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言录

2013-09-04 12:18 楼主
群内诸师,学验俱丰,妙语连珠,不敢独享,发布于此,暂名群言录。 1.jpg 2.jpg 3.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3-09-04 12:22 2楼
金谷子:

骨空之所以受益而益脑者也。”
骨的连属部位就是在骨之间的间隙:骨空。
穴位所在,有的就在骨空。

间隙之间能够受盛津液。
脑髓,是颅骨包围的一个空。骨之间有间隙,骨有骨髓,椎骨里有脊髓,脊髓和脑直接相通。
关节腔里的液、脑脊液都是类似的津液,都是连在一起的。
还有骨髓是在骨头之间,和外面也是交通着的。骨头、骨髓里面有血管神经的营养。
骨上有小空,内外交通。这是讲病形。

病生在这些部位的时候,除了通过前面提到的望色诊断以外,还有具体的所在部位的明确表现。
一看眉毛那个地方,色起两眉薄泽,再看手上、皮肤上有变化了,那就是风在皮了。
一是面色的望诊,一是形体的诊断,结合起来是全面的诊断方法。

下面谈的是治疗。



“岐伯曰:人之所受气者,谷也。”
人身气的来源在哪?
是在于谷,不可能通过一针给补进气去。

哪里来的气?一个铁丝往身上一扎,能有气吗?针的补法,绝对不是补这种气。
要把这个弄不明白,去针三里,说这个有补中益气作用,那个有补元固本作用。甚至说补出先天的元气来。

先天元气只能回归母腹“复归于婴儿”,象老子说的逆行之道了。
什么叫先天?母腹之中未生之前谓人之先天,能补到哪里去吗?
所以在信仰自由、出版自由、言论自由的时代,一些杂乱的说法,从医学的角度看,那是离经叛道的。

不可把杂说当成是中医的针灸理论。






《佛遗教经》:“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意即:佛说,我如同医术高明的医生,可以诊断众生之病,为众生开列药方,但是,众生是否按方服药,就不是医生能够左右的。佛如医者,众生如患,若不服药,病终不去。

医生心得:我如老佛,知苦说法,悟与不悟,非佛咎也。

大胆妄比一句

意即,佛佗看透了人间的苦难,并悟透了解脱之法,告诉了你,你听不进去,那不是佛的过错,不是佛法不灵。

医生说:我如皮匠,破鞋能补,补与不补,非关匠事。

皮匠手艺高明,破鞋能够补好,有方案,要不要皮匠去补,就看你自己是否把那双破皮鞋拿来,并给那么三五块手工费

皮匠、医生、和佛祖,都说了一样的话,怎么做就看你诸葛亮的事了。




不讲病例。
无可言,无创新,不能满足诸位的聪明才思,不写也罢。因多“如是”而已
西医药理学、内科学讲病例不?
不是奇疾,个例无意义。讲通识,故不用
也不述叙经义,我不太懂那些
只是如是而用
感冒一例,服APC,汗出而愈。
再一例,还这样。
唠叨这些,有意思吗?
如果一个小病,中医还这样以为奇的话,只能说明没有把握,没有定则。
——我是这样看普通常见病的中医病例的。
同样,西医一个病,新方案,三百例以上大样本的临床报道,相对于中医经典的数千年,则也是一样无定的唠叨




“辛与气俱行,故辛入而与汗俱出。”
辛味走窜、刚猛。和气一起运行,吃进去就出汗了。
按五行来算,辛属金,金主收敛;酸属木,木应该主升发,看这里正好反过来。大家看看《辅行决》的用药就是反着的。
辛属木,酸属金,苦属水,咸属火。
土中央不变。
这里看辛是走散的,是从不同的方面说的,
不要以为现在五味五行的列表规定就是唯一的正确的,是便于说理在不同方面运用的一种工具。



内经五行,不同尚书洪范五行
但教科书是用尚书说,不是引内经原文说
这个基本的定义,出处引用,貌似纯理论。其实是关乎临床用药诊断的根基所在




“当此之时,无为奸事,是谓年忌。”

在这些年份的时候,好好保持心理平衡,不要干一些有心理障碍的,不可告人的事情。
这就是年忌。
年忌的目的并不是说到这一年一定发病,而是说时时检讨自己的心理是否平衡。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一天多次反省,时时警醒自己。
不是早中晚三次,是多次。

就算不时时反醒吧,过个九年十年的,得总结下人生的经历。这段是否过得平衡,是否过得光明磊落?一个道理。

这一段单独的一个意思,讲年忌。

内经讲的,不是死板于五行干支的简单推算,是落实在深刻的现实生活和事例及行动中。



所以望诊包括看脉,看温度,看胖瘦,看动态,看手形,能看出很多来。看手诊,这个纹代表什么,这个痣代表什么,有什么代表不代表呢?基础理论上都说到了。经络所过,气血多少,胖瘦寒温,这是大的方面。看会了这个以后,就不会太计较那些死板对应的“代表”。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些则都是芝麻一样的细节问题,失去整体的判断,则容易看错。


