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四圣心源。黄子大才,千载难伯仲其间,但是限于时代,仍有局限

2014-10-18 20:02 楼主
本帖最后由 轩辕水天 于 2014-10-18 21:00 编辑



再下读过黄元御几本医书,伤寒悬解,伤寒说意,四圣心源,周易悬象,道德悬解。

黄元御的思维特点是,条理十分清晰,来龙去脉,一板一眼,解读到位,而不罗嗦。

四圣心源这个本书,既适合初学入门,又适合用一生来深究实践,理论性非常强。也是一本可以用来实际治病的书。

但是,限于时代的局限,有些东西,他也是不可能看清的,也不可能理解到位的,即便如此,在古代诸多医家中,黄元御也算佼佼者了。

其他人的书,再下也看过一些,张从正和刘河间的医学全书,朱丹溪的丹溪心法,给我的感觉是,这些人同样有很多纰漏,而且更侧重经验的积累,在理论性方面还是差一些。



呵呵,最有意思的是,朱丹溪强调,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我非常欣赏,但是黄元御强调,阴虚者千百分之一,阳虚者尽人皆是,这个我也支持。

我并不觉得他们矛盾,上千年来,扶阳派和滋阴派的矛盾激烈不可解,其实这是尚未融汇贯通,尚雯婕其本质。其实他们是可以完美的统一起来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10-19 09:41 2楼
有时间咱也读读《四圣心源》,但不以己之才,度先人之能。嘻嘻,咱就一个“拿来”主义,把自认为有用的东西拿过来,归自己所有。或曰“盗”,或曰“窃”吧,嘿嘿。
2014-10-19 16:35 3楼
李荣伟 说:
有时间咱也读读《四圣心源》,但不以己之才,度先人之能。嘻嘻,咱就一个“拿来”主义,把自认为有用的东西

李老师过谦了。
中医千百年来就是继承和发扬的过程
2014-10-19 18:43 4楼
我看黄元御的神魂精魄之解,我认为所有中医里面理解最高的了,没有人再能超过他了。

黄子关于神魂精魄的理解,我清一色都赞同这段我每读一次都赞叹万分,感叹黄子之大才,千古第一,莫能过之。

精,本质是孕育于肺之阴魄,得下行而入肾,藏于肾之阴。

神,本质是胎于肝之阳魂,而上行住于心阳。

神有阴根上抱,所以神才能焕发而不飞散一旦阴根亏空,不能养神,则神溃散。

精有阳根下蛰,所以精能够藏,而不致溃散,原文叫做驰走,这既所谓的阳之摄阴,



阳神发达,仗恃木火治生长,而最终依赖于太阴的升扬。

阴精闭蛰,受资助于金水的收藏,而最终依赖于阳明之降。

太阴阳明,所以降金水以吸阳神,升木火以虚阴精。


我每读一次都要大赞半晌我就没见过谁吧神魂精魄理解到这么深入的程度。
2014-10-19 18:54 5楼
本帖最后由 轩辕水天 于 2014-10-20 22:40 编辑

体→形→精→微→血→气→阳→火→风

气阳火风,皆化热,其热必载于真阴,方得下行,可温下寒,

气阳人之所用,火风病之所因。

精微皆化气升阳,而上行养神

倘精微不足,则体形暗耗,化为精微,以存性命。


倘真阴亏则热无舟楫而难下,结于上而发疮痈肿毒。

其下热不至则寒化感邪,邪气必从之入。

真阴不足,则火逆上不下,下身寒化感邪而致虚。

呵呵,这段黄子也理解不到。


此左行则积累,右行则消耗。积累不当则病,消耗过度则衰。

人体即是如此顺序被消耗掉的。遂,所以止其所耗者,由中土入谷食化精微,上下各行,皆运于血。



真阴不足者,其热无以运,必上热下寒,其病无穷尽矣,万般之端倪也。

真阴不足,其热不运,上发疮痈肿毒,热烧头面,裂痛难忍,口唇疮殇,热烧颈项,雍滞不行,无力抬举。热不下行,脾火力薄,谷食不化,痰湿泛滥,升清无权,化精无源。精气无源,以致气虚,腰背酸痛,头脑昏暗,下肢寒化,邪气必入无穷之患起矣。


然医家见痛治痛,见痰化痰,见火清火,见邪抗邪,见虚补虚,百般劳动,百般错误,皆去其标,而其本尚在,其病必发之尤甚。

标可以治,然必结于本,其本在于真阴亏空。

然今人锦衣玉食,好性无度,过劳无毒,其真阴必耗而亏,其病无穷尽矣,其心不该,其病难愈,此诚不在于医之过也。

由是知,富贵福禄者,必有心君道德内主,否则钱财家资终为大祸,其命所然,岂是医家可救也。

古人谓之,集其阴德,颐享天年,即由此而化也。
2014-10-19 19:03 6楼
我所见过的医家,绝大部分分不清亢风和虚风,同时也有一大部分,甚至也分不清内风和外风。

张嘴就是乱用内风,外风,虚风,亢风,用的乱七八糟。

甚至黄元御也分不清

我说见过的医家,几乎全部都分不清,什么是阳和热,也是混用,这是造成很多问题他们根本就不可能理解的根源。

不幸的是,黄元御也分不清。阳和热乱用。

阳和热是有严格的界限的,各自负责各自的功能,绝对不可混淆,你混淆了,很多东西你就这辈子也理解不清楚了。

千古以来,扶阳派和滋阴派,他们既分不清什么是阳,什么是热,同时也分不清,什么是阴,什么是水。

这是造成他们千古之争的根源其实滋阴和扶阳,是没有任何矛盾的 。

包括黄元御在内,也是大骂滋阴派,看在我对他的爱戴的份上,我就不计较了。
2014-10-19 19:33 7楼
至于扶阳和滋阴如何完美统一,在理论上完美的融洽起来,我暂时不能说。


