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真气是什么?现在几可定论!【一】

2014-11-24 19:29 楼主
本帖最后由 夕殿流萤 于 2014-11-25 06:06 编辑

倘作一民间调查——

问:什么是中医中药?
答:嗯,《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还有针灸按摩吧。

问:那么啥是《黄帝内经》?
答:嗯,阴阳五行、经络真气还有养生修仙吧。

问:那么啥是阴阳五行?经络真气?
答:嗯,阴阳五行就是易经八卦、经络真气就是白日飞升吧。

问:那么啥是易经八卦?白日飞升?
答:嗯,易经八卦就是河图洛书、白日飞升就是长生久视吧。

问:那么啥是河图洛书?长生久视?
答:嗯,河图洛书就是天圆地方、长生久视就是保性全真吧。

问:那么啥是天圆地方?保性全真?
答:嗯,天圆地方就是北斗旋转,负阴而抱阳、保性全真就是导引吐呐,节欲而清净吧。

问:那么啥是负阴抱阳?节欲清净?
答:嗯,负阴抱阳就是天地似混沌鸡卵、节欲清净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吧。

问:那么啥是混沌一卵?无为而为?
答:嗯,混沌一卵就是盘古大神开天辟地、无为而为就是顺其自然开心就好吧。

问:那么啥是开天辟地?开心就好?
答:嗯,开天辟地就是「立木测影,观象授时」、开心就好就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吧。
……

简直无休无止,答案怕要追寻到猿猴老祖宗那儿吧。当然追溯到UFO太空人那儿,更是最好的炒作噱头!

尽管上面问答牵扯的背景文化不简单,譬如阴阳家、盖天说、养生家、元气论、上古三易、华表夏圭等等,但是,到头来仍是一头雾水,绞缠不清。

那么,求助于西方科学、现代医学呢?答案竟是惊出一身冷汗——经络和真气的本质,几乎已被研究到了临界极致,也就隔了一张早报纸的地步!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1-24 19:32 2楼
中医源起文化之厚重

本帖最后由 夕殿流萤 于 2014-11-24 19:35 编辑

1、经络、真气起源的文化积淀

上面的十几个接连追问,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先秦诸子观念:盖天说、灵气说

『盖天说』乃是在王充、张衡创立『浑天说』之前的华夏民族的主流宇宙观念,×××农历(阴阳合历)、五运六气、甘石星经、周髀算经、编钟吕律、六十花甲纳音、洪范五行、先秦三式等等,都是它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代表性成果,甚至迄今不绝于耳!

『灵气说』同样古老,它脱胎于原始萨满巫教的“万物有灵”观念,但后来分化为两支,其一是「生命灵数论」,其二是「万物灵气论」。无独有偶,这两个流派在古今中外都有大量拥趸,难分轩轾!
2014-11-24 19:34 3楼
『生命灵数论』

本帖最后由 夕殿流萤 于 2014-11-24 19:35 编辑

⑴『生命灵数论』,譬如古希腊毕达哥拉斯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命运,都可以用数字来解释,“数字具有精神上的意义,可以揭露万事万物背后的真理”。……由1到9的数字,各代表不同的生命讯息,运用你的生辰(年、月、日),算出你的灵数并从中了解自我的优点及缺点。

它与占星、塔罗并称为西方三大玄学。基本原理是,通过揭示生日和姓名中所蕴含的数字,与宇宙之间存在的能量共振和意义关联,来帮助每个人了解自己独特的天分、能力和个性,云云。

显而易见,这套唯心(象理关系)色彩极浓的命数学说,对于国人来说并不突兀,四柱八字、梅花六壬、帝王三式、易传卦辞、称骨算命、鬼谷神相、麻衣神相……,在东方博大精深的术数面前,它只能算是“小儿科”、“跷跷板”。而战国阴阳家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与“大九州”说,更是登峰造极——

《山海经》乃是对禹贡、山海图的解说,秦汉“大一统”政治格局,就明显受到了这种“大世界”地理拼图的影响!于是乎天上有太乙星、地上有太乙山、人体上有太乙穴,皆有其不同凡响的渊源!

既然天上北斗、地下黄泉与人间(体)脏腑,有着这样不为世知的区域对应和关联枢纽,那么,发展出一套“天精(神明)~地灵(鬼昧)~人命(心德)”的『天人相应/神心合一』的修真观念,就再不过是顺理成章、推波助澜的事了!

