复同,同少宫,辛卯 辛酉 其运寒雨风
少羽终少角初 太徵 少宫 太商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天气急,地气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风燥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其谷白丹,间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金水合德,上应太白、萤惑。其政切,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病咳,(咽)寒热发暴,振溧癃閟。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
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
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
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
四 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咽)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
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
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
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帝曰:善。”
可以理解为:具体的计算法则,与前面的法则是相同的。这里注意一下:凡是阳明燥金司天的年份……二之气,阳气散布,人们感觉很舒畅,万物生长繁荣。疫病流行,人们每突然死亡。
这说的是:主气——永恒不变之六气,即:各主宰2个月60天的气候变化;主宰纬度高度、纬度跨度15度的气候变化;
初之气:厥阴风木,公转黄道轨道60.875度(日、天),主宰2个月60天的气候变化;主宰纬度高度、纬度跨度15度的气候变化;
二之气:少阴君火,公转黄道轨道60.875x2=121.75°(天、日),主宰2个月60天的气候变化;主宰纬度高度、纬度跨度15度的气候变化;
三之气:少阳相火,公转黄道轨道60.875x3=182.625°(天、日),主宰2个月60天的气候变化;主宰纬度高度、纬度跨度15度的气候变化;
四之气:太阴湿土,公转黄道轨道60.875x4=243.5°(天、日),主宰2个月60天的气候变化;主宰纬度高度、纬度跨度15度的气候变化;
五之气:阳明燥金,公转黄道轨道60.875x5=304.375°(天、日),主宰2个月60天的气候变化;主宰纬度高度、纬度跨度15度的气候变化;
六之气:太阳寒水公转黄道轨道60.875x6=365.25度(天、日),主宰2个月60天的气候变化;主宰纬度高度、纬度跨度15度的气候变化。

这是处在北半球的我国气候按六步计算(五气、五带、六气 的计算法则),这是固定不变的。这是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回归公转周期的固定的时间周期的长短,实际上就是轨道角度的大小。

与流年卯酉年之六气——客气之间论生克,即:
初之气——太阴湿土,公转黄道轨道60.875度(日),实际上月球2周为29.5x2=59天;
二之气——少阳相火,公转黄道轨道60.875x2=121.75°,实际上月球2周为29.5x2=59天;
三之气——阳明燥金,公转黄道轨道60.875x3=182.625°,实际上月球2周为29.5x2=59天;
四之气——太阳寒水,公转黄道轨道60.875x4=243.5°,实际上月球2周为29.5x2=59天;
五之气——厥阴风木,公转黄道轨道60.875x5=304.375°,实际上月球2周为29.5x2=59天;
六之气——少阴君火,公转黄道轨道60.875x6=365.25°,实际上月球2周为29.5x2=59天。
这是以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的轨道位置状态来计算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固定周期,由于月球所处的轨道状态不是回归周期,绕地球运动的朔望周期是固定的为29.5天,这样地球的每一回归周期相同,用月球的循环周期也可以衡量地球的回归周期,由于月球的绕地球的公转一周的周期29.5天的时间与地球绕太阳1/12周期的30.4375天不一致,这样月球就必须多转动才能与地球的周期吻合,但是实际上月球不可能多转一周,也就是说月球12月公转时间为12x29.5=354天,永远如此.如果不规定具体的12分法则,是不能进行比较计算和衡量的。于是中国古人就用客气——流年之气——月球公转的周期与地球的公转周期进行相关轨道状态的运算,这就是主客加临的天体物理学本质。
主气二之气——少阴君火,与客气二之气——少阳相火,论生克,其结果是二火同类,势更旺,火更猛!主客之气相同者为同气,示客气最甚。故易“厉大至,民善暴死。”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不变的地理区域气候的地区纬度高低与公转轨道上——黄道轨道上太阳直射位置的吻合程度,是一致的?还是相反的?是否是同步运动?同步运行?这需要我们用今天的科学理论去认识。
又阳明燥金司天,火来克金,亦不利于百姓,故“民善暴死。”
这些,都是从主气与客气之间的加临关系而获得的气候的影响结果,以致推测对人体的影响。
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针对于每一个人出生的具体时间,即四码,就是对人体出生的时间进行编码,以流年、大运、小运进行综合判断,可以推测人的生与死及相关情况,若结合现代医学中的电子技术、影像技术、生物技术、核送学等等科学,更能十分准确地预测疾病的存活与死亡的具体时期。我认为这就是《内经》说的固气,人出生的具体时间,固定之时气。
阳明位为卯酉周天,就是“子午为经,卯酉为纬”,原文中在这里提出“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这里的“经”就是经纬网中的经纬度的含义,“纪”这是轨道的轨度的分野,包括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轨道分为南天、北天——把轨道的圆周分为上下两部分。阴阳,同样有地球自转的阴阳与公转的阴阳之区别。
原文:“少阳之政奈何?岐伯曰:寅申之纪也。
少阳太角 厥阴壬寅同天符 壬申同天符 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胁,惊骇。
太角初正少徵 太宫少商 太羽终
少阳 太徵厥阴 戊寅天符 戊申天符其运暑,其化喧嚣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郁,血溢,血泄,心痛。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少阳太宫 厥阴 甲寅 甲申 其运阴雨,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体重,胕中,痞饮。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
少阳太商 厥阴 庚寅 庚申 同正商 其运凉,其化雾露清切,其变肃杀凋零,其病肩背胸中。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徵 少宫
少阳 太羽 厥阴 丙寅 丙申 其运寒肃,其化凝惨凓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肿。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 太宫 少商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时应,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其谷丹苍,其政严,其令扰,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故圣人遇之,和而不争。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上怫肿色变。
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
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

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
五之气,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
终之气,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霿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抑其运气,赞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
故岁宜咸、宜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帝曰:善。”
这里可以理解为:
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各位读者的是“六气”分为“六步”,记载的是“60度有奇”,就是公转的轨道365.25°÷6=60.875°,是科学计算地球公转运动风的6步法则。当然自转也可以分为六步。“五行时”无疑是五步公转时间、五步自转时间周期,由于3000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没有给时间科学定义,就是没有分清楚时间的自转公转周期。所以,留下3000年的“五行时”“五行”难题,大家解读不了。
具体的“五运”的计算用“五音”的太少相生来计算。“太少”相生,这是古人标示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的法则,也是太阳辐射和地球接受热能多少的运动法则。这不是推理的法则得出的,这是“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结合“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以及“阴干为不及、阳干为太过”而得的。金木者,东西方位,各位圆周轨道运动上的东西方向上,也是0与180度的直线上,这就是0为始,则180度为终。生成数,就是标示方位的1、2、3、4、5,为生数,6、7、8、9、10,为成数,在《周易》中这是来标示方位的数字,实际上,就是在这是有终、有始的概念,没有0度、180度、360度的概念造成的,圆周——说的:周天,自转则是小周天,公转则是大周天。标示地图册、地球仪的古代模具,我们已经不知道了,但是这些文字却记载了古人在没有0记数技术下的科学法则。在解释“南北政”问题时,有人认为太过为南政、不及为北政。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太过、不及是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都会出现的太阳能量多为太过、太阳能量少为不及的自然现象。而南北政就是说的地球上的南北半球、南北半球上下半年各自的气候是不同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60《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老茶馆 62《黄帝内经》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