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伤寒论之长处与短处

2014-12-26 22:39 楼主
本帖最后由 tangolee 于 2014-12-27 09:51 编辑

1. 伤寒论之长处与短处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经典,在中医史上成为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其长处即方证对应,方便后学,三阴三阳统领辩证。
伤寒论的短处正是其长处,方证对应,割断了医理与方药之间的关系;三阴三阳,无论六气或六经,均属外邪,割裂了脏腑辩证之根本。
2. 伤寒论之短处在于以方证对应割裂了医理与方药---失道得术
伤寒的短处是两千年来历代医学百思不解之处。名头太大,师传方证对应则照本宣科,逐渐走向僵化,盲目自大。 对中医包含伤寒论来说,医理思考比药方更重要。因为以伤寒之应用,某几证用某方,属术的层次。伤寒论的成功之处在于列出数证,对应某药方,所谓方证对应,实则小学生查字典疗法,正如圆运动所述。这正是伤寒论之长处,同时也是伤寒论的致病伤。这一致病特点将医理与方药割断。
医理与方药割断的结果,两千来后人难以从伤寒论中悟到辅行诀用药法要那般精妙的医理、以及医理与方药一体的重要性。逐渐中医一直沿用这种方证对应的治疗手段,医道断失、医术风行。西医崛起,中医不堪一击、一败涂地。表象之一就是中医治不好感冒。

3.《汤液经法》与《辅行诀》中医理与方药合一的药方
桂枝汤与柴胡汤源自辅行诀阴阳二旦汤,阳旦汤升阳之汤,阴旦汤扶阴之剂;辅行诀早伤寒论150至300年,伤寒论明显改编了辅行诀二旦汤以及六神、大小等方,辅行诀之五脏虚实补泻方更是精妙绝伦,在伤寒论中都改编为药名了。直接研读伤寒论是难以领悟到这些中医精华的。
如果没有敦煌医学著作的近代流传,这个中医之谜仍然不可揭开。虚名害中医。
辅行诀,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伤寒论,东汉,元150--219年。晚350年。
对比此两者著作年代,伤寒借鉴并改编了许多汤液经法与辅行诀中的许多具有医理启示意义的药方,伤寒论直接更名为药名,直接割断了医理的关联启示。钱超尘先生在揭示《汤液经法》《伤寒论》《辅行诀》之谜一文中曰: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 《辅行诀》陶氏云:“外感天行,经方之治,有二旦、六神、大小等汤,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为《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晰,后学咸宗奉之。”接着介绍小阳旦、小阴旦、大阳旦、大阴旦、小青龙、大青龙、小白虎、大白虎、小朱鸟、大朱鸟、小玄武、大玄武等方主治及组方。陶氏又诸方进行了总结:“阳旦者,生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青龙者,宣发之方,以麻黄为主;白虎者,收重之方,以石膏为主;朱鸟者,清滋之方,以鸡子黄为主;玄武者,温渗之方,以附子为主。此六方者,为六合之正精,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既济水火,乃神明之剂也。”这段简明的总结与概括,起到了以简御繁的作用。接着又指出:“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药名之,亦推主为识之义耳。”按,青龙、白虎、朱雀(又名朱鸟)、玄鸟,古称“四神”。儒家经典和道家著作多有用之者。《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正义》:“此名军行象天文而作阵法也。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张仲景首将以道家之称的命名方法改为以主要药味作为方剂名称的方法,对后世药剂命名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观《辅行诀》所载诸方,命名方法有三类。①以主治命名。如大补肝汤、小补肝汤等。②以道家特点命名,如大青龙、小玄武等。③以治疗手法命名。如点眼以通肝气方、启喉以通肺气方。张仲景避开道家命名的方法,改用“以某药名之”,这在方剂命名史上是一次重大举措。
在《辅行诀》释秘中曰:凡所言脏病者,“病”字当做“实”字解。凡所言邪者,乃指外邪客气。故每脏条下所言为三,一者实,二者虚,三者外邪客于脏。虚实者,内伤之治也;客邪者,天行外感之治也。
在辅行诀用药法要所述的25味药图中,凡东西南北对待者,皆相反相成。肝德在散,肺德在收,此一散一收也;心德在耎,肾德在坚,此一耎一坚者也。脾居中而缓四方之过者。散收耎坚者,药之四维也。
诸散者阳也,而降逆之药在其内也。诸收者阴也,而升阳之品寓乎其中。故吴茱萸之降火,位在蜀椒。葛根之升解,反在芍药。
肝虚则目目巟 目巟 无所见者,精气不能上达也。外邪在肝而曰寒中者,寒在中州,胃中寒也。
凡言邪在脏者,皆本虚标实也。以正气内存则邪不可干。故治外邪者,多寓补法,补其本以泄其标也。
凡所言泄者,必泄中寓补。故小泄诸汤,必二泄一补。泄者,克我者也,取系爻以为用;补者,同气者也,取专爻以为用。此平治之时所谓补泄者。若变乱已生,治乱之法,当用宝爻,我生者是也。以宝爻制系爻,此节制之师也。
凡所言补者,必补中有泄。故小补诸汤,必二补一泄。使补者不壅,而气脉流畅。
凡小补小泄者,耦合致平之法也。是阴阳之气,在乎以平为期而使无过。凡大补大泄者,五行周环之法也。是五行之气,贵乎流通周行而使不滞。等等。
没有这些精妙绝伦的医理支持,伤寒论之方证对应将医理与方药合一的辩证论治,简化为只有方药与证对应的方证对应。这一简化,以外邪之六气或六经为统领辩证,好处是三阴三阳以简驭繁,但失去了医理这个大道,言明了外六淫但是丢失了内七情等脏腑辩证论治精华。

