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阴阳学说基础-阴阳类分终始论 第一【续】

2014-05-12 08:57 楼主
1、阴阳的对立性。
它的对立是相对性的,不是绝对的,如果绝对了就不会产生运动了,也就没有宇宙和生命的诞生。阴阳它矛盾着,既要对立,又相互依赖。有阴就有阳与它对立,彼此又相互依存,谁也缺不了谁。这个在医学上代表的就多了,比如精和神、气和血、脏和腑、寒和热、虚和实等等,
2、阴阳的互根性。
怎么个互根呢?《内经》说了“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阴阳相互以对方为根本,相互依靠,不能独立存在。在医学上如果这个阴阳的互根性遭到破坏,人体就会产生疾病,以至“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3、阴阳的消长性。
上面已经说过了,阴阳是相对的,它在一定程度或范围内会产生运动,此消彼长,生化不断,一方太过另一方就会不及,反之亦然。如:阴虚阳就亢,水盛血就亏,卫强营就弱。等等。
4、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这个条件《内经》称之为“重”和“极”。如“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阴阳之间的变化,包含了量变与质变两种形式,一般而言,阴阳消长是量变的过程,阴阳转化是质变的过程。在医学上说,消长引起人体阴阳偏颇,人体就会产生疾病。阴阳转化更加是使疾病难以逆转了,有生命危险了。
5、阴阳的格拒。
这个阴阳格拒是从阴阳转化上分出来的。在医学上,这个格拒是特殊的病理。阴盛把阳气逼到外越,本来是寒,他外面却大热,这个是阴阳要分离的征象,它不转化了,要分离了,与夫妻不和离婚一个道理。比如:阳格阴的真热假寒,阴格阳的真寒假热。这个情况很特殊很危险,很多人在死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
“逆转互用,颠倒施功”,讲的就是阴阳先后天的问题。先天的阴阳,是静止的。阳在上,阴在下,彼此不相交通,不产生对立。要想交通而生动,就必须彼此互换位置,颠倒过来,才能产生对立,才会互动而生化。这也是《道德经》所说的“反者道之动”的意思。拿力学做比喻的话,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只有阴或者只有阳,没有了对立面,也就不产生任何动力了,世界也就不存在了。世界上,有好人,才有坏人。失去一方面,也就无所谓好坏了。有好人和坏人,彼此才会产生抗衡和纷争,才会构成社会现象。这就是阴阳之道的体现。阴阳彼此换位,阴中就会藏阳,阳中也会藏阴,彼此制约和运转,出现运动生机。这就是互相取用,颠倒施功的意思。阴想动,必须求阳,阳想动,必须求阴。不动不生,反求则动。要想生动,必须求对立一方。

⑸继则水火呈兆,禀乎沖炁资生。一生二以成三,二化四以达五,纷然遁去,九而归一。
第4小段,讲的是阴阳生动的原理。这第5小段,是进一步说明其变化。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征兆,就是象征的意思,阴阳是个抽象术语,而水火,则是看得见的有形的物质,是阴阳这个抽象概念的实质表现。我们把阴理解成水,把阳理解成火,水性沉寒,火性炎热上窜。水沉寒久了会结冰,失去生意,因此,我们要用火去温化它,产生蒸汽上腾。
火呢,没有水去寒凉滋润,就会燥热狂烈,也失去了生意,所以,要以水去凉肃它,产生雨露而下潜。这也是所谓的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的道理。阴阳的这个法则,大家在生活中,可以去不断感悟。万物不离这个阴阳法则,这个法则,确实是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阴阳之间无论怎么变化,都是要靠一个原始的动力和能源去资生它们,这个就是太极元气,因此说,“禀乎沖炁资生”。这个元气尽了,也就寿终正寝了。或者是生病,耗尽了它,或者是某种原因,阻断了它,就会出现死亡。
“一生二以成三,二化四以达五,纷然遁去,九而归一”,这句话,要是细看了我们上面的论述,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了。