《史记》、《汉书》、《淮南子》里有着大量鲜活记载,其一就是热衷于“寻不死仙药”的秦汉方士(如灵芝、精参、太岁、徐福东渡等),其二就是恬身于“容成房中术”的养生家们(如黄帝御百妃升仙、彭祖妻妾成群等),其三就是隐闻于“周髀/九章算经”的郡国贤良们(如测度、推算“天去地有九万里之高”等),其四就是……

西汉“文景~武宣”盛世,比之「先秦战国 百家争鸣」更为宏大深远的汉族主体文化“大奠基时代”!《黄帝内经》、《扁鹊难经》这两本书,就深刻而鲜明地烙上了这一时代的人文背景,司马迁叹之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圣人以神道设教,天下大治矣。”

东方医家(汉医、壮医、瑶医、藏医、道医、佛医等等)的根基或本源——『经络藏象学说』正式新鲜出炉,尽管人们用金针、砭石、艾灸、骨梳、牛角、贝壳、玉刀等医具,借助于刺激穴道的治病的历史远至七、八万年前的蒙昧时代!
2014-11-24 19:36 4楼
『万物灵气论』

⑵『万物灵气论』 从「灵气原气元气真气」

“灵气”观念出自三皇五帝的漫长阶段,从萨满『天命观』——“其二,相信神灵具有必要的智慧,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显示他的意愿”凝华而来,也就是甲骨文卜辞和口头神话中的祥瑞或灾异。古今中外,名目繁多。比如麟凤龟龙“四瑞”、饕餮穷奇[木寿]杌混沌“四凶”、「十二生肖」地支神、二十八宿神等等。

这些图腾众神,皆被认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现象存在,它们乃是“天清地浊,二气中和”机缘巧合所生,又在汲取日光月华中,逐步地开启了高妙智慧,谓之“天精地灵(及人杰),造化而成”。杜甫有诗豪情赞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红楼梦》开篇里的也有精辟论述。。

这种“自然创生万物,开启灵性智慧”的宇宙造化机制,先被萨满称之为『宿命/德』,后被老子名之为『道/四大』或古希腊“逻格斯/以太”,从而形成了各种创世史诗及宗教神话,比如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
2014-11-24 19:39 5楼
『比象取类』的易道内涵

本帖最后由 夕殿流萤 于 2014-11-24 19:40 编辑

⑶追本溯源,“造化万物的材料”曰『气』或原子。它有如下的东方“取象”式的逻辑推演——

“无物无象无生无灭而无形无迹”曰空无,
“无物无象无生无灭而无形有迹”曰虚有,
__有象_____________
“万物未创生而无形无迹”曰黑暗,
“万物未创生而无形有迹”曰光明,
__有物_____________
“万物创生无形而不可见”曰无极,
“万物创生无形而可见”曰太极;
__有形_____________
“万物创生有形而尚未开启灵性”曰混沌,
“万物创生有形而初启灵性未开智慧”曰太乙(一),
“万物创生有形而启灵性初开智慧”曰阴阳(二),

“万物创生有形可见,开启灵性,自成智慧”曰三才(中和之道,即三)——

顺理成章地,就如老子所讲“万物(创生)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特别注意,『中气』才是《黄帝内经》里所说的“原炁或元炁”,即『万物创生』须臾不可或缺的造化本原,而其之「天精、地灵、与人杰(指代智慧)」三大进程触媒,分别被异化为“元气/精、元神/情、元性/欲”道家三宝。

【说明:于此处,务必要区分清楚“老庄”哲学上的“元气”和《内经》医学上的“元炁”,它们两者大相径庭,层次不同。简而言之,元气相对于天地万物,而元炁仅相对于人体生命。

比如火山爆发,被认为是地球内部元气喷发所致,它对于地球而言,不过是巧事一桩,无关大局;但却既可以轻易地毁灭生命,又可以无偿地肥沃农田——人与天地变化,仅仅是间接地附带效应。

此“元气”距离人之“元炁”,还隔着有氧呼吸作用、水谷消化作用以及四季劳动生殖作用,这三个绕不开的生理现象或生活过程,才能转化成维持日常生命机能所需的“元炁”!