4.重振中医之路必然是用道御术,用医理指导医术。
研读伤寒论,如果没有结合汤液经法辅行诀,则难以沟通内经,必将重复两千年来的中医之路与目前的萎缩状况,陷于六气辩证与六经辩证的历史争辩中。
对待伤寒论,应该继承与发展,阐明其不足,把伤寒当做中医重要的一支,用汤液经法与辅行诀当做内经与伤寒的桥梁,重视伤寒的历史经验,弥足医理,以道御术,不要重复方药泛滥,缺乏医理的状态。
庆幸的是四圣心源、圆运动、傅青主女科、医林改错、汤液经法与辅行诀、李可老中医等道术合一的医术尚存,包含了天地人、精气神的全面中医学,正是源自内经,超越了伤寒论这样貌似僵化的中医并包含伤寒论的内容,个人认为这些才是真正的中医之路。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2-26 22:41 2楼
引爆中
2014-12-29 12:58 3楼
《伤寒论》读到这种程度,也算是千年不遇的奇葩,能有这样的胡说八道更是奇葩中的奇葩。还是刘渡舟的论断比较中肯。
2014-12-29 13:09 4楼
现在的社会真是好,能推陈致新,新事不断,当我看到《汤液经法》《辅行决》这两个名字,我就感叹,新社会真是好,2000年前的东西,明清时代都没有发现,现在突然都出来了,造假的力量真是好,还有很多人拿着当宝贝。
2014-12-29 13:09 5楼
本帖最后由 tangolee 于 2014-12-29 13:16 编辑

iproffice 说:
断比

连个感冒你也治不好,读了伤寒你也是奇葩中的小趴而已。西医已经把你压趴在地,就差再上一只脚了,死到临头还执迷不悟。
2014-12-29 13:13 6楼
柴桂方应 说:
现在的社会真是好,能推陈致新,新事不断,当我看到《汤液经法》《辅行决》这两个名字,我就感叹,新社会真

守着伤寒等着西医送你上天堂吧。不用再需要两千年,一百年足矣。
2014-12-29 13:30 7楼
本帖最后由 tangolee 于 2014-12-29 13:32 编辑

iproffice 说:
断比

假中医或庸医常见招式:一个药方开七付,一处刚好另处又病,忽悠病人钱财。三服药搞定常见病算医术到家。请问,你有此功力吗?否则读了伤寒你也办不到。
不看广告看疗效。
2014-12-29 13:31 8楼
tangolee 说:
守着伤寒等着西医送你上天堂吧。不用再需要两千年,一百年足矣。

童言无忌,你就看你的辅行决吧,别人管不着你

我活不过一百年,你可能活2000年以上
2014-12-29 13:37 9楼
本帖最后由 tangolee 于 2014-12-29 13:41 编辑

柴桂方应 说:
ote]

智慧这么低,伤寒你也读不出啥。

两千年是指伤寒论出生至今有2000年;
一百年是指按照中医目前整体态势守成,西医再过一百年就可以占据绝对市场,中医比目前更惨。

Are you understand ?

嘿嘿!
2014-12-29 13:57 10楼
柴桂方应 说:
现在的社会真是好,能推陈致新,新事不断,当我看到《汤液经法》《辅行决》这两个名字,我就感叹,新社会真

一看你的网名就是小喽喽,就是指使你的**肚里也没多少货。嘿嘿,早有领教!
2014-12-29 14:10 11楼
本帖最后由 第十三刀 于 2014-12-29 14:18 编辑

真正的理法在内经。且看内径的六经与病之死期。以下这段若能自内心完全理解,理法基本过关了。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脏最贵。

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最贵。

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贵,最其下也。

雷公至斋七日,旦复侍坐。

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雷公曰:受业未能明。

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

所谓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

一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专阴则死。

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志心。

二阴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

一阴独至,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

此六脉者,乍阴乍阳,六属相并,缪通五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

雷公曰:臣悉尽意,受传经脉,颂得从容之道以合从容,不知阴阳,不知雌雄。

帝曰: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

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脉软而动,九窍皆沉。

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为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

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脉沉,胜肺伤脾,外伤四支。

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为狂。

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支别离。

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于燥,病在土脾。

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附。

阴阳皆壮,下至阴阳,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诊决死生之期,遂合岁首。

雷公曰:请问短期,黄帝不应。雷公复问,黄帝曰:在经论中。雷公曰:请问短期。

黄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征,皆归出春。

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春阴阳皆,绝期在孟春。

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干。

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溓水

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治自已。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 谈谈伤寒论胃中有燥屎的认识 老茶馆 伤寒论源自汤液经法并被后世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