太极生两仪,加上太极中气,就是三才。阴阳两仪里的太极中气再生阴阳,就成了二阴二阳,这叫做四象。二阴二阳,指的是太阴、少阴、太阳、少阳这四种阴阳变化的状态。那么,四象阴阳,也是要靠原始的太极中气资生,加上这个中气,就是所说的五行模式。继续这样按照太极生两仪的模式推衍,就产生了六纲阴阳模式、七曜周旋模式、八卦模式、九宫模式、十天干模式、十二地支模式等。而最基本的阴阳变化模式,就是基本的十种。从无极的0,到9的九宫模式为止。9,再去生化,就归0,而后再生1。循环往复,生灭不断。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7.jp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9.jpg
四象五行图 八综六纲图
大家看这两张图,去帮助理解。
⑹观乎太极之道,和而持中。静则守一,动则两分。隐则见偶,显则成奇,恒而不动,乃千变之所基。
“观乎太极之道,和而持中”。道,指的是最原始、最基本的自然法则和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定律。
那么,太极混沌体,就是宇宙最初的那种能量和物质相混沌的一种状态,它遵守什么法则呢?它遵守的,就是“中和”的法则。所谓不偏不倚而中庸,一碗水端平了的意思。它要是不公正,那么,由它生出的阴和阳,就会有一方受它偏袒,就会出现阴阳失衡了。“万物负阴而抱阳,沖气以为和”,它在阴阳之中,还是一个“和事佬”的角色。我们修身养性讲“中庸”,社会讲“和谐”,治病讲平调阴阳,都是用的这个公理法则。
太极,从传统自然科学角度讲,它是构成已知宇宙的最基本物质的抽象代名词。在现代科学角度上看,这个最基本物质,该是什么呢?19世纪开始,西方科学家就开始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最初认为,这个物质,是原子,之后经过研究和实验,认识到原子还可以再分为粒子,因此认为,这个基本物质该是粒子,又叫基本粒子。到了近些年,人们又认识到,即使基本粒子,也是可以再分的,认为粒子是由“夸克”组成的。他们认为,所有的中子都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反中子则是由三个相应的反夸克组成的,比如质子,中子。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因此,目前人们认为,夸克,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质。
另外,还有一种理论认为,相对于光、光子来说,整个宇宙空间是零点,光子不再具有存在的空间,光子本身只能也是零点。光子一定是宇宙中的最小单位,因为在宇宙中,我们不可能再找到比零点还要小的东西。也就是说,是光子组成夸克,夸克组成粒子。
如果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这个光子,便是传统科学所说的“无极”物质。而夸克,则是太极所代表的最基本物质。
佛家说,自然界宇宙的本源,是“常寂光净土”,是真空态,是以一片光的形式存在。这也是中国道家所说的“无极”态。而这个以光的形式存在的状态,里面产生了波动,便会生化出相对有形的太极混沌态。这是由无到有的一种解释,也支持前面的“光子组成夸克”的这种说法。
我们再看看佛家对这些微观物质的解释,也很有意思。
佛家认为构成宇宙最基本最细微之元素为“极微尘”。极微尘虽无长短方圆等形状,亦无青黄红白等色彩,非肉眼所能见,然为一实质存在之色法,一切物质均为极微尘所组成,亦即将一切物质分析至最终不可再分析之元素即是极微尘。故极微尘于虚空中占有一定之方位空间,其存在之形态常以七个极微尘组为一处,称为一微尘,即以一极微尘为中心,再聚集四面及上下等六方各一极微尘,如是七极微尘共成一微尘;聚集七微尘为一金尘,聚集七金尘为一水尘,聚集七水尘为一兔毛尘,聚集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聚集七羊毛尘为一牛毛尘,聚集七牛毛尘即为一隙游尘。
一隙游尘,就是我们在阳光照射下,肉眼所能见到的空间灰尘。水尘,指的是可以在水分子间隙里能够自由飘动的那个物质。金尘,指的是能在金属分子间隙里面自由浮动的那个尘埃物质。再把金尘分为七分之一大小,这个物质,叫一微尘。佛家常说,一微尘内含藏三千大千世界。这个一微尘,再分七分之一,这样大的微尘,叫极微尘,是构成宇宙最基本的物质。
这个极微尘,还是有形的,但不可再分了,如果再分下去,那就是成了零点的光子了。那就是佛家说的如来常寂光了,没有时间和空间,没有生灭,没有波动······
