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76到81条学习提要

2013-10-01 19:45 楼主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076)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甘草二两(炙)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生姜五两(切)香豉四合(绵裹)
上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1、前面说水逆用五苓散。这里药也吐,更厉害了吧?更发汗是错上加错,必吐下不止。
2、是否还记得葛根汤证中的‘必自利’的原因?这里也是一样的,身体整合力量去抗击外邪,里面的阳气不够维护正常生理机能的运转了。接着,葛根芩连汤是热趁着里面力量不足的时候协热入大肠成为‘协热利’,也有没入大肠的,出现‘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是热入胸膈,用栀子豉汤主之。
3、虚烦,什么虚?里面的阳气虚。为何烦,热进来捣乱所以烦,烦的厉害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的折腾,心中不得劲,有的说抓心抓肝的滋味。心中,说明热在胸膈部位。
4、在这个基础上。若少气者,加甘草;若呕者,加生姜。
5、方后的‘得吐者,止后服’有争议,不叫真,病证好了为标准。
6、热入胃肠 引起拉肚的 葛根芩连汤;热入胸膈 引起虚烦 懊憹的用栀子豉汤
葛根、豆豉有什么区别?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077)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078)

1、无论什么原因,只要现在的见证是邪热在胸膈为主,就用栀子豉汤。
2、热在胸膈的要注意鉴别是否与实邪互结。这两条都是下过的,有形之邪当去了,只是无形热邪在胸膈,用这个方。如与实结,另有治法。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079)
栀子厚朴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囗枚(水浸,炙令黄)
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1、这条继续说栀子豉汤的加减方法。
2、腹满,是多出来的一个突出症状,用厚朴、枳实理气消满。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080)
栀子干姜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干姜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1、大下,损伤的阳气更多,用干姜补阳气。
2、身热不去,微烦,还有热,用栀子。
3、寒热并用的方子很值得研究。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081)


1、接着上条,平时脾阳就不足的人,栀子这个药终归是苦寒的,还是要注意不要再无顾及的用,避免加重脾阳的损伤。
2、病的轻重,深浅不同,要把握好这个‘度’就是要临床中要不断磨练的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10-01 20:40 2楼
老师的总结,是越来越精炼了啊,字字珠玑了啊
⬅ 芍药甘草汤 老茶馆 《伤寒论》82到95条学习提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