眉毛长得很好,浓黑、光亮、稠密、眉形好不杂乱,这就是足太阳脉气血多。恶眉者,血气少。一块水浇地,长的庄稼很好;一块干旱贫瘠的地,连杂草都不长,相当于美眉、恶眉的比象


说明了经脉的诊断和治疗取法的依据。所以这一句不能小看。而在临床中,时时不离的,就是这些东西。经典提示的,就是这个大法,审形、气两个方面有余和不足。怎么知顺逆?看到不足的,就补;看到有余的,就泻。气有余就调气,血有余就调血。血气有余不足,该怎么调就怎么调。该用灸的就用灸,该用汤药的用汤药。这里说的是调之,而不是刺之。调字包括了各种治法。目的是什么?以平为期。
2013-09-04 12:23 3楼
3号行星
缓急可以囤粮草,先养结构后使用。
老白 治阳痿光靠避免缓急,走着急路线是走不远的。
放大时空去想才行 局限于缓急着急经常有效,慢慢无效。
功能是结构的功能 强化结构为先
阳痿主因是性激素分泌问题 次因是血管关闭障碍问题
现在治疗 喜欢用激素替代法 其实性激素发生源强化法更好
糖尿病患者喜欢血管关闸手术,很难维持住。不如血管康复法。
温度 供血 机械刺激 是三个主要着眼点
道家导引术类 值得借鉴
用药 最好考虑选择性归经靶向 而不单单是补啥
重视膝关节以上到屁股这一段


金谷子
我用针肾俞
有效
膝关节以上到屁股这一段,内侧,是肾俞
2013-09-04 12:36 4楼
老师辛苦了。顶一下!
2013-09-04 12:58 5楼
我赞成金谷子老师的说法,针刺只能起到疏通气血的作用(也就是通阳的作用)而不能补充气血。《内经》言“形气俱虚,必调之以甘药。”只有药物才能补充气血。
2013-09-05 07:28 6楼
3号行星20:42:56
先脚踏实地能养家糊口,就符合职业行业特征,是为本份。其次也可以做成事业。
事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群人的事情。
要搞明白自己在这个群体里适合做领导者还是参与者。
世界是全息运行的。从大尺度时空来说,保守什么就失去什么,付出什么就获得什么。


恬淡幽远20:52:34
中庸是什么?有的会作为明哲保身,称之为恬淡

3号行星20:53:32
中庸有前提,就是抓得住两头。
所谓执两用中。
理解不同,作为不同
只能摸摸中间,不知两极何在,妄谈什么中庸,纯扯犊子。



返朴归真20:55:57
中庸就像守脾胃一样,用药随时顾护脾胃之气,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白术21:07:00
既然经典里已经粲然大备,为什么还有教外别传?因为日久弊生,生什么弊呢?有的执著名相,有的泥迹失神,专门向文字理论下功夫而丧失了它的灵魂,为了防止这种弊病才有了教外别传。教外别传传个什么呢?就是把教义浓缩、升华、结晶成一点传给他,这叫别传。

3号行星21:09:29
教外别传,是不得已而为之。偶然因人施教。
有意而为,越传越教外。最后成外教了。
经典里有绝对高度,但说大备,也还不至于


白术21:13:54
常人学真 就不易了 能补天的那得多高呀


3号行星21:14:38
补天那要巨人,小人国里少做梦,做梦也要有翅膀,
2013-09-06 13:05 7楼
深受启发,很形象。
2013-09-09 07:59 8楼
厚朴19:26:39
桂枝汤只取微汗,而大汗不能解桂枝汤证,是不是因为桂枝汤汤证是营卫弱而外邪强,所以取微汗,而如果用麻黄汤,会犯了虚虚之戒啊,本来营卫就弱了,在大发汗,人会更虚,但如果用麻黄汤能不能驱邪呢?


老杨19:28:00
桂枝汤证要是大汗的话,事情就大条了
会出现桂枝加附子汤证了


徐长卿-刺头19:28:55
桂枝汤重点不是取汗。重点应该是营卫不和谐。
卫强营弱。

厚朴19:30:23
那如果用麻黄汤去解桂枝汤证,能不能达到驱风的效果?
就是说能不能达到解表的效果?