无,指的是真空,无形无象,是无极。有,指的是妙有,是有形象的事物,太极以下的阴阳、三才、四象等,都是“有”的变化。真空是永恒的,它蕴含着妙有,真,这里要解为“不空”,真空就是不空之空。你要是理解为现代所指的“真空”,就不对了,现代概念的真空,是“顽空”,没有什么生机。妙有,指的是有形的物质,是有生灭和变化循环的,因此佛家叫“妙有非有”,它不永恒。
太极,这个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物质,有资生的特性,可以不断地分化出阴阳来,为阴阳的生成运转,提供能源。同时,还有一个特性,就是“持中”,公正平和的去调整阴阳之间的平衡。至于说,它在现代物理学上,到底是个什么物质,这个就需要将来的科学研究去发现了。我们只要知道它是最后不可分的一种基本物质就行了。
“静则守一,动则两分。隐则见偶,显则成奇,恒而不动,乃千变之所基”,太极,静的时候,是一个混沌体,产生自然波动后,就会一分为二的化生出阴和阳来,我们也可以把阳理解为精神或者能量,把阴理解为有形的身体和物质。这叫“静则守一,动则两分”。那么,太极生出阴阳后,我们要是观察其表象,可见阴阳而不见了太极,因为太极被阴阳的表象给掩盖了,这叫“隐则见偶”,偶,就是阴和阳。
如果我们把被阴阳表象给掩盖的太极中气提取出来看,那就是“三才”的象义,奇,指的是“三才”,因此,叫做“显则成奇”。
“恒而不动,乃千变之所基”。恒而不动,指的是永远守着这个规律和法则,从不动摇改变,这是真理的特点,真理是永恒不变的。一切事物的纷繁生衍变化,都离不开这个法则,万物都是以这个基本变化法则为基础。
⑺若究阴阳之理,居乎两极。本相互立,变相求用。升降运转,出入循行,常而不移,为万法之所应。
太极的特性,我们知道了,这第7小段,讲的就是阴阳的基本特性了。
阴阳的特性有几种,最根本的,就是两种:互立和互用。阴阳生出后,分居在太极中气的两边,互相对立。只有对立,才能产生自然动力,哲学上,叫对立统一。阴阳,谁缺了谁都不行,各自以对方,作为生存和斗争的对象。阴靠阳来生,阳靠阴来化,就像前面讲的水火互动的关系和原理一样。本来两者是对立的,彼此相互冲突借用而产生运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我们叫做“本相互立,变相求用”。这就是阴无阳不生,阳无阴不长的道理。阴阳的这种互立互用,产生了动力,便开始进行有序的循环运转,在上下能够升降,在内外能够出入,形成了一个立体性的循环变化。这种循环运转,是有序的,也就是有秩序,有规律,有法则的!而最能代表阴阳升降出入循行法则的理论,就是五行理论。
维持宇宙万物生机的、最根本的有序性运转形式,都是一样的,因此我们以五行的模型理论,作为阴阳学说抽象概括性的代表。
我们又管阴阳的这个特性现象,叫做“常而不移,为万法之所应”。
宇宙的生成,是从无到有。那么,构成宇宙有形万物生成之最基本的形式,则必须要具备三大抽象性物质要素的有机组合,即阴、阳、太极中气,这就是“三才理论”所探讨的内容。
有最基本的“太极”这个混沌物质,还生不出万物。只有太极加上分化出来的阴和阳,才是能够生化成万物的开始,也就是所说的“三生万物”。生成万物,必须具备这三个基本条件。而万物生成后,能维持其最基本而有序运行的共同方式,就是五行的运行模式。这就是古书中说的“三五之道”的真相和原理。
总结一下:
1、宇宙生成,从无到有:无极-太极-两仪(阴阳)
2、构成宇宙有形万物生成的最基本形式所必须具备的三大抽象性物质要素:太极、阴、阳。
3、万物生成后,能维持其最基本而有序运行的共同方式:五行的升降出入。
⑻万相之规,古今周行而不殆。自然之矩,累世独立而不改。
阴阳学说,是大自然万物生成、发展、变化的抽象性规律和法则,古往今来,千年不改,万世不易,是指导人类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的真理和航标。老子对这个“道”的表述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自然规律,是不可更改的,你不管承认不承认,它都是在那里万世千年的按秩序和法则去默然的运转。这里面的一切,完全是自然产生的,不存在上帝,也不存在什么鬼神来推动。因此,古希腊的哲学家也曾经说过,宇宙没有神性的参与,并且是有序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经方阴阳学说基础-阴阳类分终始论 第一 老茶馆 徐灵胎论补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