再次提醒,两者本质上相同(热效机能)、但自然架构上不同,“元气”对应于自然界「天文季节、地理气候」的客观事物运动,“元炁”则对应于生物圈「气温水利、生存资源」的生命主体运动。“两者一物一人,但『人』亦属于物,物先人后矣!”】
2014-11-24 19:41 6楼
『元炁与阴气』简明导论

⑷如此界定,比照道教丹书和西医解剖,“元炁”是由元精(父母之媾精)所化生——乃指以造血功能为始基点、以动静脉血液循环系统为支撑的肉体生命发育与延续机制,即新陈代谢谢之一的『Q2与CQ2等气体分子、血糖、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大交换式生理机制』;

①由后天水谷精气 和 自然清气结合而成阴气(精、血、津、液)与 阳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

【阴气/太陰之气】《内经》里说,“阴气主物质,阳气主功能,阴阳二气相互转化”云云,『精、血、津、液』四者的确是有形有象之物,可见可辨。

但是,于这里,“精”是「造血/生殖」功能(截取生命上、下代间衍殖之义)、“血”是「携氧/养份」代谢谢功能、“津”是消化功能(指口津、胃酸、肠黏液等)、“液”是温煦功能(指组织液、细胞水、酸碱度平衡等)。

显而易见,「自然清气」指的就是呼吸运动中“血”之「携氧CQ2」代谢谢功能;而「后天水谷精气」指的就是“津”是消化功能、“液”是温煦功能以及“精”是「×××营养造血」功能。它们结合而成的『阴气』,可简明地界定为:“呼吸/生命~消化/生长~造血输养/代谢谢”三重复合运动,即体貌『肥瘦(阴成形)』的时空节点状况!
2014-11-24 19:43 7楼
『元炁与阳气』简明导论

②“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阳气/太阳之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五者的确是无形有象之物,可感可识。

但是,于这里,“卫气”指「自主身体免疫系统」的集成功能(积极防御外邪侵袭的自洽机制,表现为发烧、嗜睡等),即「气壮则康,气衰则弱」;
“营气”指「动脉携氧/养供给及微循环交换系统」的集成功能(按脏腑活跃时辰、人体运动状况的不同而供“能”的自洽机制,表现为血糖高低、血脂含量等),即「气聚则生,气壮则康」;

“宗气”指「“心房~心室~心包”泵血中枢和胸腹喉等外围反复扩收的气血平衡系统」的集成功能(动静脉交换、输转与排放的自洽机制,表现为血压偏异、腹压紊乱等),即「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脏腑之气”指「维持恒定36.7°体腔环境系统」的集成功能(防止共生菌落繁殖失衡的自洽机制,表现为愉悦舒服、身轻轻健等),即「气衰则弱,气散则亡」;
“经脉之气”指「生物体磁场信号传导及微量元素输布系统」的集成功能(脏腑活动与大脑意识匹配的自洽机制,表现为子午流注、针灸得气等),即「气聚则生,气散则亡」。

【说明:于此处,五种阳气的划分,乃是立足于同一的“生命消长与诞亡全过程”,它们参予的时机、深度与发生方式,既大相径庭又和谐有序,宛如有一尊神明居中完美调度一般(电脑软件编程控制),但它们不自洽或受损伤时,就呈现病态、症候或死亡!

是故,“营气”不是指教材里简单的营养物质,而是参予身体生长、脏腑运行与意识活动的发生过程及相关机制;其它雷同。本帖暂不做详细对照性解说,只抓取大概框架。

目前,绝大多数的经络相关科学实验,都是针对「经脉之气」的微末发现,而并非经络真气的本身及全部,不能以偏概全,先入为主】
2014-11-24 19:45 8楼
『经络/空间,真气/时间』,一对历史宿命冤家

【本节结论】

言而总之。其一,“经络”一词乃是《黄帝内经》一书中的重要概念,但它的文化背景却是《洛书》之于『地之方位(及灵性力量)』的高度凝华与术数借鉴,谓之“形态取象”,即势。

用现代话说,叫做“空间结构/形态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世界观”,它的组成部分及作用、它的特色结构及功能、它的研究对象及实现目的等等。这些都是“倾向于空间变迁”的深入探讨。比如,在《黄帝内经》中,“经络”由经脉、络脉构成,又细分为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以及众多功能奇特的穴位及配合。