徐长卿-刺头 19:30:59
会很严重。
因为桂枝汤里本身就有汗出的现象了,麻黄是重发汗。


老樊19:32:45
考虑一个问题 桂枝汤证本来就是有汗 那么吃药后还需要取汗 那么 这两个汗出有啥不一样呢?有啥不同的感觉?
病态的汗出 与 药汗 有啥不同的感觉



境随心转 19:35:39
”有汗“,说明这个人的体质素虚,平时别人不出汗,这种人就很容易出汗。
吃药取汗,是因为病在肌肉,要把肌肉里的水通过桂枝发出来。人身体都是以水气在行走,受风寒后就水气变成水了停在肌肉

老杨 19:36:11
我认为,桂枝汤证本来的汗,可能不是有汗,而应该是要出汗出不来,摸上去可能是微热,感觉有点潮湿,但是看不到汗

以上是个人理解


老樊19:39:04
从 微微汗出 可以从文字看出来
那么吃药后取微汗 说明木溜吃药之前的出汗更少
只是皮肤的湿润 叫有汗
不象无汗的皮肤干燥发烫
大汗就是不动也汗出不止
2013-09-09 08:19 9楼
厚朴19:54:50
伤寒来苏集说:解肌者,解肌肉之汗也

Daisy19:55:16
首先解肌
就是肌肉里面水分少了
肌肉温度不够,变凉了 导致水液不通,所以痛痒
麻黄汤的骨头节痛也是谁也不通只是寒加剧深入到里面了
最初都是从脖子 那里开始进入的

荣卫和
皮肤是人体最外面的保护套,就想羽绒服
皮肤分为肥肉腠理和肌肉
首先进入的是腠理
然后才是肌肉。所以桂枝汤是有汗的
因为表邪非常轻,只进入了腠理


老樊20:02:42
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Daisy20:04:24
就是个名词 开始进入肯定是水多肥肉层,这是卫气掌管的
卫抵挡不住风,直接进入下一层肌肉,这时候心脏的火就要加大来对抗肌肉的风邪,在这里荣卫相争,两败俱伤,所以体表肌肉里面的荣卫都弱了
故桂枝汤 用桂枝补充心火
相争水分都消耗掉了,中气不运转,消耗津液,所以用生姜大枣补充水分
解肌是意味着风邪在第二层防护外套,解表是寒伤荣 在体表的肥肉那层马甲

桂枝汤 麻黄汤其实都是体表的荣卫在斗争 但是体表是由里面的脏腑控制的
桂枝就是补充心阳的,提升心脏动力
控制荣卫的元转的器官是脾胃,中轴卡主了 所以要炙甘草 运转
桂枝汤是整体的概念 大的荣卫病
这样说吧 桂枝汤是荣卫相争 但是荣强与卫,所以出汗。麻黄汤是卫强荣弱。
这两个方剂都是在调整荣卫的比例
你们也许说的叫阴阳吧
荣= 心+肝+肾阳+小肠+胆+心包组成的
卫=肺+肾阴+大肠+腠理+三焦油膜系统组成
其中脾胃是中土 转动 荣卫
本来的汗是正常的汗
后来出的是风邪温化后的汗

本来由脖子进去的 结果没有抵抗出来风邪,导致脖子周围都受侵略了,所以项背强几几
脖子那里有个风驰穴
所以风最先这里进入
伤了阳气 从这里开始
2013-09-09 17:23 10楼
金谷子 17:19:46
“其着于俞之脉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窍干壅,此邪气之从外入内,从上下也。”

俞之脉,关键的脉,或者脉上的几个俞穴部位。还可以理解为血管,脉分支的地方。

这个小地方堵一点,津液就不流通了,堵了哪个孔窍,哪个孔窍就干涩。

比如心脏的冠状动脉闭塞,冠心病,就是典型的孔窍闭塞。
从主动脉弓分出一个小支来,围着心脏上面走一圈的冠状动脉,冠状动脉还分很多小支,堵到那个支,哪个地方出问题。
这个可以说是内脏的俞。
但是在外面的俞是不是都那样呢?比如背部的五脏之俞,是否就是血管分叉的地方呢?

自己看看解剖图,不光是血管分叉,血管神经,都是在脊椎之间的空隙里分出来的,往内渗灌的也好,往外渗灌的也好,脊神经的分支都是在那个地方。

所以说俞穴的位置,常常是体现了神经血管集合的功能。
不从实际解剖出发,不从病理生理、和病理解剖出发,过于谈气化,不屑于看事实,貌似是理论的高度,实际是踏虚蹈空式的纯粹想象,这样就把一门实用的医学技术搞成了哲学的理论思辨。
好像是把中医提高到哲学的高度,实际上是矮化了中医。
把中医搞成了一种文化,一种谈资。从这一篇要看得到,内经讲的医学是实际的东西。

这里讲到全身上下从内到外,一层一层的邪气所居的位置,包括腹主动脉,大动脉的硬化,甚至可谈到冠心病,堵在眼睛的脉,眼底动脉硬化,堵在颈部,脑供血不足,完全有真实的病理解剖对应。
2013-09-14 20:06 11楼
金谷子 20:05:44
术业有专攻,有了解才有尊重
自身强,不必说西医不强
中医强不强不是建立在西医是非的基础上

搞好自己,自己清楚,别人清楚
否则,关上门天下第一,出了门没人认你
就不好 玩了
⬅ 阳明腑燥实怎么没见强调口渴呢?反而经热却见口渴? 老茶馆 【宗源用典】(4)——“两层脉” ➡