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2015-01-12 13:03 楼主
第五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的极点法则、12等份法则、二等份法则、四等份法则、顺逆——自转公转方向法则、乘方法则、五等份法则、光学原理
一原文提要
乘方技术,在《史记》《淮南子》中有记载,可惜我们已经很少知道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世界上最早的乘方技术法则。希望相关的科技人员去研究一下。
二原文计算法则讲解
原文:“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这里的阴阳的含义就是简单的光学原理,现代地理学称为:地球有阳光照射的一面称为昼半球,没有阳光照射的一面称为夜半球。以此划分晨昏线,以此判定地球的自转方向。这里的阴阳的含义,在《内经》中有昼夜长短的含义,也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含义,这二者的结合,就是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古代法则,至今沿用。因此“天地之道”就是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规律。现在地球物理学告诉我们,昼夜的交替的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而且随着公转运动,昼夜的长短发生规律性变化——中国古人已经在《内经》成书时开始了测量和科学记载而且今天仍然在使用;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来测定地球的公转运动,由于正午是中国古人的“午时”今天的12点时钟,这实际上也是测量地球自转速度的一个方法,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可以测定纬度的高低和太阳的直射角和偏斜角,并以此测定地球的公转运动,这就是我国现在仍然在使用的历法——这是可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世界上最早的最原始的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法则。“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这是中国古人经过实际的测量的 "南北极点"的概念,公转运动则是指太阳直射地球南北回归线23.25度的时候以及其公转的角速度、位移。由于公转运动的存在,太阳直射的南北移动,就形成了地球上寒极、热极的自然变化。本质上是说地球的南北回归运动。
原文:“水为阴,火为阳--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这段原文中的医学含义,我就忽略不讲了。这段原文中“水为阴,火为阳”是我国地理气候的太阳高度角大小的计算法则,水——为北为下位——子——壬癸——现代代号为N;火——为南为上位——午——丙丁——现代代号为S,二者是一个对称轴180度的概念实际上是指地球的南北两半球或者南北两极,按现代测定的极半径6356.8千米计算,二者相差6356.8X2=12713.6千米
“火”现在的术语叫做热带、亚热带了。“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这一段话从地理学角度理解是说太阳直射的角度大小以及太阳辐射强弱与大气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国地处地球的北半球,以嵩山为界的南方区域气候处在低纬度地区受太阳的直射时间长,在我国的夏季尤为明显,但收空气的反射和吸收作用,太阳的辐射发生了一些改变,四川盆地由于盆地的作用,大气的吸收和反射的作用,纬度虽然低于新疆地区,但实际上的太阳辐射却是新疆地区高于四川盆地地区。我个人觉得这里的原文,这样理解更清楚、更合理、更明白一些。不知读者以为如何?当然,从中医学临床治疗角度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争论很大。这是由于每一位医生的临床角度不同,得到的认识是某一方面的正确认识。
原文:"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这里的"天有四时五行"就是说的地球的公转气候、时间的四分法则与五分法则."寒暑燥湿风"是我国的公转气候五个不同季节的特点,这是我国特定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实际上就是365.25天五等分的划分结果。按纬度高度和纬度跨度也可以化分,这就是现代五代的划分法则,有不同的划分法则与不同的标准,结果就不同,计算的方法也不同。现在已经划分为五带——五个气候带,即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这是地球自转与公转规律的必然变化,也是对“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公转气候的深化和发展。这是太阳直射地球,地球在绕太阳的南北运动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置的移动造成的。
原文:“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气血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这里的中医学理论,我不讲了。这是从中医角度运用“二进制”的理论进行机械的换算,中国古人是用借代关系、一一对应法则来描述“二进制”,西方人改了一下名称,忽悠中国人,可是中国人还真的被忽悠了。以张功耀、何祚庥先生为反面代表的科学家、哲学家当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值得后世学者批判地继承。球坐标系
这段原文的“玄”是“弦”的含义,是指风的性质是由于三大力学原因:地球自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的综合作用,张功耀先生在中央台上说不知道“玄”的含义是什么?其实,这个“玄”是通假字“弦”的含义,就是说【风的三大力学原理】。由于不知道风的力学原理,因此认为“玄”不好理解,于是叫嚣“废除《黄帝内经》、废除中医中药”应该废除的是张功耀先生自己的无知。“在人为道”则是说的自然的轨道的法则与规律是人可以掌握和认识的,是可以进行描述的。这记载在《史记》中,如果没有记载“轨道、轨度”这样的理解是不成立的。有了这样的记载,不这样理解,也是不可理解和不可思议的。“在音为角”这是中国古代的音律法则,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乘方”技术——具体的算法在《淮南子》中。
依据陈广忠副教授在《淮南子译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6月第1版第142页中是的计算法则是这样的:



子 置1=1
丑3的1次方=3
寅3的2次方=9
卯3的3次方=27
辰3的4次方=81
巳3的5次方=243
午3的6次方=729
未3的7次方=2187
申3的8次方=6561
酉3的9次方=19683
戌3的10次方=59049
亥3的11次方=177147
