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计量换算让人烦!!

2014-03-31 22:49 楼主
闲话不说直接上方:


补气消痰饮
药物组成:人参3钱,白术5钱,茯苓3钱,熟地1两,山茱萸4钱,肉桂1钱,砂仁1钱,益智仁1钱,半夏1钱,陈皮5分,六曲1钱。
处方来源:《石室秘录》卷三。
觉得按照现在教科书说所说的一两3克的换算肯定是不对的,我按照《重剂起沉疴》作者仝小林先生说的经方一两等于现在15.6克,可是《石室秘录》是清代陈士铎先生写的,我不知道经方是不是只是指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上面的方子呢?那唐宋元明清之后的呢?又该怎么换算呢?
刚才看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的麦门冬汤写的是:麦门冬六钱 人参三钱 炙草三钱 粳米三钱 大枣三钱(劈) 半夏三钱我百度之后更困惑了,开始写的是: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组成: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主治:1、肺痿证。2、胃阴不足证。胃肺阴虚,虚火上炎,炼津为涎:咳唾涎沫。肺胃阴虚 肺胃失降:或短气喘促,或气逆欲呕。气火上逆 肺胃阴虚,津失上承:口渴,咽喉干燥,舌红少苔,脉虚数。治法:滋养肺胃,降逆和中。后面又说:组成:麦门冬60克 半夏9克 人参6克 甘草4克 粳米6克 大枣12枚
用法:上六味药,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
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说:“凡古方分两,用一者,今用一钱便合功效。”
他说的古和今的量又是多少呢?非常困惑!
大家知道“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如果药力不够犹如“杯水车薪”。仝小林先生说:“仲景的方约50%少于4味,90%少于8味,君臣佐使,层次井然,该重则重,该轻则轻,以药试病,中病即止(或中病即减);‘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法度严谨,讲究策略;药如用兵,灵机活法,而现在的处方动不动就三四十味,多的四五十味,用药繁杂,用量都在10克上下,君臣佐使难分,畏毒剧药如虎狼,甚至连葛根、山药之类的也不敢多用,以至于世人竟以为中医的特长仅仅在于调理。但是,现在中医绝不是慢郎中!试问两千多年来,西医还没传人中国之前,挽救急危重症哪个不是靠中医中药?但若药不达量则会杯水车薪贻误战机”。
今天写出我的困惑恳请各老师指教,不胜感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4-01 10:36 2楼
说得很对,确实是这样
2014-04-01 11:59 3楼
我从来没听说过煮一次药能分三次服用的。
2014-04-01 12:02 4楼
人参3钱,白术5钱,茯苓3钱,熟地1两,山茱萸4钱,肉桂1钱,砂仁1钱,益智仁1钱,半夏1钱,陈皮5分,六曲1钱。
《石室秘录》卷三(陈士铎方子可照现今1钱=3.3克换算)
彭子益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说:凡古方分两,用一两者,今用一钱便合功效。(不敢苟同)
2014-04-01 12:25 5楼
有时不必臼于定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2014-04-01 16:01 6楼
自己去看看,参考参考/threads/341222
2014-04-07 06:51 7楼
kabasky 说:
我从来没听说过煮一次药能分三次服用的。

我现在是一剂药连续煎两道然后混在一起,分三次喝。
2014-04-07 11:52 8楼
世事难料 说:
我现在是一剂药连续煎两道然后混在一起,分三次喝。

你这个是代煎药的喝法
2014-04-07 14:11 9楼
kabasky 说:
你这个是代煎药的喝法



我觉得这篇文章说的蛮对的。
2014-04-07 18:09 10楼
世事难料; 说: 世事难料 发表于 2014-4-7 14:11
我觉得这篇文章说的蛮对的。

呵呵,假设发汗药用你这煎法,药力早已流失;若用于攻下药,则你这个煎法显然又显无力。所以煎药没有定法,这虽然不属于中医学,但也是门学问。
2014-04-08 07:30 11楼
kabasky 说:
呵呵,假设发汗药用你这煎法,药力早已流失;若用于攻下药,则你这个煎法显然又显无力。所以煎药没有定法,

是的,芳香的药只能煎几分钟,矿石类的要先煎,有的要顿服,止咳的药要一口一口慢慢的吞,煎药和服药都很有讲究的。呵呵
⬅ 脑鸣 老茶馆 老妇病情基本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