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验案评析·反流性食管炎

2010-05-23 17:30 楼主
反流性食管炎系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人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灼热感及疼痛,可并发食管消化性溃疡或狭窄。食管炎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包括感染、化学物刺激、物理性损伤及继发于食管憩室、肿痛或贲门失弛缓症等病变。发病机理主要是食管下段括约肌的不适当弛缓或经常处于松弛状态所致,另有食道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损害、食管对反流物清除功能削弱等因素的参与。
其临床表现为:
①胃灼热与反胃。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常见胸骨后的烧灼样不适或疼痛,后者可涉及剑突下、肩胛区或高达颈、耳部,有时辐射至臂。可伴反胃,反流物呈酸味或带苦味,偶含少量食物。胃灼热与反胃常发生在餐后、躯体前屈或夜间卧床睡觉时,可于熟睡中扰醒。胃灼热多经服用制酸剂后缓解或消失。
②咽下疼痛与咽下困难。依据症状表现,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噎嗝”等范畴。

1、邢锡波医案:【邢锡波医案集】
肝胃不和,痰郁气结型噎嗝(反流性食管炎)
张某,女,50岁家庭妇女。病史:噎食已1个月,不思饮食,食后则自喉咽至胃脘噎塞不畅,甚觉疼痛,时有泛酸,间断发热,午时持续四五小时,每隔三四日发作1次。近数日右胸中疼痛,腿酸乏力,心悸气短,并间作腹泻,时有噫气。脉弦滑,舌质红,苔薄白,有齿痕。
证属:肝胃不和,痰郁气结。
治宜:舒肝和胃,化痰理气。
处方:代赭石15g,旋覆花12g(包),枳壳l0g,青皮10g,党参10g,茯苓10g,半夏10g,木香10g,沉香10g,降香l0g,甘草6g,生姜3片。连服2剂,
效果:饮食较佳,发热,腹泻已愈,自咽至胃脘噎塞疼痛大减,泛酸亦减。惟尚有倦怠乏力,饮食稍有噎塞。
述评:此为胸阳得展,痰郁气结得解,故诸症减轻。仍用原法,脾胃健则倦怠自除。原方继服3刘。服药后噎塞基本消失,饮食增加,稍觉倦怠,继用原方2剂,以巩固疗效,服后痊愈,至今未发。

2、叶心清医案:【叶心清医案选】
肝胃不和,湿热内阻型噎嗝(食管炎)
石某,男,55岁。前胸闷胀不适约半年.于1963年10月23日初诊。半年前某日吃馒头时,突然感觉吞咽困难以后梗噎症状逐渐加重,伴胸骨后闷胀扼逆暖气偶有腹痛、食纳小振,经食道惋检查发现食道孙膜局部充血透视未见异常某医院认为食道癌不能除外。
检查:般情况尚好,肝可触及边缘有轻压痛,脉弦数大苔薄黄腻。
辨证:肝胃不和,湿热内阻
治法:调肝和胃清利湿热。
处方:竹柴胡3g,白芍12g,天花粉24g,生栀子6g,茯苓12g,炒苡米24g,冬瓜皮子各9g,泽泻4.5g,蒲公英12g,枳壳4.5g,甘草2.4g,每日1剂,服7剂后呃逆减少。守方继服,并加服六神丸,1日5丸。半月后于原方中加川贝母9g,夏枯草12g继服,自觉胸骨后闷胀感减轻。
随访与跟踪:于12月上旬又去某医院复查,见食道黏膜充血消失。自觉症状大见好转,梗噎基本消除。共服汤药42剂。



3.何世英医案:【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
肝胃不和,痰热互结型噎嗝(反流性食管炎)
安某,女50岁。初诊:1983年5月20日。主诉:近40天来,胸骨后及
胃脘部胀痛,胸肾后有灼热感,吞咽时有梗噎感,伴嗳气、恶心、泛酸,时呕吐出食物,纳食差,大便秘结。进寒冷食物时疼痛加剧,周身疲乏无力,经用中西药治疗无明显效果。
诊查:现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弦滑略数,经钡餐透视检查诊为可复性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
辨证:肝胃不和,痰热互结。
治法:宽胸理气,涤痰开结。以小陷胸汤加味。
处方:炒川连5g,清半夏10g,全瓜蒌20g,厚朴花5g,制香附10g,砂仁壳5g,紫丹参10g,台乌药1g,大刀豆10g,
二诊:服上方药1剂,即觉胸骨后烧灼感减轻,进食也较前顺利,效不更方,加重剂量。
处方:川连10g,清半夏10g,全瓜蒌20g,厚朴花5g,制香附10g,砂仁壳5g,紫丹参10g,台乌药1g,大刀豆10g。
三诊:胸骨后烧灼感已明显好转,进食亦顺利,上腹胀疼及嗳气、泛酸等症均明显减轻。原方去大刀豆,7剂。
四诊:诸症均己消失,一般情况好,再服上方3剂。
效果:1个月后作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已正常。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6-01 13:10 2楼
加了止酸药效果会更好!
2010-06-02 08:23 3楼
回复 2# 川银花


有道理。
⬅ 慢性盆腔炎病案两则 老茶馆 秘传河南平乐正骨之筋骨痛消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