【其音为角】的【角】,这也是今天的【角速度】的概念。按照南京天文台天文学家卢央教授的解释,音律法则,又是中国古人的【对数法则】——本质上,这就是【三角函数法则】。值得大家结合历史文献,深入研究。
“胜”就是“四时之胜”的运用,实际上是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力学原理,古人认为很神奇,没有引力的概念——只有用这种“相胜之力”来表述。
这里的计算法则也是自转四分法则为90度法则与五分法则为72度法则,公转四分法则就是91.3125度与五分法则就是73.05度的四步法则与五步法则的结合运用。“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说的是上下位置的定位系统,针对于地球仪和地图册而言,就是上下定南北,左右定东西, 这样就能很好地进行识别地理方位。由于中国古人这时已经发明并运用指南针,于是可以确定南北与东西。这是地球上本来不存在的,人为规定的,由于后世人为规定与中国古人的不同,对我们不了解古今变化与差异的专家学者就不知所云,也不能判断正误,也不知道谁是谁非,于是开始大骂祖宗!可耻与可悲同时存在!中国古人的“八卦”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球仪的挂图也是地图册的挂图,因为有比例尺、有方向和经纬度和图例——整部《周易》就是对地图册和地球仪的运用和天体自转与公转规律的说明,可是3000年了没有一个中国人是如此去认识的,外国朋友进行了很好的翻译和解读然后做了细小的改动,这样,中国人自己认识不了自己祖先的发明创造了。“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定向圆、矢量、向量法则——这是指的左右方向是太阳与月亮的“视运动方向”这是由于在北半球的中国区域地理位置上,太阳是始终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注意这里东西方的规定是以我国所处地理位置而言——今天的国际时区的分界线是用的伦敦所在地为本初子午线——相差很大;月球则有时从地球的西边升起,有时从东边升起——这是要随地球的公转运动而发生位置的改变——这是由于地球和月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不同,“视运动”角速度有差别造成的——但是不变的是月球在我国农历15(望日)这一天永远是从我国的东海岸升起——在地球另一半(西半球)的巴西则又是相反的。这样中国古人就以此确定月球的绕地球运动的公转周期为朔望周期大约为30天(实际为29.5天)。这样地月日三者连线的位置就可以进行计算。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南北为一直线、东西为一直线相交的直角坐标系。然后不断地在轨道质点上运用坐标系进行运算。“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这就是以中国地理方位为准进行球坐标系上下定位,南(火——S——丙丁等二进制法则)北(水——N——壬癸等二进制法则)定位,东(日出为东)西(日落为西)定位——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位。这里的水火还有夏为火,冬为水的含义——极点、极坐标定位,指的是地球公转气候、位移、角度的不同,这是以地球冬季、夏季温度绝对值与相对值的不同可以感知和计算判断的;还指地球自转的状态白昼昼弧为【阳】火,夜晚、夜弧为【阴】水,这是昼夜温差的绝对值与相对值不同还可以感知、计算和判断的决定的。“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里的“能始”是“能始终”的省略——这是定向圆、矢量、向量法则,是说可以计算开始,也可以计算结束。这是地球上的方位确定之后,或者地球仪和地图册定位之后,就可以规定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初始状态,中国古人是以“春分”——阳历为3月21日前后,而公转黄道轨迹的0度的开始则是正月朔日——正月初一——立春节和结束状态的365.25天(度)的公转时间周期;以“秋分”——阳历为9月23日前后,为公转黄道轨迹182.625度为公转划分标志,这实际上已经计算和测量到了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性质——这记载在汉代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中——如果没有这个记载,可以认为是不成立的。但是《淮南子》就是记载的这些数字信息——通过《淮南子》中的数字记载也可以算出是椭圆——这在西方世界是1600年之后的科学时代了。以“夏至”——阳历为6月22日前后,这个时节也大致是中国重要的节日端午节5月初5日,实际上就是以此测量公转的轨迹和公转的角度91.3125度为标志,来确立我国的上下半年的气候分界,实际上这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造成的——中国古人这时没有北回归线的概念,但其具体的角度和具体的时间分段就是这个本质——中国古人测量到黄赤交角为23度26分,这是今天的南北回归线23°26′的含义。不注意这些概念的换算,就会错误地得出“伪科学”的结论——愚昧无知无耻到了极点!“冬至”——阳历12月22日前后,这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时间和角度和角速度,中国的黄道轨迹角度为273度左右。这些计算方法,在历代历书中用的最多,其他时候已经没有运用了或者运用很少了,在中医书籍《内经》中,就是以此来预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这是由于公转的周期时间是确定的,公转的角度和公转的角速度是相对恒定、固定不变的,这样地球公转一周,就是地球回归周期一年的气候就总是可以进行预算、预测的,并用提前掌握的轨道气候的变化来指导养生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无疑是科学的和简单实惠的。自转的状态就是也分为类似的几个时间段和角度以及角速度为计算法则,但是圆周法则有5.25度的偏差,需要进行不断的1度的整数计算,于是中国古人就用“置闰”技术,很好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这就是每四年置闰一天的法则——由于大家不知道其自然科学性——很多时间被政治家和哲学家用来证明封建王朝如天体之道永存——这样,就走上了唯心主义的道路,应该进行纠正和批判。就是这些唯心主义的东西淹没了自然科学价值和运用法则。

原文中“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气血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就是强调球坐标系地球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地图册、定向圆运动轨道的上下定位、左右定向,如果不注意,就会错误计算,得出错误的结果——于是说,这是封建迷信、伪科学等等。错误在自己身上。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病症与生命 老茶馆 13《黄帝内经》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计算地球自转公转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