其二,“灵气”一词乃是《黄帝内经》一书中的核心概念,但它的文化背景却是《河图》之于『圆之运道(及智慧发现)』的高度凝冶与象理借鉴,谓之“方式比类”,即意。

用现代话说,叫做“时间序列/模型体系”。就是我们常说的“宇宙观”,它的基本观点及看法、它的起迄历程及现状、它的内在规律及未来影响等等。这些都是“倾向于时间变化”的深入思索。比如,在《黄帝内经》中,它有经/筋脉、络/孙脉、腧穴及穴道等多种称呼。“气”也是如此,乃至于“气在何部位、就笼统叫何气”的颟顸行为。

其三,在解读《黄帝内经》、《扁鹊难经》时,必须有一个审慎的心理准备,那就是此两本书创作的指导思想,几乎都是站在“养生家”、“阴阳家”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与阐发学说的!显然跟后世医师的临床应用、治病态度与康复要求等,有着不少现实区别的。

即是说:“思想理论与行为实践”相脱节。拿《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古今医案集成》三者一比,就很容易区分:盖天说(先秦“易象”思维)、元气说(魏晋“玄哲”思维)和病例说(宋明“理心”思维),这三个中医指导思想的大变革时代特征及优劣!

千言万语,那么,经络和真气,它们究竟是什么?下文待续。
2014-11-24 19:47 9楼
『读经心得分享』

先发一些读经感慨……

前帖有言:东方天命观的显著特色,乃是『天人合一』,即在“民与神(天地),谁支配谁”关系上,至少在《黄帝内经》、《扁鹊难经》成书的时代,养生家们譬如岐伯、彭祖、庄周、宋蒙等人,壮声疾呼:“提掣天地,把握阴阳……保性全真,长生久视矣。”

换一种方式说,“生命是高贵的,人是重要的,天不是高高在上,地不是深沉在下,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齐天大圣」,名动三界!但是,我们首先必须遵循:清净无为……”

这一『重人贵生』的道家思想及伟大实践,植根于上古人皇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史皇仓颉氏创造“文字华章”等,那就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的『三元(才)同一』的思维模式——

即人与天、地三者,等量齐观,在大自然面前,没有高下之分,只有先后之别!而且高下、先后还是暂时的,必会见到“关系颠倒”的一刻,是谓“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旷大胸襟……它大大地不同于欧美天命观的“契约精神(以色列《圣经旧约》,亚拉伯罕与上帝契约,赐福与敕罪云云)!!!

是故,我们在解读春秋战国至秦汉时的诸子百家的文章时,务必注意此一点儿,这就是先秦两汉500年间的最最重要的文化命题:『天人(民神)关系』如何???

司马迁的出色回答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最终成为五千年来中国之史圣!而屈原的回答就很诗意、悲壮:《天问》、《九招》、投汨罗江而殉国!其它管子、子产、季梁、老子、孔子、扁鹊、墨子、孟子、荀子、李斯、董仲书、张衡、王充、张机(字仲景)等等历史名人,皆有其卓辨不凡的答卷。

显而易见,后世若不先于此一命题上,建构自己的“×××天命观”思想哲学,那是很难真正在精神上,跟一众经典发生共鸣的,否则夏虫不与言冰,蚍蜉永远难加理解大树的世界……解读中医经典,也是如此,概莫能外!是谓,坐而论道,思接天地造化矣。
2014-11-25 12:25 10楼
问:五脏六腑的功用是什么?
答曰:升清降浊,调阴补阳。

问:那么,「升清降浊,调阴补阳」的目的是什么?
答曰:治病救人,扶正归元。

评价:
这些说得都是漂亮话或场面话,不足引以为傲。其实,真正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人体维持37度的恒温机制』恢复正常,是谓阴阳平衡论!
2014-11-27 08:36 11楼
2

在西医体检时,口腔、肛门、腋窝、腿根等,乃是测量体温的重要部位,其实它们对应了五脏六腑的小气候条件——腔压、气温,(两者主要指[咽~胸]、[腹~肛]两部机活)。

而中医脉诊,可选取手腕、脚脖、颈前、太阳穴等部位,又加上了“力度”指标(即动脉血管搏动烈度)。
⬅ 中医不可为论 老茶馆 耳鸣特效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