黄元御的一气周流之说,我不反对,也不赞成,因为他有很多独到之处,可以帮助理解很多问题,最重要的是他与事实相符,这才是根本。

我不占成是因为,这是他个人的一种理解,其他理解方式,也可以完美解释中医的理论体系。



但凡脏腑,皆有阴阳,但凡五行之运,也各有阴阳,不仅是中央戊己土有阴阳,黄元御也是同意这种观点的

黄元御也善于用甲木乙木,丙火丁火,庚金辛金,壬水癸水来分析问题。

但是黄元御认为,脾土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是枢纽,己土为阴,其性左升,同时携带肝木和其所化之火,戊土为阳土,其性右降,同时携带少阳胆,和肺金所生真水,阳土的本质即阳明胃。



太阴不升,则水木沉陷,阳之根虚微,不能固摄,则精漏

阳明不降,则火金浮升,神飘于上,而无根。



阳中有阴,方有根,则神清而善发,

阴中有阳,方有固,则精温而能藏。


脾陷,则精不交神,而滞下胃逆,则神不交精,而上亢。

阳神飞荡,则生惊悸,阴精驰走,故病遗泄显然不仅仅是遗泄,还有更重虚病等着。
2014-10-19 20:30 8楼
黄元御,神魂精魄之解,是他所有内容中,我最钦佩的了,已达五体投地之地。

神发于心,方其在肝,神未旺也,而已现其阳魂。

精藏于肾,方其在肺,精未盈也,而先结其阴魄。

《素问》: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出入者谓之魄。

盖阳气方升,未能化神,先化其魂,阳气全升,则魂变而为神。魂者,神之初气,故随神而往来。

阴气方降,未能生精,先生其魄,阴气全降,则魄变而为精。魄者,精之始基,故并精而出入也。

每看一次,我就大赞其才,不可胜数。
2014-10-19 20:43 9楼
即使在乾隆朝当世,众医家多执泥于迂腐之说,而不接受元御所论。

然元御自知,其功在千古,自不与之论。

后世医家,亦少有得元御心意者,对其不以为然,也不奇怪。

古典中医,至元御而尽备矣。

然限于时世,元御所知,亦必然有所局促,此过不在元御,时世所限也。
2014-10-19 20:59 10楼
精华滋生
阴生于上,胃以纯阳而含阴气,有阴则降,浊阴下降,是以清虚而善容纳。阳生于下,脾以纯阴而含阳气,有阳则升,清阳上升,是以温暖而善消磨。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渣滓下传,而为粪溺,精华上奉,而变气血。
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肝血温升,则化阳神;肺气清降,则产阴精。五藏皆有精,悉受之于肾;五藏皆有神,悉受之于心;五藏皆有血,悉受之于肝;五藏皆有气,悉受之于肺。总由土气之所化生也。
土爰稼穑,稼穑作甘,谷味之甘者,秉土气也。五谷香甘,以养脾胃,土气充盈,分输四子。己土左旋,谷气归于心肺;戊土右转,谷精归于肾肝。脾胃者,仓廪之官,水谷之海,人有胃气则生,绝胃气则死。胃气即水谷所化,食为民天,所关非细也。


糟粕传导
水谷入胃,消于脾阳,水之消化,较难于谷。缘脾土磨化,全赖于火,火为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脾阳蒸动,水谷精华,化为雾气,游溢而上,归于肺家,肺金清肃,雾气降洒,化而为水,如釜水沸腾,气蒸为雾也。
气化之水,有精有粗。精者入于脏腑而为津液,粗者入于膀胱而为溲溺。溲溺通利,胃无停水,糟粕后传,是以便干。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气水变化于中焦,沤者,气水方化,而未盛也。及其已化,则气腾而上,盛于胸膈,故如雾露。水流而下,盛于膀胱,故如川渎。川渎之决,由于三焦。《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盖三焦之火秘,则上温脾胃而水道通;三焦之火泄,则下陷膀胱而水窍闭。
《灵枢·本输》:三焦者,足太阳少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腨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以水性蛰藏,太阳寒水蛰藏,三焦之火秘于肾藏,则内温而外清。水府清通,上窍常开,是以气化之水渗于膀胱,而小便利。若太阳寒水不能蛰藏,三焦之火泄于膀胱,膀胱热癃,水窍不开,脾胃寒郁,但能消谷,不能消水,水不化气上腾,爰与谷滓并入二肠,而为泄利。泄利之家,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是以小便不利。所谓实则闭癃者,三焦之火泄于膀胱也。


气血原本
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气清凉而性收敛。子半阳生,阳生则升,三阳左升,则为肝木。肝木即肾水之温升者也,故肝血温暖而性生发。肾水温升而化木者,缘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为生血之本;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缘戊土之右转也,是以胃为化气之原。
气统于肺,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布也,其在脏腑则曰气,而在经络则为卫。血统于肝,凡脏腑经络之血,皆肝血之所流注也,其在脏腑则曰血,而在经络则为营。营卫者,经络之气血也。


此基础也,入门者得之则宜。倘不解,休言中医。
2014-10-19 21:10 11楼
黄子所论,每读之,如飨食甘味,如饮凛冽甘泉,如他乡遇陈年故友,如开十年佳酿,身心俱振奋愉悦,其状不可言表。
⬅ 尿失禁,夜尿多妙方 老茶馆 【临床笔记 】 常见感染人类的重要病毒及感染部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